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援助非洲

這些武器生產不可能都放在姆貝亞一個地方,那樣姆貝亞的產業和東非其他城市相比就太多了,產業富集必定會造成大城市的誕生。

而姆貝亞市作爲一個連接索倫湖(坦噶尼喀湖)和馬拉維湖,坦噶尼喀和贊比亞的交通樞紐城市,本來發展上限就高,同時當地資源豐富,尤其在礦產資源方面,就算假設姆貝亞市本身沒有什麼資源,依託便利的交通也可以將馬拉維湖區的資源和贊比亞的資源進行整合,加上當地宜居的氣候,天生的大城市底子。

不可否認大城市優點衆多,尤其是在產業協作方面優勢突出,但是恩斯特本人並不喜歡大城市。

人口過多的城市,其實並不宜居,人口過少則會導致資源利用率不充分,或者不足以支撐一些產業的發展。

前世恩斯特對世界級大城市的定義是市區人口超過五百萬,現在整個東非人口都沒達到五百萬,所以有些杞人憂天。

但是東非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就是以前世非洲的正常增長速度算,進入21世紀,僅東部高原地區就能過億,未來東非是有能力產生五百萬人口級別城市的。

所以恩斯特對姆貝亞市的安排是協同周邊地區共同發展,姆貝亞市應儘可能發揮其交通樞紐城市功能,不僅承擔東非國家整體交通樞紐功能,還要將交通紅利惠及整個南薩爾茨堡省,海湖省西部地區。

充分調動整個馬拉維湖工業區的發展,而不是一城獨大,說直白一點就是在馬拉維湖工業區推動中小型城市集羣式發展。

這樣,該地區未來人口,產業就不會全部集中到姆貝亞市,同時又方便產業協作,當然前提是搞好當地的交通建設。

……

遠東。

對於遠東老邁帝國來說,今天可真是發生了稀奇事,東非王國駐遠東大使理查德向清政府請求學習遠東的“先進”醫術,同時希望清政府派出醫療人員“援助”東非王國。

紫禁城內。

奕訢:“稟告陛下,昨日阿菲利卡洲東非王國的理查德大使向我天朝請求醫療援助,他言說非洲生靈困頓,野獸橫行,天旱水澇之災無窮盡也,以致瘟疫四起,餓浮滿地,有生靈塗炭,社稷傾覆之危,遂請天朝醫者前往東非抵禦疫病,又欲遣官學生來華學習我天朝醫學避免亡國之患。”

奕訢是總理衙門三大臣之一,總理衙門是晚清設立的“外交部”,所以理查德向遠東政府傳述東非政府的政治意願,一般都先由奕訢受理。

同治聽到這裡瞬間來了興趣,還從來沒聽過西夷仰慕天朝的,遠東帝國高層早就被英法打的沒了脾氣,而英法兩國做事向來霸道,自然不會給東方甩什麼好臉色,更不用說東方文化了。

同治:“這東非就是去年那個來朝設立使館的新國家?”

奕訢:“正是。”

同治:“這西洋諸國向來跋扈,蔑視教化,不崇聖人,突然虛心請教,莫不是有什麼陰謀?”

奕訢:“望陛下知曉,此東非王國,同西洋諸國還是有些差別,其國位於小西洋(印度洋)西,代原木刺瓦(索馬里)和慢巴撒(肯尼亞),而立一國,此地爲前朝鄭和艦隊所致,並非正宗西洋諸國所在,其國主乃西洋普魯士親王,遠渡重洋而設一國。”

同治:“哦!這麼說來這個東非王國算是普魯士王國親王在海外之地建立的國家?”

奕訢:“正是,普魯士乃西方軍事強國,在天朝亦有使者常駐。”

說實話,奕訢在這方面挺尷尬的,自己本身也是滿清的親王,身份上可以類比康斯坦丁,這普魯士親王在海外建國,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麼?

同治不知道奕訢小心思說道:“普魯士,我知道,是法蘭西東部一小國,聽聞其國人好戰鬥狠,全民皆兵,這普魯士親王自然也擅長武力,不足怪也。”

說來也巧,現在普魯士擊敗法國,德國統一的事還沒傳到遠東來,所以同治君臣還停留在普魯士是法蘭西周邊一個岌岌可危的小國家,畢竟拿破崙的聲明大家還是有所耳聞的。

同治有說道:“這個東非王國不向普魯士求助,反而求助於我們,這是何意?”

奕訢:“之前所言,普魯士窮兵黷武,以小國之力養大國之兵,自然經濟凋敝,民生困頓,奈何支援海外之地。”

同治:“也是這個道理,不過這東非畢竟得了普魯士幾分真傳,不可能過得那麼差吧!”

剛纔奕訢說的話也太恐怖了,又是野獸,又是乾旱,又是水災,又是瘟疫的,這東非遲早要完啊!

奕訢解釋道:“東非王國國土原爲不毛之地,鮮有文明,其君主本是一介武夫,定不知如何治國,故而仰慕天朝文化之盛,同英法等西夷大爲不同。”

換句話就是說東非原本就是個不毛之地,在文化和傳承這方面就是塊荒地,加上康斯坦丁這個武夫治國,不善於經營,東非並不是西夷正統,所以向我們學習那是情有可原。

不得不說,奕訢還是有些東西的,就算歐洲人都未必對東非這麼瞭解。

總結的不錯,雖然有些偏見,但是整體上客觀描述了東非王國建立前的狀況,但是仰慕天朝就算了,恩斯特是來白嫖的,所以特意囑咐理查德拉下點面子。

理查德本來就是商人出身,所以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方面無師自通,還真裝得一副非洲大陸遲早要完,滿清大人快幫幫我們的樣子。

同治聽後龍心大悅,現在的遠東帝國那真是最相當憋屈,十年前英法聯軍兵臨京師,咸豐嚇走熱河,擊碎了滿清最後的虛榮,纔有了洋務運動的順利開展。

這個時候,但凡有個國家來拍拍馬屁,那都能讓失去尊嚴“天朝”統治者找回點優越感。

這個東非王國雖然不是正宗的西夷,但也是半個西夷,東非王國向自己學習,那就等於西方國家向自己學習。

同治:“既然東非王國有求於天朝,我們不能失了天朝氣度,准許東非王國遣官學生(留學生)入太醫院學習,同時從民間招募醫者百人,救東非苦難之地,宣揚天朝盛恩。”

同治出手大方,主動對東非進行醫療援助,沒有一點利益上的謀劃,有了清政府官方背書,東非王國也就不客氣了,在同遠東官方合作的同時,大肆在遠東民間汲取醫療經驗,招攬民間醫療人才。

現在遠東的醫療體系雖然不是很發達,但是全世界差不多半斤八兩,尤其是遠東人口衆多,總有混的不如意的醫療人員,東非使館在恩斯特的授意下,先從民間招募醫療人才,然後請求滿清政府對這些醫生進行甄別,別真搞些歪門邪道到東非來行騙。

這次援助非洲對於清政府來說是妥妥的面子工程,所以也不敢馬虎,真把江湖騙子弄到非洲,卻害了人命,被東非宣揚出去,我大清以後還怎麼在國際上混。

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94章 迎接第347章 開飯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344章 輿論戰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62章 激戰第521章 申請第1230章 水權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07章 迂迴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157章 “0”號文件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316章 萊茵盾第926章 機耕路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388章 換師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013章 站隊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792章 條件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04章 底氣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402章 妥協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308章 滲透第291章 “偷國”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1008章 分析第903章 萊茵宮第840章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228章 留學生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364章 燃燒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39章 兵變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015章 市場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6章 道路第113章 野望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20章 萊茵人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780章 追蹤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295章 拒絕第1265章 新世界第1211章 集中營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357章 索加第353章 下一站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203章 車展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4章 “整肅”運動
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94章 迎接第347章 開飯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344章 輿論戰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62章 激戰第521章 申請第1230章 水權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07章 迂迴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157章 “0”號文件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316章 萊茵盾第926章 機耕路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388章 換師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013章 站隊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792章 條件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04章 底氣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402章 妥協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308章 滲透第291章 “偷國”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1008章 分析第903章 萊茵宮第840章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228章 留學生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364章 燃燒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39章 兵變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015章 市場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6章 道路第113章 野望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20章 萊茵人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780章 追蹤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295章 拒絕第1265章 新世界第1211章 集中營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357章 索加第353章 下一站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203章 車展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4章 “整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