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

“卡爾叔叔,你看這個區域就是乍得湖,光是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其水域面積之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其在非洲湖泊中可能僅次於大湖(維多利亞湖)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

如今乍得湖還沒有像後世那樣乾涸,水域可能在三萬到四萬平方公里左右(雨季湖泊面積會極速擴張),所以在東非制定的非洲地圖上也是很顯眼。

卡爾親王確實也很眼饞,這麼龐大的湖泊,任誰都會心動,湖泊和河流代表着文明,尤其是挨着撒哈拉沙漠這麼大的湖泊。

“恩斯特,這個所謂‘乍得湖’真的存在麼?”

無怪乎卡爾親王會這麼問,實際上乍得湖早在19世紀初期就已經被發現了,但是地圖上更新和傳播速度跟不上,直到最近歐洲國家纔開始大規模探索非洲。

但是不好意思,東非一個國家就佔了近三分之一個非洲,甚至三分之二個非洲也只有西非地區比較有開拓價值,北非那羣破落戶雖然隨着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一起衰落了,但是爛船還有三斤釘,文化烙印不是好磨滅的,這也是前世阿爾及利亞從法國獨立出去的原因之一。

“卡爾叔叔你放心,如果說哪個國家對非洲最瞭解,那肯定是我們東非,實際上英國人在1822年就發現了乍得湖,當時是爲了探查尼日爾河的和乍得湖的關係,後來我們的探險隊也去當地考察過,而且數據更詳備。”

準確說來第一個發現乍得湖的歐洲人是蘇格蘭人,乍得湖和尼日爾河實際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反而在遠古時代乍得湖是尼羅河的源頭之一,當時的乍得湖甚至比如今的裡海面積還要大。

恩斯特接着向卡爾親王介紹道:“整個乍得地區,北部確實不是什麼好地方,氣候乾旱,沙漠廣佈,但是南方草原和東非很多區域接近,降水量在五百到一千二百毫米之間,非常適合農業開發,北邊地區雖然氣候差了一點,但是沒有競爭對手,如果可以的話,你們想佔領多少土地就佔領多少土地,反正也不會吃虧,畢竟阿拉伯帝國也是誕生在阿拉伯半島的廣大沙地裡。”

說純沙漠肯定不是,阿拉伯半島上產糧的地方也不少,只不過人口一多,那肯定也不夠,乍得中北部差不多也是這個情況。

“往東或者南方向是喀麥隆地區,這些地方伱們也可以考慮,西北的達爾富爾是一個阿拉伯國家,如果你們想要,就必須你們自己動手了,達爾富爾人應該比南方黑人難對付一些。”

“我們可以出兵掃清乍得和喀麥隆部分地區給你們作爲殖民的前進基地,你們只需要穩固向西,北方向推進即可。”

恩斯特大筆一揮就把將近兩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讓給了錫格馬林根,這讓見識豐富的卡爾親王不知不覺中呼吸都急促了。

太豪了?或者說粗獷,這就是移民的魅力,不像歐洲爲了一個村落的土地都有可能打的死去活來。

當然,東非也只是說了,會給希格納林根打下一塊根據地,這塊根據地就是原瓦達伊帝國的土地。

瓦達伊帝國是阿拔斯王朝貴族建立的蘇丹國,實際上北部和西部,東非接壤的很多國家都是蘇丹國,也就是阿拉伯國家,只不過乍得和喀麥隆地區包括達爾富爾都是黑人爲主的阿拉伯國家。

那些原本的蘇丹國早就已經不存在了,罪魁禍首就是東非,當初東非驅逐境內西部黑人王國,都是從這裡通過前往西非。

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勢必會和當地的土著國家發生衝突,可能他們經過一輪遷徙還能抵抗,而東非境內的黑人源源不斷從該地區通過,很多國家早就滅國了,畢竟被東非驅逐的黑人實力也不弱,有這麼遠也需要物資補給,所以當地人就遭了殃。

恩斯特所說的出兵幫助錫格馬林根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靠近東非周邊的黑人勢力其實本來就所剩無幾。

卡爾親王:“不過這塊地盤雖然大,但是距離海洋有些太遠了,管理起來很不方便。”

從印度洋沿岸到乍得確實距離不短,如果是從大西洋方向倒是方便,前世歷史上法國就是這麼幹的,但是全世界的德意志國家,在大西洋最有實力的就是德國,德國海軍自家近海都不夠用,所以南大西洋就成了英法的勢力範圍。

當然,現在德國象徵性的在西非也搞殖民,但是因爲法國在當地實力強大,自然難成氣候,不過德國確實也給法國西非殖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原因還是因爲東非,東非把前世德國在非洲最重要的兩塊殖民地(德屬東非和德屬西南非洲)給吞了,所以這一世德國反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西非殖民事業。

“卡爾叔叔,這一點你不用擔心,我們可以給你們提供幫助,北方鐵路一直到大湖區,都可以給你們提供運力,剩下前往乍得地區的路途也在我們控制之下,反倒是南大西洋方向,我們海軍實力太弱,而不好和其他國家競爭。”

不要說英法,在南大西洋東非的海上實力甚至比不上葡萄牙,東非之所以能對安哥拉發動進攻,完全是依靠內陸地區,通過鐵路和公路支援前線。

所以錫格馬林根要殖民乍得及周邊區域,最好也是通過東非內陸,當然,鐵路費用也是要交的,還能順便從羅馬尼亞手裡賺點錢,補貼東非經濟,加上錫格馬林根要殖民乍得肯定需要大量人手通過東非,那吃喝拉撒都要東非提供服務。親兄弟明算賬,東非對錫格馬林根的扶持已經很夠意思了,畢竟其他人想使用東非鐵路都沒有這個機會。

反正卡爾親王是很滿意,甚至認爲自家是賺大了,東非這等於白送自己一塊殖民地,而且潛力相當不錯,剩下的問題當然需要自己解決。

“嗯,這一點我會和利奧波德他們商量的。”

錫格馬林根除去自身實力以外,最大的倚仗就是東非和羅馬尼亞,東非已經把地盤清空了,剩下的主要靠自己和羅馬尼亞了。

不過恩斯特提醒到:“家族和國家還是要分清一點的,實際上在乍得地區殖民的軍事壓力並不大,無非是需要人口和物資,這方面我們東非都可以按照成本價提供,所以我建議錫格馬林根和羅馬尼亞分開殖民這些區域,尤其是達爾富爾可以甩給羅馬尼亞軍隊來收拾,乍得南部最好掌握在你們自己手裡。”

羅馬尼亞君主雖然是卡羅爾一世,但是羅馬尼亞並非卡羅爾一世的私產,所以最好假公濟私,利用羅馬尼亞給錫格馬林根王室服務。

也就是錫格馬林根和羅馬尼亞合作殖民乍得及周邊地區,不然光靠錫格馬林根自身實力是相當吃力的。

“人口方面你們也可以提供?”

“當然,不過我們只能提供遠東華人,至於白人就只能靠你們自己在羅馬尼亞及周邊招募了。”

東非這些年算是把歐洲的冗餘德意志人口吸收乾淨了,尤其是德國,現在經濟危機結束,德國經濟再次起步發展,雖然受到“長期蕭條”的影響,但是就業得到保障,畢竟以前和自己搶飯碗的人都已經去了東非,尤其是東普魯士受農業危機而破產的農民。

所以歷史上歷史上19世紀八十年代,德國向美國的移民潮已經不可能出現,而19世紀七十年代,美國自身又處於經濟危機狀態,所以也沒有吸收德國移民,這就等於原歷史上近二十年的德國移民都前往了東非。

所以錫格馬林根想從德國大規模招收德國移民的可能性已經接近於零,東非自己都招不到。

所以只能從羅馬尼亞等國家想想辦法,遠東移民,東非倒是可以提供,實際上近來東非遠東移民數量也大大減少,前往東非的移民船票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狀態。

因爲東非的移民國策裡很重要的一點選擇就是人口對衝,現在德意志人招不到了,也就失去了對衝的意義。

所以現在東非的很多船隻開始轉向服務黑人貿易,主要向美洲提供廉價勞動力業務,也就是說東非的移民最高潮潮已經結束,現在正在向正常移民國家過渡。

而東非過去十幾年的移民政策,導致了三個結果,一個就是東非大規模開發和發展,緩解德意志地區的經濟危機,緩解遠東的人地矛盾,給美國發展提供大量的黑人勞動力,相應的美國白人移民數量相對減少。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是會算賬的,相較於自己去歐洲打廣告,掏船費,很明顯南方種植園的黑人更有性價比。

至於什麼奴隸貿易,北方工廠主是看不到的,畢竟從南方流出的黑人都是自由身,可能年紀大了一點,但是聽話,容易管理,甚至比以前還好用,至於再從種植園主那裡白嫖黑人,這次美國社會可不想再打一次南北戰爭。

恩斯特給錫格馬林根又是送地,又是給人,自然不是大方,而是爲了構築黑人隔離帶,把未來西非的黑人和東非徹底隔離開來。

西北方向已經有比屬剛果,東北部有意屬埃塞俄比亞,就差中間一塊窟窿要填上了。

有東非的支持,錫格馬林根殖民中非(乍得,喀麥隆、中非共和國、蘇丹部分地區),大概率會成功。

而德國在西非弄一兩塊殖民地,可能性也不小,畢竟前世德國在西非就有多哥蘭(多哥共和國),喀麥隆甚至加蓬(德法競爭摩洛哥,法國補償德國產物)等殖民地。

那霍亨索倫的三大直系在非洲就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霍亨索倫家族的非酋名號也就落實了。

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520章 發電廠第383章 引入第187章 勸說第3章 在柏林第136章 道路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87章 勸說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336章 東非菜?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51章 在法國第742章 大捷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94章 硬氣第291章 “偷國”第524章 幸福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509章 起步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33章 尋找“光明”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1章 煤礦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81章 國禮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385章 煽動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87章 太特城第62章 激戰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327章 南下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504章 借人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9章 接觸戰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354章 電報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85章 煽動第696章 油井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46章 船隊第124章 水井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222章 體面第27章 地圖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88章 情報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673章 象牙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228章 留學生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35章 牛馬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
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520章 發電廠第383章 引入第187章 勸說第3章 在柏林第136章 道路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87章 勸說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336章 東非菜?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51章 在法國第742章 大捷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94章 硬氣第291章 “偷國”第524章 幸福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509章 起步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33章 尋找“光明”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1章 煤礦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81章 國禮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385章 煽動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87章 太特城第62章 激戰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327章 南下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504章 借人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9章 接觸戰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354章 電報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85章 煽動第696章 油井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46章 船隊第124章 水井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222章 體面第27章 地圖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88章 情報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673章 象牙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228章 留學生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35章 牛馬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