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西去之風【六】

對於敏麟的道歉,也沒有聽到一樣,只是震震驚驚的看着我。

“雷將軍。對不起了。”

敏麟再一次道歉,這才讓雷振春回過神來,他不由的一笑,而後對我道:“原來是蔡將軍,誤會罷了;兄弟你也不用這樣,誤會誤會而已。”

見雷振春這麼說話,我才安心的放下扶着他的手,拱手對他道:“雷將軍莫怪。”

雷振春點點頭,而後一面拍打着身上的塵土,一面對我問道:“蔡將軍今天怎麼來陸軍部了?這是有什麼公幹啊?要不要我幫忙?”

“忠孝”二字,自古以來都是上位者至少在明面上最爲推崇的,以“忠”教慰衆人,心悅誠服,至死不渝;用“孝”來感化世間,肅清廟堂、坊間各地的對錯是非。

這兩個字,寫起來很簡單,要做到非常難。要做好更難。

而且自古以來,國君唯有以“忠孝”教化,“仁意”對待,“寬慰”處事,才能圖的一個長遠,薪火相傳。

袁世凱也不例外,而且就他本人來說,拋出政、治等一些因素,單單看他自身的話,其實袁世凱本人就是一個極爲仁孝之人;當然,這並不能表示他沒有鐵血的手段,沒有陰暗的謀略,帝王權術、縱橫捭闔,這些生存之道,他還是非常精於的。

其實袁世凱在選用官,員的時候,也是多以“忠孝”二字,作爲評價的標準,忠而不孝,未然可以委重任,孝而不忠,雖可用,卻非大才。只有忠孝二字皆存於身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完整的人自然是要比不完整的人機會要多的多。

而且袁世凱直到現在都是,大肆推舉“忠孝”之人,常常以重金錶獎,賜予榮譽;如此一來,要他回絕蔡鍔盡孝的請求,就是很難做到的了。雖然他非如此不可,但是卻會是他遇到的比較艱難的問題。

其二,之所以袁世凱不想讓蔡鍔離京,送母回雲南,也是有外在因素的,那就是現在坊間流傳着的,他想要稱帝的傳言。雖然袁世凱從來沒有否認過,但是他也沒有承認過,對於這件事的態度,他總是顯得比較曖昧。

若即若離,雖然不知道他真實的目的,但是這卻讓他的,名聲受到了影響,而且現在坊間的傳言有愈演愈烈的傾向。而民國的共和,是以血的代價換來的,雖然他袁世凱當年是以武力爲依託,兵不血刃的竊取了大總統的位置,可是這也並不能抹殺他的功績,這麼多年不說他肝腦塗地吧,也已經是鞠躬盡瘁了。

前一陣子,可能是那一段日子裡是稱帝說傳播最爲嚴重的,最火熱的時候吧,段祺瑞私下裡曾試探過他的口風,袁世凱表示自己絕沒此意,但是卻有不公開的平復謠言,這使得段祺瑞有些拿不準主意。

而且大概十天前吧,馮國璋來電,詢問袁世凱,有關傳言中“稱帝”的意圖,袁世凱依舊錶示這不是他的意思,而且自己絕沒有稱帝的意圖,同樣的,馮國璋與段祺瑞一般,表示希望袁世凱如果沒有稱帝的意思的話,就公開的將謠言止住,可是袁世凱給他的回覆卻是“留言止於智者”。

蔡鍔當年重九起義,可謂是革,命的先驅者,是創造共和的功勳元首之一,當年反對帝制浪潮尖上的人。如果他相信了坊間的東西的話,那麼這一次他送母回雲南,定然是一去不歸,而且當他歸來的時候,則一定是揮軍壓境的。

而且就算是蔡鍔不相信坊間的說法,那依舊不能讓他會雲南,道理很簡單,蔡鍔回到雲南必然是游龍入海,猛虎歸山。

縱然他不做出一些舉動,那麼邊陲之地,恐怕就要改一番天地了。雖然蔡鍔忠於政,府,但是這並不能表示他沒有野心,而且說就算他當年沒有野心,可是在京的這段日子裡,他看到的,聽到的,摸得到的,只有權力。

只不過這權利是抓在別人手裡的;確實,有人對於權力沒有欲,望,但是,能爬到蔡鍔這個位置上的人,要說他沒有對權力的欲,望,恐怕是他自己都不會相信的吧?

所以綜上所述,無論出於哪一方面的考慮,蔡鍔是一定不能出京的,更何況是讓他回到雲南那。

但是回絕別人,是需要藉口的,或者是合理的理由,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怎麼着都可以,但是對於合理的請求,還必須用合理的理由回絕,卻是非常難的。

袁世凱不由得感到有些疲倦了,倒不是蔡鍔這一件事就讓他感覺到疲憊,而是進來的大事小情,雜七雜八的問題越來越多。而且他的年級雖然還未到垂垂老矣的地步,可是歲月依舊深深的傷害了他。

當年的風采,已然成了夢中的回憶了。

陸軍部,總長辦公室。

段祺瑞看着蔡鍔剛剛交給他的請離報告,不由的也是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實對於蔡鍔此時的請求,他是可以欣然應允的;可是,蔡鍔提出來的這個時間上來看,他的請求就變成了一個禁區。

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校閱”之後,提出這樣的請求,誰來看,這都與“豐臺閱兵”不無聯繫。豐臺閱兵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人比段祺瑞更清楚了,也正是因爲如此,他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陰謀陽謀,所以他才更不能應允蔡鍔的請求。

段祺瑞看了半天,將手中的報告放下了,而後對我道:“鬆坡啊,老夫人這是怎麼了啊?嚴不嚴重啊?”

“有勞段總長問起了。”我把母親的病症,以及自從到京之後的一些疾病全都說給他聽,而且我能保護證,我所說的那些病都是真實的,沒有虛假的,而且可能是因爲我的情緒吧,我覺得段祺瑞再聽我說的時候,不由得也有了愁苦的面色。

聽我說完,段祺瑞沉默了許久,而後拿起筆,在我的報告上籤下字自己的名字,以及一個我最需要的“準”字。同時還把他陸軍總長的印信蓋在了上面。

我知道,段祺瑞已經同意了。見他如此,我不由得感激起來,其實說實話,我是真的擔心老母親的身體,要不然我不會在這樣的時刻提出這樣的請求的。理由不必多說,誰都清楚:“蔡鍔多謝段總長體諒!”

我站起身子給段祺瑞敬禮,這是出於真心的。

而段祺瑞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擺擺手,而後對我道:“鬆坡啊,這件事你也應該知道,你要離京光有我的印信簽字是不行的,大總統那邊你還要去。畢竟你的身份不同,你不是一般的將領,你身上還有在總統府的兼職。”

我點點頭,道:“段總長有勞。蔡鍔就是先來找您,再去找大總統的。”

“恩。”段祺瑞道:“那你快去吧,老夫人的病,少耽誤一會是一會。對了,你有車嗎?要我安排人送你去嗎?”

我說:“不必了。我已經準備好了。”

“那就好,鬆坡啊,快去吧。”而後我便離開裡陸軍部。

看着蔡鍔離開,徐樹錚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走了進來,而後對段祺瑞問道:“段總長,就這麼放他走了?您不怕他……”徐樹錚沒有說下去,但是他的意思誰都清楚。段祺瑞搖着頭,苦笑着道:“又錚啊,我怎麼能夠阻攔一個孝子那?現在只能寄希望於袁項城了,希望他不要和我一樣動了惻隱之心啊。”

“段總長!”徐樹錚有些焦急的道:“您不能如此啊,豐臺的事情,雖然蔡鍔沒有說什麼,可是我絕對不相信他就一點察覺都沒有,您不能放虎歸山啊。滇軍可不是鬧着玩的,而且如果真的出了什麼事,不說他蔡鍔如何,大總統那,咱們就沒法交代啊。段總長,咱們可不能做糊塗事啊。”

“你是說我糊塗了嗎?”段祺瑞面色不悅的看着徐樹錚,而徐樹錚見此,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可是現在的情況不由得他多說,徐樹錚繼續道:“段總長,現在可不是惻隱的時候;坊間的流言,或真或假,尚是個變數,不能多添麻煩啊。段老!”

甚至於可以說,這件事原本就有兩個方面的理解,其一,就是唐繼堯但是是出於真心實意的,想要爲人王文華作爲的自己的繼承人,接任貴州都督的大位,他的目的就是想要跳過劉顯世等人,將貴州的軍政大權交於王文華之手,從而直接的架空元老們的權利,使得他們不能夠在貴州翻江倒海。當然了也可以這麼理解,那就是當時唐繼堯就沒有想要將貴州都督的位置交給王文華,而之所以還會對王伯羣許諾,就是爲了他能夠在去到雲南的時候,多一個有力的幫手,同時也是能夠拉攏他們二人與自己之間關係的手段。

反正無論怎麼講,其實都可以認爲這是唐繼堯的一種陰謀,而且那個時候,戴戡成爲了貴州都督以後,他與劉顯世之間的權力鬥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其實一開的時候,這件事還是因爲戴戡的原因纔會變到後來那樣的不可收拾,怎麼說那,雖然打開已經就任了巡按使的職位的,但是他卻並不滿足與手中僅僅把持着巡按使的職位,他想要的是,和昔年唐繼堯一樣,掌控貴州軍政大權,從而成爲一方土皇帝。所以戴戡從那個時候起,就想方設法的想要將貴州的政、治權利,以及軍務兵權痛痛的抓到自己的手裡,而這個時候,他說第一個想要削弱的就是劉顯世,因爲劉顯世是袁世凱任命的護軍使,兩個人雖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但是實際上他們兩個人手中所掌控的實質權利基本是相同的,一個想要成爲一方豪強的梟雄人物,又怎麼會允許一個與自己並非同心同德,同時又有足夠的權力與自己抗衡的人,睡在自己的臥榻之側那?

“哦?”袁世凱轉過頭,笑了笑,又問道:“那你說說,蔡鍔現在是怎樣一個處境啊?”袁世凱的語氣很平常,而且面色和藹,但是即便如此,也叫楊度覺得不寒而慄起來。

京郊,豐臺校閱場。

三千精銳此時早已如林而立。二十門野戰火炮、一百二十挺馬克沁重機槍,也已經架設上膛。不知道爲什麼,雖然這是一次校閱而已,可是就現在看來,這三千部隊的氣勢,好像並非只是校閱這麼簡單。

荷槍實彈,而且重裝代發,就是戰場上列陣,也不過如此罷了。

而在這三千隊伍的兩翼,各自有八百警察組成的收閱方陣,雖然警察部隊在裝備上是沒法和受閱陸軍相比的,可是這一次,一千六百名警察應該是把看家的家底都抖露出來了。雖然是警察部隊,但是每個人身上也都揹着制式步槍,而且配備有警棍、執法刀等,高級警官則是配備手槍,清一色的駁殼槍,油光鋥亮的,一看就知道是從警械裝備部剛剛領出來的。

同時,在受閱部隊的最後方,則是三個百人騎兵方陣,配備的也都是德國製造的騎兵用長槍,而且配備馬刀以及單發小十字弩。

這種在馬上只能擊發一次的弩機,其實並不是用來對敵的,而是防備馬死槍折之後,逃跑時,無力應付敵方騎兵追趕時,亦或是緩急性命之時,拿出來應急的而已,雖然這種武器很古老,但是說實在話,在平原騎兵作戰的時候,還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的。

段祺瑞此時一身戎裝,大禮服、綬帶、軍刀一樣不少的站在臨時設置的觀禮臺上,在他身後的便是雷振春、雷存修、王佔元、張鳳翽四人。而我,此時則是站在段祺瑞的身旁。很奇怪,今天來觀禮的除了我與張鳳翽四人之外,就只有那麼幾個小的將官,無名之輩罷了。就連江朝宗竟然都沒有出席。

我看着這樣的陣仗,不由覺得有些奇怪,而且從剛剛雷振春看我的眼神來看,我覺得今天的事情未必就會那麼輕易的瞭解,或者說,這次所謂的校閱,不過就是一場大戲罷了,至於主角,如果不是段祺瑞的話,那麼沒猜錯的話,肯定就是我了。

不過雖然如此,可是還是有一點我想不清楚,那就是徐樹錚這個基本上從不離開段祺瑞身邊的傢伙,今天竟然也沒有出現在現場,可謂是古怪至極。

“段總長。”我對段祺瑞小聲的問道:“大公子、徐次長還有江公怎麼都沒來?是還沒到觀禮的時間嗎?”

段祺瑞瞥了我一眼,笑了笑,道:“鬆坡啊,這次閱兵就是校閱一下京畿軍、警風采,以戰備狀態檢測一下他們的作戰能力罷了,沒有必要邀請他們來;而且說是觀禮、校閱,不如說這是一次演練準確,我既然已經請來了專家,也就不需要別人幫我斧正、操練部隊了。蔡將軍,請吧。”

段祺瑞說着,手上做了個請的動作,我有些盲目了,不由的脫口問道:“段總長這是做什麼?”

段祺瑞一笑並沒有解釋,而在身後的雷振春卻上前來對我道:“蔡將軍,段總長的意思是,讓你在這些兵面前露一手,您也是帶兵的出身,想要讓這些大頭兵對你心悅誠服、死心塌地唯命是從,你不拿出點真本事行嗎?”

雷振春的意思,其實我是明白的,但是我卻想不通段祺瑞如此做法的目的是什麼,不過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他絕不會是想把眼前這些精銳部隊,交到我手裡統帥的,要不然早在我剛剛到京的時候,他就已經安排給我一些自己的隊伍了。

就是因爲如此,所以我纔想不通,段祺瑞這樣做法的目的是什麼,而且我看包括王佔元在內,都有一股子看熱鬧的樣子,所以我不動聲色的推脫起來。

我先是禮貌性的對着雷振春笑了笑,而後對段祺瑞道:“段總長,您這是高擡蔡鍔了。”

段祺瑞則是擺擺手,沒有讓我繼續說下去,反而是對我道:“鬆坡啊,有一句話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現在已成此勢頭,你總不能讓我這個做總長的在士兵面前下不來臺吧?再者說,你來了這麼久,除了在模範團當總教習的時候露過兩手之外,可就在沒展示過啊;我們大家都不曾見過你的本事,正好今天就藉着這個機會,一個是讓你給這些兵做個榜樣,二也是讓我們這羣人開開眼界。今天來的都是自家人,沒外人,你可不能推辭啊。鬆坡。”

段祺瑞“苦口婆心”,我見此,也不好再堅持,只好對段祺瑞道:“那段總長,要蔡鍔做些什麼那?馬術?還是拳腳?或者是調度?”

段祺瑞沒有回答我,而是反問我說:“鬆坡你就不能全面一點嗎?讓我們看看你這個能把‘驍勇’和‘儒雅’結合這是非常困難的啊…”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竊【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階梯【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多磨【八】第九百二十八章 協同新軍【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瘴氣【十】第六百三十章 南去北上【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階梯【五】第六百零一章 清風撩【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列戰【九】第二百三十章 凌亂【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倒行逆施【六】第九百一十章 列團【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戰場【四】第九十四章 離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盜【八】第七百三十七章 東柳【三】第六十四章 續戰第五百零一章 戮風【七】第1192章 特殊隊伍【八】第三十六章 上海風雲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戰色【十】第1063章 枯山惡水【九】第六百三十四章 南去北上【十】第一零二章 棘第一四九章 段祺瑞赴京第1115章 哆哆嗦嗦【一】第三百章 東方【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戰難【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終將熄滅【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一輪【八】第一四零章 困境第七百一十九章 武風【五】第十七章 詭異之書——地理圖【上】第三十八章 會議與情境第一三三章 護國軍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浮天【三】第九百零四章 戰團【十】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四十一】第七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時【四】第八百二十八章 大戰前夕【四】第四十七(反)章 來信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雲變幻時【十】第八十一章 按戰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肝腦塗地【一】第三百零七章 南地【三】第一一一章 折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南【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特戰【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躊躇【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八】第一千一十三章 巡【九】第1183章 保險【九】第四百八十章 躊躇【六】第一四六章 曹錕之怒第二百六十章 層巒【六】第三百零一章 東方【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這纔是戰鬥【四】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五十】第三十三章 箭在弦上第1030章 鬥夜叉【六】第三十八章 笑話而已第七百五十二章 瘴氣【八】第一五六章 三公里縱深第1049章 哆哆嗦嗦【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九】第七章 大總統召見第六百五十七章 破雲【三】第八十四章 野外訓練場,蔣百里的決絕第三十七章 會和第九百一十五章 青色行動【一】第五十三章 落定第九百八十章 勒馬【六】第三百零八章 南地【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戮風【二】第一千一十四章 巡【十】第一百五十一章 折【三】第二十四章 傷心第四百零九章 無的放矢【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浮天【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決戰前夕【九】第一千一十二章 巡【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清風撩【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瘴氣【八】第六十九章 切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同新軍【十】第三百五十三章 最後回憶【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竊【二】第1196章 動力【二】第五章 模範團總教習第五十章 莫名之思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三】第九百六十九章 煙塵【五】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四】第九百零八章 列團【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戰【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多思【十】第一百八十九章 小【五】第五百七十章 終將熄滅【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變【一】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竊【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階梯【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多磨【八】第九百二十八章 協同新軍【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瘴氣【十】第六百三十章 南去北上【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階梯【五】第六百零一章 清風撩【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列戰【九】第二百三十章 凌亂【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倒行逆施【六】第九百一十章 列團【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戰場【四】第九十四章 離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盜【八】第七百三十七章 東柳【三】第六十四章 續戰第五百零一章 戮風【七】第1192章 特殊隊伍【八】第三十六章 上海風雲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戰色【十】第1063章 枯山惡水【九】第六百三十四章 南去北上【十】第一零二章 棘第一四九章 段祺瑞赴京第1115章 哆哆嗦嗦【一】第三百章 東方【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戰難【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終將熄滅【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一輪【八】第一四零章 困境第七百一十九章 武風【五】第十七章 詭異之書——地理圖【上】第三十八章 會議與情境第一三三章 護國軍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浮天【三】第九百零四章 戰團【十】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四十一】第七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時【四】第八百二十八章 大戰前夕【四】第四十七(反)章 來信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雲變幻時【十】第八十一章 按戰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肝腦塗地【一】第三百零七章 南地【三】第一一一章 折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南【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特戰【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躊躇【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八】第一千一十三章 巡【九】第1183章 保險【九】第四百八十章 躊躇【六】第一四六章 曹錕之怒第二百六十章 層巒【六】第三百零一章 東方【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這纔是戰鬥【四】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五十】第三十三章 箭在弦上第1030章 鬥夜叉【六】第三十八章 笑話而已第七百五十二章 瘴氣【八】第一五六章 三公里縱深第1049章 哆哆嗦嗦【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九】第七章 大總統召見第六百五十七章 破雲【三】第八十四章 野外訓練場,蔣百里的決絕第三十七章 會和第九百一十五章 青色行動【一】第五十三章 落定第九百八十章 勒馬【六】第三百零八章 南地【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戮風【二】第一千一十四章 巡【十】第一百五十一章 折【三】第二十四章 傷心第四百零九章 無的放矢【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浮天【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決戰前夕【九】第一千一十二章 巡【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清風撩【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瘴氣【八】第六十九章 切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同新軍【十】第三百五十三章 最後回憶【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竊【二】第1196章 動力【二】第五章 模範團總教習第五十章 莫名之思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三】第九百六十九章 煙塵【五】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四】第九百零八章 列團【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戰【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多思【十】第一百八十九章 小【五】第五百七十章 終將熄滅【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