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

現在連北方邊境都已經安靜下來了,海原地震抗震救災的成功,讓全國上下都非常的驕傲,如果不是帝國政府全力以赴,措施得力,這海原周邊的七八個縣城還不成了人間鬼域了,別說埋在窯洞裡的倖存者,就是活着逃出來的災民在大冬天裡沒了避寒之所再缺衣少食,不死上個七八成纔是怪事呢。那裡想現在,蘭州、西安、漢中甚至新疆迪化、阿克蘇、哈密、于闐都成爲安置災民的新家園。

歷史上的海原大災難終於沒有重演,死亡人數控制在不到8萬,比起之前的歷史上那三十多萬冤魂要好的多。通過一場抗震救災,中華大地上的人們發現自己並不孤單,那種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的局面得到了扭轉,傳統的中國文化裡那種兼濟天下的互助精神得到了發揚。就在這萬衆一心的紅火場面裡,一個不和諧的音符打斷了中華和諧交響樂。

一個在後世簡直就是經典的套路發生了,江蘇南通的一位老太太清晨過馬路去給孫子賣早點,結果被一輛過路的貨車掛倒了,或許因爲貨車太過龐大,老太太在視線死角里,司機並未發現這一事故,就疾馳而去。老太太一時間昏迷在路邊,僅僅一分鐘後,一輛過路的小型農用柴油三輪路過了後,車上的一位進城買菜的小夥子和他的妻子見狀趕緊把老人扶起來,在確定老人受傷嚴重後,小夥子開車帶着老人趕往最近的醫院,留下妻子在當地尋找老人的家人。

在醫院裡,小夥子墊付了急救款,但是老人經搶救無效死亡。於此同時,他的妻子在當地也碰到了出來尋找老人的家人。等這一家人趕到醫院時,老人已經去世。接下來小夥子和他的妻子打算離開的時候,卻被這一家人攔住,認定是他們撞傷老太太,並導致老人死亡的。在爭執中小夥子和他妻子甚至被打傷入院。

隨後趕來的當地警察把小夥子夫妻倆作爲嫌疑人帶到警局拘押,後來查證小夥子是駕駛人,他妻子才被釋放了出來。後來的劇情就有些狗血了。小夥子被以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被起訴,當地的法院在維護當地人利益的立場下,公訴人王浩以一句經典的“不是你撞的,你爲什麼要扶?不是你撞的,你爲什麼墊付醫療費?”讓本該代表公正的陪審團也輕信了這一邏輯,於是做出了小夥子彭虎的有罪判定。

雖然在一審的判決書原文沒有出現這句話,但是判決書“依常理推斷……”囉嗦了一堆的詞句,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由於老太太家人中有律師在背後指點,他們申請的財產保全和法定賠償提前支付,理由是家庭困難,無力支付老人的喪葬費用。結果小夥子彭虎的柴油車和菜園子都被法院封存,並很快就進行了司法拍賣,以超低的價格轉讓給當地的一名市政府司法科副科長的小舅子。被趕出家門的彭虎妻子氣不過,曾經在老太太家門口上吊自殺,卻被對方發現,反而被對方一頓毆打凌辱。彭虎妻子沒有死成,在南京向省法院提出申訴,卻因爲程序不合,沒有被接受。於是身無分文的彭虎妻子,一路乞討向濟南府進發,在好心人幫助下,乘坐火車趕到濟南府,當天就用一條白麻布上書寫的三尺見方的血書“冤”字,在珍珠泉的中央政府門前下跪,爲了含冤入獄的丈夫,她要告御狀。

至此彭虎案進入了公共視野。但是此時二審已經開過庭了,但當時報紙電臺都沒參加。所以

二審庭審時有沒有說沒說過這樣的話,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江蘇省級法院的二審還是判定彭虎肇事罪成立,不過因爲證據鏈不足,改十年徒刑並處額賠償5000中元爲五年徒刑並賠償3500中元。

此案本來就該二審終結,不過中央政府司法部巡回法庭卻接受了彭虎妻子於桂珍的上訴,狀告老太太一家人誣陷罪名,因爲不是同一個罪名,中央巡迴法院到達了南京,以誣陷罪立案調查這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在社會調查部的幫助下,大量的證據被髮掘出來,很快就發現了疑點,老太太被撞擊的部位與小夥子彭虎的車輛並不吻合,這說明小夥子彭虎根本就不可能是肇事者。

於是中央巡回法庭的公訴人迅速蒐集了相關證據,傳喚當事人進行庭前質詢,結果發現老太太家人根本就不肯定是彭虎肇事的,他們是害怕抓不到肇事者,讓他們承擔老太太的醫療和喪葬費用,甚至還存在小賺一筆的想法,這裡面老太太家裡一位在當地律師事務所當律師的晚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個案子的開庭就成了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不僅僅是新聞媒體紛紛前來採訪,社會上各界人士的目光都被吸引到這裡來了。中央政府司法部的黃鑫培部長頓時感到壓力山大,他藉機到元首宮,向吳宸軒討教一二。

吳宸軒並沒有正面給予答覆,他反問了一個問題給黃鑫培。這個問題就是:如果你看見一個老人摔倒了,扶還是不扶?

“我當然會扶的,尊老愛幼,中華美德,在下雖然愚鈍,但是也深受聖人教諭多年,怎麼會視而不見呢。”

“你是黃大部長,當然沒有問題。不過如果你也是一個要養家餬口的升斗小民,面臨可能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風險,你還能如此硬氣嗎?”

“這個….”黃鑫培當然明白這裡面的區別,不過如果說不扶似乎也說不過去。在兩難間黃鑫培發現老大的思路已經超越了案件本身,他在考慮的是全社會的道德危機,這個問題遠比一個彭虎案更加重要。

“鑫培,你可知道。其實扶不扶它已經不是一種玩笑話,現在甚至朋友之間都在問,如果真看見這種情況你到底該怎麼做?大多數人會很坦率的回答我不扶,爲什麼呢?我害怕,怕被訛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出現的那幾個糊塗案給大家、給全國人民這種警示,而且告訴大家你沒有撞老人的話你幹嗎去扶老人呢?我覺得法官的這樣一句話實在是把中華民族的道德體系推到了一個可怕的邊緣。像我們現在發生多起老人摔倒沒人幫扶的尷尬事件,其實就是這前段時間這個糊塗案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具體體現。”吳宸軒臉色有些晦暗,中華在軍事強悍,經濟發展,科技昌明,政通人和的繁榮背後其實已經存在着越來越深的隱患,那就是維繫民族靈魂的道德體系在經濟社會面前正在逐步剝落,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支撐,只怕離着中華道德淪喪的日子就不遠了。

“鑫培啊,你覺得這個彭虎案就死扶不扶一個摔倒的老人嗎?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要套用一句不大合適的話,我們的民族到了一個最缺德行的時候,就是讓人們都不敢去扶一個老人。我覺着這種情況是一種警示,如果這種情況下去的話,誰家的老人在外摔倒都是同樣的結局,不會有人扶的。在

這種可怕的社會的冷漠中,所有人都是失敗者,包括那些個公訴人、法官、和陪審團,我不知道那些司法人員,到現在爲止怎麼想。他們認爲他家的老人出去摔倒會有人來扶嗎?當然我覺得他們可能也會有一點考慮,因爲他的這種判案將會導致的是無數人在冷漠甚至是自私的眼光下無辜的死去,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元首,我覺得這個案件的誤判恐怕是他們也受到了現在社會上那些道德淪喪的現象影響,所以才…”黃鑫培雖然也看不上南京和南通的那些個糊塗蟲,但是在老大面前,還要給本系統的人開脫一下。

“黃部長,我記得我們國家的法律中有個基本的法律原則:誰主張誰舉證。如果一個摔倒的老人不能完全舉證扶他的人就是肇事者的話,法院爲什麼要這麼判?這個事件本身就反應了現在法官無法想象他們本身的判斷力,在他們的邏輯和概念之中,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是見義勇爲的,所有人都是罪犯。只有這些肇了事的人才會去扶老人,這簡直是混帳邏輯。這種邏輯爲什麼能當法官,而且做出這樣的判斷,我覺得這真是值得考慮的一件事情。”這一聲黃部長,讓黃鑫培的冷汗就順着脊樑骨淌下來了,可以想象老大有多麼憤怒纔會對他這個老部下稱呼官稱。

“當然,從社會的角度來講,法院爲什麼會這樣判,跟我們整個老百姓所缺失這樣一種救助保障機制也是有關係的。在成熟的國家機制中,窮人的救助是不用法律來管的,他有一套救助基金。那麼這個時候法院也不用擔心窮人沒有錢去救治,而要把扶他的人來做冤大頭。那麼從這種情況之下,我相信從社會和法律的角度共同來救治,也許能夠救治我們這個社會的頑疾。”吳宸軒見到黃鑫培面如土色,心裡也覺得不該給他太重的話。於是話鋒一轉,探討起了社會救助機制,不過黃鑫培已經明白老大是要對這種有法不依執法混賬的傢伙開刀了,這一點上黃鑫培也深有同感。

於此同時“彭虎案”成了社會輿論的焦點,隨着一樣樣的證據被髮掘和出示在法庭上,社會輿論變得無比強大,犀利的指向了老太太的家人和一審二審的司法官員。

“任何社會都有道德高尚的人和道德低下的人,連孔子都咒罵他的老朋友原壤“幼而不孫弟(小時候不知道友愛兄弟),長而無述焉(長大了沒任何作爲),老而不死,是爲賊!”並且“以杖叩其脛(用柺杖敲他的小腿)”。任何時代都可能出現極個別爲昧良心的,但這也正好檢驗我們的道德環境和道德水平:看法律和政策能否給助人救人者公平的對待甚至褒獎;看公衆是否能冷靜、理性地看待,是否因個別不道德的行爲而降低自己的道德要求。清季以來,在“效率優先”的幌子下,2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遊蕩着利益爲上的幽靈,短短的十幾年,其中有一部分國人的良知徹底埋沒了,人家歐美國家富裕了數百年之久,社會道德也沒敗壞成今天的中國這樣。而我們把人家好的沒學來,壞的全部照學了。看看今天的中國,涵蘊幾千年的社會道德全面淪喪,孕育數千年的社會公德全面淪陷。在慘痛而無奈的現實面前,在臭氣熏天的貓糞中醒來後,我們不得不深思,不得不反省。“洪世藩的言論依然犀利,在這場全國性的大拷問大辯論中也是嬉笑怒罵,獨領風騷。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三百八十九節 國防艦隊掌門人第五百八十九節 戰後掠影印度篇第三百一十二節 天外飛仙驚鴻舞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五百三十七節 被遺忘的珍珠港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五百八十二節 二戰最後的戰場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三百三十節 青島上空的戰鷹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軍神器亮個相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五百七十四節 中美開戰的始末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五十一節 爲煤鐵兵出兗棗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二十四節 官司纏身難辨解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五百六十一節 血肉磨坊山地戰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一百七十六節 飛兵智取奪冰城第三百一十九節 跛腳總統是黎叔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五百八十節 紅色巨熊覆滅記第一百六十七節 三攻高地未盡功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二百八十二節 蘭州外圍先接敵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三百八十六節 有理不怕辯論難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二百四十四節 共和兵變起灤州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五百四十六節 日本的收縮戰略第三百九十一節 五年計劃研討會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一百六十三節 第四師團放水忙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五百九十四節 戰後掠影經濟篇第五百二十四節 萊茵春天的驚雷第二百一十二節 洪門會友識明堂第二百四十一節 吏部掛號生事端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九十節 佈局兩江通商道第五百七十五節 史詩一般的碰撞第四十六節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三百一十五節 武器貿易換貸款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二百零四節 吳喬初逢梟雄會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二百二十五節 談經論道博士女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五百八十九節 戰後掠影印度篇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三十六節 魯北拳匪進省城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
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三百八十九節 國防艦隊掌門人第五百八十九節 戰後掠影印度篇第三百一十二節 天外飛仙驚鴻舞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五百三十七節 被遺忘的珍珠港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五百八十二節 二戰最後的戰場第五百七十二節 敗犬扣門入中華第三百三十節 青島上空的戰鷹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軍神器亮個相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五百七十四節 中美開戰的始末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五十一節 爲煤鐵兵出兗棗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二十四節 官司纏身難辨解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五百六十一節 血肉磨坊山地戰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一百七十六節 飛兵智取奪冰城第三百一十九節 跛腳總統是黎叔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五百八十節 紅色巨熊覆滅記第一百六十七節 三攻高地未盡功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二百八十二節 蘭州外圍先接敵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三百八十六節 有理不怕辯論難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一百九十八節 憲政考察始啓程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二百四十四節 共和兵變起灤州第四百九十三節 恐怖戰車進行曲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三百三十七節 空戰形勢大逆轉第五百四十六節 日本的收縮戰略第三百九十一節 五年計劃研討會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一百六十三節 第四師團放水忙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五百九十四節 戰後掠影經濟篇第五百二十四節 萊茵春天的驚雷第二百一十二節 洪門會友識明堂第二百四十一節 吏部掛號生事端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九十節 佈局兩江通商道第五百七十五節 史詩一般的碰撞第四十六節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三百一十五節 武器貿易換貸款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二百零四節 吳喬初逢梟雄會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二百二十五節 談經論道博士女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五百七十節 菊水特攻血戰酣第五百八十九節 戰後掠影印度篇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三十六節 魯北拳匪進省城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