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革命還是維新?

唐才常帶着他的自立軍,和革命軍聯合組成義勇隊來到臺灣助戰,這兩派人名爲聯合,其實是貌合神離,互不統屬。打仗的時候,倒也能‘精’誠合作,一旦到了和平時期,兩邊就較上勁。曾文溪邊,義勇隊抓了伏見宮貞愛親王,其實是雙方‘精’誠合作的結果,現在,仗打完了,兩邊都想獨佔功勞,周憲章知道這兩派人的狀況,也不好偏袒,乾脆來了一個裝糊塗,把功勞記在了義勇隊頭上,也不說是革命軍的,也不說是自立軍的。 ”

不過,這兩撥人馬在各自的宣傳陣地上,在上海、日本的報刊雜誌上,都大肆宣傳,把活捉伏見宮貞愛親王的功勞記在自己頭上,百姓也搞不懂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件事就成了個無頭公案。

革命黨人與維新派人,政見嚴重對立,只是,大家都是困難重重,爲了生存,不得不相互幫襯,原本倒也相安無事,可因爲伏見宮的事,雙方從結下了樑子,這個原本就不牢固的聯盟,出現了巨大的裂痕。

義勇隊到了臺北後,兩邊都在想方設法拉近與章軍的關係,甚至想在章軍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唐才常帶着自己的人,整天在章軍軍營中活動,找章軍官兵們喝酒聊天,大肆宣傳維新改良,秋瑾等人也不閒着,也在章軍隊伍中宣傳革命,經常是唐才常的人剛走,秋瑾的人就到,章軍官兵們大多是樸實的農民出身,腦子裡原本是一片空白,很容易受到影響,很多人剛剛接受了維新思想,經不起秋瑾的鼓動,思想又倒向了革命黨。

吳佩孚眼見這兩派人擾‘亂’軍心,心頭憂慮,下令章軍各軍營,一概不準接待閒雜人等。當然,所謂閒雜人等,指的就是唐才常和秋瑾的人。

吳佩孚對着兩派人關閉了大‘門’,兩派人都沒撈着好去,更是相互埋怨,關係變得更加尖銳。

這一次,秋瑾跑到總督府上來鬧事,唐才常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維新派與革命黨人都在爭取章軍,維新派原本處於劣勢,畢竟,周憲章曾經在上海與革命黨人並肩戰鬥過,是有很深的感情基礎的。所以,章軍官兵對待革命黨人的態度,要親近一些。

可現在,秋瑾不識時務,大鬧總督府,正好給了唐才常拉近周憲章的機會。

唐才常是維新派,思想可沒有革命黨人那麼‘激’進,他積極擁護一夫多妻,對於秋瑾的‘女’權主義,完全就是深惡痛絕,‘女’人如果都像秋瑾那樣天不怕地不怕,這世界不就‘亂’了套了!

所以,唐才常得到消息後,迅速趕到總督府,爲周憲章解圍。

周憲章見唐才常來了,心頭也是大爲欣慰。這件事鬧到現在這個地步,章軍裡誰出面都不好,就連劉永福出面也不好,這些人都是周憲章的部下,他們當然會站在周憲章一邊,要是發生了衝突,那就是章軍與革命黨人的衝突了。

只有唐才常出面最合適,他不是章軍的人,可以算是第三方,就算言語不合與秋瑾發生了衝突,那也不是章軍直接與革命黨人的衝突,有個緩衝。

所以,周憲章急忙向唐才常施禮:“唐先生來得正好,這件事,還請唐先生做個評判。”

唐才常先是向周憲章施禮,然後黑着一張臉,衝着秋瑾身後的唐羣英喝道:“你一個姑娘家,跑到總督府裡鬧事,成何體統!”

唐羣英是唐才常的堂妹,在瀟湘三‘女’傑當中,思想原本就沒有秋瑾那麼‘激’進,對於周憲章的家事,原本也沒啥興趣,這次大鬧總督府,只是出於姐妹義氣,同進同退,所以,秋瑾和葛芸好和周憲章吵鬧的時候,唐羣英一直沒吱聲。

葛芸好見唐才常訓斥唐羣英,心頭不服,喝道:“唐大哥,你憑什麼教訓唐姐姐!”

唐才常喝道:“我教訓我妹妹,是我唐家的事,外人不得干涉!”

葛芸好喝道:“唐姐姐是我們革命黨人,你維新黨人不得干涉我革命黨人的事!”

葛芸好這小丫頭,倒也有些見識,唐才常以家法教訓唐羣英,葛芸好就拿出政治派系來與她對抗,把唐才常噎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唐才常怒道:“要是按你們革命黨的做法,你們革命黨人無君無父,所謂民主共和,是取‘亂’之道,天下必然大‘亂’,百姓必然受苦!孫文一介書生,哪裡懂得箇中厲害!羣英,革命黨人的所謂民主共和,是犯上作‘亂’,我唐家世受皇恩,你跟着他們胡鬧,豈不是要把我唐家置於不忠不孝!”

秋瑾冷冷說道:“唐先生,要說不忠不孝,你父親唐景菘先生在臺灣建立民主國,自己親任總統,那就是天下第一叛賊,唐先生,你是不是要把你父親抓起來送給朝廷,大義滅親呢?”

唐才常頓時語塞,唐景菘在臺灣當總統,其實,走的正是孫文的路子。這讓唐才常很是下不了臺。

周憲章急忙說道:“秋‘女’士,這件事,唐景菘先生也是權益之舉,當初,大清國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而臺灣民衆心繫祖國,不願意做日本人的奴隸,這才推舉唐景菘先生建國立業,與日本人開戰。唐景菘先生原本可以在臺灣做皇帝,但是,他沒有做皇帝而是做了總統,其實,正好說明了,他對大清國是一片忠心!”

“對對對!”唐才常這才繞過這個彎來:“我父親就是因爲效忠當今皇上,才選擇當臺灣總統!當今聖上英明睿智,乃是一代明君,我等正好可以效法日本,行君主立憲,如此,則可保國泰民安!秋瑾‘女’士,請你轉告孫文,他要是膽敢犯上作‘亂’,我唐才常第一個就饒不了他!”

秋瑾一聲冷笑:“光緒皇帝當了三十年的兒皇帝,連一個老太婆都鬥不過,我實在看不出,他有什麼英明睿智!唐先生,你們要保這樣的皇帝,周憲章就是前車之鑑!”

秋瑾的話,讓周憲章深感慼慼焉!當初,拼了命爲光緒皇帝打仗,到頭來,卻是三番五次遭到太后老佛爺的暗算毒手,差點連命都丟了,而那個光緒皇帝,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皇宮裡倒是有個珍妃暗中維護,不過,周憲章心裡清楚,珍妃是珍妃,皇帝是皇帝,珍妃做的事,皇帝大多不知情,如果皇帝知道了,絕不會允許珍妃這麼做。

唐才常說不過秋瑾,衝着周憲章正‘色’說道:“周將軍,事到如今,我就把話挑明,這次我來臺灣,一則是幫助周將軍驅逐日寇,二則,奉康南海先生之命,請周將軍率領章軍,清君側,輔佐皇上親政,行君主立憲,開展維新變法,救民水火!康先生非常敬佩周將軍,先生說,周將軍孤軍奮戰,逐日寇,保大清,是我大清國第一忠臣,也是我朝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智謀之士,有周先生相助,維新大業必將成功,我泱泱華夏必將復興!”

秋瑾厲聲喝道:“既然唐先生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在下也就直言不諱了。周將軍,秋瑾這才前來臺灣,是奉孫先生之命,幫助周將軍驅逐日寇,光復臺灣,然後,請周將軍率章軍,北上中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周將軍是明理之人,應該明白,滿清朝廷腐敗無能,即便有限的變法,也不過是爲了維護他們的奴役百姓的統治而已,中國要想富強,唯有徹底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澱山湖一戰,周將軍與我革命軍並肩戰鬥,彼此肝膽相照,孫先生願再次與周將軍攜手,完成中華復興大業!”

衆人跑到總督府吵鬧,原本是爲了周憲章的妻妾之事,也就是生活作風問題,結果,鬧出這麼大一個題目來。

秋瑾和唐才常等人來到臺灣,周憲章就預感到,這兩撥人都想在他身上做文章,不過,他萬萬沒想到,這麼嚴肅的話題,竟然在這個場合裡提出來,而且,雙方都撕破了臉皮,‘逼’着周憲章表態。

革命黨人和維新黨人,政見不同,不過,他們原本也不是勢不兩立,因爲,雙方力量都很薄弱,需要彼此照應,否則,大清國朝廷各個擊破,兩邊都討不到好去。

然而,在爭取周憲章這件事上,雙方卻不得不撕破了臉皮。

原因很簡單,周憲章所部章軍力量太強大了,周憲章倒向任何一邊,就意味着,天平徹底失去平衡。章軍站在了維新派一邊,革命黨人就再無機會,反之亦然。

周憲章的內心是傾向於革命黨的,他對那個朝廷不報任何希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原本就是世界大勢,日本的君主立憲貌似成功,其實,經過甲午戰爭和乙未戰爭,證明日本的君主立憲是導致日本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要走這條路,恐怕難以成事。

不過,要徹底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要比君主立憲更難!有着兩千年封建帝制的中國,很難接受沒有皇帝的局面。

別的不說,就拿周憲章本人來說,就是困難重重。。

第142章 向衛汝貴學習第197章 戰爭紅利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15章 會師第213章 革命還是維新?第112章 殖民觀第249章 師長失蹤第248章 監軍第181章 老長官第259章 競選總統第181章 老長官第173章 火海第22章 要打仗了!第73章 元津山第149章 大酋長第82章 翠奶奶第16章 努力爭當劣等生第133章 玉質刀柄第216章 都是錦旗惹的禍第193章 退婚第37章 皇上病重第241章 朝俄危機第228章 鐵路第129章 天音第194章 炫富第73章 元津山第188章 武進盛家第224章 紙包不住火第139章 南北夾擊第199章 刺客第225章 哭泣的新娘第20章 總兵級管帶第142章 向衛汝貴學習第244章 女人造反第138章 朝廷大忌第118章 戰場閱兵第115章 定武軍第104章 暗算第116章 戰與和第252章 自縛第254章 皇天集命!第197章 戰爭紅利第60章 生與死第185章 實力說話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252章 終結者第22章 要打仗了!第244章 旅順口第194章 炫富第265章 除夕五第257章 後路第80章 綁架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61章 補妝第59章 鐵甲鉅艦第228章 鐵路第126章 觀戰第110章 脫逃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98章 向春川進發第248章 監軍第67章 孤城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135章 斬首行動第164章 約法三章第220章 老兄弟第231章 戰爭的代價第220章 官軍來了第204章 交易第60章 生與死第145章 一枝梅第126章 觀戰第49章 舉棋不定第38章 半路殺出個格格第246章 江河日下第224章 仇人伏法第31章 恩威並重第207章 停戰談判第193章 退婚第1章 登陸第143章 吳先生第161章 三個目標!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41章 最美丫鬟第19章 洋務與清流第235章 聯合聲明第138章 朝廷大忌第24章 大義滅親第198章 弄假成真第106章 先發制人第108章 向我開炮第69章 青幫大佬第13章 綱常禮義第54章 山洞第65章 海盜?第45章 國民與臣民第137章 缺槍第151章 天機第71章 上海灘第252章 自縛
第142章 向衛汝貴學習第197章 戰爭紅利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15章 會師第213章 革命還是維新?第112章 殖民觀第249章 師長失蹤第248章 監軍第181章 老長官第259章 競選總統第181章 老長官第173章 火海第22章 要打仗了!第73章 元津山第149章 大酋長第82章 翠奶奶第16章 努力爭當劣等生第133章 玉質刀柄第216章 都是錦旗惹的禍第193章 退婚第37章 皇上病重第241章 朝俄危機第228章 鐵路第129章 天音第194章 炫富第73章 元津山第188章 武進盛家第224章 紙包不住火第139章 南北夾擊第199章 刺客第225章 哭泣的新娘第20章 總兵級管帶第142章 向衛汝貴學習第244章 女人造反第138章 朝廷大忌第118章 戰場閱兵第115章 定武軍第104章 暗算第116章 戰與和第252章 自縛第254章 皇天集命!第197章 戰爭紅利第60章 生與死第185章 實力說話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252章 終結者第22章 要打仗了!第244章 旅順口第194章 炫富第265章 除夕五第257章 後路第80章 綁架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61章 補妝第59章 鐵甲鉅艦第228章 鐵路第126章 觀戰第110章 脫逃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98章 向春川進發第248章 監軍第67章 孤城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135章 斬首行動第164章 約法三章第220章 老兄弟第231章 戰爭的代價第220章 官軍來了第204章 交易第60章 生與死第145章 一枝梅第126章 觀戰第49章 舉棋不定第38章 半路殺出個格格第246章 江河日下第224章 仇人伏法第31章 恩威並重第207章 停戰談判第193章 退婚第1章 登陸第143章 吳先生第161章 三個目標!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41章 最美丫鬟第19章 洋務與清流第235章 聯合聲明第138章 朝廷大忌第24章 大義滅親第198章 弄假成真第106章 先發制人第108章 向我開炮第69章 青幫大佬第13章 綱常禮義第54章 山洞第65章 海盜?第45章 國民與臣民第137章 缺槍第151章 天機第71章 上海灘第252章 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