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

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

又是一年五月端午,因爲‘上任途中遭遇白水關逆匪阻攔’,新任益州牧田豐田元皓在祭祀、閱兵以後,正式在漢中郡南鄭城外親自發布了加蓋着燕公印璽的伐蜀檄文。

這篇由王象所擬的檄文首先承認了劉焉被漢室任命爲益州牧的合法性,卻又旋即詳細且微妙的引用了光武帝與公孫述的故事,並討論起了天命這個敏感的話題。

而在長篇大論之後, 檄文最後明確指出,不管劉焉的治政水平如何,所承襲法理如何,天命昭昭之下,既然代表了天命的燕公委任了新的益州牧,那劉氏父子如今便不再有任何資格和法理依據來統治益州。所以, 此時白水關守將張任以劉焉的名義進行的抗拒之舉, 實際上形同謀逆。

燕公有充足的理由發兵平叛!

檄文既發, 一直屯駐漢中的冠軍將軍趙雲便親自率副將程銀、楊奉,以楊修爲參軍,法正爲軍司馬,直引兩萬步騎,出陽平關,直撲白水關而去。與此同時,剛剛抵達此處的步兵校尉張郃,也與漢中本地都尉申耽、別部司馬申儀、別部司馬孟達彙集,合兵一萬,卻又一分爲二,出上庸,入巴郡,然後沿着巴郡兩條南北走向的江水,也就是潛江、不曹江,一路向南而去, 是爲偏師。

這還沒完,也就是五月端午這一日, 在陳倉等了許久的公孫越也即刻以都督西四州軍事的鎮西將軍之名,正式下令出兵。

雍涼二州因爲武關靜坐戰的緣故,之前官渡大戰根本就沒能參與,此時發生在家門口的伐蜀之戰卻是正該合用……一時間雍州出糧兼出兵,涼州出兵,卻是瞬間動員起了四萬步騎!

雍州兵出散關,涼州兵直接順天水南下,卻是匯合於武都郡一處喚做沓中的小型盆地之內……其實,此地原本連名字都沒有,如今卻因爲五官中郎將公孫定引本地降服的羌人、氐人,還有韓遂降卒一起屯田於此,而瞬間揚名於天下。

四萬大軍彙集,即刻南下經孔函谷開入益州廣漢屬國,廣漢屬國都尉直接率領本地駐軍、羌部舉國投降,卻是將陰平道拱手交出。

而陰平既然入手,正如漢中太守郭奉孝之前猜測的那般,陰平道、陽平關一西一東,兩面夾擊,蜀道正途上第一個釘子,也就是白水縣與白水關了,卻是順便擋無可擋……而隨着西面白水縣的降服,白水關守將張任無可奈何,只能在接到嚴顏的命令後主動後撤,退往身後葭萌!

“是何憑仗?”

不足一月,燕軍連破蜀道上兩大名關,堪稱士氣如虹……但也僅僅如此了,因爲就在葭萌城身後,西漢水的另一邊,那條通往蜀中腹地與巴郡閬中城的必經之路,喚做劍門道。

徐庶若有所思。

不過,由於之前的馬相之亂、賈龍任歧之亂,成都附近遭遇到了嚴重的人口損失,而相對應的,劉焉卻從荊州、三輔、司隸,甚至中原一帶帶來了一大批約數萬戶、數十萬人口的‘東州士’,然後多安置在了廣漢郡。

然而,所謂劍門道,顧名思義,此道左右兩邊,一個山勢鋒利如劍,喚做大劍山;另一個也山勢鋒利如劍,喚做小劍山。

實際上,作爲蜀地名義上的本土領袖,卻被打壓到毫無發言權,所以素來對劉焉父子不滿的張氏兄弟早與燕國有來往,甚至張松本人數年前未出仕時還曾在長安見過燕公親母,也就是早就被上下稱爲燕國太后的那位,並頗得禮遇。

爲什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你別說,事情居然一帆風順!

原因很簡單,駐守葭萌的蜀軍根本就對砲車毫無概念,即便是嚴顏、張任這種級別的優秀將領對砲車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史書中而已,卻不知道這種武器經過官渡之戰的實際檢驗,與公孫大娘提議的標準度量衡下的標準化之後,早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智如田豐,勇如趙雲也只能徹底無奈,可憐中路燕軍六七萬不止,自此地一路蜿蜒排到了沓中,此時卻只能一面緩緩修復三十里棧道,一個山丘一個山丘往前挪,一面寄希望於他處能出奇兵了。

其中,按照亂前的戶口統計,前者應該有三十餘萬戶,一百三十餘萬在冊人口;後者少很多,約十四萬戶,近五十萬人口。

“再問子喬兄一事。”徐元直根本沒理會對方的愕然,而是繼續從容相對。“之前曾有流言,說之前劉焉曾握二子之手說一句匪夷所思之語……”

“若如子喬剛纔所言,別的不論,其中必然有一人,且是個有本事的要害人物,早已經確定離心……”

很簡單,這是張鬆自己親口說的!

這下子,輪到燕軍目瞪口呆了。

徐庶扶劍回身相對,一言不發。

“俠之小者,鋤強扶弱。”徐庶睥睨以對。“俠之大者,爲國爲民……我來殺劉焉,是因爲有人告訴我,若如此,則天下便能早一日安定,而我信了他,僅此而已。”

“至於其子劉府君……”張鬆見到對方沉默,原本也要沉默下來,卻忽然間再度開口,挑着眉毛準備介紹起劉範的事情。

“不會。”張鬆當即給出了回覆。“從這幾日的前線安排來看,劉焉雖老,卻沒有如此糊塗……便是他氣力不支存了交接大權的心思也不會挑此時進行。別的不提,只說成都事,如今蜀郡太守趙韙正領兵在犍爲圍楊司馬,趙韙提拔的部屬張任也在最前線,這時候,無論他們父子誰去了成都,都會動搖趙韙的。故此,那龐羲上躥下跳,也只是徒勞。”

不過,按照徐元直的觀察,張鬆雖然一肚子怨氣,說的卻也都是實話,而且理由也是明擺着的……張肅身爲家長,又多少已經是一郡兩千石,雖然也仇恨劉焉,畏懼河北,卻終究不願意輕易冒險;而張鬆則恰恰相反,容貌醜陋的他如果就這麼在蜀地廝混下去,再如何才智過人,也就是一州別駕,也就是一州吏職之首,不可能真正跳躍過六百石這個官吏之間的門檻,成爲一方真正大員的,但偏偏燕國太后很早就展示出了對其人的欣賞和禮遇,這也就由不得張子喬如此期盼劉焉倒臺了!

回到眼前,徐元直既然開口詢問,一條船上的張鬆自然失笑以對,直接說明了情況:“足下不曉得,今日的熱鬧不是別的,乃是前面燕公大軍打到了葭萌,本地一時惶恐,所以有人便想渾水摸魚……典農中郎將龐羲足下知道嗎?此人居然建議劉益州退往成都暫避。”

“足下何意?”張鬆心中莫名慌亂。

而不等徐元直繼續詢問,張子喬便主動繼續說了下去:“至於足下讓我查探的劉君郎父子的護衛事……你雖一直沒說,我也明白是何意……但恕我直言,僅憑足下這二十人似乎還是太難!”

“東州士也欲殺他嗎?”徐庶繼續追問。

徐庶剛來此地不久,哪裡明白裡面的道道,便不由蹙眉:“還請子喬兄明示。”

“這幾日,子喬兄屢屢因爲我的言辭而變動態度……”徐元直一時搖頭。“然則,我是不是個尋常劍客,又都何至於此呢?”

張鬆一時訕笑:“我一直以爲足下只是個尋常劍客之流,今日看來卻是胸中自有丘壑。”

而此時深入上百里後,受困於地理,被早有準備的巴郡守將據城而擋在路上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劉焉自從上次出城祭祀遇到車子斷裂之事,一直心懷鬱郁,基本上不再出州牧府邸,而其人的州牧府本是之前賈龍亂時在綿竹專門營建的新府,是與城中一處軍營一起建起來的。所以他在其中足不出戶,不光是防衛嚴密的問題,根本就如同躲在一個專門的小城之內……而府邸旁的軍營……哼哼……裡面除了他那千餘輛寶貝車子外,皆是東州士出身的軍士充斥。”

“子喬兄以爲,劉君郎會同意嗎?”徐庶想通裡面關節後,不由蹙額以對,行刺目標的不確定性不免會影響到他的計劃。

算是將白水關拱手送上。

這個時候,燕軍基本上毫無傷亡,而到達沓中的鎮西將軍公孫越也就沒有啓用必然會有大量減員的‘出陰平偷渡摩天嶺’一策,而是按部就班,順着大路向南,逼近葭萌縣,然後聚全軍之力,起砲車攻城。

“劉焉不死,劉範如何便無意義。”徐庶打斷對方言道。“因爲劉範看似握有大權,但最要緊的前線軍權還是一直攥在劉焉手中,這不是子喬兄剛剛那番話的意思嗎?此時既然劉焉處如此爲難,那再說什麼劉府君又有何益處?”

“劉氏父子以東州士馭蜀地,故人人身前皆有一名東州士領袖人物。”徐元直望着舍外院中明媚陽光一時失笑。“劉焉身前自是趙韙;其子劉範身前自是龐羲……那敢問子喬兄,之前一度作爲繼承人,如今又因爲勸父兄早降而被囚禁的劉瑁身前,當日可有一人?”

“刺客或以私利行事,或以私情私恩行事,俠客卻自有別的憑仗……”

而嚴顏何等宿將?張任何等謹慎?

“……這有什麼區別嗎?”

“我現在就送徐君出城!”張子喬即刻醒悟,卻乾脆改了稱呼。

只是彼時劉焉對北面表現的也極爲恭敬,便是劉焉幾個兒子也都在公孫大娘與公孫珣身前老實巴交的,倒也顯不出來什麼……只能說,潮水退去,才知道每個人的根本在何處。

“何人?”張鬆不由怔在當場。“我剛剛何時說了何人?”

“我不是來做刺客的,我是來做俠客的。”

這種情況下,轉身回到葭萌的益州牧田豐想無可想,幾乎便準備寫信給公孫越,讓他派出預備隊,出陰平,偷渡摩天嶺了……只是憂慮於偷渡摩天嶺的必然減員,一時沒有下定決心而已。

在連續不停,數日亂轟之下,葭萌城城牆漸漸不支,於是嚴顏當機立斷,再度選擇了棄關撤兵。

此消彼長,兩郡如今人口卻是各自七七八八,不相上下了,但合在一起,卻無疑是劉氏父子統治蜀地的根本核心無疑。

張鬆一時尷尬捻鬚:“只是好奇而已……如足下這般風流人物,爲何會來做刺客?”

當然了,現在看來,遠在犍爲的張肅其實是很膽怯的一個人,他與下屬楊洪相約起兵呼應燕軍伐蜀,結果人家楊洪起了兵,趙韙都引大軍進入犍爲圍住了楊洪,可身爲本地太守,明明可以搞一出大戲的張肅卻居然按兵不動,着實讓人失望,反倒是留在綿竹的其弟張鬆張子喬,對燕蜀大局格外上心。

而按照之前的政治設計,劉焉本人治理綿竹,親自掌握廣漢郡以及大略盤踞此地的‘東州士’,然後東州士出身的劉焉頭號心腹重臣趙韙,卻是蜀郡太守……那麼如今龐羲建議劉焉退往成都,卻無疑是一招妙棋了!

“是有此事。”張鬆回過神來,再無半點高傲姿態,趕緊做答。“劉焉當時處置了勸降他的三子劉瑁以後,握着長子與次子手說‘蜀中人人皆欲殺他父子’!此事由身旁使女傳出,如今人盡皆知!”

“便是如此,倉促之際又哪裡能分辨出誰已離心,誰未離心呢?”張鬆自然還是不願讓東州士搶了這份功勞。

而張氏本身也早與安利號有傳統的蜀錦生意。

因爲劉焉一走,廣漢郡和實際上是劉氏父子統治根基的東州士,便是廣漢太守劉範親自掌握了。

犍爲郡郡守張肅在綿竹的宅內,剛剛入蜀不過數日的徐元直正在自己這個落腳處與張肅之弟張鬆交流情報。

張鬆口幹舌燥,卻是徹底服氣:“此人喚做吳懿,乃前大將軍何進心腹吳匡之侄,劉瑁妻兄,原本已經做到典農中郎將,卻被龐羲奪了職務,如今正在城外閒居。”

正所謂,你有霹靂車,我能拆棧道,這種地方,怎麼可能硬着頭攻進去?怪不得區區劉焉也敢拿半州之地抵禦幾乎全取了天下的燕公!

徐庶點頭表示同意。

徐庶本就聰明,又多經歷練,此時聞言,再結合蜀中情形,卻是瞬間恍然大悟。

——————我是子喬弟弟的分割線——————

張鬆愕然當場,幾乎便要起身避席致意。

“東州士也已經搖搖欲墜。”徐庶回頭微微笑道。“費尚兄弟都降了,何況他人?這點劉君郎倒是看得透徹,蜀中人人皆欲殺他父子!”

“事情已經很明顯了。”徐元直扶劍起身在舍中侃侃而談。“蜀中局勢,劉焉父子看似並重,其實父實而子虛;而劉君郎年老謹慎,只以父子爲依託,蜀地人根本難以近前,唯東州士能充斥外圍……故此,欲殺劉焉,必以東州士爲援。”

“請試言之。”徐元直不以爲意。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就是這個破地方!

此時此刻,距離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諸葛丞相設立劍門關的時間,可能還有一個時空維度的距離,所以此地只喚做劍門道而已。

“其實事情說透了,也着實簡單。”張鬆不由在几案對面的太尉椅中捻鬚再笑。“衆所周知,劉益州父子毫無間隙,和睦至極,着實讓人佩服。然則,雖說父子一體,卻到底是兩人,更別說二人各有依附了……而這龐羲乃是劉益州長子、廣漢太守劉範的妻兄,凡事是要先爲劉府君考慮的。”

然而,幾乎是同一時間,張郃、孟達與申氏兄弟也受挫於巴郡……這是當然的,他們這一路走的都是巴郡!而巴郡幾乎全都是山路,後勤受到極大困擾,兵力也有限,本來就是沒什麼指望的偏師待遇。

“敢問子喬兄,今日這番議事又是怎麼一回事?”

二人既然撤兵,便一邊撤一邊直接將三十里棧道拆的乾乾淨淨,而等過了這三十里閣道,嚴顏自往身後涪水關屯駐,以作大本營,卻又讓張任引兵五千,在大劍山那個一線天處壘山石爲營,以御燕軍。

話說,益州天府之國,佔地廣大,漢中、巴郡都是著名大郡不說,只說蜀地的核心精華地區,也就是成都平原這裡,卻是分成兩個一等一的大郡,便是治成都的蜀郡,與治綿竹的廣漢郡。

葭萌城也好,葭萌關也好,嚴顏早已經下令將附近的大型樹木給砍伐殆盡,根本沒往砲車上想,卻不料人家燕軍中的隨行工匠早在漢中便已經開始熟稔的製作起了帶着輪子、可以拆卸運輸的‘霹靂車’!

而冠軍將軍趙雲順西漢水而下抵達葭萌後,先老實了十幾天,然後忽然間就擺出了十幾架霹靂車!

兩個險要山峰之間,夾雜着一條綿延三十里,倚靠着懸崖峭壁、山丘陡坡人工而成的狹窄蜿蜒山路棧道,便正是著名的劍門道,或者說劍閣了。而三十里閣道的盡頭,在大劍山的中間,卻又有一條天然一線天,最窄處不過區區五六十步!

“東州士……”張鬆起身欲言又止。

此時乃是六月中旬,而就在燕軍停步於劍門道前的同時,蜀地統治中心綿竹城,卻因爲伐蜀戰爭的正式到來,又起了新的政潮……當然了,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太祖以鎮西將軍公孫越、益州牧田豐伐蜀,轉鬥千里,止於劍閣。衆皆躊躇,豐觀劍閣而歸,思出奇兵越摩天嶺。未及,漢中太守郭嘉書至,曰:‘焉治蜀地,殊無恩德,今大兵壓之,其必自亂。以吾觀之,旬月或可見分曉,請稍駐。’豐聞而止。”——《世說新語》.捷悟篇

PS:人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生物……我昨天晚上寫到一半,說太困了,不寫了……反正書快結束了,這麼拼幹嘛?三天兩更早就成事實了,還裝啥?

結果今天中午午睡,剛一閉眼,夢裡面就一直夢到七歲阿越寒門那些人在羣裡嘲諷我是個說話不算數的垃圾,然後直接受不了,爬起來搶在下班前摸完了一章。

可見我還是有一點羞恥心的。

大家十一快樂……

(本章完)

第308章 恥令越甲鳴吾軍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44章 醫無閭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170章 失控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161章 秋獵(下)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60章 出奇第134章 何去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21章 戲殺(5.5k)第177章 背德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29章 峰迴路轉第145章 盛意(中)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78章 撤屯(終)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171章 長驅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156章 謀斷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170章 失控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章 盧龍塞第16章 存問風俗第110章 宮前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53章 中流擊水第67章 大人(上)第153章 無力(下)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58章 驚變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75章 撤屯(上)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168章 天命第24章 緱氏山下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130章 一招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167章 祭旗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146章 盛意(下)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82章 雞湯(下)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173章 請降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222章 擲首而還(7.7k)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63章 臨陣(中)第364章第31章 洛陽城外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171章 長驅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223章 卷旗而出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53章 中流擊水第116章 驚動第539章 故人送客長江道第62章 臨陣(上)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69章 大饗(上)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
第308章 恥令越甲鳴吾軍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44章 醫無閭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170章 失控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161章 秋獵(下)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60章 出奇第134章 何去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21章 戲殺(5.5k)第177章 背德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29章 峰迴路轉第145章 盛意(中)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78章 撤屯(終)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171章 長驅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156章 謀斷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170章 失控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章 盧龍塞第16章 存問風俗第110章 宮前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53章 中流擊水第67章 大人(上)第153章 無力(下)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58章 驚變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75章 撤屯(上)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168章 天命第24章 緱氏山下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130章 一招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167章 祭旗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146章 盛意(下)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82章 雞湯(下)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173章 請降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222章 擲首而還(7.7k)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63章 臨陣(中)第364章第31章 洛陽城外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171章 長驅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223章 卷旗而出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53章 中流擊水第116章 驚動第539章 故人送客長江道第62章 臨陣(上)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69章 大饗(上)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