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入侵

第130章 入侵

在16世紀中葉,布隆迪已建立王國。以放牧爲生的圖西人到此對當地胡圖人農民建立了他們的統治。

17世紀中葉,布隆迪王國開始向外擴張,到19世紀上半期,國王恩塔爾·魯加安巴統一了布隆迪大部分地區,並佔領了今盧旺達南部與坦桑尼亞西部的一些地區。但是這個王國未能建立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長期處於分散割據狀態。

布隆迪中西部以高原地形爲主,和東非殖民地之間的地形基本上是一馬平川。

負責防守布隆迪王國的主要是東非駐守索倫湖區的軍隊和民兵,即大湖到索倫湖防線的西段。

爲了更加靈活的指揮前線,東非殖民地政府在卡桑達(地名)設立了西北戰時指揮部。

亞爾曼親自坐鎮此地,處理前線事務,根據事先的情報分析,亞爾曼決定先拿布隆迪和卡拉維兩國開刀。

布隆迪王國力量分散,諸侯和軍閥衆多,而卡拉維王國地小人少,尤其在之前的“整肅”運動中,受到的衝擊最大,所以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

兩個王國都受到了重創,而且由於之前東班圖人諸部的衝擊,變得更加分裂。

所以亞爾曼認爲,可以同時拿下這兩個國家,東非軍隊的主力也被亞爾曼一分爲二,分別負責兩國內的戰鬥任務,兩支主力軍隊最後在伊加拉王國和盧旺達王國邊境匯合。

……

1868年5月3日。

東非殖民地入侵布隆迪王國和卡拉維王國,沒有宣戰,東非軍隊直接越過了臨時邊界。

起初,東非士兵還想着有大戰爆發,因爲這次東非殖民地的動員是空前的,加上域外作戰,所以應該是場硬仗。

但現實和東非政府預想的不一樣,在布隆迪和卡拉維王國南部,東非軍隊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甚至是人影都很難見到。

侵略無外乎殺燒搶掠四個字,但東非軍隊在兩國境內面臨着搶無可搶的境地,殺也要有人抵抗才行,而掠奪人口,那不是東非政府的目標,驅趕土著人口才是東非的既定政策。

上次“整肅”運動效果太好,以至於整個布隆迪和卡拉維南部,東非軍隊猶如無人之境。

三天時間,西線的東非軍隊就推進了一百多公里,一路上土著非常少,村莊被廢棄,反而在密林,郊野有許多逃避戰火的土著。

遇到東非軍隊,算這些土著倒黴,這些土著裡有之前被東非被驅趕的東班圖人,在看到東非軍隊後,立刻就跑路了。

而布隆迪王國的土著那是沒見過東非軍隊的威力,還傻愣愣的留在當地,就捱了東非軍隊的鐵拳。

哪怕是民兵也能憑藉武器上的優勢對土著形成碾壓,被一陣射擊後的土著反應過來,纔開始驚慌失措的向北逃離。

布隆迪和卡拉維王國的土著,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有見過黑人以外的其他種族,更不要說槍械這種熱武器。

西北地區活躍的阿拉伯人和一些歐洲探險家倒是有可能攜帶一些先進的武器,但其根本上打交道的羣體還是非洲土著王國的王公貴族,比如阿拉伯人,即便是參與奴隸貿易也會選擇和土著勢力合作,一般不會親自下場,尤其是這麼深的內陸地區。

而歐洲的探險家,其實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其大多由歐洲的資本家和貴族所資助,可以說是侵略者的偵察隊,他們想獲得非洲的一手資料自然也是和非洲的酋長,國王等交流。

雖然說一路上戰果微乎其微,東非軍隊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就比如焚燒廢棄的村莊,整個東非控制區內一時之間狼煙四起。

主要是土著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東西,加上之前戰亂土地拋荒,連糧食這種有價值的物產也沒有生產,那些瓶瓶罐罐東非士兵也看不上,乾脆一把火點了,還能預防一下瘟疫滋生,誰也不知道這些村莊之前經歷過什麼,到底乾不乾淨。

布瓊布拉(坦噶尼喀湖北部城市)。

“唉,還以爲這麼興師動衆,肯定會遇到大規模戰事,結果這土著王國,在我看來還不如東非草原上的部落呢!這麼多天就遇到幾個鳥人。”海生·李和戰友吐槽道。

“這不正好嗎!你就那麼想打仗,現在每天趕趕路,放放火,遇到土著開兩槍,這麼舒服的日子你不過,非要和土著拼死拼活?”約翰·張對着老李說道。

“拼死拼活?我看只有他死我活,憑着手裡的這把槍,俺老李就沒慫過,哪次不是輕鬆解決對方。”海生·李自豪的摸着手中的槍支說道。

“那是你沒遇到狠茬子,這土著拿的都是啥武器,俺屋裡的鐵杴都比那土著的長槍(矛)強。”約翰·張說道。

“這不是他們沒有麼?他們要是也有火槍,那我自然要掂量掂量,誰讓他們沒有這傢伙事。”老李說道。

“也就欺負土著落後,清國不也是這樣被洋人欺負的?”約翰·張說道。

“嗨,別和我提什麼清國,那從上到下,皇帝老兒和地方的地主老財,沒一個好玩意,當年投胎過去絕對是上輩子造的孽,這兜兜轉轉還不如直接生在德意志呢!”老李講到。

“呵,這個時代生在德意志也未必有多好,伱看咱們隊裡的那幫奧匈移民,之前過的不也是苦日子,也就比遠東強點。”約翰·張說道。

“話不能這麼說,人家窮是窮,腰板硬啊!背後有德意志和奧匈撐腰,說話比咱硬氣。”老李反駁道。

“怕啥,咱現在也是德意志人,聽回遠東招人的人說,穿着這身,在遠東咱也是個人了,那些個地主老財,鎮長縣長,看了也要以禮相迎。”約翰·張說道。

“再說了,康斯坦丁親王和恩斯特王子可是三令五申,在東非沒有族羣之分,只要認了德意志這個招牌,那就是德意志人……”

(這是以當時時代爲背景編造的對話劇情,主要是爲了反映移民心態的轉變,請不要代入現代。)

……

奧魯奇·雷斯鬱悶的看着又一處廢棄的村落,從這個村落的規模來看,這裡很有可能是土著王國的一處重要城市。

因爲這裡比其他村子大上好幾倍,雖然按照奧魯奇·雷斯和隊伍裡的其他人的標準,這個城市不管是放在遠東還是歐洲,頂多是個大點的村莊。

但放在落後的非洲,這裡極有可能是區域內的中心城市,甚至是王公貴族的封地。

這座其貌不揚的大村莊就是前世布隆迪首都布瓊布拉,布瓊布拉當前在布隆迪並不特殊,前世也是德國人殖民此地,並以此地爲中心,統治布隆迪地區,布隆迪獨立後就繼承了布瓊布拉的首都地位。

奧魯奇·雷斯率領的隊伍三百多人,一直沿着索倫湖(坦噶尼喀湖)東岸向北一路前進。

索倫湖沿岸在以前絕對是布隆迪王國人口較爲稠密的區域,但奧魯奇·雷斯一路而來,也沒有見到多少人。

而按照奧魯奇·雷斯所率領隊伍的速度,要是再碰不到有點實力的土著,沒幾天就能到盧旺達王國的邊境了。

整個布隆迪作戰區域內,大概向前延伸了百十里地,已經和東非殖民地大湖區連成一片(布隆迪比卡拉維王國更偏南)。

正好是索倫湖(坦噶尼喀湖)最北端和大湖(維多利亞湖)西南角,連起來的直線以南區域。

而卡拉維王國裡的東非軍隊,主要有兩個進攻方向,一個是直接向北,一直到布幹達和卡拉維王國的邊境。

一路則是向西北方向前進,向伊加拉王國方向挺近,這一路是卡拉維王國戰區的主力,而向北一路的軍隊主要是防止布幹達王國南下干涉,以防禦爲目標。

從最西邊的布瓊布拉,一直到卡拉維王國到布幹達王國在大湖(維多利亞湖)的交界處。

東非軍隊正好形成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直線,自東南向西北慢慢侵蝕掉西北四國。

奧魯奇·雷斯帶領的這支隊伍就是東非軍隊在整個戰線最靠西的一支,目前在布瓊布拉休整,而老李和約翰·張就是這支隊伍裡的華人移民士兵。

奧魯奇·雷斯的隊伍是正規軍加民兵的臨時組建起來的,有四十多正規軍,主要是華人居多,因爲奧匈帝國移民和德意志移民到的比較晚,所以在軍隊里人數相對較少,尤其是德意志地區的移民(主要指德國境內)最近幾個月才大量引入殖民地,所以進入軍隊發展的更少。

新引入的德意志移民主要用來稀釋每個聚居地內的人口比例,加強德意志文化的傳播。

目前,加上奧匈帝國移民實際上泛德意志民族已經佔到了優勢(歐洲人被統稱爲泛德意志民族,和白人通婚的華人被劃入混血,用來分化華人羣體,當然這些都是統計數據引用概念,並不作爲東非政府正式文件。),加上在教育,行政上的引導,東非正在加速德意志化。

而最早的德意志僱傭兵,除了非戰鬥減員(水土不服)和一些倒黴蛋,大多在已經在東非殖民地軍隊和政府機關任職。

而奧魯奇·雷斯就是當初跟隨亞爾曼登陸東非殖民地的那批德意志僱傭兵之一。

(本章完)

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727章 艦隊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13章 抉擇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73章 象牙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327章 南下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87章 勸說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504章 借人第711章 歸國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74章 討論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431章 居所第492章 靜坐戰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6章 咖啡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740章 古戰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383章 引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10章 數據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8章 歷史課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546章 許可第381章 國禮第444章 到家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388章 換師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6章 咖啡第504章 借人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33章 “故”人第67章 大臣路線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04章 調停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624章 要人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735章 廓爾喀第701章 城市化第695章 納塔爾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736章 第九旅第240章 大借款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28章 境外勢力
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727章 艦隊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13章 抉擇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73章 象牙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327章 南下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87章 勸說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504章 借人第711章 歸國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74章 討論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431章 居所第492章 靜坐戰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6章 咖啡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740章 古戰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383章 引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10章 數據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8章 歷史課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546章 許可第381章 國禮第444章 到家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388章 換師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6章 咖啡第504章 借人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33章 “故”人第67章 大臣路線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04章 調停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624章 要人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735章 廓爾喀第701章 城市化第695章 納塔爾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736章 第九旅第240章 大借款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28章 境外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