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

“華甫,你覺得芝泉此去是否心存芥蒂啊。”已經鬢生華髮的老袁每日爲了北洋的經費和人事操勞,還要和清流、權貴們鬥智鬥勇,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左膀右臂,不禁對另一位老北洋吐槽。“此次秋操不知道芝泉能不能帶隊過來,或許能探一探武翼新軍的虛實。”

“我想武翼新軍中除了吳藩臺本人,怕是隻有芝泉可以帶隊了,此行多半能見到他。”馮國璋對於老袁和段祺瑞的恩怨多少知道一些,也不好評價其中的是非曲直,不過老馮是個實在人,對於老兄弟的感情還是很看重的。“芝泉若是能在武翼新軍中立住腳,說不定又能爲我北洋拉攏一派勢力。”

袁世凱擺擺手,自家事自家知,段祺瑞負氣出走的始作俑者是老袁本人,他怎麼會不知道段祺瑞此去是絕不會吃回頭草的。“芝泉能在武翼新軍中大展身手自不待言,不過也不要指望芝泉能身在曹營心在漢,以他的性格,就算是面對第三鎮也不會手下留情。”

“此次秋操是讓李純去,還是讓曹仲珊去?”馮國璋除了自己的先鋒隊之外,實際上還要擔任袁世凱的參謀長,對於整個北洋的兵力分佈瞭然於胸。

“就讓仲珊去吧,第三鎮也算是我軍精銳了,不如讓這次河間秋操驗一驗他們成色也好。”袁世凱揹着手,在堂前走了幾個來回“讓他們帶上馬隊的一個標和剛剛建成的炮標去,那十二尊七生五的克虜伯過山炮都帶上吧。好好的紮起架勢,也要讓有心人能多少有個忌諱纔好。”

說曹錕曹錕到,大光頭的曹老漢頂着一頭的汗珠子就進來了,大嗓門連二門外的警衛都聽的到。“大帥、大帥,這次鬧大發了!”

“仲珊,何事如此慌張?”馮國璋問道。

“泰州那幫剛剛收編的自強軍的南蠻子起兵造反了。”曹錕急道“這下朝廷裡戳我們脊樑骨的又有話頭了。這幫養不熟的狼羔子,大帥也未曾虧待與他們,怎麼喬大炮一忽悠就都上趕着望槍口上送呢?”

“朝廷也…唉。不說了,兵部有沒有什麼動靜?”袁世凱也很是頭疼,他上午知道了泰州兵變的事情就已經在琢磨了。按理說,泰州的自強軍是張之洞的麾下,不過是朝廷劃撥給武衛右軍的一隻拖油瓶,就算是造反也不妨礙朝廷對北洋其他軍隊的信任,不過朝廷裡看他袁世凱不順眼的多了去了,這麼個扣屎盆子的機會,當然不容錯過。老袁心裡最想做的不是出兵平亂,而是趕緊和自強軍他們抖摟乾淨纔好。一屋子人都在喝茶枯坐,各自想着心事,都沒有講話的心思。

“大帥大人,朝廷的消息來了。”又一位大將王士珍來到,還帶來了最新的消息“朝廷已經傳下諭令,着武翼新軍即刻派兵平亂。”

“呼”衆人不約而同的呼出一口濁氣,這個消息對於袁世凱和北洋諸將來說,不和自強軍對陣纔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是誰頂着個缸並不要緊。“可惜沒法和芝泉謀得

一晤了。”馮國璋感嘆道。

又過了三五日,還是在這間鐵獅子衚衕的這間屋子裡,北洋三巨頭又一次聚在一起。不過這次他們可不是爲了緬懷老友的。“你是說武翼新軍除了派兵平亂還要參加秋操,而且都是動用了一個標的兵馬。吳宸軒帶隊去平亂,這個肖明峰是個什麼東西,怎麼輪到他帶隊參加秋操了。”曹仲珊很驚奇,在他印象裡保險團還是五六百人槍的規模,這裡面看的上眼的除了吳宸軒也就是杜子成和他老哥段祺瑞,餘者不過是剛出軍校的娃娃和走鏢護院的江湖人物。

“芝泉被委任爲武翼新軍參謀長,代行總統制職權,替吳宸軒看家。武翼新軍現在名義上是三個鎮,其實除了中鎮裡的兵力不滿員之外,左右兩鎮都是壹萬伍仟的足金足量。另外咱們在山東的坐探還發現了武翼新軍組成了幾個補充協,雖然沒有重火器,但是兵力似乎也很龐大。另外山東各地還在模仿大帥的天津警政革新,在各州府籌備起了巡防營和警察。”楊士琦沒搭理曹錕這個光頭佬,繼續他的彙報。“這武翼新軍的編制不是一鎮兩協四標的方塊制,而是一鎮之下就直轄五個標,其中三個標是步兵,一個炮標、一個輜重標,還有一些直屬的營級、隊級的部隊。這次派出參加河間秋操的是中鎮的一個標,不過配屬了一營炮營和一部分騎兵。”

“這吳宸軒倒是個知兵之人,他雖然沒有派出他的左右兩個精兵鎮,但是這個中鎮一個標又加了這麼多零碎,咱們要是出一個協明顯是勝之不武,如果也同樣是一個標,重火力上就要吃大虧。”馮國璋也是老行伍,對於秋操期間的一些問題如觀掌紋。

“這小子奸詐的很,華甫老哥。還記得當年在濟南這小子拿着幾十萬兩蓋的南門軍營,咱們兄弟住了有個一年半載的就全都便宜了這小子。他當年那幾條破槍..”曹錕還待繼續說下去,卻被袁大頭制止了。

“杏城老弟,你是說這吳宸軒已經能在每個鎮裡都配上炮標了?”袁世凱還是很疑惑,他自己的北洋六鎮才配備了幾個炮營,就這差點要了袁世凱的老命。炮標最少也是三個炮營,這吳宸軒豈不是要配備了十個以上的炮兵營了?

“不錯,我們的內線拿到的編制表上確實如此,而且都是德國克虜伯的七生五山炮和野炮。”

“嘶。”袁世凱一陣的牙疼,沒想到這個土財主如此敢投入,自己這方面已經落後了,但是這裡面可不光是個銀子的問題,自己已經是漢臣裡面的頭一號,手握朝廷的一半新軍,可以說是木秀於林,如果有一點行差踏錯的,就可能被朝廷和對頭找準機會拿下。

“大帥,我覺得這次秋操*我方到不如藏拙,讓吳宸軒的武翼新軍露露風頭,興許能把朝中那些滿大人的眼睛吸引過去”王士珍突然接口“但是也不必刻意去做作,就讓第三鎮抽調一個步兵標參加秋操,另一個步兵標就跟着曹統治在以維持秋操治安的借

口放在滄州如何?”

“這樣的話,我們最多配上一個過山炮營,只怕沒有必勝的把握。”曹錕撓着他的大光頭,爲難的說道。

“呵呵,這不是正好,我們現在是勝不足喜,敗亦欣然。如果仲珊能打贏,說明我們的北洋六鎮還是海內第一強軍。若是武翼新軍僥倖能有所建樹,那正好是分擔了我們的壓力,不會讓朝廷老是覺得北洋是漢人的最強武裝。咱們吃過的苦頭,朝中自有人會給他吳大人依樣畫葫蘆的來上一份,豈不是兩全其美。”楊士琦對吳宸軒和武翼新軍還是怨念頗深。

“不錯,杏城所言有理。”袁世凱也覺得自己的這位小兄弟太過順風順水,這樣下去就不是給他北洋當陪襯了,而是真的能和北洋分庭抗禮了。“此次秋操就交給仲珊了,你去河間期間,第三鎮就留駐保定吧。對了,自強軍的那幾個營頭還在京城嗎?”

“是啊,都在南苑窩着呢。”

“交給王英楷,讓他去收編自強軍,先編練着。成軍後,就補充第二鎮、第三鎮的缺口。”

衆人散去,只要王士珍和老袁在涼亭裡喝茶。

“聘卿,你覺得我那位小老弟是個怎樣的人物啊。”袁世凱一邊品茗,一邊閒聊。

“縱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王士珍緩緩道來。

“唉,沒想到這個愣頭青的海外商人居然是一條潛龍。”袁世凱自嘲的一笑“還好他晚生了十年,不然今日的北洋未必是你我兄弟的。”

“大帥覺得四海之內可有其他勢力能與我北洋爭雄?”

“餘者碌碌,不足掛齒。”

“不錯,雖然我與芝泉、華甫齊名。華甫擅長調度協調,我不過是拾遺補缺而已,但是唯有芝泉最爲知兵,他若不是看重武翼新軍的發展勢頭,只怕寧可卸甲歸田也不會屈就的。所以我擔心雖然武翼新軍雖然是一省之兵,但是日後必成大器,這次泰州之事,自然是一場硬仗,但恐怕也是佈局的良機。”

“你所言我也有所顧慮,華甫等人沒有你看的明白。不過就算是他吳宸軒撿個便宜,得了泰州府,但是與山東也是不相統屬,難道兩江總督是個擺設?”袁大頭還是比較明智的,他知道自己的弱點但是對於他那位小老弟也是知根知底,無非是有兩個糟錢和洋人撐腰,所以對於沒有根基的武翼新軍還沒太過在意。不過幾天以後,袁大頭就覺得自己還是想的單純了。

河間府的平原上一隊隊的北洋新軍士兵都在排着隊伍進入操場,重武器自然是在排頭,看上去軍容整齊,士兵也算得上精銳之師,號稱毛瑟出品的八八步槍插着雪亮的刺*刀,不過灰色的軍裝後面垂着一條長辮子,卻破壞了這支近代陸軍的威嚴。兩個鎮的士兵如同豆腐塊一樣排列整齊,但是他們的右邊還有一塊空地,留給的是他們的小兄弟,正在進場的另外一支大清精銳—武翼新軍。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一百八十五節 正面接觸嶽王會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二百六十五節 冰城疫情急如火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一百三十二節 當代不韋張南江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五百二十一節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八十七節 收服慶王鐵帽子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四百一十八節 勢如破竹戰雲山第一百六十四節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一百六十三節 第四師團放水忙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四百六十一節 海軍發展的航標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四百零一節 王道行動在展開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軍神器亮個相第五百二十八節 西線金鼓催人老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一百零四節 狂瀾突襲標準廠第五百八十節 紅色巨熊覆滅記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四百一十八節 勢如破竹戰雲山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二百六十四節 打出來的鐵防長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節 見駕前後奇葩事第四百三十七節 足慰平生蕩寇志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二百八十一節 威震敵膽戰青馬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三十三節 肥城教案變亂起第四百五十一節 中國崛起的信號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一百九十節 試看齊魯新面貌第二百七十一節 直皖內訌戰三晉第五百九十六節 戰後掠影航天篇第七十三節 君臣對建軍武翼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四百四十六節 肇始中華新帝國第二十節 大觀園裡有乾坤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四百八十六節 南下恆河飲戰馬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三百二十七節 初次提案論出兵第五百九十六節 戰後掠影航天篇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一百五十節 情報戰線先交鋒第一百四十七節 田村採購新利器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五百六十三節 生死抉擇東瀛難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四百三十六節 下關和談第二遭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五百二十七節 格魯吉亞狂想曲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二百一十二節 洪門會友識明堂第六十九節 聯軍將領遭綁票
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一百八十五節 正面接觸嶽王會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二百六十五節 冰城疫情急如火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一百三十二節 當代不韋張南江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五百二十一節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八十七節 收服慶王鐵帽子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四百一十八節 勢如破竹戰雲山第一百六十四節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二百六十節 上海會議立國體第一百六十三節 第四師團放水忙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四百六十一節 海軍發展的航標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四百零一節 王道行動在展開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軍神器亮個相第五百二十八節 西線金鼓催人老第五百三十八節 日美激戰珊瑚海第一百零四節 狂瀾突襲標準廠第五百八十節 紅色巨熊覆滅記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四百一十八節 勢如破竹戰雲山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三百五十節 坑爹第一是霞飛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三百一十節 妖孽橫行國喪日第五百五十六節 黯然收場倉皇望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二百六十四節 打出來的鐵防長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節 見駕前後奇葩事第四百三十七節 足慰平生蕩寇志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二百八十一節 威震敵膽戰青馬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三十三節 肥城教案變亂起第四百五十一節 中國崛起的信號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三百零四節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一百九十節 試看齊魯新面貌第二百七十一節 直皖內訌戰三晉第五百九十六節 戰後掠影航天篇第七十三節 君臣對建軍武翼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四百四十六節 肇始中華新帝國第二十節 大觀園裡有乾坤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四百八十六節 南下恆河飲戰馬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三百二十七節 初次提案論出兵第五百九十六節 戰後掠影航天篇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一百五十節 情報戰線先交鋒第一百四十七節 田村採購新利器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五百六十三節 生死抉擇東瀛難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四百三十六節 下關和談第二遭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五百二十七節 格魯吉亞狂想曲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二百一十二節 洪門會友識明堂第六十九節 聯軍將領遭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