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柏林會議

臨近1884年,在歐洲卻正醞釀着一場陰謀“盛會”,和前世一樣,地點選擇在柏林,但是這次柏林會議召開的目的和內容卻大爲不同,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東非政府也收到了邀請。

前世柏林會議,主要是由剛果河流域爭端引起,而這一世柏林會議的導火索卻是尼日爾河流域。

畢竟剛果河流域,東非已經事實控制了大部分地區,只有剛果河下游,分別被比利時和葡萄牙控制,而剛果河出海口則完全被葡萄牙的安哥拉殖民地控制,所以剛果河流域目前也就不存在所謂爭端問題。

“德國俾斯麥首相,打算召開一場關於西非事宜的國際會議,名義上是爲了將文明代入西非地區,改變當地落後現狀,實際上是要徹底解決西非地區日益激烈的對抗和紛爭,或者說西非各國的殖民者,要對西非利益進行劃分,加快對西非的殖民進度。”

“邀請我們?難道它們還會讓東非進入西非。”康斯坦丁有些開玩笑的說道。

“這纔是古怪的地方,要說我們東非現在,在非洲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力量,如果在西非插上一腳,他們不是自找麻煩麼!所以這次恐怕有些來者不善。”

“這次柏林會議,實際上是英法德三國在西非地區的較量,附帶西班牙,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等傳統殖民勢力。”

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主要是達荷美王國沿海的小塊領地——威達,還有大西洋上的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島嶼,爛船也有三斤釘,說的就是葡萄牙這種情況,所以這次柏林會議繞不開這個已經徹底衰落的殖民大國。

當然,特別提到葡萄牙,原因主要是葡萄牙參與這次國際會議相當諷刺,和前世一樣,有資格參與這次柏林會議的國家是西方標準的十六個“世界強國”。

具體包括歐洲五大流氓,英法德俄奧,然後是美國,西班牙,奧斯曼帝國,瑞典王國,荷蘭,丹麥,挪威,意大利王國,葡萄牙,以及唯一一個有資格參會的非洲國家——黑興根王國(東非王國)。

如果不把葡萄牙算作“強國”,那丹麥,挪威,還有隻剩下半個的意大利都很尷尬,比利時,荷蘭,瑞典體量雖然小,但要麼發達,要麼富裕,亦或者像瑞典那樣在北歐頗具影響力,而且這幾個國家在工業化方面並不比幾個列強差。

“這次柏林會議,並沒有邀請我們錫格馬林根,這會不會影響到我們錫格馬林根的戰略佈局?”卡爾親王詢問道。

錫格馬林根確實比東非更關心這次會議內容,因爲錫格馬林根未來國土的主要擴張方向就是西非,以謀求獨立的出海口,但是這次柏林會議打亂了錫格馬林根的佈局。

而且更尷尬的是,錫格馬林根沒有資格坐到談判桌上,也就是世界主流國家,沒有認可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存在。

實際上這也不是歐洲搞歧視,而是很多國家根本不知道錫格馬林根殖民地存在,其中就包括這次主導會議的德國。

因爲錫格馬林根的地理位置,確實太過偏僻,即便是東非和錫格馬林根交界地帶的東阿贊德省,實際上除了軍隊也沒多少人口,更何況要經過東非再開發乍得地區的錫格馬林根。

法國一些探險隊倒是知道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存在,但是他們將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誤會成了東非。

因爲在錫格馬林根之前,乍得區域的土著主要和東非打交道,很多從大湖區逃竄到乍得地區的土著勢力,天然的把東非作爲宗主國。

所以在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殖民乍得地區前,東非陸軍經常在乍得地區巡視,爲東非地質人員和探險隊深入西非保駕護航。這樣一來,乍得地區就被法國人默認爲東非領土,而實際上這幾年已經成了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當地土著勢力還被東非提前驅離了一波。

“卡爾,你不用擔心,這次會議上,我們肯定會保證錫格馬林根的基本利益,不過因爲事發突然,我想未來錫格馬林根想要獲得出海口這個問題恐怕有些困難了!”康斯坦丁分析道。

柏林會議的最終結果肯定是要按照各方在西非的實力來劃分勢力範圍,所以說除了那幾個在西非原本就有殖民地的國家外,像奧匈帝國,沙俄,挪威,瑞典,甚至東非等都是看客,當然,既然參加會議,那肯定會在經濟利益上對參會國進行補償,包括在西非的經商,通行,開發等權利。

實際上西非大片土地,都沒有被開發,尤其是內陸,這個時代一般殖民者開發內陸的一個快捷方式就是順着水路,深入內陸地區。

這也是歐美各國探險隊喜歡探索河流源頭的原因,前世斯坦利就是打着探索剛果河源頭的旗號,在比利時的資助下對剛果盆地進行殖民前期準備工作。

這一次,他就沒有這個機會了,因爲金沙薩地區以西全部在東非控制區域內,東非內陸河湖部隊可以在整個剛果河中游巡航。

而剛果河的出海口,也隨着葡萄牙滅亡剛果王國,被葡萄牙人完全掌握,葡萄牙人現在在非洲還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尤其是這幾年爲了應對東非,大幅度提升軍事實力。

所以像斯坦利這種探險家,只能在尼日爾河流域展開活動,加上西非這些年英法德三國的激烈爭奪,才造成了柏林會議的召開。

原本在西非,法國實力最強,但是英國也佔了不少好地方,最出名的就是黃金海岸,現在德國這個新晉世界大國,也一腳插入西非泥潭,整個西非海岸線亂成一鍋粥。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把英國南下,北上的道路堵的死死,所以也只能舍下身段,和德法兩國爭奪西非這最後一塊尚未被殖民的區域。

“這次德國拉我們參加柏林會議,十有八九是讓我們支持其在西非的殖民活動,至於東非想要在這次會議上獲利,基本上不可能,畢竟英法德三國,包括其他國家都不會希望非洲出現一個巨無霸式的國家。

所以我們的首要目的還是和沙俄,奧匈帝國一樣,更多在經濟利益上爭取條件,同時保證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相關權益,不過目前西非海岸線情況錯綜複雜,最後幾個列強國家對西非的分配難以達成一致。”恩斯特說道。

主要還是錫格馬林根進入非洲的時間太晚,如果錫格馬林根和比利時同時期殖民非洲,那這件事就好辦的多。

康斯坦丁也對卡爾親王說道:“錫格馬林根想獲取出海口,就一定要和德國協商,這件事你讓利奧波德同普魯士王室提前商量好,如果德國同意,那這件事就好辦的多,不過這樣一來,錫格馬林根未來也會欠下德國的人情。”

人情反正是不怕欠的,尤其是三國王(皇)室,都是霍亨索倫家族的分支,而且是主要的三個分支,所以普魯士皇室肯定會支持錫格馬林根,但是普魯士皇室的態度不一定代表德國政府的態度。

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49章 野心第92章 挖牆角第695章 納塔爾第447章 趣談第179章 總部第552章 過往第119章 農忙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32章 稻種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2章 挖牆角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295章 拒絕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230章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93章 姆特瓦拉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394章 硬氣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438章 倒計時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499章 建交熱第137章 補丁第343章 屯田第515章 狗咬狗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80章 緩衝區第360章 安排第387章 初交手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13章 不畏戰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471章 漏洞第389章 易手第504章 借人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556章 氣吐血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8章 遠洋貿易第680章 緩衝區第56章 平衡第609章 提升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255章 五五開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498章 和談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01章 駁回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55章 五五開第97章 日常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574章 服軟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357章 索加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55章 到東非去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89章 心態失衡
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49章 野心第92章 挖牆角第695章 納塔爾第447章 趣談第179章 總部第552章 過往第119章 農忙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32章 稻種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2章 挖牆角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295章 拒絕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230章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93章 姆特瓦拉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394章 硬氣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438章 倒計時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499章 建交熱第137章 補丁第343章 屯田第515章 狗咬狗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80章 緩衝區第360章 安排第387章 初交手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13章 不畏戰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471章 漏洞第389章 易手第504章 借人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556章 氣吐血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8章 遠洋貿易第680章 緩衝區第56章 平衡第609章 提升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255章 五五開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498章 和談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01章 駁回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55章 五五開第97章 日常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574章 服軟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357章 索加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55章 到東非去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89章 心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