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

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

上元節後,呼廚泉被從亭舍中釋放了出來,並隨同公孫珣一起離開晉陽,南下祁縣,同行的還有兩萬餘戰兵,一萬餘輔兵, 以及大量軍官、文吏。而等來晉地重要節點祁縣後,更是彙集了早已經到此的王修,和其部一萬餘輔兵。

到此爲止,在太原郡得到了充分補充的幽州軍,合計戰兵兩萬,輔兵兩萬。而且其中戰馬、馱馬無數, 幾乎堵塞了整個通道;便是糧草、軍械等各類物資,也早已經在祁縣境內沿着汾水兩岸堆積如山。

當然了,從呼廚泉的角度而言, 恐怕是沒有什麼戰兵、輔兵這種說法的,而且對其中大量戰馬、馱馬的來源也有些無奈……但不管如何,他都看到了一股平生所見最強大的軍隊,並對天下局勢有了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那就是,太原的這位衛將軍,在河內遙控酸棗聯軍的關東盟主袁車騎,還有那位打得袁紹落花流水的董相國,這三位大人物是天底下真正的強者!其餘所有人,哪怕是再有野心,再有想法,再有能力與實力,此時都只能暫且三選一,擇其一而侍……然後,或是靠着這三位的羽翼遮蔽, 或者靠着這三位中的某一人屍體,方能有所爲。

當然了,這個想法堅定起來以後, 呼廚泉卻並沒有因爲自己兄長搭到了袁本初的線而自得, 恰恰相反,他開始爲自己兄弟夾在兩位巨頭之中而感到憂慮——真打起來,就自己兄弟那四五千騎兵,加上張楊那四五千步兵,在這麼一隻軍隊面前夠幹啥的?

到時候是該投降呢,還是該順着壺關逃走?

投降的話,很可能被這位掌握了並北匈奴部分勢力的衛將軍給直接吞併;逃走的話,入了河內或者魏郡,人生地不熟,怕是也很可能被袁紹吞併……那位袁盟主最近可是對周邊聯軍頗爲苛刻的!

而不降不走,就只能戰……那更乾脆!指不定自冒頓單于傳下來的四百年匈奴王庭正統就要到此爲止了。

不過,這種憂慮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因爲來到祁縣後不久,公孫珣便召見了呼廚泉,然後一番呵斥,說什麼替這兄弟倆報了殺父之仇,二人卻居然敢據上黨阻隔道路,真真是無恥之極!

一番作態,逼得呼廚泉只能連番叩首,替自己和自己兄長賠不是,然後涕淚交下,表達對衛將軍的感激之情。

再然後……

再然後,這位衛將軍就讓呼廚泉滾回上黨了。而同行的,還有前護匈奴中郎將王柔,以及衛將軍幕中一位叫戲忠的文士,二人一正一副,將隨呼廚泉一同前往上黨回訪,前者做正式使者,後者則要去河內、上黨邊界上的波縣接應盧植、公孫越等人。

而臨行前,呼廚泉更是看的清楚,祁縣的幽州軍已然大舉出動,按部就班的沿着汾水往西南方向開拔,儼然是衝着河東而去了……他們走時已經出動了上萬大軍,而且還是源源不斷。

成廉啞然失笑,卻又輕鬆頷首,而楊醜見狀也是一時驚愕。

楊醜一時愣神:“如此簡單?”

成廉曾在平城駐守多年,張楊出身雲中,卻又去做州吏,如何不認得對方?於是乎,其人趕緊上前握手而迎,然後一起落座。

“並無他意!”戲忠換了臉色,凜然答道。“我家君侯對張府君並無惡意,但卻因爲匈奴騷擾並北一事對於夫羅耿耿於懷,時時想取於夫羅而借其人名位徹底清理匈奴。所以,若張府君應了此事,自然無憂;若不應,我家君侯便只好從涅縣進軍,親自來與張府君還有於夫羅交談了!”

回到眼前,盧植、樂隱都是天下名士,公孫越又是公孫珣信重的族弟,甚至何進還是張楊的恩主,這些人一起到來,於夫羅和張楊怎敢怠慢,所以馬上又專門設宴款待,而且全程禮節備至。

張楊尚未開口,楊醜便迫不及待:“敢問先生,是哪三件事?”

“故交二字,或許能保全我性命,但如何能存立身之地?”張楊不由苦笑。

回使、出兵,很顯然,這位衛將軍雖然惡聲惡氣,但卻還是非常務實的。

“袁紹能容王匡,爲何不能容張府君呢?”

話說,若是別人倒也罷了,可是張稚叔這種人,性格仁慈軟弱,在上黨半年,向來只有於夫羅壓迫他的事,卻沒有他佔於夫羅便宜的時候。

當然要高興……這年頭講的就是一個鄉梓關係,而偏偏張楊出身的雲中乃是河套四郡之一,人口稀少,便是四郡加一塊也不過幾萬人口,平素難得見到一個故人。

一夜無言,翌日一早,前一晚被公孫越灌得爛醉的於夫羅尚未起牀,卻忽然被張楊親自登門拜訪。

“呂布不是張府君故交嗎?”戲忠輕聲哂笑。

“只是見一見,聽一聽而已。”成廉勉力勸道。“張府君不看在咱們同鄉的面上,也該想想我家君候當日贈劍的情分吧?”

張楊恍然大悟,但卻又反而抓住了一個要點:“既然河內乃是董卓當面,王匡一萬餘衆都輕易潰敗,我區區五千兵馬,到了河內又如何立足?”

“衛將軍竟然要吞併於夫羅嗎?”張楊也是一時喏喏。

成廉似懂非懂,思來想去,卻愈發茫然。

而果然,這個即便是遇到下屬造反也只會哭着責備自己的張太守並未阻止,反而也是主動立在門內。

房中其餘三人,楊醜恍然大悟,成廉面色不動,而張楊卻是緩緩搖頭。

不錯,上黨有兩座羊頭山,一座在長子縣南,與長子縣東的壺關一起鎖住了上黨盆地,一座在上黨與太原郡的交界處,與太原界休的界山遙遙相對,卻又和上黨盆地主通道上的涅縣一起,鎖住了上黨盆地的北面……兩座地形險要的野山,一南一北,護住上黨腹心,倒是別有趣味。

“非是如此……”楊醜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卻又看向了張楊。

甚至可以換個說法,其人嘴上很惡劣,但身體卻很誠實!

“張府君想多了。”成廉也是一時失笑。“我一個武夫,忝爲衛將軍爪牙,哪裡能有什麼疑難?不過是受人之託,請張府君再見一人罷了。”

張楊原本還想請對方坐下,但咋聞此言,卻是不由一怔:“志才先生莫要開玩笑,衛將軍哪來的大郡來換上黨?而且以郡換郡這種事情,未免可笑。”

“更是因爲河內直面洛陽,戰事爲先……他不敢輕易引兵處置此人,以免再被河對岸的西涼軍抓住戰機,打一個落花流水!”戲忠一語道破。“換言之,只要張府君有兵馬在手,大敵當前,袁本初便不會冒險攻擊於你的。恐怕張府君還不知道,我也是此去波縣才明白過來的,其實那邊王匡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卻也讓親信族人回泰山老家募兵了,只要兵馬再回來,便是袁紹也不可能當着董卓之面輕易處置於他!而張府君你,也要錯失良機了!”

“若真拿自己的來換,張府君敢換嗎?至於說惡人,袁紹不也是讓張府君來做惡人嗎?”戲忠一臉不以爲然,然後,一直就立在門內並未深入的其人便乾脆拱手告辭。“至於我家君侯此策,若無四萬大軍當面,又豈能爲之?總之,明日若張府君將於夫羅送往涅縣,我便當做府君答應了。若沒有,還請張府君早早將我們一行人拿下,省的我家君侯打進來,你們這幾千並北招募來的兵馬,連個保命的人質都沒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張楊嚴肅言道。“越是事情已成定局,越要小心提防……單于,你部多是騎兵,可以打着護送盧公與公孫越的旗號,趁機增兵涅縣,我則將涅縣部衆撤回,實際上卻偷偷派去北羊頭山多加布防,如此方可無憂……等盧公等人平安到了太原,然後衛將軍又確實出兵河東,與白波賊交手了,單于再回來又何妨?”

“王匡在河內,仗着兵馬多壯,作惡多端,人心盡失,而張府君你在上黨,雖然只有四五千兵,所據也不過半郡之地,還要與於夫羅平分,卻從未忘記職責……上黨能在白波賊和黑山賊的襲擾下保全半郡,已經很了不起了。河內、上黨是鄰郡,河內百姓士民又不是瞎子,如何不願你去保境安民?至於太守……你自表也可,讓衛將軍來表也行,尋袁紹來表亦可!如何說不能立足?”

且不提張楊和楊醜如何在亭舍中說話商議,這一邊,成廉和戲忠來到外面,假裝成楊醜的部屬,出城以避匈奴耳目……而好不容易出得城去,成廉卻是忍不住多了句嘴。

此言一出,事先對張楊性格已經有些瞭解的戲忠便心中明瞭……事情怕是已經成了七八成!

於是乎,其人當即改容,勉力再勸:“張府君,其實我本就要勸你的……你想想,你身爲一個漢室的太守,卻要依仗一羣匈奴人來控制地方,這是長久之策嗎?天下人又會怎麼看你?而此番南下河內,非只是換了一個富庶的地方,反而正可趁機擺脫於夫羅。”

“張府君大概也想到了吧?”戲忠負手輕笑應道。“河內王匡,之前肆意刑虐郡中,早已經失了河內人心;然後小平津一敗,更是沒了兵馬;便是些許士林名望,也因爲被袁紹逼迫殺了自己妹夫,八廚之一的執金吾胡毋班,而成了無根之水……所以,張府君若引兵南下,有牽招牽縣君在太行山口讓開道路,其實是可以輕易取而代之的。而且河內的富庶,哪怕是隻能佔王匡所領的半個郡,也比你們在上黨這種地方與匈奴人一起分半個郡要強許多吧?”

“非是河東。”戲忠不慌不忙,只是立在舍門之內,輕易揭開了謎底。“乃是河內!”

“你想想,”戲忠勒馬駐身,微微嘆氣道。“若是人人識時務,那自商湯起,便不該出現鼎革之勢,如今豈不是還在夏朝?”

“人生於世,貴有自知之明。”成廉感慨道。“我一邊郡武夫,能遇到一個賞罰分明,且能讓家人得安居處的明主,何必再想其他?”

“可於夫羅畢竟曾助我安定上黨,我不忍與之爭鬥!”張楊幾乎是有些哀求的意思了。“志才先生想一想,於夫羅若見我走,豈會輕易罷休?”

張楊緩緩頷首,便不再追究:“那敢問成司馬,你所言欲見我之人,可是衛將軍幕屬,戲忠戲志才?”

而這次,楊醜帶來的河套老鄉,果然也是個熟人。

當然了,這種誹謗只能停在呼廚泉的心裡,二者身份實力差距太大,不要說公孫珣,就連王柔這個使者他都得畢恭畢敬,當成親老子一般伺候……你還別說,王柔當年擔任護匈奴中郎將的時候,還真是和呼廚泉親爹關係不賴,然後王柔卸任歸家教書,而呼廚泉親父羌渠先稀裡糊塗成了匈奴單于,又死在了匈奴內亂中,也算是世事無常了。

張楊和楊醜當即色變,而後者也是終於忍不住插嘴詢問:“志才先生這是何意?”

對於這種談判,無外乎是威逼利誘二字罷了……所以此言既出,效果倒是顯著,張楊和楊醜面面相覷,一時都不能言語。

“敢問志才先生。”成廉在馬上懇切問道。“這張楊如此優柔寡斷,又連楊醜這種下屬都約束不住,更只有區區數千兵馬,卻爲何總想着在咱們君侯與袁紹中間割據一方,自成事業?還有那於夫羅一個區區匈奴人,同樣不過幾千兵馬,放着美稷王庭老家不回,也總想着留在南邊觀望形勢;便是王匡,此人如今無兵無將,無德無望,卻還是不願撒手……何必呢?!”

“其三。”戲忠低頭輕笑。“還請張府君事先撤走北羊頭山的那兩曲人馬,放我家君侯數千步卒從小路入上黨,截斷涅縣退路……屆時後路被阻,前面又是我家君候大軍所在的太原郡,彼輩又多是騎兵,不能堅守,除了降服還能如何?”

“此事簡單。”楊醜也不由輕鬆言道。“其二呢?”

宴後,張楊更是將自己所佔據的郡寺讓出,讓盧、樂、公孫,還有之前的王柔,以及何進的家眷,這些人一起下榻,自己反而去了亭舍。

戲忠不由再笑:“無須爭鬥,只要張府君做三件事……便可以兵不血刃,而以上黨換河內!”

“那又如何?”戲忠冷笑不止。“辛仲治那廝來上黨的事情我又不是不知道,但我且問張府君一句,既然王匡已然成了空殼,爲何袁車騎不乾脆直接吞併?”

然而,帶着四五分醉意來到城中都亭,尚未來得及睡下,張楊卻又忽然聽到彙報,說是自己的心腹下屬楊醜忽然從城外引數騎而來,而且還帶來了一個幷州九原出身的豪傑,於是不由喜出望外。

“奇怪在何處?”成廉愈發好奇。

而這二人互相看了半晌,卻是楊醜率先開口:“府君不妨再想一想。”

話說,大軍行進和小部隊行進,還有單騎往來,速度不是一回事……當戲忠帶着盧植、公孫越,以及何進數十家眷,甚至還有牽招的老師樂隱,順着沁水進入上黨,穿過羊頭山來到上黨郡治長子縣後,公孫珣和他的大軍不過是行進到了界休,來到界山與另一座羊頭山之下。

言罷,其人便直接轉身退去了,而成廉也是微微一拱手,便隨着戲忠鑽入到了暮色之中。

就這樣,不管如何,呼廚泉的出使都大獲成功,而於夫羅與張楊興奮之餘也是對王柔格外禮遇,至於戲忠南下接人的舉動,這對奇怪的軍閥組合也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實際上,他們巴不得公孫越和盧植早點過去呢!最好連波縣的牽招和護送公孫越的成廉,也過去最好!

當然了,牽招和成廉加一起估計得有小兩千人馬,如今公孫珣在北面太原郡,於夫羅和張楊還真不敢放人過去。所以,雙方說定,先讓公孫越和盧植帶着何進家眷去太原,‘稍待片刻’,再討論成廉和牽招的去留。

“河內雖好,但怎麼可能輕易立足?”張楊無奈言道。

“既然說到袁車騎,那別的不提,只說袁車騎亦在河內,其人豈能容我?”

“增兵涅縣?”於夫羅一時恍惚。“爲何啊?如今咱們跟衛將軍的和睦不是已成定局了嗎?”

張楊沉默不語,倒是楊醜知道自家這位上司向來爲人寬厚,便乾脆自顧自出門去接那位就在門前的戲先生了。

張楊聞言看了看只是面露好奇的楊醜,又打量了一下神色從容的成廉,卻並不着急詢問對方要引見之人,反而問了另外一件事情:“天下動亂,人各有志,成司馬與衛將軍相隔那麼遠,又多年不見,爲何還是忠心不二,自認爪牙呢?”

“就在門外。”成廉坦誠以對。

“張府君!”戲忠布衣黑幘,長身而入,然後開門見山。“我家君侯想用一大郡換上黨,還請張府君允諾。”

“張府君,我今日是帶着衛將軍的誠意過來的,不然不至於專門等到盧公一行人趕到此處再開口,若有疑慮,還請你儘管說來,我一定誠實以對。”戲忠儼然早有預料。

“那換個說法。”戲忠見狀笑道。“若是人人識時務,當年高祖便該老老實實在漢中,而光武也該老老實實從了王莽,今日咱們君侯,也該老老實實呆在遼西,不與董相國爲敵纔對!”

“簡單不好嗎?”戲忠嗤笑反問。

“見過張太守!”成廉隨楊醜進入亭舍,不慌不忙,昂然拱手。

“其一。”戲忠看着楊醜,輕鬆言道。“想法子哄騙於夫羅引其主力去涅縣。”

張楊倒抽一口冷氣:“如此,我反而有些膽怯了。”

“志才先生如此誠懇,我也不能不有所交待。”張楊終於也吐露出了一個重要信息。“你不知道,其實我剛纔之所以怔住,乃是袁車騎的幕屬潁川辛評辛仲治曾來過我這裡,也曾經專門提過此事……他當時的意思,是等衛將軍與白波匪開戰,波縣諸位也越過上黨去了太原時,讓我引兵南下攻打王匡……換言之,袁車騎自己吞併河內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他之前逼迫王太守殺掉自己妹夫,恐怕正是要消掉其人最後一份德望。”

戲忠一聲輕笑,張口欲言。

成廉一臉茫然。

但剛一開口,張楊卻又顯得有些無奈:“我以爲成司馬尚在波縣與牽縣令一起扼守南面太行山口,不想卻忽然潛行來到此處……私下相見,可是有什麼事情嗎?只要並非疑難,我一定盡力爲之。”

張楊本能便覺得荒謬,比河東都荒謬,但剛要張口駁斥,卻居然怔在那裡。

實際上,之前在洛陽,他和呂布關係密切也在於此,出門在外,難得鄉人故舊,不可能沒有親近感。

“想來是爲了聲名考量?”張楊略作推測。

“戲先生何在?”張楊復又轉身對成廉言道。“我這就換成便裝去見他。”

而此時,張楊卻已經再度醒悟:“莫不是說河東?讓我去河東,然後衛將軍取上黨?可河東雖好,卻有十萬白波匪,我區區幾千兵馬,去了豈不是送死?可若是衛將軍破了白波匪,取了河東,又如何會平白與我換?河東富庶,且居長安、洛陽之中,天然形勝,上黨卻……志才先生莫要誑我!”

“這就是所謂亂世龍蛇並起了。”戲忠卻是絲毫不覺得疑惑。“有人持忠義,有人恃勇力,有人天然短視,有人自以爲是,有人身不由己,有人乾脆只是心有不甘……反正就是這個世道。其實,若是人人都識時務,反而更奇怪了……”

那麼,對上王柔這種確實有淵源的長輩,表現的孝順點也沒人會看不起。

“非是我能掐會算,”張楊無奈對楊醜解釋道。“乃是成司馬自認衛將軍爪牙,又繞到你這裡兜圈子、做遮掩,那要與我交談之人必然是衛將軍那邊的腹心人物,而今日設宴,唯獨那位戲先生不勝酒力,中途先‘休息’去了。”

“張府君啊!”戲忠一聲嘆氣,然後忽然負手盯着對方冷笑不止。“你還不明白嗎?在河內,你尚可以保全性命;在上黨,你卻未必有此運氣了!”

楊醜愈發大喜:“這確實簡單……可這便行了嗎?其三呢?”

而張楊一聲嘆氣:“只是略有感慨,衛將軍不愧是安利號的少東,做的一手好買賣……竟然是拿別人的大郡來換上黨,還要我做惡人來賣於夫羅。他卻坐收一郡之地,與五千匈奴王庭騎兵……驅虎吞狼,自取其利!”

楊醜恍然大悟。

“其二更簡單。”戲忠繼續言道。“其二,讓成司馬隨你們本部南下,則牽縣令自會讓開南面往河內的道路,諸位直接以波縣爲據點,引兵南下,奔襲王匡所在便可……屆時,成司馬和牽縣令也會來接手壺關、長子。”

所以……

“張太守心思縝密。”於夫羅略作思考,便不由感嘆點頭。“既如此,今日送行,我親自引兵去涅縣走一趟便是!”

—————我是走一趟便是的分割線—————

“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二袁、韓、馬、張楊、劉表、陶謙之徒,兼州連郡,衆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徒自可笑。”——《典略》.燕.裴松之注

PS:感謝第三十七萌2333同學……萬分感激。順便,最近某點官方搞活動,鼓勵大家發書評和本章說,好像有定額起點幣放出,大家不妨積極一些。

又是摸魚修改的,感覺死循環了。節後後遺症這麼厲害嗎?

(本章完)

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449章 玉壺寒冰不受污第54章 見識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這次是正經請假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1章 戲殺(5.5k)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103章 麥飯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84章 檻車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128章 爺們第37章 汝南買士第126章 速殺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章 楔子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54章 見識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83章 拿下第47章 軟紙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6章 夜襲第166章 漁夫第116章 驚動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159章 定策(下)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60章 出奇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163章 岔口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484章 獵馬敢齊出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165章 霧氣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10章 宮前第12章 請賞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156章 謀斷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74章 秋風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85章 首尾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510章 天時懟兮威靈怒第170章 失控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320章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61章 中軍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8章 破營第128章 爺們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145章 盛意(中)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108章 中臺第92章 進退第284章 一觴澆不平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
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449章 玉壺寒冰不受污第54章 見識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這次是正經請假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1章 戲殺(5.5k)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103章 麥飯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84章 檻車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128章 爺們第37章 汝南買士第126章 速殺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章 楔子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54章 見識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83章 拿下第47章 軟紙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6章 夜襲第166章 漁夫第116章 驚動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159章 定策(下)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60章 出奇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163章 岔口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484章 獵馬敢齊出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165章 霧氣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10章 宮前第12章 請賞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156章 謀斷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74章 秋風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85章 首尾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510章 天時懟兮威靈怒第170章 失控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320章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61章 中軍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8章 破營第128章 爺們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145章 盛意(中)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108章 中臺第92章 進退第284章 一觴澆不平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