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

簡單來說,發展潛力良好和其他條件比較優越的鄉村地區肯定會受到重點關注,這樣才能讓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在一五和二五計劃期間,雖然東非強調均衡發展,但也不可避免東非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工業化中的巨大優勢,發展速度明顯比其他區域更快。

這一點其實也是前世蘇聯面臨的問題,蘇聯初期城市發展方針中雖然強調控制大城市發展,但幾十年的時間證明,幾乎沒有取得太大作用。

恩斯特曾經也試想過東非按照德國城市模式發展,不過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並不是可行的。

單從人口和國土面積上來說,就不太現實,就拿目前德國來說,其國土面積只有不到六十五萬平方公里,只佔到東非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德國人口卻高達六千多萬,比東非的二分之一還多一點。

所以德國的人口密度和地形因素支持德國城市發展模式,但是並不適合東非,東非想學習德國模式,至少東非人口在增加三倍以上,因爲東非面積比整個歐洲還要大一點,但人口比歐洲整體要少很多。

目前東非城市發展模式,主要是區塊模式,尤其是中部,東部和西部這三大板塊,形成區域性的城市團組,在通過全國大交通實現全國範圍的工業生產合作,畢竟東非一個省基本就相當於歐洲中等國家面積,三到四個省差不多就分別和德國,法國,奧匈帝國面積相當。

而東非又和遠東帝國,俄國,美國等同樣超大型國家不同,上述國家中,除東非外國家發展更加不均衡,比如美國經濟重心在東北部,俄國在西部,遠東帝國則在東南部。

東非西部雖然和東部相比有些差距,但這種差距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明顯,這也塑造了東非的城市佈局,單從城市分佈均衡的角度來說,東非介於歐洲和世界其他區域之間。

總得來說,東非城市不像德國那樣均衡,也不像其他國家那樣過度集中,這就牽扯到資源利用效率等問題。

在城市發展中,公共資源利用效率和人口息息相關,而大城市人口多,就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從而減少建設成本。

就比如加油站,在大城市加油站因爲人口聚集,一般情況下使用率肯定比中小型城市要高,而再往下到鄉村地區,那使用率更低,要是在偏遠一些更是如此。

而學校,醫院等典型的公共資源也是如此,就比如恩斯特前世的小學,是一所典型的村小,在恩斯特上學的時候還有上百人規模,等恩斯特長大後,常年學生甚至難以維持在三十人以上,有些村小甚至只有個位數學生,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當然,學校和醫院等公共資源又屬於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有時候也不能單方面考慮經濟效益,所以對於東非資源投入,肯定要多方面考慮,使得綜合效益最大化。

這也就是恩斯特要求政府官員從多方面角度考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工業化發展較快的今天,東非必然要做出一些取捨和犧牲,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恩斯特:“如今我國人口處在高位增長階段,所以很多問題尚且不會顯現,但是人口增長終究會達到一個極限,我們很難預測這個極限具體在哪一年,通過我國城市化,尤其是一五和二五計劃期間,城鎮化提升速度來看,假設我國未來每十年城市化率提高大概五個百分點。”

“那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可能需要七,八十年時間,所以我們甚至可以以七十年爲一個時間段,從而考慮我國城市和農村公共資源的分配問題,當然,從歐美國家城鎮化經驗來看,我國或許只要四,五十年時間就有可能實現當前歐美工業強國水平,我也比較傾向於後者。”

如今德國城鎮化水平是百分之六十多,而德國統一時城市化率大約是百分之三十五,也就是說德國達到現在這個水平用了差不多四十年時間。

東非目前城鎮化水平尚且不如德國統一時的情況,但是兩者相差不遠,所以按照德國工業發展速度的話,那東非城鎮化達到現在德國水平,需要至少四十年時間,而達到百分之七十至少需要五十年。

由此可見,工業化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簡單的,德國高速工業化階段可以說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優勢,從德國統一之前算起,也花費了將近百年時間。

而東非想要完成工業化的難度並不比德國低,想要一口吃成胖子幾乎不可能,如此一想,前世蘇聯也是如此。

在二戰前,蘇聯城市化水平才堪堪突破百分之三十二左右,也就是說即便完成頭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工業化水平也才和如今東非,或者德國統一時的水平差不多。

所以前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其實並沒有完成工業化,只是將蘇聯變成了一個工業強國,這還是建立在蘇聯龐大體量基礎上的。

如今東非將本國定義爲一個半工業國,那二戰前的蘇聯按照東非標準也只能是半工業國。

如果按照恩斯特所說,理想狀態下東非都需要至少四,五十年才能徹底實現工業化,那蘇聯差不多也需要這麼長時間。

這還只是理想狀態下,實際上後來蘇聯發展的並不理想,到蘇聯解體時城市化都沒有達到百分之七十這個在恩斯特看來得工業化門檻,所以蘇聯從始至終都不算徹底完成工業化。

當然,東非工業化速度上的“緩慢”,也進一步激發了恩斯特希望歐洲爆發大戰的心理,如果能趕上這個機遇,那東非就能大大減少本國工業化的時間。

而且如果碰上這種機遇,東非城市化增速甚至能夠超過兩個五年計劃的效果,前世一戰打了將近四年時間,如果這個時間越長,那就對東非和美國等域外國家越有利。

如果再合理佈局戰後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蕭條,那東非又可以進一步縮小和歐美工業強國的差距。

如果能充分利用一戰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蕭條,理想狀態東非下東非至少能縮短十五年發展時間,彌補和歐美國家間的差距。

而實際上,東非的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東非就可以取得像前世蘇聯那樣的影響力,畢竟東非和蘇聯一樣都屬於大體量國家,其實美國就已經給東非做出了示範,美國城市化水平目前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但是其經濟水平就已經穩居世界第一的位置,縱然英國(本土)和德國城市化水平分別超過百分之六十和七十,也不可能抹平和美國在經濟體量上的差距。

而當東非城市化水平超過百分之五十,除了東非本身以外,基本沒有國家可以影響東非後續的經濟發展。

當然,城市化水平是工業實力的重要參考標準,但也不是唯一標準,畢竟前世還有南美一堆“水貨”,各個城市化水平動輒超過百分之八,九十,實際經濟水平卻一塌糊塗的存在。

第615章 交流電第78章 奧匈帝國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258章 夜襲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60章 革新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26章 回歐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64章 肉類第320章 雙標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87章 勸說第820章 購艦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06章 後悔第992章 入籍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19章 農忙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607章 迂迴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49章 疾病防控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546章 許可第364章 燃燒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008章 分析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45章 孤兒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424章 奔逃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210章 小丑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973章 籌備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299章 預判第402章 妥協第1018章 磋商第124章 水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394章 硬氣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356章 鐵路第249章 熱度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46章 船隊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696章 油井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89章 態度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61章 檢閱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64章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
第615章 交流電第78章 奧匈帝國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258章 夜襲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60章 革新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26章 回歐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64章 肉類第320章 雙標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87章 勸說第820章 購艦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06章 後悔第992章 入籍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19章 農忙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607章 迂迴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49章 疾病防控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546章 許可第364章 燃燒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008章 分析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45章 孤兒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424章 奔逃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210章 小丑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973章 籌備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299章 預判第402章 妥協第1018章 磋商第124章 水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394章 硬氣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356章 鐵路第249章 熱度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46章 船隊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696章 油井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89章 態度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61章 檢閱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64章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