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三角聯盟

在大湖區種植粳稻,除了考慮溫度上同東非沿海平原的差異外,同時是爲了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像遠東,日本,朝鮮包括東南亞部分地區,這些糧食市場對於稻米要求是迥然不同於中東和印度地區的。

而現在國際糧食市場的現狀就是越來越卷,有了東非糧食生產的加入,加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沙俄這些糧食生產地區的擴大生產。

現在可以確定全世界糧食產能已經過剩,甚至比前世這個時間段還要提前,而維持糧食產能過剩的正是各國工業化的極速發展,現在整個世界正處於經濟危機前的極端繁榮之中,大家都在盲目投資生產,反正幹什麼都賺錢,一但經濟泡沫被戳破,這一兩年內必然會爆發經濟危機。

爲了規避風險,恩斯特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優化東非產業,開拓東非內部市場,處理掉歐洲的不良資產,還有進一步加強東非的經濟壁壘,同世界市場分割。

實際上東非一直以來在經濟上都是同世界市場脫節的,作爲財團擁有的國家,東非的所有對外貿易都要通過黑興根財團這個“連接器”,所以東非的對外貿易也就並不和世界市場接軌。

所以世界經濟危機對東非這種純農業國家影響很有限,甚至會造成有益影響,這點可以參考遠東,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時候反而成爲了工業投資最火熱的時間段。

雖然對東非有益,但是經濟危機會影響到黑興根財團賺多賺少的問題,畢竟黑興根財團大部分資產在德國和奧匈帝國。

因爲東非的攪局,恩斯特並不確定這個時空經濟危機會在哪個時間突然爆發。

歷史上是1873年初,但是在1872年末就已經出現預兆,主要就是美國鐵路生產卷不動了,但是最先爆發危機的地方卻是奧匈帝國,危機中心在美國。

……

1871年7月。

因爲東非建設內羅畢的原因,從遠東引流了部分產業工人,加上歐洲兩場戰爭結束造成的訂單減少,膠州紡織業一部分機器陷入停擺,膠州紡織業產能削減勢在必行。

這個產能削減針對的是黑興根財團投資在遠東的紡織業,實際上因爲工人移民,膠州的棉紡織業產能已經被削減,黑興根財團這次主要是將產能削減後的過剩機器出手掉。

膠州紡織廠。

膠州紡織廠銷售代表萊文斯:“喬先生!你看看這批機器,它們運行的時間不足兩年,完全可以當做新設備繼續使用,即便未來十幾年內也不會被市場淘汰掉,在您之前已經有日本企業的購買意向,但是我們還是決定把這批機器大部分留在遠東。”

把機器賣給日本是不可能的,這批機器訂購的時候是世界最先進水平,放在現在依然是第一梯隊。

而日本因爲改革的原因,紡織業取得巨大發展,恩斯特並不想幫助日本提升機械化水平,繼續當血汗工廠纔是日本最好的選擇。

當前西方對東方是存在技術封鎖的,主要是先進機械的封鎖,就算出口機械,也是出口一些即將淘汰的技術上落後的機械,而膠州紡織廠這批機器是黑興根財團以德國(普魯士)名義從英國進口的,所以當時不存在什麼阻礙,英國廠商也沒想到黑興根財團會在遠東組裝建廠。

喬致庸:“萊文斯先生!雖然貴廠的機械看上去確實很新,但是這批機器畢竟是二手,而且價格太高了!”

萊文斯搖搖頭道:“喬先生,我要給你普及一些概念,這批機器就算放在歐洲都是一流水平,生產效率非常高,如果你有能力到英國去考察,就會發現英國本土的許多紡織企業甚至都沒有應用上,還在使用更落後的機器,所以我們打算出手的這批機器在遠東完全就是有價無市的存在,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這就是您乃至貴國的損失。”

喬致庸:“唉,話雖如此,但是在下做的小本生意,在這方面也沒有經驗,所以要承擔巨大風險!”

信伱就有鬼了!

膠州紡織廠尋找下家都是有自己考量的,經濟實力不行的商人,根本就沒有到這裡看貨的資格。

南方倒是有一批商業巨鱷有能力接手,但是和英國資本關係甚密,黑興根財團連讓他們進門的機會都不給,說不好聽點,那叫資敵。

作爲德意志資本代表的大財團,黑興根在國際市場上就是英國資本的競爭對手之一,尤其是德國統一之後。

而喬致庸作爲北方地區商業巨鱷,其背後代表的是當前北方最有實力的晉商。

晉商經營代表性業務是票號,這放在西方就是開銀行的,和黑興根銀行算是半個同行,其實力自然非常強勁。

最重要的是其背後沒有其他域外國家影響,是遠東土生土長的商業團體,是黑興根銀行可以合作的夥伴。

而且晉商大本營在山陝爲主的西北地區以及內外蒙古,商業範圍和黑興根財團並不重疊,黑興根財團目前開拓的商業範圍主要集中在華北,最遠也就輻射皖北,豫東以及直隸南部,這已經是極限,畢竟北方沒有南方那樣密集的水網,隔壁煙臺還有英法競爭。

如果黑興根財團和晉商雙方建立合作關係,黑興根財團以及東非就可以通過晉商的商業渠道,將業務覆蓋到遠東西北腹地。

萊文斯:“喬先生,你是個有眼光的人,不要在乎這麼點蠅頭小利,試想一下,如果你拿到這批機器,就可以利用你們遠東北方腹地的人口市場以及資源,打造同南方相比較的棉紡織企業,據我們瞭解,貴國北方以及西北可都適合棉花種植。”

在兩人商談的同時,隔壁車間。膠州紡織廠也在同徽商代表胡雪巖談判。

沒錯,這次黑興根財團就是兩頭通吃,因爲膠州紡織廠要產能減半,而作爲當前遠東第一大紡織廠,其一半產能也不是一個小數。

而東非又不是什麼強國,全靠拉着德意志的虎皮在遠東有不小的影響力,能在北方佔據一席之地就不錯了。

想進一步在遠東發展,就必須有代理人和合作夥伴,晉商和徽商作爲遠東兩大商幫,在經濟實力上是有能力和東非合作的。

雖然兩大商幫現在看上去風光,實際上二者現在都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他們作爲遠東商業的代表之二,同樣面臨國外資本的競爭。

這次和黑興根這個外來戶劃定各自勢力範圍也好,減少三者內耗就可以避免其他國家資本乘虛而入。

大家都是英法美等國資本的競爭對手,所以抱團取暖很有必要,如果三方結合,就能穩住各自商業範圍內地區經濟的獨立性,當然,如果要是競爭對手通過戰爭手段打開突破口就另說了。

就比如徽商,其地理位置非常危險,江淮流域那是英國資本已經有了橋頭堡的存在,整個長江沿岸都不太安全。

也就是徽商還有些抵抗性,比如胡雪巖,歷史上和外國資本對抗,最後毀於本國官僚集團和外國勢力的聯合打壓。

第284章 連環計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35章 牛馬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368章 插曲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3章 在柏林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79章 黃金葉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494章 假情報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47章 開飯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207章 換牌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23章 誘拐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58章 夜襲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711章 歸國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460章 衝突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531章 兵城斐迪南大公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30章 入侵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287章 西逃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640章 工地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章 在柏林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261章 威脅第276章 “老朋友”第404章 暴富第130章 入侵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200章 分裂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471章 漏洞第9章 接觸戰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67章 鐵甲艦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93章 姆特瓦拉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619章 繳獲第149章 王位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661章 柏林會議
第284章 連環計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35章 牛馬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368章 插曲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3章 在柏林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79章 黃金葉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494章 假情報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47章 開飯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207章 換牌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23章 誘拐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58章 夜襲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711章 歸國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460章 衝突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531章 兵城斐迪南大公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30章 入侵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287章 西逃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640章 工地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章 在柏林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261章 威脅第276章 “老朋友”第404章 暴富第130章 入侵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200章 分裂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471章 漏洞第9章 接觸戰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67章 鐵甲艦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93章 姆特瓦拉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619章 繳獲第149章 王位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661章 柏林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