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國際調停

第13章 國際調停

幾天後,在經過俾斯麥的鼓動和催促後,奧地利和普魯士達成一致。

奧地利軍隊繼續連同普魯士軍隊向丹麥人進攻,除非丹麥政府答應兩個公國的完全獨立。

丹麥人當然不可能答應,失去石勒蘇益格也意味着失去丹麥領土的三成還多,丹麥國內的民族主義者絕對會把內閣政府扣上賣國賊的帽子。

相較於不戰而降,戰敗明顯更能打動丹麥人民的同情,不是政府不努力,是德國人太卑鄙。

丹麥政府拒絕了德意志諸國的條件,於是,聯軍的戰爭機器再次發動。

3月8日,在接到國內命令後的奧地利帝國陸軍率先發動了戰爭,並且贏得韋伊勒戰役的勝利。

3月15日,丹麥海軍宣佈封鎖普魯士海岸,海軍下場參戰,新成立的普魯士海軍應戰。

雙方海軍艦隊於亞斯蒙德海域開始了激烈交火,彼時的普魯士海軍建立不久,丹麥卻是北歐地區的傳統海軍強國,雙方交戰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兩天後丹麥海軍在亞斯蒙德海戰中取得了戰術性勝利。

羸弱的普魯士海軍根本不是丹麥海軍的對手,丹麥牢牢掌握制海權,但是普魯士海軍保留了有生力量,沒有被全殲。

同日,普魯士陸軍也對丹麥軍隊設置在迪博爾的新陣地發起攻勢,普魯士首先調動炮兵對迪博爾陣地大規模炮擊,隨後陸軍在炮火掩護下進攻。

面對兇殘的普魯士軍隊,丹麥新指揮官自然不敢重蹈梅薩將軍的覆轍,這次沒有選擇撤出戰場,丹麥人靠着頑強的毅力一天內多次打退普魯士人的試探性進攻。

但是,這次的交火只是一個前奏,普魯士軍隊的大招尚在蓄力。

一個月後的4月18日,迪博爾戰役爆發,在經過幾十個小時的炮火準備後,普魯士發動總攻,幾百門火炮同時攻擊迪博爾陣地,頂着丹麥海岸線附近停泊的赫羅爾夫號的艦炮的火力,向迪博爾猛攻。

作爲丹麥旗艦的赫羅爾夫號顯然沒法阻止普魯士人的陸上進攻,只能暫緩普魯士軍隊的推進速度。

在火炮覆蓋性的打擊下,丹麥人只能縮在工事中,普魯士人抓住時機,依靠人力優勢,向迪博爾進發。

漸漸的,衝鋒在前的先頭部隊就摸上了迪博爾陣地的邊緣。

迪博爾陣地在聯軍強大炮火的攻擊下,早就已經奄奄一息,許多臨時搭建的工事在炮火下成爲廢墟。

摸到迪博爾陣地的普魯士軍隊,藉助這些廢墟,成功打入了丹麥人陣線的內部。

眼見大勢已去,丹麥總指揮官只得命令部隊放棄迪博爾,只留下丹麥陸軍第八旅斷後。

丹麥陸軍第八旅爲掩護丹麥主力撤退抵抗的十分頑強。

但是損失慘重,丹麥陸軍第八旅幾乎被普魯士大軍打殘,折損超過三分之一還多,但是出色完成了掩護丹麥主力後撤的任務。

丹麥軍方在迪博爾戰役失敗後,受限於兵力,不得不同時放棄奪取已經被奧地利軍隊佔領的弗雷德里西亞地區的行動。

在聯軍部隊一系列的戰鬥下,丹麥人在日德蘭半島上的國土(包括石勒蘇益格)淪喪近半。丹麥人對於勝利的希望,連火苗都已經被聯軍掐滅。

與此同時,丹麥人的接連失利導致英國政府決定干涉,維持大陸的平衡是英國人的底線,英國人不能使歐陸各國出現巨大變動。

在此前英國政府已經對普魯士作出嚴正警告,普魯士口頭答應在4月12日暫時停戰。

但是俾斯麥將這個計劃推遲到了4月25號,在此期間普魯士掌握迪博爾全境。

英國政府在得到俄羅斯、法國與瑞典的支持後,提出建議干預日德蘭半島戰爭事件,指出整個石勒蘇益格問題應當交由一衆歐洲國家決議。

早已經暗地達成統一意見的奧地利與普魯士則表示,只要1852年協議不作爲決議基礎,而公國與丹麥只是以個人關係聯繫,兩國就會同意決議。

會議在4月25日的倫敦召開,英國代表帕爾姆斯頓子爵主持會議。

英國指責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行爲,威脅了歐洲的和平。

但德意志一方代表只是表示出,有關問題是無可避免地混亂。

同時代表德意志邦聯的博伊斯特伯爵,要求各國承認奧古斯滕伯格對公國的主權。

奧地利帝國雖然更傾向於跟1852年協議相同的方案,但普魯士已經顯示出希望得到公國的野心。

普魯士王國若要實現這一野心,首先就要令石勒蘇益格公國徹底獨立。

所以普魯士代表堅持石勒蘇益格地區從丹麥徹底獨立出來。

這就使奧地利陷入兩難之中奧地利若是反對,恐怕會完全失去帝國在德意志的影響,不反對,有恐怕普魯士實力上漲。

在權衡利弊之後,奧地利還是覺得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更加重要,統一整個德意志地區同樣是奧地利帝國的願望。

於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支持普魯士讓石勒蘇益格公國得到完全政治獨立的主張,但應該由共同機構約束,至於下一步則尚不考慮。

爲了穩住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代表表示,普魯士不會謀求除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之外的土地。

這就滿足了其他大國對於控制波羅的海出海的丹麥海峽不被其他大國掌控的要求。

瑞典代表則沒有發表意見,丹麥歷史上是瑞典的競爭對手,如果普魯士和奧地利可以削弱一下丹麥的實力,瑞典樂見其成。

當然,前提是德意志聯軍沒有不會吞下整個日德蘭半島,那樣瑞典將直面比丹麥更嚴重的戰略地緣危險。

顯然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沒有考慮過丹麥人的感受,英國等國家也對普魯士的條件達成了默許,丹麥政府對提議表示拒絕。

這次倫敦會議沒有根本解決日德蘭半島問題,但是暫緩了普奧兩國的攻勢。

藉助會議的召開的時間,丹麥人完成了最後的動員,丹麥軍隊在日德蘭半島上的大部分嘗試都已經失敗。

部隊轉入阿爾斯島繼續抵抗,6月,普魯士軍隊開始在阿爾斯島對面集結。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即將進入到新的時期。

(本章完)

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82章 抉擇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513章 抉擇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696章 油井第87章 西北之亂第704章 底氣第123章 誘拐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08章 滲透第48章 訂婚第330章 跑路第255章 五五開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2章 麪粉廠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章 戰爭臨近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531章 兵城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287章 西逃第84章 消息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49章 王位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4章 消息第616章 行蹤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63章 年底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94章 迎接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766章 集結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471章 漏洞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598章 新年第523章 旱情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695章 納塔爾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574章 服軟第658章 方針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58章 密謀第315章 清倉第504章 借人第454章 軍演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49章 疾病防控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63章 年底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63章 年底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40章 工地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688章 巡邏兵第484章 訓練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8章 衝突升級第56章 平衡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332章 稻種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5章 電燈第72章 菸草種植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629章 教育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244章 轉敗爲“勝”
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82章 抉擇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513章 抉擇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696章 油井第87章 西北之亂第704章 底氣第123章 誘拐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08章 滲透第48章 訂婚第330章 跑路第255章 五五開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2章 麪粉廠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章 戰爭臨近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531章 兵城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287章 西逃第84章 消息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49章 王位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4章 消息第616章 行蹤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63章 年底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94章 迎接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766章 集結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471章 漏洞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598章 新年第523章 旱情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695章 納塔爾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574章 服軟第658章 方針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58章 密謀第315章 清倉第504章 借人第454章 軍演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49章 疾病防控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63章 年底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63章 年底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40章 工地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688章 巡邏兵第484章 訓練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8章 衝突升級第56章 平衡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332章 稻種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5章 電燈第72章 菸草種植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629章 教育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244章 轉敗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