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開端

隨着1914年的到來,東非新經濟政策算是初步和計劃經濟體制完成了兼容,按照東非政府的說法,這是既要計劃經濟指導,又要市場自由的東非特色的經濟道路。新經濟政策在批評和反駁聲中安穩落地。

而在東非經歷國家經濟體制上的重大改革的時候,歐洲大陸上,新的波瀾正在醞釀,並且準備將歐洲人帶入深淵之中。

……

“在希臘神話中,海妖塞壬專門用他的歌聲吸引航海者,凡是聽到她歌聲,禁不住誘惑的船隻都會撞上海岸上的礁石,如今歐洲各國的領導人,就像聽到了塞壬的歌聲一樣,不約而同的將歐洲拉向戰爭的邊緣。”在1914年2月的《萊茵人民報》上,東非新聞工作者如此寫道。

歐洲將會走向戰爭,這已經成了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只不過沒有人會想象到這場戰爭的巨大破壞性。

實際上對於歐洲來說,戰爭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歐洲歷史上經常打羣架,比如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等等,都是參與國家衆多並且時間較長的戰爭。

但是這些戰爭發生的時候,武器的殺傷力還很有限,而歐洲人在享受了近五十年的和平後,他們已經忘記了曾經戰爭的傷痛,更是忽視瞭如今武器殺傷性提升的可怕性。

上一次歐洲最引人注目的戰爭也就是普法戰爭,雖然規模不錯,但是持續時間短,德國從一開始就處於優勢,從而沒有給兩國帶來太大的損失。

而巴爾幹戰爭中,巴爾幹各國之間的相互攻伐也是在短時間內完成,比如巴爾幹同盟對戰奧斯曼帝國,或者保利加亞和反保加利亞同盟的戰爭,都是幾個月內就完成的,兩場巴爾幹戰爭加在一起都不到一年時間。

而如今歐洲政客們大概都存在着“速勝論”,“決戰論”思維,很多人只想着戰爭一但發起,就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前世一戰開始之前,幾乎所有參戰國都對戰爭充滿了信心,從殖民地戰爭中積累起來的巨大信心,認爲戰爭是撈取軍功的最佳途徑。

特別是在那些在兩次工業革命中,日漸落寞的舊時貴族,更希望通過戰爭來重塑家族的輝煌,這些人成爲最激進的戰爭推動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和地位,通過輿論來宣揚戰爭的美妙。

比如在英國,樂觀情緒普遍存在,認爲戰爭幾個禮拜就能夠結束,畢竟,承平日久的英國人早就忘記了戰爭的殘酷,自從拿破崙戰爭之後,英國人就沒有經歷過大型的戰爭,即便是美國獨立戰爭,他們也是吊打對面的一方,並沒有吃多少虧。

而且因爲東非的原因,英國少了兩次布爾戰爭的教訓,沒有淪爲歐洲各國的笑柄,雖然輸給東非也比較丟人,但總比前世被布爾人教育好的多。

法國雖然在普法戰爭中遭受了重創,但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讓整個國民陷入到瘋狂的復仇狀態中,想要一場血與火的戰爭來洗滌曾經的恥辱,全然沒有認識到戰爭會帶來多大的傷害。

普魯士主導的德國,近些年更是幾乎沒有敗績,打贏了幾次國運之戰,加上國內經濟飛速發展,工業實力突飛猛進,更是膨脹的沒邊。

在一戰之前,歐洲人的思維裡,歐洲是世界的主宰,無論是老牌的英國、法國,還是新興的德國,他們都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歐洲的軍隊在殖民地所向披靡,像推土機一樣碾壓過所有敢反抗他們的異邦土著,而與之相伴的是歐洲的資本遍佈全球,主宰着從象牙海岸到摩鹿加羣島全世界大多數地域的經濟命脈。

如今歐洲文明展現出驚人的滲透能力,似乎全世界的文明可以這麼分類:歐洲的與野蠻的,這是歐洲的黃金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民衆普遍存在着極其強烈的民族優越感與自豪感,這種優越感與自豪感並非全是宣傳的結果——他們的確獲得了非凡的成功。

他們對戰爭的看法也與今人不同,他們把戰爭看成是國家發展的再常見不過的途徑,與今人相比,他們更加崇尚武力。

換句話說,如今歐洲從上到下,不管是政客還是普通人,普遍存在着渴望戰爭的極端心理,他們將戰爭視爲改變國家和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

總結下來,20世紀初的歐洲人,其實就是僞裝成文明的一羣戰爭瘋子。

隨着歐洲各國社會思維的極端化,以及利益競爭日益激烈化,矛盾不可調和化,戰爭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域外大國和強國則都準備置身事外,無非就是遠東帝國,東非,美國,日本這些國家。

至於歐洲人絲毫不擔心內鬥從而讓這些域外大國或者強國,從歐洲手中搶走所謂文明中心的寶座,這個時代的歐洲有這樣驕傲自滿的資本。

當然,歐洲人的心態,東非人可沒有時間瞭解,如今東非經濟同樣處在一片火熱之中,大多數人根本沒有閒心歐洲大陸上的發生的事。

但也有極個別人通過東非新聞的渲染,從中看到了商機,只要能和歐洲戰場搭上關係,那還不是大賺特賺!

隨着新經濟政策的鋪開,這三年東非已經出現了一批比較有實力的民間商人,而爲了打開歐洲市場的銷路,他們敢於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

如今,歐洲戰爭雖然還沒有開打,但是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因此在1914年,不少東非商人前往歐洲開拓市場。

這其實也和東非國內經濟過熱有關,如今東非市場的火熱,讓人迷信投資就能獲得收益,整個東非出現了大量企業,從事各種類型的生產活動。

而這必然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東非工業生產大規模過剩,所以東非自然需要尋找出路,將商品銷售出去,尤其是那些私人企業,而海外市場中,歐洲消費水平是最高的的,距離東非也比較近,所以東非很多民營企業開始了出國熱。

而東非作爲移民國家,本來就和歐洲有着很深的文化淵源,所以出國還是比較方便的,尤其是德意志和斯拉夫地區。

而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出現了大量東非商人,他們試圖將東非的工業品銷售到歐洲各地,這也是歐洲到目前爲止,第一次接觸到如此多的東非人。

在此前,東非執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留學生和公職人員以外,歐洲幾乎很難見到東非人,而現在歐洲各國都出現了許多東非面孔,作爲混血人種,東非人還是比較好識別的。

這也容易引起歐洲人對東非國家的好奇心,而通過這些自帶乾糧的文化傳播者,歐洲人也算第一次比較正確的認識到東非這個國家的情況,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畢竟歐洲距離戰爭的泥潭只差一步,歐洲將會自顧不暇。

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84章 談判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6章 濱海區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617章 行動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49章 戰敗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4章 籌措資金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04章 借人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368章 插曲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99章 鋼鐵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09章 事後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008章 分析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018章 磋商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37章 戰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220章第357章 索加第525章 血清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73章 籌備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117章 輿論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608章 會面第220章第364章 燃燒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26章 機耕路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688章 巡邏兵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73章 籌備第844章 魯道夫第76章 應許之地
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84章 談判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6章 濱海區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617章 行動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49章 戰敗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4章 籌措資金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04章 借人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368章 插曲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99章 鋼鐵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09章 事後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008章 分析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018章 磋商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37章 戰爭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220章第357章 索加第525章 血清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73章 籌備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117章 輿論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608章 會面第220章第364章 燃燒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26章 機耕路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688章 巡邏兵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73章 籌備第844章 魯道夫第76章 應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