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

巴加莫約。

在東非海軍基地的南部,也就是小萊茵河南岸,正在變成一處新的工地,巴加莫約造船廠正在施工規劃。

廠區已經建設完畢,按照威尼斯船廠模型結合巴加莫約港的地理條件,建設一處同等規模的東非造船廠。

巴加莫約造船廠是當前東非主動引入的最大項目,其旨在提升東非的船舶自主製造能力。

威尼斯造船廠的技術人員貝爾斯特正在同康斯坦丁介紹這一項目。

“爲什麼要把威尼斯造船廠遷徙到巴加莫約,最主要的是避免擠佔達累斯薩拉姆港的運營空間,雖然達累斯薩拉姆的條件和各項基礎設施要強於巴加莫約,達累斯薩拉姆作爲開放式港口,在東非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而東非的進出口運力主要就集中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兩處,從當前來看,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興建造船業,不是不行,但是考慮到未來東非各個港口的發展,所以王儲殿下,特意交代過將造船廠選址在非自由港區,而非自由港中只有巴加莫約和摩加迪沙的條件是最好的,但是摩加迪沙地理位置偏北,而且索馬里氣候原因使得當地缺乏相關原材料。”

現在的造船業還是比較依賴木材,而摩加迪沙作爲一座綠洲城市,恰好在原材料方面處於劣勢。

“巴加莫約自身條件優良,水深條件良好,對面有桑給巴爾島抵消大部分海風,同時和達累斯薩拉姆一樣處於大陸背風的海灣地帶,這一切條件讓巴加莫約港擁有不輸於威尼斯的潛力。”貝爾斯特侃侃而談道。

貝爾斯特是奧地利人,的裡雅斯特船廠的技術人員,之前在威尼斯造船廠學習,在威尼斯造船廠開闢的裡雅斯特分廠後,就被黑興根財團任命爲廠長。

東非造船業,大概分爲兩個體系,一個是內陸依託湖泊和河流的內陸造船業,其典型就是大湖沿岸的姆萬紮造船廠,索倫湖的基戈馬造船廠和馬拉維湖岸的卡龍加造船廠。

還有一個就是剛剛起步的沿海造船業,在聽取海軍總司令斐迪南的建議後,東非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分別建立了兩個小型船舶修理廠,其主要業務除了爲沿途船隻提供維護外,兼具生產小型木製捕魚船。

這兩艘小型船舶修理廠,實際上就是在原桑給巴爾蘇丹國造船廠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技術體系來源於阿拉伯,但是桑給巴爾的造船中心實際上在桑給巴爾島上,主要還是因爲桑給巴爾對沿海控制時間太短。

東非還有一個具有船舶製造能力的城市就是摩加迪沙,摩加迪沙作爲印度洋沿岸歷史悠久的港口,有一定的船舶製造能力,但是在技術上徹底落後。

趁着奧匈帝國同意大利戰爭的爆發的機會,恩斯特就打算將威尼斯的黑興根造船廠,複製到東非去,戰爭引發的恐慌,有助於船廠工人主動選擇到東非發展。

“那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後,是不是意味着東非在海船製造業上可以獨立發展?”康斯坦丁詢問道。

“這個要看怎麼理解了,就比如現在,船廠的設計,規劃,建設完全由我們自己人完成,這算不算獨立自主!但是從硬件上來說,東非造船業,完全達不到獨立自主的條件。”貝爾斯特說道,“就比如蒸汽動力系統,和重要零部件肯定都需要進口,哪怕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也只能單獨完成船體的建造,所以本質上還是一個大型船舶組裝廠。”

貝爾斯特接着說道:“當前,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後對於東非造船業來說依然具有里程碑意義,先解決有無得問題,後面自然會逐漸補齊缺失的產業鏈,巴加莫約地方很大,未來這裡會依託巴加莫約造船廠爲中心,形成一片船舶製造的相關產業。”

“原來是這樣啊!”康斯坦丁感慨道,“那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後,它生產的船隻如果放到世界會是什麼水平?”

“很遺憾,陛下,在技術上估計會差兩代,實際上威尼斯造船廠本身就因爲威尼斯的沒落,在技術上稍微落後於同行,現在船舶製造又因爲鐵甲艦的出現,在技術進步空間上再次得到巨大提升,所以巴加莫約引入的造船技術一定會滯後於歐洲本土。”

巴加莫約造船廠說是複製威尼斯造船廠,實際上就是將威尼斯造船廠的機器淘過來,組裝在巴加莫約重新投產,而原本的威尼斯造船廠則會引入新設備和技術,進行產業升級。

蘇伊士運河開通,地中海經濟再一次興起已經是必然趨勢,而威尼斯這個昔日地中海沿岸最璀璨的港口城市,也會煥發第二春,所以提升黑興根威尼斯造船廠的船舶製造水平也就變得重要起來。

這也是恩斯特建造巴加莫約造船廠的原因之一,把威尼斯造船廠的落後技術和設備淘汰到東非,對於東非來說那就是先進技術,而威尼斯造船廠也可以完成產業升級,對於二者都有好處。

同時,將威尼斯造船廠的大部分意大利工人遷徙到東非來,恩斯特就可以從奧地利招募更多的德意志人到威尼斯就業,變相等於幫助了奧地利對威尼斯的控制。

加上恩斯特之前的毒計,威尼斯城市周邊的鄉村,人口被掏空,然後變成威尼斯市區之外就變成了奧地利人,將威尼斯市區同意大利人爲主的農村隔離開。

而同城市隔開的意大利農村地帶,其被威尼斯城市影響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因爲一般文化會自覺向城市集中然後再輻射出去。

接受不到威尼斯意大利文化的輻射,奧地利可以通過教育等方式,慢慢同化威尼託大區鄉村的農民,前提是打破當地鄉村權貴的釋經權,然後再對意大利老農們進行思想教化,不說百分之百,大部分意大利人會慢慢變成奧地利人。

而農村補充城市人口,是大勢所趨,慢慢的威尼斯城市裡的意大利人會因爲生育問題,被周邊的奧地利鄉下人替代,這樣從上層到底層,德意志人的話語權就可以慢慢加強,而作爲意大利文化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奧匈帝國會想方設法讓他們離開威尼斯,畢竟意大利王國不能不接納這些真正的意大利愛國者,至於冥頑不靈還不想離開的,還可以讓東非接手,這一點恩斯特倒是無所謂,到了東非好好做人,那還可以拯救,不行的話,阿拉斯加雪地套餐安排。

當然,這只是一個設想,能不能完成還要考慮綜合因素,就比如萬一日後意大利王國重新收回威尼斯,這個進程就會被打斷,不過可能性很低。

這麼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阻斷意大利文化在奧匈帝國境內傳播,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意大利文化很濃郁,而這些地區剛好是奧地利沿海,威尼斯這個連接中心被打斷,慢慢的亞得里亞海東岸意大利文化也會衰落,接下來着手解決掉斯拉夫人(主要是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的文化烙印,至少奧地利區域內的民族矛盾就可以極大緩解。

這實質上就是一場文化戰爭,恩斯特作爲獻策者,感覺如果事情辦成了,未來奧地利人後代必須感謝自己,當然,按照前世經驗,後現代社會的所謂聖母婊們要是知道自己的“惡行”肯定會口誅筆伐,就像撒克遜人內的某些人享受了祖先通過剝削和殖民帶來的福報,然後就推翻維多利亞的雕塑一樣。

真要是對殖民惡行有所懺悔,在恩斯特看來這些人就應該先斷絕自己的衣食住行,過上非洲窮苦人民的生活,畢竟他們享受的一切都是英國殖民體系留下來的遺產,真以爲每天工作不到八小時還能過得舒服就是科技進步的結果!那只是本國資本在想盡辦法從其他國家掠奪財富的結果,殖民時代也遠遠沒有結束,只是換成了更隱蔽的經濟殖民。

第696章 油井第187章 勸說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81章 金沙薩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46章 船隊第749章 南下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7章 擴大生產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531章 兵城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222章 體面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536章 間諜第327章 南下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215章 交涉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320章 雙標第103章 “大殺器”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758章 331師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79章 總部第617章 行動第45章 羅恩羅達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41章 回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01章 招人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454章 軍演第594章 矛盾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08章 會面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37章 補丁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7章 地圖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464章 勸說第735章 廓爾喀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6章 船隊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336章 東非菜?第475章 出手第304章 調停第204章 “流放”?“潤”!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694章 訛詐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
第696章 油井第187章 勸說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81章 金沙薩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46章 船隊第749章 南下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7章 擴大生產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531章 兵城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222章 體面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536章 間諜第327章 南下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215章 交涉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320章 雙標第103章 “大殺器”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758章 331師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79章 總部第617章 行動第45章 羅恩羅達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41章 回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01章 招人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454章 軍演第594章 矛盾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08章 會面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37章 補丁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7章 地圖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464章 勸說第735章 廓爾喀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6章 船隊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336章 東非菜?第475章 出手第304章 調停第204章 “流放”?“潤”!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694章 訛詐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