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

在參觀了鷹擊號航母上艦載機成功起降表演後,恩斯特心情大好,實際上如今的航母還算不上什麼難以攻克的技術。

畢竟早期航母要求不多,能夠完成一些簡單任務就足夠了,雖然隨着戰爭進行,英國的航母研發進度大大加速,但東非的鷹擊號可比那種戰爭形勢下用來應急的粗糙貨要強上不少。

畢竟東非航母光是結構設計上處於領先地位,其結構經過了東非科研人員的專門設計,獨立建造,而不是拿貨船臨時改建,專業性更強。

以恩斯特的視角來看,鷹擊號航母的艦載機既然能平穩起飛,降落,也正說明東非科研人員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

遠東帝國。

受到歐洲戰爭影響,如今遠東帝國民族資本得到充足的喘息機會,不僅在本土發展壯大,少量商品還能出口到歐洲戰場。

當然,其面對的壓力雖然驟然縮減,可並非高枕無憂,競爭對手的減少,並不意味着全部消失,而其中尤其以東非,美國,日本三個國家最爲突出。

珠海經濟特區。

1915年6月12日。

東非珠海商會會長布魯斯在領事館的支持下,召集了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齊聚商會館。

“各位老闆,如今歐洲市場的競爭尤其激烈,所以我們東非政府願意繼續和大家合作,從而減少一部分因爲競爭所導致的沒有意義的損耗。”布魯斯對着忐忑不安的衆人們說道。

這就是落後國家的無奈,面對東非這種世界大國,即便他們在遠東混的風生水起,也難以有底氣和布魯斯這種人平等對話。

這些年來,珠海發展十分迅猛,而出於稅收收入的增長,以及珠海用地緊張的關係,東非和遠東帝國政府達成一致,遠東帝國中央政府同意了東非關於將珠海通商區升級爲珠海經濟特區的方案。

至於遠東帝國中央政府爲什麼會同意這個看似加強東非在遠東帝國影響力的方案,其實也是“空手套白狼”。

清政府消亡後,遠東帝國國內局勢並不安穩,尤其是現遠東帝國中央政府對南方各個地區的掌控力度極速下降。

當然,東非並不管這些,向來東非政府只承認遠東帝國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哪怕只是名義上的。

這使得珠海通商區居然成爲了遠東帝國中央政府唯一能夠獲得大量稅收收入的嶺南地區城市。

要知道珠海通商區的經濟實力可不弱,因爲相對寬鬆和公平的投資環境,在清政府時代,就有不少遠東帝國民族企業進入珠海通商區投資實業。

可以將珠海通商區視爲珠三角遠東帝國民族企業家的避風港,畢竟離開珠海通商區,他們要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扶持的買辦,亦或者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直接競爭。

而其他列強向來喜歡利用官方力量,包括本身的,以及遠東帝國的官方力量對這些遠東帝國民族企業進行打壓。

帝國主義和本土官僚主義,外國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之下,根本沒有這些民族企業的活路。

而到了珠海通商區,情況又有了很大不同,因爲東非和遠東帝國政府的協議,東非在經濟屬地有很大的自主權,這使得遠東帝國官僚很難大手筆的對經濟屬地內的企業伸手,而東非雖然更重視本國企業利益,但也不至於對遠東帝國企業趕盡殺絕。

這使得珠海通商區成爲了遠東帝國在嶺南民族資本最活躍的區域,大量企業和人口涌入,也就導致了珠海通商區土地的緊張。

所以1912年,東非同當時新遠東帝國中央政府,達成了協議,將珠海通商區周邊的香山縣合併入珠海通商區,組成了新的珠海經濟特區,而香山縣也升級爲香山市,而原本珠海通商區升級爲珠海市。

以兩市爲核心的珠海經濟特區,構成了東非在遠東帝國嶺南最重要的經濟貿易橋頭堡。

而彼時遠東帝國中央政府剛剛成立,南方本來就只是名義上和新政府合作,並非其控制區域。

珠海經濟特區的出現,給了新政府一個契機,將自身影響力擴散到這裡,雖然權力和東非共享,但是總比沒有強。

東非對新政府也是比較厚道的,至少當地稅收等經濟收益完全交給了新政府。

而隨着實業救國等新思想在這個古老帝國的興起,珠海經濟特區發展可以說一日千里,包括新併入的香山市也迅速崛起爲當地工業,商業雲集之地。

大量遠東帝國商人涌入,加上東非帶來的技術,市場等資源,優良的營商環境,珠海經濟特區想不發展都難。

既然是默認的東非經濟屬地,當地的技術,配套設施等等自然也按照東非標準執行,這使得珠海經濟特區在水電,道路,生產設備等等統一向東非國內看齊。

總而言之,珠海經濟特區內的兩個城市,已經成爲了遠東帝國近幾年內發展最快的區域。

而藉助歐洲戰爭的契機,東非將進一步整合珠海經濟特區以及淮海經濟區的力量,讓東非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順帶着這些依附東非體系存在的遠東帝國民族企業喝點湯。

布魯斯面前的遠東帝國各界人士面面相覷,並不瞭解布魯斯話裡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自從去年歐洲各國爆發戰爭以來,對於非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絕對的好消息。”

“你們也應該發現了,在珠海經濟特區以外的城市,工商業全面爆發,再少了歐洲各國的競爭後,以及歐洲戰爭對市場的刺激下,遠東帝國經濟水漲船高。”

“而我把大家叫過來,就是希望大家配合我們東非的企業,將利益最大化,通過合作和統籌的方式,同其他國家扶持的經濟代理人競爭。”

說到這裡,大家也算明白了布魯斯的意思,曾經的遠東帝國是歐美非各國的商業競技場,如今東非是想擴大優勢,痛擊歐洲國家在遠東帝國的利益存在。

當然,大家也不排斥東非的做法,甚至十分心動,畢竟這裡很多人本來就是靠東非吃飯的,現在東非把他們整合在一起,同其他列強的商業代理人競爭,那對在場的大部分人來說自然是好事。

而布魯斯的話還沒有結束,他繼續說道:“同時,我們還要儘可能的統籌大家手中的資源,從而參與對歐洲市場的競爭,如今歐洲什麼都缺,遠東帝國地大物博,但是能否實現大家手中資源的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所以東非決議,在遠東帝國成立一個東華商業聯盟,以促成歐洲戰爭期間珠海經濟特區以及淮海經濟區的工業,商業資源整合。”

這和臨時商業聯盟的成立對於東非還是遠東帝國都是雙贏的,遠東帝國的資源不少,但是有很多錢卻不敢賺,尤其是對同盟國的生意,受英法兩國影響根本接觸不到。

如果打着東非的名義,那將極大開發遠東帝國和歐洲各國的貿易,從而刺激遠東帝國民族資本的發展。

當然,東非肯定不會白做好事,東非的技術和商業標準也能借助親東非商人和企業家的力量進一步進入遠東帝國市場。

而唯一受到損失的就是其他列強,畢竟東非吃的多了,他們吃的自然就少了,更何況技術和商業標準推廣後,會形成技術依賴,就比如使用了東非的機器,那日後的服務自然也需要東非提供。

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238章 教唆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章 戰爭臨近第128章 打探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82章 近衛師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616章 行蹤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26章 機耕路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374章 波斯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90章 勸離第618章 良知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03章 撤資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387章 初交手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18章 朱壩鎮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701章 城市化第330章 跑路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199章 討論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22章 卡賓達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766章 集結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041章 新農業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13章 不畏戰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52章 夏威夷第1250章 謠言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236章 敖德薩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998章 貝拉市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61章 威脅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30章 多多馬第65章 電燈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013章 站隊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316章 萊茵盾第633章 “故”人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69章 籌碼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428章 談論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24章 籌措資金
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238章 教唆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章 戰爭臨近第128章 打探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82章 近衛師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616章 行蹤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26章 機耕路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374章 波斯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90章 勸離第618章 良知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03章 撤資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387章 初交手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18章 朱壩鎮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701章 城市化第330章 跑路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199章 討論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22章 卡賓達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766章 集結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041章 新農業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13章 不畏戰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52章 夏威夷第1250章 謠言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236章 敖德薩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998章 貝拉市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61章 威脅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30章 多多馬第65章 電燈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013章 站隊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316章 萊茵盾第633章 “故”人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69章 籌碼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428章 談論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24章 籌措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