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

“既然如此,那就先給南德意志王國提供兩千把步槍以及子彈,這已經足夠他們橫掃整個科馬杜古約貝河流域了!”恩斯特說道。

截止到目前爲止,南德意志王國已經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隊,這對於一個人口百萬的國家而言還是比較輕鬆的。

而正是憑藉這支在東非看來十分弱小的軍隊,南德意志王國就基本對周邊土著勢力形成了巨大優勢,畢竟南德意志王國北部是利比亞,東部是埃及的蘇丹,核心領土基本被撒哈拉沙漠隔開。

即便埃及看起來比南德意志王國強大的多,也不可能穿過撒哈拉沙漠對南德意志王國發動進攻,更何況南德意志王國背後還有東非這個巨無霸。

換句話說,南德意志王國除了南方的東非以外,其他方向要麼是沙漠,要麼是一些極其落後的遊牧民族,西部比較特殊,有英國和德國的殖民地,但是和其接壤的依舊是土著勢力。

……

1904年10月4日。

羅安達。

由於日本軍事力量在遠東的不斷勝利,使戰前極度輕視日本的俄國產生了過度誇大日本實力的傾向。

而從年前就開始準備的波羅的海艦隊重新組成的太平洋第二艦隊終於抵達了東非。

在東非軍艦的護送下,俄國海軍的軍艦有序的駛入東非的羅安達港,享受難得的休息。

“上帝,終於抵達羅安達了!政府的蠢才也不知道怎麼想的,他們應該和東非政府談判,將停靠港口設置爲卡賓達,這樣我們也能少受一些罪。”俄國將領庫羅夫斯基抱怨道。

“當我見到卡賓達的那一刻,我甚至以爲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結果白高興一場,不過好在羅安達看起來和卡賓達一樣繁華,終於可以好好的休整一番。”

庫羅夫斯基並不是對羅安達的環境有什麼不滿,或者認爲羅安達比卡賓達差,而是因爲如果等在卡賓達提前上岸,對於這些已經在海上受盡折磨的俄國海軍而言,哪怕是提前幾個小時,心靈也能得到更大的慰籍。

對於俄國水兵而言,這些天的行程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除了在德國海域比較舒適以外,接下來的路程對所有人的心靈或者肉體都造成了難以磨滅的摧殘。

從過英吉利海峽開始,基本上很多國家,包括法國在內,大多數國家或者殖民地的港口都拒絕俄國軍艦進入。

而且英國人的軍艦對俄國海軍進行了長時間的監視,一直目送俄國海軍到摩洛哥附近海域。

除此外英國軍艦時常對俄軍進行挑釁,在這種影響下,對於俄國海軍的心理摧殘更是雪上加霜。

中途,因爲日本政府和英國政府的聯合施壓,大部分殖民地也不對俄國海軍開放,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喀麥隆的德國殖民地,但是喀麥隆殖民地的條件太差,根本無力爲俄國海軍提供優質服務。

所以俄國海軍攜帶大量煤炭,用來保證遠途航行不會因爲燃料耗盡而無法得到補充,雖然東非政府和俄國達成了協議,可以在東非港口進行補充,但是俄國政府也擔心東非政府臨時變卦,所以自備足夠的燃料是必須的。

實際上如果不是威廉二世幫助,甚至沒有船隊願意幫助俄國運輸煤炭,在俄國海軍後面還跟隨着德國的運煤船,但是即便有威廉二世說情,這些德國航運公司也只承諾護送他們到馬六甲海峽,因爲他們也擔心日本不講武德,提前對俄海軍動手。

如果不是威廉二世施壓,這些德國航運公司的船隻恐怕連印度洋都不想去。

實際上俄國海軍兵分兩路,一部分走地中海航線,一部分則選擇非洲西海岸,最後在蒙巴薩匯合,再前往馬六甲海峽,在坤甸港最後一次休整後,將直達東亞海域。

而庫羅夫斯基所在的艦隊就是走非洲西海岸的部分,相較於還在被英國人在地中海監視的第二戰隊,選擇西海岸線路的俄軍無疑幸運的多。

地中海要時刻警惕日本海軍和英國海軍,而非洲西海岸從喀麥隆段開始,就完全不用擔心被暗算,更何況抵達羅安達港以後,俄國海軍得到充分的休整和物資補給。

很多俄國水兵在羅安達上岸,在搬運完補給後,指揮官特意給精疲力盡的水兵們放了半天假,而艦隊的軍官們也開始找地方消費。

庫羅夫斯基就和幾位同僚來到了羅安達的一家比較豪華的國營酒店,相對於收入水平比較低的底層水兵,庫羅夫斯基這些俄國軍官的消費能力無疑是比較高的。

俄國水兵只能去一些專門爲水手提供服務的廉價酒館,而庫羅夫斯基們自然是在環境優雅,服務上乘的酒店大魚大肉。

往嘴裡塞着阿根廷進口牛排,一邊喝着東非國產高檔紅酒,優雅的音樂聲中。

庫羅夫斯基說道:“這纔是人應該享受的生活,在大海上我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快長毛了,如果再晚來一點,我們或許就只能和普通士兵一樣啃着劣質的黑麪包了。”

安卡列夫說道:“沒有辦法,在大海上基本很難獲得補給,所有物資都要精打細算,如果不是和東非政府達成協議,恐怕我們接下來兩三千里的航行還是要遭罪。”

“如果沒有東非的話,我們就只能選擇馬達加斯加島的法國海外領地作爲落腳點,但是我相信馬達加斯加島的條件可能還不如我們在西非路過的那些殖民地港口。”

庫羅夫斯基:“是啊,那些港口的條件太差了,和東非沿海一對比簡直就是兩個世界,我很想知道,同樣是非洲,爲什麼差距這麼大,西非海岸的其他國家殖民地簡直就是未開發的蠻荒之地,而東非沿海卡賓達和羅安達放在歐洲恐怕都不算差。”

安卡列夫:“誰知道呢!可能是人種的差異吧?反正我在羅安達幾乎沒有見過黑人,這是東非和西非那些殖民地最根本的區別,也許正是黑人文明程度太低,即便接觸到文明世界也難以開化。”

庫羅夫斯基說道:“有可能吧!這一路上,越是靠近東非,就越繁華,雖然達不到西歐沿海水平,但絕對比俄國很多地區要強一點,東非人的優勢太大,他們面向大洋,這是我們俄國夢寐以求的,西非那些殖民地簡直浪費了這種大好資源。”

對於俄國海軍而言,東非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國度,以往也就只能地圖上看個大概輪廓,只有真正接觸到這裡,尤其是在西非那種落後地區的強烈對照下,俄國海軍們才明白東非這個國家的與衆不同。

實際上從進入南大西洋開始,這種感觸就越深刻,東非海岸線附近城鎮,農田,種植園不僅多,而且基礎設施條件也越好,城市規模大不說,建築也明顯比其他地區強,鄉村地區的水利設施更完善,牲畜也比西非地區多。

尤其是卡賓達和羅安達的港口的設施明顯更現代化,大型裝備多,港口船隻也明顯比西非要多的多,這是貿易比較繁榮的體現,很多船隻懸掛這東非旗幟,還有難得一見的漁船,這些都能比較直觀的反映出來。

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36章 道路第101章 招人第801章 恭賀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81章 煤礦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30章 蓄水池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64章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704章 底氣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82章 近衛師第968章 分歧第536章 間諜第483章 新民族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878章 無線電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88章 情報戰第595章 鼓動第780章 追蹤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472章 備戰第160章 革新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239章 兵變第291章 “偷國”第304章 調停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379章 黃金葉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24章 水井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24章 水井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71章 “萊茵”市第925章 造船業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128章 開端第210章 小丑第861章 分贓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82章 抉擇第862章 後續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184章 通吃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0章 農業第1236章 敖德薩第961章 危與機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85章 速成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973章 籌備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
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36章 道路第101章 招人第801章 恭賀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81章 煤礦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30章 蓄水池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64章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704章 底氣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82章 近衛師第968章 分歧第536章 間諜第483章 新民族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878章 無線電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88章 情報戰第595章 鼓動第780章 追蹤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472章 備戰第160章 革新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239章 兵變第291章 “偷國”第304章 調停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379章 黃金葉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24章 水井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24章 水井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71章 “萊茵”市第925章 造船業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128章 開端第210章 小丑第861章 分贓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82章 抉擇第862章 後續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184章 通吃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0章 農業第1236章 敖德薩第961章 危與機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85章 速成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973章 籌備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