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跨海作戰

海面上,新漢堡港市海軍的五艘軍艦帶着兩艘商船“浩浩蕩蕩”的向着馬普托方向而來。

雖然只是很短的距離,但是對於登船的大部隊東非陸軍士兵而言卻沒有太大反應,只有極少人受不了這種海上顛簸感到一陣眩暈,這是暈船的症狀。

不過這種表現也讓這次帶隊的施瓦爾團長感覺有些不滿意,當然這是結合他自身的體會而言,雖然他不暈船,但是體內也感覺有些翻江倒海,略微的不適感讓他對大海有些許新的認知。

“看來國防軍應該組織一支專門用來登陸作戰的部隊,介於海軍和陸軍之間,大海上的顛簸不是什麼人都能承受的,必須接受相關訓練,或者讓陸軍多接受這種特殊環境的訓練,說不定未來還會遇到這種特殊的作戰境況。”施瓦爾說道。

其實相較於大多數國家,東非陸軍的表現很是不錯,因爲東非移民都是漂洋過海抵達東非的,所以對大海上的風浪和顛簸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東非移民抵達東非後,很少會再次到海面上。

這主要是東非的海洋漁業並不發達,雖然東非的海洋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東部有索馬里洋流,西部有本格拉寒流都能形成漁場。

但是東非不是靠海吃海的國家,反而爲了國家開發,更加積極的向內陸開拓,這個方針肯定是正確的,沒有內陸開發,那這次南非戰爭,東非肯定會陷入困境。

沒有中部三省的支援,還有中央鐵路和電報網的鋪設,那東非的物資補給和兵力只能通過畜力人力長途跋涉,那樣東非的作戰境遇不會比需要跨海支援的英葡兩國好上多少,光是一個情報工作就足夠讓東非崩潰。

當然,對內陸資源傾斜,沿海地區發展也並不是停滯不前,像摩加迪沙市,蒙巴薩市,達累斯薩拉姆市等人口較多的濱海城市還是存在海洋漁業捕撈的。

不過東非海洋漁業開發不積極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保鮮和運輸上的不便所造成的。

東非海岸線平直,缺乏優良海港,這樣一來東非沿海人口相對於東非人口而言勢必不會太多,反過來看歐洲,大陸支離破碎,沿海居民衆多,靠漁業生存的國家不再少數,如歐洲文明的搖籃希臘就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而且東非缺乏歐洲那樣發達的運河網絡。

東非的漁業可以參考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海岸線比東非少,可奧匈帝國的面積也比東非小,而且奧匈帝國深居歐洲腹地,當地人就多吃淡水魚的習慣。

而東非移民的飲食習慣其實也符合大陸國家習慣,東非移民主體可以分爲三部分,一個是遠東移民,遠東經歷過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甚至很多海港和漁村都是近幾年發展起來,這也是遠東帝國海軍發展不利的原因。

然後是以施瓦本地區爲中心的南德意志人羣體,可以說是東非文化的核心構成部分,包括黑興根王室在內很多純德意志人都來自南德意志地區,南德意志地區自然和奧匈帝國一樣,都居住在遠離海洋的內陸,所以也是傳統農耕羣體。

Www✿ttКan✿¢ 〇

最後就是奧匈帝國移民,只不過奧匈帝國移民駁雜,就和奧匈帝國的民族構成一樣,總體而言斯拉夫人巨多。

所以從國民構成而言,東非是實實在在的傳統農耕型文明國家,而非海洋文明國家,各種因素都使得東非海洋漁業並不發達。

與之相反的則是海洋貿易,東非海洋貿易每年都在增加,而海洋貿易增加的重要原因又是因爲內陸開發導致東非可以用於國際貿易的貨物和商品種類大大豐富。

所以這二者是正相關關係,內陸開發越強,則海洋貿易越強。

當然,也有例外,就像現在戰爭狀態下,東非遠洋貿易受到極大挫折,不過這只是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

而且這對東非而言並不完全是壞事,就像東非海外貿易受限以後,東非很多工業生產進口的零部件,都受到一定影響,這使得東非工業部門和工廠不得不在“自給自足”的道路上更加用心,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國產化的深入。 在這方面,東非其實已經有條件實現部分核心設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只不過受到“造不如買”的環境影響,沒有發揮空間。

而貿易受限之後,很多裝備受到英國制裁,反而激發了東非全國的“創造”性思維。

當然,這是建立在東非初步工業體系和義務教育建設的成就之上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有一定的工業底子和人才纔是東非的底氣所在。

現在的科技還沒有發展到容易被徹底壟斷的地步,這也是東非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就像二十一世紀的科技革命,像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之類,以遠東帝國和美國等國家實際上進一步拉大了世界的科技水平差距。

就比如非洲,很多國家連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技術都無法掌握,更不要說第三次科技革命,基礎沒有打好,要補的課只會越來越多。

……

施瓦爾的想法,其實就是海軍陸戰隊,作爲21世紀的恩斯特自然也想,只不過東非還沒有發展類似軍種的必要罷了。

首先就是其他國家也沒有涉足該領域,所以恩斯特並不着急,其次是東非目前依舊以非洲大陸爲發展核心,而不是以海洋爲核心,所以沒有這樣的需求。

現在東非也只是喝一口殖民主義的殘羹剩飯,在全世界的殖民地也只是一些其他國家不重視的邊角料。

當然,邊角料也未必不是沒有人重視,就像南琉球羣島,對於日本這種國土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言,邊角料也是很香的,只不過現在日本還沒有掀桌子的能力,尤其是在受到東非一定程度上的打壓後,同期國力還不如前世水平。

總而言之,海軍陸戰隊等兵種,肯定會有,但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就像空軍和機械化部隊恩斯特也眼饞,但是暫時沒有條件實現。

話說回來,這次施瓦爾偷襲馬普托南部防線,實際上從新漢堡港市出發,距離目的地也就只有不到三百公里距離。

這隻能算一次短程的跨海作戰,不過施瓦爾能發現問題,也說明其善於思考。

不過施瓦爾所帶領的團總共人數才兩千多人,而且深入敵後,很有可能面對敵人兩面夾擊,所以十分兇險。

當然,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從新漢堡港市到馬普托之間沒有可以直接停靠的港灣,這也就意味着施瓦爾的部隊只能通過海軍的小船登陸。

如果被葡萄牙人發現,很有可能會陷入被困在海上的問題,這就要考慮運氣了,也就是賭葡萄牙人重不重視海岸線的巡視。

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08章 歷史課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300章 掠奪第179章 總部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04章 飲食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673章 象牙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章 穿越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62章 打魚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10章 數據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36章 第九旅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774章 搬遷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631章 準備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57章 索加第591章 歸途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82章 抉擇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48章 訂婚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618章 良知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63章 熱心腸還在審覈……第594章 矛盾第496章 交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402章 妥協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0章 各國反應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504章 借人第318章 朱壩鎮第472章 備戰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82章 抉擇第137章 補丁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43章 70式第784章 自己人第24章 籌措資金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394章 硬氣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364章 燃燒第355章 安卡村第79章 閒談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265章 戰前準備
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08章 歷史課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300章 掠奪第179章 總部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04章 飲食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673章 象牙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章 穿越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62章 打魚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10章 數據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36章 第九旅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774章 搬遷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631章 準備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57章 索加第591章 歸途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82章 抉擇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48章 訂婚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618章 良知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63章 熱心腸還在審覈……第594章 矛盾第496章 交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402章 妥協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0章 各國反應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504章 借人第318章 朱壩鎮第472章 備戰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82章 抉擇第137章 補丁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43章 70式第784章 自己人第24章 籌措資金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394章 硬氣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364章 燃燒第355章 安卡村第79章 閒談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265章 戰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