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節 戰後掠影印度篇

讓我們通過德里共和國首都新德里《觀察家報》太初三十五年某日的一篇社論來看看戰後的南亞半島是個什麼情況吧。

“我們可以看到海德拉巴、孟買的中國信息工業園,這裡和周邊的城鄉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邊是老邁的牛車,汗津津的黝黑農人和他們赤身裸體的孩子,一邊是中國產的最新式轎車飛馳在園區內的高速公路上,裡邊坐着的國人也許膚色和農人一樣,但是他們不會出汗,因爲園區裡空調無處不在。如果他們離開那個佔地300或500平方公里的國中之國,他們也許會挎着中國的海鷗相機,和其他的中國遊客一樣一邊搖頭嘆息環境的惡臭,一邊拍攝着周圍的人羣,好回去展示給親朋一個骯髒而真實的印度半島,讓他們時時刻刻意識到自己脫離了苦海是多麼的幸運,如果可能他們希望自己的後代也能生活在這塊飛地上,成爲下一代印度裔中國人。是的,理論上說他們還算是印度人,他們卻在心裡和生活的每個細節都盡力磨滅印度的印記,如果有一天能躺在中國醫院裡太平間裡,而不是在恆河岸邊被鮮花圍繞着火化,那麼他們纔會認爲自己的人生很完滿。

可能園區內外的每一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說“看哪,好好學習理科和中文吧,到時你會成爲他們中的一員,也許作爲父母的我們都有幸能因爲自己的孩子在園區內工作而得到許可進入園區,進入這個人間天堂,哪怕只有一天,我們也會感到無比的幸福的。”在園區內外的差異像天堂和地獄一般明顯的時候,我們只能說印度半島的前途快要死了,他的精華已經被兩根插在這塊神土上的吸血管給吸走了。當爲園區培養人才的學校招生榜單前,所有人的喜怒都被上榜與否給牽制的時候,沒有人能阻止這一切,神也不行。

現在印度半島數個邦國的IT產業十分發達。“地球人”誰不知道這一點呢?如果有人說印度的IT產業是“畸形”發展的,可能會招來無數哂笑。因爲印度的IT教育和IT產業十分發達,發達的IT教育推動了IT產業的快速發展,幾乎已經成爲了“常識”。

可是,誰又知道,到了太初三十年,海德拉巴共和國奧德里亞大學的財務處竟然沒有一臺電腦——財務報表從地面一直堆到房頂,半個房子堆的都是賬本。該校的國際政治系只有一臺386型的電腦,還經常不工作。發一個電子郵件往往要等一兩個小時,打字員用的打字機跟英國工業革命時候的差不多,工作起來響聲很大:整個行政大樓都是這聲音!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對印度IT產業的抹黑。印度海德拉巴奧德利亞大學的IT產品使用情況,其實是整個印度半島的IT市場規模的一個縮影。也就是說,印度半島各國的IT產業,與印度半島國家的IT市場,是脫節的。

從上個十年開始,印度以信息技術爲龍頭的高科技產業發展

很快。太初三十年,印度信息技術產業的產值不足17.3億盧比,到1960-1961年度猛增爲970億盧比。但是,深究一下印度的IT產業結構,就會發現,它是過度依賴海外市場拉動的畸形產業。

作者辛格認爲,迅猛發展的印度半島IT產業並不是由印度民族經濟自主推動而是由國際,尤其是由資本中心國家(中國和中華共同體)的經濟需求拉動的。中國爲首的發達國家集團對印度半島IT產品的需求,對提高印度IT產業的技術,尤其是有利於鞏固國家安全的核心技術的進步,不會有太大的幫助。而造成IT產業這種依附性發展的原因又在於長期處於萎縮狀態的印度民族市場——80%左右的貧困人口大大限制了IT產品國內市場的購買力和IT技術的國內培育和開發條件。

那麼這一“外向型”的IT產業結構,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一方面,萎縮的國內消費市場,使得IT的繁榮發展與大多數印度公民沒有關係。戰後初期到十年後的今天,印度半島千人中擁有計算機從0.3臺增長到7.2臺,而同期中國從0.4臺增長到37.2臺。沒有國內硬件消費的支撐,即意味着軟件消費不可能有國內市場。而沒有國內市場,通俗地說,就是印度普通民衆無法消費並享受到IT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果實。

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國外市場,導致了IT產業成爲“無本之木”,根基不穩。一旦國外消費市場萎縮,IT訂單減少,那麼,對印度IT產業來說將是致命性的打擊。而由於沒有國內市場的支撐,在面對這種打擊時,整個產業將只能坐以待斃,毫無招架之力。

同時,與IT產業相關聯的IT教育,也成了向國外而不是國內輸送IT人才的“人力資源”生產機構。張文木指出,由於印度民族市場吸收人才的產業潛力有限,這兩大部門實際上也成了向海外資本提供人才“產品”的新部門。與印度經濟快速發展與其外向利潤逆循環流速同步的現象一致,印度教育與IT業較快發展與人才失業和流失海外的數量也同步增長。

數據顯示,印度軟件業產值中63%都是來自中國的訂單,高度依賴中國經濟。印度的軟件出口到1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0%以上出口到中國。印度有軟件公司近3000多家,從業人員達40多萬,在中國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中國人多達30萬人,硅谷10%的網絡公司創始人是印度移民,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軟件工程師多達10萬人。印度IT教育發展最快,報考IT專業的生源如潮,究其原因並不是印度國內對IT的需求很大,而是資本中心國家IT產業快速增長牽動了印度知識分子出國需求傾向。

也就是說,印度的IT產業,實際上是中國等發達國家的IT外包業務;而印度的IT教育,也蛻變成了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源

”生產在印度的代理機構。如果從其IT產業的這種尷尬狀況反過來審視印度的IT教育,我們就不會武斷地評價印度的IT教育的“好”或“壞”了。

因此,在借鑑印度半島的IT教育發展情況時,我們在發展其他產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鑑別其教育所處的經濟環境。從“精英教育與職業教育並重”、“樹立市場化的職業教育價值觀”、“推進教育國際化”等方面着手,借鑑印度半島的IT教育之長,是必要的,但依然是不足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IT產業發展,必須以印度民族市場萎縮導致的後果爲鑑,在縮小差距、擴大內需的前提下,發展IT教育。否則,再怎麼發達的IT教育,都將是在“打工經濟”的模式下“爲他人作嫁衣裳”。”

其實在中國的輻射下,整個中國共同體的發展還是比較均衡的,當然這也是相對於整個共同體而言,比如三韓不會發展大量的核電站,他們完全可以用日本的核電資源和自己豐富的水電資源,日本也無需發展鋼鐵重工,這一點上他們完全可以集中精力發展其他產業。

“中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句話在印度半島的人們的耳邊縈繞了幾十年,我們一直有個印象就是中國人會打到印度半島來,讓這裡的人再做一次亡國奴,然後統治和奴役印度人民,搶奪印度的資源,置印度各國的百姓於水火當中。如果你仔細推敲的話,發現這裡面的漏洞很大,甚至根本就不合乎邏輯。

放下前面的故事不表,當人們暫且爲中國描繪另外一個藍圖。中國的西部與俄羅斯全面接壤,那我們看看到底是俄羅斯肥,還是印度肥。俄羅斯的領土和印度的1.5倍差不多大,地下原油的儲量僅次於沙特排世界第二位,而且各種礦產十分豐富,很多地方都沒有勘探。那地上呢,淡水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跟印度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說起軍事力量跟中國,甚至跟印度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中國人只出動輕裝甲部隊就能把俄羅斯給佔了,讓俄羅斯人當亡國奴,語言和文化又與北疆相通,管理起來很方便。他們連原*子*彈也沒有,連嚇唬中國人的籌碼都找不出來一個,美國人要是把加拿大佔了,要比不遠萬里去佔中國方便、容易、成本低。那有人會說,俄羅斯總共三千萬人口,佔了以後奴役誰去啊。那真是太簡單了,中國人只要在印度貼個告示,上面寫着:誠招赴俄羅斯工作人員,無須簽證,自願自費前往,工資每小時3中元(中國及共同體各國最低工資的一半),支付一半工資算是夠奴役別人的了吧。不過我敢相信,願意去被奴役的印度人一定擠破腦袋,你看看現在的農民工進城拿多少錢就知道爲什麼會這樣了,包括那些偷渡的非法移民,每個人的成本都要十七萬盧比,而且他們很多都是冒生命危險來到的俄羅斯和其他歐洲國家,卻發現原來這裡已讓不是他們的樂園。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五百六十二節 神風突擊難奏效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三百四十七節 戰役膠着絞肉機第四百七十二節 黑色風暴大蕭條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六十四節 懷來風雨起蒼黃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十八節 上堂歸來把官買第四百四十節 共和帝制或立憲第四百四十六節 肇始中華新帝國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一百六十節 八角臺幸會雨帥第四十七節 推心置腹攬大將第六十四節 懷來風雨起蒼黃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零二節 靜默的西部前線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四百一十五節 東線攻勢戰吉州第二百四十三節 慈禧光緒同駕鶴第二百三十節 拜耳醫藥出新品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五百七十四節 中美開戰的始末第四百二十八節 曙光女神的寬恕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三百六十七節 共和十年之隱憂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三十六節 魯北拳匪進省城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五百四十二節 耶路撒冷的歸屬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六十五節 辣手滅團阻救兵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四百六十九節 資本市場的隱憂第一百六十二節 兵和一處出奇兵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三百一十二節 天外飛仙驚鴻舞第一百六十六節 日軍浴血爾靈山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四百一十二節 鐵翼擊鯨戰扶桑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三百四十五節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三百零六節 喬夫病危金陵降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四百八十三節 深遠包抄獵羣羊第七十四節 俘虜是個大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三百零五節 宋案餘波尚未平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五百四十九節 晨曦行動在東線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三百零五節 宋案餘波尚未平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四百零六節 神箭探天第一招第三百三十八節 飛艇陰影罩霧都第三百六十八節 一九一八的瘋狂
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五百六十二節 神風突擊難奏效第五十五節 赴國難厲兵秣馬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三百四十七節 戰役膠着絞肉機第四百七十二節 黑色風暴大蕭條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六十四節 懷來風雨起蒼黃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十八節 上堂歸來把官買第四百四十節 共和帝制或立憲第四百四十六節 肇始中華新帝國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四百九十一節 歐洲命運的路口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一百六十節 八角臺幸會雨帥第四十七節 推心置腹攬大將第六十四節 懷來風雨起蒼黃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五百零二節 靜默的西部前線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四百一十五節 東線攻勢戰吉州第二百四十三節 慈禧光緒同駕鶴第二百三十節 拜耳醫藥出新品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五百七十四節 中美開戰的始末第四百二十八節 曙光女神的寬恕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三百六十七節 共和十年之隱憂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三十六節 魯北拳匪進省城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五百四十二節 耶路撒冷的歸屬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六十五節 辣手滅團阻救兵第四百四十九節 一彈一星鑄脊樑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四百六十九節 資本市場的隱憂第一百六十二節 兵和一處出奇兵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三百一十二節 天外飛仙驚鴻舞第一百六十六節 日軍浴血爾靈山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四百一十二節 鐵翼擊鯨戰扶桑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三百四十五節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三百零六節 喬夫病危金陵降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四百八十三節 深遠包抄獵羣羊第七十四節 俘虜是個大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三百零五節 宋案餘波尚未平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五百四十九節 晨曦行動在東線第五百八十四節 國足精神的塑造第三百零五節 宋案餘波尚未平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一百五十八節 武翼展威拒餓狼第四百零六節 神箭探天第一招第三百三十八節 飛艇陰影罩霧都第三百六十八節 一九一八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