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待死

第124章 待死

公孫珣醉意熏熏的回到家中,然後在自家夫人和幾個婢女的侍奉下跌坐到了內堂最上首的一把椅子上,差點沒把那隻越來越胖的肥貓給一屁股坐死。

不過,在擦了一把臉後,他馬上就恢復了清明,當即就將自己夫人和一羣侍女攆了下去, 並轉而召見了呂範和韓當。

“子衡,羅慕那邊可有什麼關於曹節的說法?”公孫珣直截了當的朝呂範問道。

“照他的話來講,曹節被天子如此不留情面的剝奪軍權後,一直是心存震恐,所以也一直在老老實實的閉門自保……一開始的時候,我只以爲他是爲了維護曹節, 但據我們親自去查探回來的訊息, 好像也確實如此,那曹節一直只是在家枯坐, 宛如自囚。”

公孫珣仰頭若有所思,但旋即放在了一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管不了這麼多了,楊彪答應的證據還未送來嗎?”

“想來是袁逢中風,然後楊氏有所收斂……”呂範不由蹙眉答道。“不過,御史臺王子師那裡倒是送來了大量的證物。”

公孫珣也是登時皺眉。

“這不都一樣嗎?”韓當不明所以。“都是證物……”

“義公,不是這樣的。”呂範輕聲爲韓當解釋道。“證物是一樣的,但是誰送來是不一樣的。王允的證物不僅是證物,還是御史臺的態度,而楊彪的證物也不僅是證物,還是弘農楊氏的態度……在天子那裡分量不同!”

韓當不明所以,而呂範也只能把話說到此處,再往後就只能靠個人的感悟和理解了。

袁逢一言不發,只是死死盯住了自己弟弟袁隗。

作爲後漢治下的一員,沒人不懂得這個典故的含義。

“不動……父親是擔心洛中情況不安,倉促動手會遭反噬嗎?”袁基不由追問道。

其實,兩人所說的話還是有些隱晦,什麼宋氏滿門抄斬後方可發動,根本就是宋皇后死掉之後才能發動!

“陽球爲司隸校尉, 橋公爲司徒領尚書事,盧師爲吏部曹尚書, 劉陶劉公又是中都官尚書,我爲中都官從事。”公孫珣帶着酒氣一一列舉道。“再加上天子勢大,清理朝堂之意明顯……是時候下手了!”

不過,正當三兄弟準備如何如何之時,卻不料身後牀上忽然傳來一陣吸嗬之聲,連着袁隗,四人回過頭去,卻看到袁逢張口欲言,左手亂畫,口中更是不停的滑出口水來,便趕緊圍過去收拾一番。

“原來如此。”公孫珣也是面露恍然,順勢拜倒。“倒是小子孟浪了。”

這麼一撥人,說他們是劉氏天子維繫首都、關中統治權威的一部分也未嘗不可,甚至有時候公孫珣隱約猜測,後來董卓死後一羣西涼大頭兵能如此藐視漢室權威,未必就沒有這一大坨天子直屬力量被清掃一空的作用在裡面。

“兒子想問……我那岳父真的癱了嗎?”楊彪不由壓低了聲音。

當然了,反過來一想,既然沒有深交對方還要親自接見,那恐怕就說明這次會面是有要事相談了。

“正是這句話!”楊賜面色也是越來越嚴肅。“證據我兒已經準備好了,就在府上,你待會走時帶上便可……但是文琪,有一事一定要與你問清楚,你們準備具體何時發動?”

而怔了片刻後,袁隗這才忽然反應了過來:“你們父親的意思,怕是要你們暫時不要動這些人……他昨日是曾有過交代的。”

話說,臥室之中,只見昔日叱吒朝堂的袁逢袁太僕正面色蒼白的躺在牀上,時不時的便有口水不受控制的從嘴角滑過,而他的三個兒子則站成一排立在牀側,各自面無表情,只是由袁基時不時的上前擦拭一下。

“確實是人惡意所爲。”袁隗趕緊解釋道。“據你父親猜測,應該是公孫珣、陽球、王允那一幫人爲了誅宦而下的手……但……”

當然了,這裡的對話未免就艱難了些。

“今日叫你們來不是爲了別的,乃是你們父親的左手越來越吃力,”袁隗唉聲嘆氣的開口道。“所以思前想後,他覺得還是要儘量交代一些事情纔好……昨日,他畫了數個沙盤,我在旁默記……有些事情是交代給我的,有些卻是要你們必須知道的……總之,事關重大,你們還是認真些好。”

而就在距離楊府不過數裡的袁府中,另一場來自於父子之間,和公孫珣也微微沾了點邊的對話也在進行中。

畢竟嘛,不僅是雙方身份差距過大,更重要的是雙方並不是什麼深交。

“原來如此。”袁紹趕緊對自己父親保證道。“那我們等事後再出手……”

“你還想問什麼?”楊賜斜眼看了一下自己的嫡長子,未來楊氏一門的領袖。

兩人相顧無言,也就沒必要繼續多談,稍待片刻後,公孫珣就正式與楊賜作別。而門外,早有成箱的證據被裝箱放到了馬車上,直接就跟着公孫珣往司隸校尉處去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偌大的臥室,卻無一個婢女、家僕在內。

而不用袁隗回覆,那被扶起的袁逢就當即眨了兩下眼皮。

“明日我去楊府上催一催。”公孫珣搖頭道。“最好是楊彪和王允的證物一起奉上!”

“不該如此嗎?”楊彪正色問道。

北地主人,或者說應該是北道主人,然後袁隗爲了避諱刻意念錯了而已……但不要緊,意思對就行了,指的乃是雲臺二十八將排名第四的耿弇。這位當時父親是上谷郡太守的少年名將見識到光武的風采後,作爲幽州邊郡勢力派去查探中原局勢的代表,他居然直接將整個幽州邊郡的精華軍事力量拱手送給劉秀,助後者成就帝業。

一夜無話。

“呃……”

要知道,宋皇后一日不死,天子和宮中各路新貴就一日不會放下心來,也就要繼續留着王甫來幹髒活。但宋皇后一旦死了,天子和諸位新貴反而又會迫不及待的想甩掉這廝……畢竟嘛,誰都知道,宋皇后巫蠱之事純屬扯淡,天子和新貴們只是單純的想廢后,想把前朝留下的舊權貴給清理乾淨而已,他們比誰都清楚皇后的無辜。

“但也未必就沒有可取之處吧?”袁術不禁捻着自己短短的鬍子反問道。“代漢者當塗高,雖是人爲,未必就沒有道理。”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公孫珣正要驅車去見陽球時,之前他與楊賜所交談的房中卻是呼啦一下,轉入一個人來。

而第二日,等到公孫珣在尚書檯那裡熬過了半日,眼見着拜橋玄爲司徒領尚書事的詔書從尚書檯走過以後,他便以昨日橋玄幼子劫持一案上需要與司隸校尉那邊做了結爲由,徑直離開了尚書檯……不過,出了南宮以後他卻並沒有着急去找陽球,反而是往楊賜府上而去了。

“文琪能有這個見識我倒是放心了。”楊賜不由感嘆道。“其實,陛下在宋氏一案上行事過於操切,且過於激烈,身爲老師我也是很無奈的,雖然有所勸諫,但根本毫無用處……”

“少君又在說笑了。”韓當分外無語。“邊郡子弟,軍伍出身,不能殺人要他們何用?!”

當然了,這就是所謂站在自家老孃那後知一千八百年的歷史高地上放的馬後炮了,此時此刻,不要說什麼漢室將亡,那典型的酷吏陽球甚至還拍手叫好,說什麼天子雷厲風行,頗有振作之意,就該如此掃蕩一清云云……

“文琪這麼說,莫非是……”呂範忍不住驗證了一下心中想法。

饒是公孫珣早有心理準備,也不禁一怔,然後立即肅容以對:“該殺!”

“你們父親昨日說……觀天子所爲,不知輕重,不明陰陽,天下或將亂起……若不亂,自不必說,若亂,我袁氏未必不能……未必不能……”

聽到這話,袁基一時也有些不知所措,但袁術卻不禁向前一步:“不是說那仲姓天子之言是人惡意所爲嗎?”

“還能殺人嗎?”公孫珣打斷對方,直截了當。

“剛纔那公孫小子在我面前上蹦下跳,分外無禮,但有一句話說的極好。”楊賜昂然起身道。“袁逢天不假命,那我楊氏自然要領袖天下士人!此次誅宦,在我看來把握極大,既然如此,這麼好的機會,我輩又如何能因爲些許微名而棄之不顧呢?!若事成,說不定你還能代替袁紹成爲那黨人領袖呢!再說了,袁逢自己都對自己家人寫了字,殺他的是天子,不是我!他癱了,關我何事?”

“楊公說的哪裡話?”早有準備的公孫珣把脖子一梗,居然當即發起怒來。“誅除閹宦,乃士人本分,難道就因爲沒有把握便不做了嗎?弘農楊氏三世三公,袁逢袁公既然不得天命,那楊公你就是公族領袖,士人楷模!而如今,我們這羣小輩願意不惜性命衝鋒在前,爲何楊公反而遲疑不定了起來?如此畏首畏尾,傳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楊彪欲言又止。

不過,袁紹、袁術兄弟卻是不禁恍然,然後各懷心思的齊齊對視了一眼。

怎麼說呢?真要是保持這種執行力來個三十年不動搖,這天子還就是一代中興之主了……但是,這也就是想想就行了的事情。

“不明白什麼?”楊賜陡然回頭質問道。“我輩士人,誅宦不是理所當然的嗎?而且當日答應人家在西都尋查證據的不也是你嗎?”

楊彪一時無言,只好再度俯身:“喏!”

“癱了!”楊賜實在是沒忍住,嘴角不由上翹了一下,所幸自己兒子看不到。“是真癱了,而且左手寫字也越來越吃力了……如無意外,他也是時日無多了。到時候,你正好從京兆尹任上下來,爲他守幾個月的孝,以示尊崇。現在,早點回京兆去吧,省的被人詬病擅離職守。”

呂範與韓當俱皆凜然。

“身爲人子,此時是想這種事情的時候嗎?”一旁袁紹當即勃然大怒。“既然知道是這些人所爲,那便是助天子害我們父親的幫兇……天子夠不着,陽球司隸校尉需要從長計議,但公孫珣又如何?”

“少君說笑了。”韓當連連搖頭。“這些人雖然都是雁門大族子弟出身,但大族不代表大戶,他們昔日願意跟少君來洛陽,本身不是家中無依靠就是覺得留在鄉中尋不到前途,來洛中長見識也好,跟着少君尋個出身也好,哪裡會半年就煩?再說了,少君對他們極爲優渥……”

於是,劉秀便常常笑着說耿弇是他的北道主人。

“文琪。”楊賜面色板正,再無之前見到晚輩時的那種和藹之意,語氣也是極爲嚴肅,聽人說,這位楊公是和下而肅上,看來公孫珣如今也是個值得他嚴肅的人物了。“你來得目的我已盡知,只是我想問你一句……事關重大,你們真有把握嗎?”

袁隗被盯了半響,然後才恍然大悟,便立即擺手說道:“也不是讓你們事後動手,最起碼不要碰公孫珣,你們不知道,昨日你們父親曾寫下一句話……正是關於公孫珣和遼西公孫氏的。”

講實話,楊賜一時有點茫然,因爲一直以來都是他居高臨下的去噴別人,實在是不成想有朝一日會被別人噴……而且這話怎麼聽怎麼耳熟,似乎就是自己經常所言的那些。

而到了彼處,剛剛卸任了司徒,然後又把自己親家給弄癱了的楊賜居然親自接見了公孫珣……講實話,這讓後者難免有些驚愕。

“他的意思是,天下若亂,則公孫氏爲耿氏,而公孫珣此人當爲北地主人!”話到此處,袁隗也是禁不住嚥了一口口水,努力壓低聲音言道。“他還說,若爾等真有天命,可自取之!”

袁氏三兄弟當即屏聲息氣。

這公孫珣怎麼會知道?但肯定不會少就是了。

而聽到此言,袁基默然不語,因爲按照安排,他是要死守洛中的。

要知道,宋皇后這一波可不僅僅是皇后被廢和宋家滿門抄斬這麼簡單,在這背後,是當今天子繼位前不知道幾位天子延續不斷扶持的一堆非劉氏權貴的倒臺……這一堆權貴主要分佈在長安、洛陽、南陽這片核心區域,哪個不是延續數代,盤根錯節?實際上,若非是當日曹操的爺爺大長秋曹騰太過威猛,曹氏未必就能擠得進得去。

“那就讓他們厲兵秣馬,準備殺人。”公孫珣長呼了一口酒氣,隨意言道。

“父親,”此人對着楊賜便是直接一個大禮……居然是原本應該在京兆尹任上的楊彪。“兒子還是有些不明白。”

袁氏三兄弟聞言忍不住相互對視了數眼,隨即,還是袁基上前一步朝自己叔叔行了一禮:“請叔父大人代父親大人賜教。”

“此處只有你我父子二人,你直說便是,”楊賜面無表情的看向了門外。“不就是覺得我把你岳父給弄癱了,此時應該收斂一二,省的被人在背後說三道四嗎?”

“未必不能取而代之?”頭上裹着孝布的袁紹忍不住打斷對方問道。

“然、然也!”袁隗當即滿頭大汗。

當然了,人家楊伯獻畢竟是一朝帝師,三代三公出身,所以很快就回過了神來,並放聲大笑了:

“此事還要與司隸校尉相商。”公孫珣坦然道。“可恕在下直言,我以爲雖然我等已經有了萬全之備,但皇后……宋氏滿門一日不被處決,我們便一日不好發動。”

“請楊公賜教。”不管如何,公孫珣情知戲肉已到,便當即躬身行禮。

“義公,”公孫珣復又扭頭看向了韓當。“來洛中也有小半年,不知道義從們都是作何想法?可有人想歸鄉?”

“無妨。”楊賜再度乾笑一聲,然後立即恢復了肅容。“實不瞞文琪,我兒文先到京兆尹任上不過數日,便發現那王甫及其黨羽在西京胡作非爲,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你知道他藉着處置宋皇后一案在西京斂了多少錢嗎?”

“七千萬錢!”楊賜不由冷笑。“區區數日而已,便斂財七千萬!”

“楊公不必自責。”公孫珣趕緊勸道。“天子一意孤行,事情已經成了定局,也就不必做什麼小兒女姿態了。相反,若能借此事誅滅王甫,想來宋氏親朋與朝中的怨氣也能紓解一二。”

“文琪不必發怒,我不過是出言試探一二罷了,誅宦之事我早有定計!”

楊賜不由頷首。

只不過,這話根本沒法明說而已。

而在這個年頭,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無辜慘死,對於宮中所有始作俑者而言,無疑都是一個巨大的心理負擔……指不定,如此狠心腸的天子某夜也會被噩夢驚醒呢!

當然了,楊賜也好、公孫珣也罷,其實也都知道宋皇后的無辜,但這就是政治……一個巨大的政治旋渦中,一個女子的無辜毫無意義。而恰恰相反,當事情已經成爲定局的時候,任何一個稍有理智的政治家或者政客,都應該懂得利用這個政治事件的影響來達成屬於自己的目的。

袁術和袁基當即改容。

而這,也恰恰是他們在做的。

“兒子不是這個意思。”楊彪伏在地上勉力答道。“兒子是擔心其他方面……”

又是一團口水溢出,而這一次,三兄弟卻無一人想着爲自己的老父親擦上一擦……這使得後者不由黯然,以至於眼角也有一絲粘稠的液體滑過。

且不提袁楊各懷心思了,轉過身來,到了三月初十,宋氏滿門棄市不說,天子還公然詔令,不許收屍!聽到如此消息,在暴室中苦挨的宋皇后也終於是絕了最後一絲念想,只是待死而已。

——————我是眼角有翔滑過的分割線——————

“昔太祖在洛,才德俱現,若鶴立於雞羣。太僕袁逢觀之,乃暗語於諸子:‘此復北地主人也,不知誰能取之!’太祖聞之,愈惡袁氏。”——《舊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

PS:還有書友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118章 大事第378章第100章 大事(上)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9章 峰迴路轉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48章 務實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115章 夜訪第30章 花明柳暗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172章 直入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77章 撤屯(下)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488章 握手相別去(續)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10章 宮前第178章 定論第533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1章 楔子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107章 內堂第138章 劫持(上)第115章 夜訪第306章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3章 不疑(6.6k)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61章 中軍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34章 義舍(7k2合1)第429章 魚困自見水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260章 太守孝衣橫野渡第90章 出塞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40章 慷慨(上)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3章 請戰第202章 一意起高樓(下)(四合一還債)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488章 握手相別去(續)第100章 大事(上)第45章 莫須有第151章 不甘第69章 大饗(上)第49章 不見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167章 祭旗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
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118章 大事第378章第100章 大事(上)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9章 峰迴路轉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48章 務實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115章 夜訪第30章 花明柳暗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172章 直入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77章 撤屯(下)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488章 握手相別去(續)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110章 宮前第178章 定論第533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1章 楔子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107章 內堂第138章 劫持(上)第115章 夜訪第306章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3章 不疑(6.6k)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61章 中軍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34章 義舍(7k2合1)第429章 魚困自見水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260章 太守孝衣橫野渡第90章 出塞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40章 慷慨(上)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3章 請戰第202章 一意起高樓(下)(四合一還債)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488章 握手相別去(續)第100章 大事(上)第45章 莫須有第151章 不甘第69章 大饗(上)第49章 不見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167章 祭旗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