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二)

p:雪峰書上傳,希望大家去捧場。收藏多多,票票多多,雪峰這裡說謝謝了。bp;**

曹操探子偵知荊州軍內部不和,曹操不由得嘆息道:“可惜了一個將材,居然落到了劉表得手裡。可惜啊,雖然有才,但無善用之人啊。”

參軍滿寵聞言搖頭道:“丞相此言差矣,想那魏延性格剛烈,雖然頗有才華,但爲人桀驁不遜,不是甘心久居人下之人,雖有小才,不足以掩其過,如此將領,不要也罷。”

曹操搖頭道:“伯寧此言差矣,豈不聞人無完人?我用人,但凡有一技之長的,我都忽略他們的短處,根據他們的長處而委任官職。

戰國時期兵家名人吳起,爲人兇殘驕橫,而且十分好色,魏國用他,他打敗了強大的敵人齊國,但魏王因爲他不是魏國人而不能重用他。吳起到了楚國,楚王重用他,楚國因此國富兵強,成爲天下第一強國,即使是強秦也不敢冒犯。

何況我本身也不是十全十美,起碼,我有好色的毛病。我爲什麼要忽略自己的毛病,而看屬下的毛病呢?”

滿寵拜服道:“丞相英明。”隨即又道:“如果丞相真想要魏延效力,臣有一計,或可一試。”

曹操大喜道:“計從何來?你試着說說看。”

滿寵微笑道:“魏延本爲袁紹手下大將,當年袁紹手下將佐皆亡,只有他和李嚴逃脫,二人投奔劉表後,劉表待二人甚厚,但劉表不過是徒有虛名,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棄,雖然知道二人勇武,卻不讓二人統兵。我竊以爲二人心必然難平。

此次魏延大勝,險些奪下城門,卻不能獲賞,反而遭到斥責。他一定憤恨難消。丞相派遣一能言善辯之人,好言結納,以爲日後打算。想那蔡瑁乃是心胸狹窄之輩,必然容不得魏延,魏延無路可去,必然投奔主公。主公即不傷和劉表的和氣,不影響聯軍的和諧,又得大將,一舉兩得。”

曹操大喜,立刻派人前去。

孫策聞知魏延之勇,心起了招攬之心。但虞翻勸道:“魏延雖然頗又勇力,但終究不過是一介武夫罷了,充其量也只不過是樊噲之流,高又不成,低又不就,如此人才,我江東之地,車載斗量,沒必要過於重視,沒必要因爲他得緣故影響聯軍的關係。”

孫策深以爲然。遂不再想招攬之計。

劉備打的主意和曹操一樣,都是百般結好魏延。

魏延見曹、劉二人頗爲重視自己,漸漸萌生了離開荊州的心思,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楊大將統籌全局,壽春城守得當真是水潑不進。兩方相持日久,曹操軍糧漸漸不濟。

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王垕跟隨曹操有年,見糧草不濟,心憂慮,入帳稟報曹操道:“兵多糧少,糧秣日漸缺乏,不過旬日,必然無糧,如何處置,還請丞相明示。”

曹操微一沉吟道:“既然這樣,可以用小斛計算,發給士兵,權且應付一時。待我派人催促糧草,自然無事。”

王垕思片刻道:“丞相三思,如果用小斛發放,士兵必然心生怨恨,現戰事危機,如果如此,恐怕於戰事不利。”

曹操微笑道:“這個你不用憂慮,我自有妙策,平息衆將士得憤怒。”

王垕依命,以小斛分散。

曹操也憂慮士卒怨懟,暗派人到各寨打探消息,曹軍士卒無不嗟怨,皆言曹操欺瞞衆人。

曹操心憂慮,猶豫良久,密召王垕入見。

王垕入見,臉色慘白,似有決絕之色。

曹操心驚疑不定,手按劍柄道:“你臉色怎麼如此難看?”

王垕對曹操的舉動視而不見,微微苦笑道:“衆軍怨懟,丞相可有解救之法?”

曹操見王垕如此,心疑惑,微微點頭道:“我自然有計,不過需要向你借一件東西,以壓衆心,希望你不要吝嗇。”

王垕聲音宛如一灘死水,沒有一絲感情波動,靜靜的道:“丞相所借之物,無非是用我的頭顱示衆罷了。”

曹操大驚,脫口道:“你怎麼知道?”

王垕淡淡的道:“丞相命我用小斛分糧,遭到士卒的怨恨,爲了平息衆將士的怒火,必然要把罪責推到我身上。爲了給大家一個交代,除了我的人頭,又能有什麼東西適合呢?如果不這樣的話,衆軍必然生變。我雖然沒有過錯,但性命和丞相的威儀相比,還是微不足道。古人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丞相如果想要我頭,只管拿去便是。我所憂慮的只是家人,還望丞相好好照顧。”

曹操心疑慮,沒有想到王垕如此精明,沉吟良久道:“你跟隨我多年,我也不想這麼做,但如你所言:不殺你,大軍一定會發生變故。你放心,你的妻、子我會撫養的,你不必擔憂。”

王垕不再多言,轉身出帳坦然受刑。

曹操吩咐將王垕頭顱懸掛高竿,出榜曉示:“王垕故行小斛,盜竊官糧,謹按軍法。”軍心始平。曹操又暗派人收取王垕屍首,厚葬不提。

次日,曹操傳令各營將領:“三日內如果攻不下壽春,全部斬首!”

爲了鼓舞軍隊士氣,曹操親自到城下督促衆軍搬土運石,填壕塞塹。城上矢石如雨,有兩員裨將畏避而回,曹操掣劍親斬於城下,秦自下馬接土填坑。曹軍士氣大振,大小將士無不向前。

楊大將見北門危急,親自率領精銳將士萬人支援。這一萬人,裝備的都是從呂布那裡買回來的盔甲兵器,端的是厲害非常。曹軍將士的兵器多被削斷,曹軍損失慘重。

楊大將遙望城下一人紫袍金盔,那裡接土填坑。對雷薄道:“將軍立功的時候來了,此人必是曹操。”

雷薄見了,立刻調集弓手百人,一起射箭。

曹操親衛大驚,慌忙舉盾遮擋,城下略顯混亂,曹軍氣勢稍沮。

楊大將立刻派陳蘭率領三千人馬出城,衝入曹操軍。曹軍大將多去保護曹操,軍卒措手不及,被淮南兵馬驅散,衆軍大亂。

陳蘭率領人馬往來衝突,驅趕敗兵,也不纏鬥,只是使曹軍自相踐踏。

曹操見手下軍卒抱頭鼠竄,不由得勃然大怒,親斬數人,親兵一起動手,斬了百餘亂軍,方纔穩定住形勢。待要追擊陳蘭,陳蘭已經退進城去了。想要再次攻城,軍隊士氣已泄,只好恨恨收兵。其他三路,魏延心生懈怠,任由蔡氏宗族胡亂指揮,空費軍力,毫無戰果。劉備心存應付,根本沒有認真攻城,手下軍卒城下只是遠遠吶喊,並不攻城。守將樂就也猜到劉備心思,並不出戰,只是堅守。孫策大軍多驍勇之士,多次攻上城頭,但樑剛利用人海戰術,一次又一次的壓了回來,倒折了不少人馬。

楊大將見聯軍勢大,知道壽春不可久守,慌忙修書,派人潛出城去,一路去沛城,命韓暹、楊奉出兵,騷擾曹操後路。一路直奔雍州,去見呂布,請他出兵救援。

韓暹、楊奉接到書信,二人商議良久,起城人馬,約有二萬之衆,殺奔淮南。

徐州牧陳登得知後,立刻派人飛馬稟報曹操。

曹操糧少,壽春又久攻不下,幸得徐州運來糧草二十萬擔,勉勵支持,但又恐日久不濟,於是令親兵殺俘,熏製成肉乾,以資軍用,得知韓暹、楊奉派兵騷擾自己的後路,當即派遣于禁、李典率領軍馬三萬,前去迎敵。

于禁對李典道:“賊人勢大,我軍兵力並不佔優,爲今之計,不如左右埋伏,攔腰而出,讓其首尾不能相顧,大事可成。”

李典深以爲然,二人分兵埋伏。

卻說韓暹、楊奉率領人馬,奮力趕往壽春。忽然喊殺聲四起,伏兵出,韓暹、楊奉大驚,慌忙率兵分頭抵禦曹軍。

韓暹戰于禁,楊奉戰李典。

韓暹本不是于禁的對手,手下兵卒又自相踐踏,心焦躁,被于禁一刀砍倒。那邊李典一槍戳死楊奉。曹軍大勝。

聚攏大軍,李典對於禁道:“丞相現所憂慮的,不是敵人勢力龐大,而是擔心糧草不濟。沛城頗有錢糧,你我二人何不趁勢取之,得其錢糧,以資軍用,爲丞相分憂?”

于禁大喜道:“我正有此意,不想公與我不謀而合。我們當遣軍速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沛城。”二人商議已定,督促衆軍,急行奔沛城而去。同時令一小校,率領三千人馬,將俘虜和繳獲的輜重押送到大營。

一行人行動甚急,待到沛城三十里處,于禁令衆軍少歇。忽然喊殺聲大起,無數騎兵殺了過來。於、李二人大驚,慌忙披掛上馬,但見所來之兵,打得是秦軍旗號。

于禁大驚道:“是秦軍?他們還是來了。”

李典也着了慌,急切的道:“則快走,徐州怕是不保,快回大營。”

二人慌忙撤軍,不想前面一彪軍擋住,爲首一將,手持烏纓點鋼槍,卻是秦軍大將醜,於、李二人素知其勇,不敢交戰,落荒而走。醜也不追趕,只顧搶奪馬匹,俘虜兵卒。

于禁、李典走不過三裡,又一彪軍殺出,爲首一員小將,卻是徐盛。手下數千兵卒,耀武揚威,截住去路。

曹軍雖然兵多,但早就折了銳氣,兵無戰心。于禁咬牙出戰,李典則領兵衝突而去。于禁和徐盛戰了十數合,賣個破綻,讓過徐盛,轉身就走,追李典去了,徐盛兵少,也不追趕,只是圍剿殘兵。

于禁、李典當真是人不離馬,馬不離鞍,落荒而走,直奔曹軍大營,見曹操去了。

網bp;點擊察看圖片鏈接:雪峰書《仙道厚黑錄》,厚顏要票和收藏

第86章 漫長的一天第61章 拒婚第77章 形勢明朗中楔子回古第79章 巨星隕落第101章 現在後悔也晚了第123章 最後一戰?!(六)第68章 商紂王還是秦始皇?(上)第82章 荊襄之亂第5章 築基第151章 彆着急,慢慢來第118章 最後一戰!?(一)第38章 幽州之戰(一)第97章 怎麼收拾他呢?第71章 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第89章 割須棄袍第161章 貴霜的希望第22章 無敵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13章 龍潛第26章 連環第25章 緩和第49章 雍、司攻略(四)第96章 幣制改革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驅之第177章 迴歸,混亂的局面第145章 圍城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120章 最後一戰(三)第96章 幣制改革第54章 徐州之戰(一)第7章 發展第98章 亂,接着亂,越亂越好第54章 徐州之戰(一)第34章 徐州之戰第109章 悲歌(二)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22章 最後一戰!?(五)第7章 發展第43章 幽州之戰(六)第105章 想動我,和我老大說去第117章 戰爭前的準備第134章 前進,決戰第85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99章 鐵血忠魂第2章 兵戈第125章 最後一戰?!(八)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105章 想動我,和我老大說去第41章 幽州之戰(四)第10章 鐵血精騎第154章 大局似已定第15章 討伐第147章 來,喝酒,都是朋友,都是朋友第66章 軍威第111章 憋屈啊憋屈楔子回古第3章 出山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73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一)第11章 回京第117章 戰爭前的準備第160章 殘酷第174章 曙光第174章 曙光第25章 緩和第109章 悲歌(二)第13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38章 朋黨第8章 黃巾第22章 無敵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第5章 築基第108章 悲歌(一)第169章 郊狼出手第108章 悲歌(一)第29章 商議第15章 討伐孫策第113章 前途莫測的遠征第136章 希望第7章 發展第48章 雍、司攻略(三)楔子回古第87章 前進,和時間賽跑第77章 形勢明朗中第52章 雍、司攻略(七)第18章 悲哀第112章 錢,錢,錢,我要錢第57章 徐州之戰(四)第137章 敗退第92章 家大業大也犯愁第162章 戰鬥第33章 馬騰和曹操第148章 艱難的第一次較量第171章 龍騰虎躍第165章 序曲第123章 最後一戰?!(六)第82章 荊襄之亂
第86章 漫長的一天第61章 拒婚第77章 形勢明朗中楔子回古第79章 巨星隕落第101章 現在後悔也晚了第123章 最後一戰?!(六)第68章 商紂王還是秦始皇?(上)第82章 荊襄之亂第5章 築基第151章 彆着急,慢慢來第118章 最後一戰!?(一)第38章 幽州之戰(一)第97章 怎麼收拾他呢?第71章 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第89章 割須棄袍第161章 貴霜的希望第22章 無敵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13章 龍潛第26章 連環第25章 緩和第49章 雍、司攻略(四)第96章 幣制改革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驅之第177章 迴歸,混亂的局面第145章 圍城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120章 最後一戰(三)第96章 幣制改革第54章 徐州之戰(一)第7章 發展第98章 亂,接着亂,越亂越好第54章 徐州之戰(一)第34章 徐州之戰第109章 悲歌(二)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122章 最後一戰!?(五)第7章 發展第43章 幽州之戰(六)第105章 想動我,和我老大說去第117章 戰爭前的準備第134章 前進,決戰第85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99章 鐵血忠魂第2章 兵戈第125章 最後一戰?!(八)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105章 想動我,和我老大說去第41章 幽州之戰(四)第10章 鐵血精騎第154章 大局似已定第15章 討伐第147章 來,喝酒,都是朋友,都是朋友第66章 軍威第111章 憋屈啊憋屈楔子回古第3章 出山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73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一)第11章 回京第117章 戰爭前的準備第160章 殘酷第174章 曙光第174章 曙光第25章 緩和第109章 悲歌(二)第13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38章 朋黨第8章 黃巾第22章 無敵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第5章 築基第108章 悲歌(一)第169章 郊狼出手第108章 悲歌(一)第29章 商議第15章 討伐孫策第113章 前途莫測的遠征第136章 希望第7章 發展第48章 雍、司攻略(三)楔子回古第87章 前進,和時間賽跑第77章 形勢明朗中第52章 雍、司攻略(七)第18章 悲哀第112章 錢,錢,錢,我要錢第57章 徐州之戰(四)第137章 敗退第92章 家大業大也犯愁第162章 戰鬥第33章 馬騰和曹操第148章 艱難的第一次較量第171章 龍騰虎躍第165章 序曲第123章 最後一戰?!(六)第82章 荊襄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