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

送走了被薅羊毛搞成禿頂還樂滋滋的合不攏嘴的符騰堡公爵大人,吳宸軒來到了縣東巷的原來六省自治諮議局,現在叫聯合議會大廈(今天一個省加入、明天一個省入盟的,換牌子都趕不上趟,乾脆模糊點就叫聯合議會了。),今天是對過去的五年經濟發展情況和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這工作雖然和吳大帥的職務沒有多少關係,但是誰不知道這位年輕的大帥纔是大半個中國的領袖人物,所以雖然主持會議的是徐菊人,但是每次發言前都要和吳宸軒請示一番。而且會議的開篇就是他這位名義上的國防總長講話,這裡面的用意還用說別的嗎?

從宣統元年到共和四年間,工業部門增長率達到8-9%,儘管估計有這樣的增長率,但考慮到除了山東、江蘇、浙江和直隸之外的省份增長的起點很低,整個工業部門在十四省聯盟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仍然在30%以下。

工業成長顯著的分別爲電力工業、煤炭工業。農業方面,也有以鄉村合作化、廢除終身僱傭和平民教育爲三大鄉村建設政策,並開始在工商業資本的衝擊下被動享受到的近代經濟。在輕重工業逐漸成形鼓舞下,中國的近代工業化初現端倪。

到了共和四年末,十四省的工廠、手工業、礦業和公用事業的產量,剛剛構成淨產值的27.5%。手工業產量佔工業部分的43.8%;工廠佔40.9%;礦業佔9.0%;公用事業佔6.3%。估計爲3691萬的非農業工作人口中,1413萬(37.9%)受僱於手工業,1113萬(30%)受僱於工廠,177萬(3%)受僱於礦場,4萬(0.01%)受僱於公用事業。

工商總長苗杏村還通過對工業產值發展趨勢的分析,指出雖然建國前期中國的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工業發展總趨勢是在跌宕起伏中繼續有所發展,並在共和四年達到了近代歷史上最好水平。例如發軔於光緒三十年後的針織、絲織、染織、印染、毛紡織等輕工業都有長足發展,而且又產生了一批新興行業,如鋼鐵、汽車、電器、電機、染料、鹽化工工業、酸鹼工業等等,新興行業又促進了工業部門結構調整。此外產品種類增多,一小部分國貨產品開始替代了進口外貨。其次,工業地區分佈也在擴大,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提高。現在在汽車、製藥、精密儀器等工業部門,山東造已經成爲了國際上的質量保證,僅僅是標準系的那幾十家大規模工業園區就能供應世界上*將近四分之一的汽車、三分之一的藥品還有將近65%的精密儀器儀表,當然還有獨樹一幟的中國航空工業,現在的德國、法國、俄國的航空發動機都是從中國引進的技術,英美更是直接從標準航空工業進口十四缸的行星引擎,至於技術嘛,反正蒙塔古家族企業和洛克菲勒的航空工程公司都是本國有名有號的大廠,技術方面掛一個聯合研發不比德法俄更加有面子?至於日本所謂的獨立自主研發的三菱發動機,不過是

從法國淘換去的三手貨,反正也沒有人當他們是工業國家,在計算航空工業分佈情況的時候也就乾脆把他們省略了。

建國至今的中國重工業建設,其實主要以工業母機和國防工業爲核心。具體工作則是由山東商會和江浙商會裡面的機械工業委員會進行統籌安排的。主持者是朱志堯、騰虎貞,其他委員還包括著名學者胡適、袁家騮、吳鼎昌、吳蘊初、劉鴻生、武百祥等人。這個機構和這些學者,爲中國的重工業話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年委員會還將根據國防需要和可能的局部戰爭,擬定了一項重工業建設計劃,預定於三年之內,在中部的陝、鄂、晉等內地建設與國防需要直接相關的重工業和礦業,充實中國冶金、燃料、化學、機器及電器工業的基礎。預計到共和七年,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將不亞於現在的德國。

由於聯合議會的重視與推動,上述重工業及廠礦,大部分已建成投產,還有小部分也在籌備階段。在冶金工業方面已建成的有河北邯鄲鋼鐵廠、陝西榆林鋼鐵廠、江西鎢鐵廠、四川彭縣銅礦、湖北大冶礦區、陽新銅礦、湖南水口山鉛鋅礦、雲南錫礦、青海金礦、招遠金礦等;在燃料工業方面,有陝西神府煤礦、山西大同煤礦、山東棗莊煤礦、河南禹縣煤礦、中原油田和陝西榆林油田等;在化學工業方面,則已經形成了曹州府化工區、扶風化學工業聯合體和濮陽化工產業基地;正在籌備舉辦中的有德州機器製造廠、山西太原飛機發動機廠、西安電工器材廠、鄭州無線電機制造廠、泰州電瓷製造廠、劉家峽水電廠等等。而火電站已經遍佈各個工業園區和大中城市周邊,標準系的電廠裝機容量已經率先超過100萬千瓦,而第二位的是孟家的“光華電力”,朱志堯和江浙同行的“江南電力”只能屈居第三,饒是如此,由於大批工廠一開始就上了標準機械集團的電動機牀,所以中國的蒸汽時代一閃而過,直接進入了電力時代,對於電能的缺口不僅沒有因爲投產電廠的增加而縮小,反而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不得已超高壓輸電的技術被在科技樹上提前點亮,到了下一個五年,從神府煤礦、大同煤礦和禹縣煤礦的坑口電廠將爲北方的工業企業提供不少於3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到時候中國光憑北方就足以成爲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國度,而且不管是發電還是供電。

目前,這些工礦企業的產品產量爲鋼鐵390萬噸,電力3.32億度,煤780萬噸,淨鎢砂12萬噸,銻17.4萬噸,精銅49噸。出產的物資除了80%以上在國內作爲原料消化,還有一部分被出口到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像是鎢砂和銻礦幾乎一半被歐美買走,日本都沒沾上點邊。

這些廠礦的建成和投產,奠定了中國國防工業的基礎。因爲機械工業委員會設立的這些廠礦大多是當時國內沒有或非常缺乏的行業,不少與國防建設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如鋼鐵工業、飛機制造業、電工電料業、化學工業、鎢、銻等礦產業

不過在這段期間,晚清時候建設的漢陽鋼鐵廠在黎叔的維持下,年鋼產量穩定在5萬噸,該廠於雖然沒有停止生產,不過已經屬於資不抵債了,這跟它自光緒末期起長期向日資舉債終致日資所入侵有關。現在國際上鋼鐵價格的穩中有升的勢頭讓日本人也對漢陽鋼鐵廠更加難以割捨。黎叔慢慢和日本人交涉吧,吳宸軒琢磨着如果黎叔失手是不是要送他一頂賣國賊的帽子,不過還是希望他能守住這份家業,畢竟也是一份歷史的積澱,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相對於工業的穩步發展,商業特別是銀行金融業幾乎就是日新月異了。首先是投資互濟會已經改名叫中國中央銀行,和山東工商銀行、山東建設銀行、江浙實業銀行和江浙商業銀行四大商業銀行也已經組成了中國銀行業公會,還蠻橫的宣佈具備國家唯一發鈔行的資格,當然沒有財政部的背書,不過這些銀行和他的參股夥伴基本上涵蓋了中國銀行業的九成江山,他們如果不給一種在中國發行的鈔票背書,那就只能是廢紙一張。

四大行組成的銀行公會現在儲備金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800萬英鎊(金銀按照市價折算)。四大行在中國中央銀行的指導下以銀行公會公約的形式厲行金融改革,實際上已經統一貨幣,改革自清末以來金融貨幣制度混亂情況。

目前四大行的儲備裡白銀還是佔據了多數,所以公約頒佈了金銀雙軌的本位幣制造條例,實行廢兩改元。具體辦法規定1元銀幣爲一切交易的本位幣,每銀幣1元(成色爲0.88,周長爲26.6971釐米)易銀7錢1分5釐。濟南的金融機構於共和四年五月起一律改用銀元,其他都市自七月起一律改用銀元。同日四大行的的新銀元和等值銀元券開始流通。

爲了防止某些國家轉嫁國內危機,提高銀價大量採購白銀,造成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從而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及原幣制。銀行公會也制定了金本位制度和美元兌換率鎖定體系。

央行在下一個五年即將出*臺新的貨幣政策,這對穩定中國貨幣會非常成功,可以有資格被譽爲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徹底的一次幣制改革。中國第一種全面流通的不兌現鈔票中華元的問世,完成了貨幣統一併使幣值脫離銀價,邁入了現代化管理通貨。隨之國家對經濟的控制開始加深,相對地,各地地方勢力,甚至租界洋行的利益有所削弱,使國民經濟發展呈現出新氣象。民間及中外銀行所存白銀和銀元紛紛交給政府。另一方面,紙*幣則逐漸代銀元而爲通貨。輔幣方面上,中央銀行也在同期大量發行鎳質輔幣及1分、2分、5分之鋁製輔幣,以完成十進新制,解決當時輔幣混亂的狀況。

可以說商人們通過商會已經把國家治理變成了一種商業活動,南方的那些傳統地主世家們最恐懼的莫過於此,可惜工業化和商業化的潮流不管對錯都將最終席捲整個中國,似乎沒有任何地方可以例外。

(本章完)

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三十六節 下關和談第二遭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十三節 遠方有朋不亦樂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五十四節 收降俘平定魯南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三百一十五節 武器貿易換貸款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四十四節 理殘局宸軒震怒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二十五節 衙門公審明事理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一百五十三節 牽牛鼻子鬥蠢牛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七十八節 編練新軍建軍校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六節 時來運轉遇苗家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三百六十四節 廉政風暴起神州第二百四十六節 北洋三分天下驚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二百六十九節 還我黎民太平境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四十四節 理殘局宸軒震怒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三百九十六節 知己知彼談軍改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四百四十三節 泉城萬像開國後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四百八十五節 光復錫金和不丹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二百九十八節 喬宋分道另立黨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二百四十三節 慈禧光緒同駕鶴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節 兵和一處出奇兵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二百四十四節 共和兵變起灤州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一百零三節 詭秘風雲興亞會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一百四十七節 田村採購新利器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五百零一節 圍困華沙的日子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
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三十六節 下關和談第二遭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十三節 遠方有朋不亦樂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五百三十五節 西線鏖戰烏克蘭第五十四節 收降俘平定魯南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三百一十五節 武器貿易換貸款第三百二十九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四十四節 理殘局宸軒震怒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二十五節 衙門公審明事理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一百五十三節 牽牛鼻子鬥蠢牛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七十八節 編練新軍建軍校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六節 時來運轉遇苗家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三百六十四節 廉政風暴起神州第二百四十六節 北洋三分天下驚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二百六十九節 還我黎民太平境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四十四節 理殘局宸軒震怒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三百九十六節 知己知彼談軍改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四百四十三節 泉城萬像開國後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四百八十五節 光復錫金和不丹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二百九十八節 喬宋分道另立黨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三十節 南門軍營露崢嶸第二百九十四節 超級婚禮驚世俗第二百四十三節 慈禧光緒同駕鶴第二百一十六節 上下求索美利堅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節 兵和一處出奇兵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二百四十四節 共和兵變起灤州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二百零六節 力邀天華齊魯行第二百一十節 溫泉會議談合作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一百零三節 詭秘風雲興亞會第四百三十八節 再揭革命黨老底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一百四十七節 田村採購新利器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五百零一節 圍困華沙的日子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