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

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

春日間,萬物勃發。

上午時分,朝廷的使者來到襄平時,公孫珣正在與遼東太守高焉一起在城外視察春耕。所以,還沒回城呢,他就從自家老孃派回來的使者處知道了自己的封賞。

無慮亭候, 食邑四百戶,遷邯鄲令。

沒有立即成爲兩千石,而是要再做一任縣令,這無疑是惹怒了盧老師的結果。不過,從食邑四百戶來看,這個亭侯很顯然是有優待和補償的……看來是當日公孫珣宣稱的三一歸天子那句話起了某種作用。

之前就說了, 由於存在着非劉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的白馬之誓, 所以漢代侯爵極重,於是進而又在侯爵內部有了更明顯的細化……拋開沒有封邑的關內侯不說,有封邑的侯爵裡面,縣候、鄉侯、亭侯是三個最主要的等級,大漢朝一千來個縣,近四千個鄉,然後近一萬二的亭,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譬如,公孫珣岳父趙苞的鄃侯,其實就是鄃鄉侯;歷史上關二爺的漢壽亭侯,就是一個亭侯,只不過這個亭喚做漢壽亭;至於說諸葛亮的武鄉侯,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說是鄉侯,但也有人說某地有個縣喚做武鄉, 所以是最頂級的縣候……這也不是沒可能,因爲大漢朝就有一位記載於史冊的馬亭侯, 咋一看是個亭侯, 其實是馬亭鄉侯, 那個鄉恰好叫做馬亭鄉而已。

不過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有都亭、都鄉的區別,所謂都亭、都鄉就是指城市中的鄉和亭,而不用想都知道,城市中的亭和鄉,它的富庶、戶口、地位都要遠高於普通亭鄉,於是就有了高半級的感覺。

至於說孫珣的無慮亭侯,就是一個典型的都亭侯,無慮亭的無慮二字起源於醫無閭山的別稱,此亭正位於令支城內,所以他才能食邑四百戶!

而真要是封了令支城外的其他亭,比如說盧龍塞北面有白狼亭、白鹿亭(源於白狼山),還有青龍亭(源於青龍河),都是屬於令支縣所轄……那屆時冒出來一個什麼白狼候或者青龍候,名字古古怪怪且不說,食邑也是絕不可能過三百戶的,政治地位更要低上半級。

所以回到眼前,雖然還沒有到兩千石,可是一個都亭侯即將在手,便是對着自己名義上的主君高焉,公孫珣也不免底氣十足了起來……說白了,大漢朝的侯爵可比兩千石少多了!有的兩千石,幹一輩子都未必能拿到侯爵,可一個侯爵,不可能到了年紀做不成兩千石的!

自高句麗而返,母子二人雖然實質上放開了心結,可表面上卻反而有了些不對勁……當然,主要是當孃的對當兒子的單方面冷嘲熱諷,然後當兒子的腆着臉受着。

“君候之德,無以爲報”這個時候公孫珣所喊名字的序列就很有政治意味了,所以呂範當仁不讓,第一個上前拱手。“故,範雖然無才無德,卻也願意爲君候盡心盡力。”

接下來輪到婁圭,他倒是捻鬚一笑:“早就做了主公私臣,主公還是越過我和義公,直接去問叔治吧!”

“咱們侯爺來了。”坐在搖椅上的公孫大娘沒戴眼鏡便遠遠的看到自己兒子進來了,然後,也是一聲嗤笑並放下了懷中肥貓,讓後者去欺壓自己兒媳腳下的貓兒子。“如何,得嘗所願了嗎?”

“阿珣,文琪!”側身坐在搖椅上的公孫大娘不禁搖頭。“有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要問你一下。”

其實,之前大半年,審配與公孫珣之間更像是某種‘試用’,真要是互相看不順眼,這個襄平任期一結束,也就一拍兩散了。但所幸高句麗一戰,二人又都給對方相互打了滿分,一個覺得對方智計水平着實出色,一個覺得對方是做大事的人物,同時還願意對自己無條件信任。於是乎,早在春耕前還沒有撤軍的時候,二人就已經心照不宣的在紇升骨城相互達成了共識。

公孫珣乾笑一聲,便在車上朝對方微微拱手,以作禮節,而等到入城以後,二人更是下車辭行,各奔東西,分入官寺迎接各自的封賞使者。

“巧了!”公孫大娘當即拉了下臉。“我也正與你媳婦說呢,問她有沒有‘可憐坐原山中骨’,又有沒有‘悔教夫婿覓封侯’?”

“我的意思是,還得是你來留個字。”公孫大娘嘆氣道。“沒必要多麼出色,簡單點,男女都合適的就行……怎麼,即將離別,你居然沒法給卞玉,給你這個未曾謀面的孩子一個交代嗎?”

“善!”公孫珣與呂範相識日久,後者乃是他真正的信任之人,所以也懶得說什麼煌煌大言,只是微微點頭。

“文琪啊。”高焉見狀也是撒開手一聲嘆氣。“也就是你功成名就,且將遠行他鄉,我纔在這裡多說一句的……你是有本事的人,我哪裡不曉得?而我是個沒本事的人,只靠着家門高遠才能做到一任兩千石,又哪裡會沒有自知之明呢?你這種人要做事,我與你頂着又有什麼用呢?你難道就不做了嗎?屆時徒勞自取其辱而已。更別說,此番終究是受你大恩,得封侯之位,也是足慰平生了!你想做什麼事,安排什麼人,走前儘管施爲便是。”

也算是上是一位難得的純臣了。

而且,侯爵可是金印紫綬!

實際上,回去的路上,高焉便堂而皇之的邀請公孫珣與自己同車而行了。

“你此去赴任,卞玉留在這裡養胎……若是孩子出生,該叫什麼名字?”

公孫珣聽到此言,再往卞玉小腹上一看,什麼功名利祿,什麼下屬前途,什麼王侯霸業,登時就忘了個乾乾淨淨。可真要是認真思索起來這事,他腦中偏偏也是空空蕩蕩,一時不知所措。

公孫珣猛的一怔,卻是緩緩頷首。

而完成了這邊最重要的一環後,公孫珣卻也不能閒着,因爲他畢竟很快就要離職赴任,所以得按照和高焉的約定,趕緊讓幾位心腹審定遼東這邊的收尾之事才行。

非只如此,公孫珣還派出了信使往玄菟,讓人去問一問徐榮和他的那些同僚下屬們有沒有得到徹底而公平的升遷;然後忽然一拍腦袋,又趕緊在案上寫了一封書信,給公孫範補上了義勇從徵的說法,堂而皇之的讓人拿到高焉處,準備用遼東郡公文發往遼西;最後,忙到傍晚,辛苦回到家中,老族兄公孫域還有一衆郡中大戶更是早早遣人過來稱賀,又是稀裡糊塗的做了一晚上奉迎。

“就在後院賞月。”林八姨低聲提醒道。“少夫人和卞、馮兩位夫人都在。”

“其實我一人委屈又算什麼呢?”公孫珣緩緩搖頭嘆道。“此次出兵高句麗,拋開那些爲了財貨而來的胡騎和玄菟郡那邊本有編制的漢軍不提,我遼東出兵三千有餘,或是在前方奮勇而戰,或是在後方盡心盡力,卻多是臨時編制的鄉勇、壯丁……明公啊,我實話實說,封賞之事若不能推及到他們身上,那我便是得了亭侯之位,便是轉身去邯鄲赴任了,心中也總是不安的。”

“是哪裡不妥嗎?”公孫珣不解問道。“有的話母親儘管直言。”

“府君聽說也封了鄉侯,只是暫時不知封鄉何名而已。”

“母親直言!”

公孫大娘先是不以爲意,然後忽然間卻坐起身來,並幾度欲言又止。

“無妨。”思索再三,公孫大娘終究是帶着古怪笑意點了點頭。“就喚做阿離好了,公孫離,挺好的名字……此時我倒希望是個女孩!”

“見過君候!”

而這一次,雙方定的便是‘長約’了。

與魏越的大呼小叫不同,其餘人,從呂範開始,審配、婁圭、韓當、王修等一衆在縣寺有官身的人物,卻是整整齊齊列成一排,朝着公孫珣正式行禮參拜,引得魏越尷尬不已,卻也只好後退去學。

“我懂文琪的意思。”高焉抓住對方手懇切言道。“這樣好了,文琪讓人將定下的封賞盡數送來,只要郡中能有所安排,我一定在你卸任之前全數照辦,盡全力與這些人一個出身!”

“少……君候!”林八姨過來喊人時,卻是一開口就出了錯。“主母喊您過去。”

公孫珣越過低頭的趙芸與馮芷,迎着卞玉期待的面龐,空想了半日,也只是憋出了一個普通至極的字來:“不拘男女的話,便喚做‘離’如何,以對離別之意……公孫離……母親覺得如何,可有不妥?”

“回稟君候,”認真思索了一番後,王叔治拱手一禮道。“昔日自海上來遼東,於聽濤館聞得子伯兄治縣八策,一直深以爲然,但遼東地處塞外與中原風俗不同,故一直耿耿於懷……而今日,修願隨君候往邯鄲一行,看一看君候在彼處抑強扶弱,治理地方之能!”

林八姨不由苦笑。

衆人聞言倒是放聲齊笑,而韓當笑聲之餘卻也不免感激……真讓他學着呂範、審配這樣說話,他也說不出來的,婁圭倒是變相解了他的困。

這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但無論如何,終究是有軍功在冊,也不能說是私心之舉,反而有些光明正大、無懈可擊的味道。

先是此戰有功之人,如昔日遼東第一獵手平民劉某一躍成了某鄉嗇夫;又如平郭豪強出身的遊俠頭子劉某陡然變身爲平郭縣尉;還有爲公孫珣放了軍糧的田韶,繞了一圈後此時居然又做回了襄平縣丞,準備在公孫珣離任,新縣令到來之前執掌縣政……

不過,也正是因爲如此,公孫珣期待之餘卻又不免有些忐忑,因爲他此時倒有些擔心之前盜墓事件的影響了!

話說,雖然在包括自家老孃在內的衆多人指責下,公孫珣在保護住了軍隊之餘,也對參與盜墓的衆多軍士、軍官,甚至於莫戶袧、塌頓那些人進行了相當的處罰。但終究是雷聲大雨點,而且那些處置跟他們所獲之利根本不成比例。

“八姨何必如此?”帶着幾分醉意的公孫珣掂了掂自己的金印紫綬,也是不由搖頭。“客人都走了,私宅之中,便是不如小時那般喚我阿珣,依平常喚我少君也無妨。”

就這樣,一直到了二更時分,縣寺後面一街之隔的公孫氏私宅中也還是燈火通明。

等到接了宮中旨意,又受了太尉府、尚書檯、公車署的公文,最後配上金印紫綬以後,公孫珣就正式變身爲了一位侯爺,而魏越更是等使者剛剛被送往後院休息時便搶在第一個改了稱呼。“恭喜君候!”

“文琪啊文琪!”上車後,高太守也是忍不住握住對方的手連聲恭賀。“滅國封侯本屬當然之事,可是弱冠之齡就做下此事,不僅前途遠大,更是能名垂史冊的……難得難得!”

這個回答倒是讓衆人一時感慨,對王修也是另眼相看,而審配大概是不知道什麼是聽濤八策,所以更是略顯疑惑的多看了王叔治幾眼。不過,從公孫珣的角度來說倒是無所謂了……因爲眼前幾個看重的人才終究是要全乎着隨自己而走,這對下定了決心且眼光更長遠的無慮亭侯而言,也是比什麼邯鄲不邯鄲重要的多了。

然而,等魏越退到後面一排跟着去行禮時,這幾人卻已經禮畢起身了,這讓前者愈發尷尬。

公孫珣愈發清醒了幾分,稍微謝過對方後便趕緊往後院而去。

“列位。”公孫珣正在得意之時,也是懶得理會魏越的處境。“珣能有今日之成,多靠諸位才德相嘉,我也是半刻都離不開諸位。而朝廷今日偏偏又有旨意,讓我去邯鄲爲令……子衡、正南、子伯、義公、叔治,爾等可願隨我去邯鄲見識一下趙地風情?”

公孫珣也是微微頷首。

公孫珣當即老實長身而立,然後閉口不言,便是三位夫人也趕緊起身侍立。

卞玉低頭不語,馮芷忍不住微微昂首,倒是趙芸心中終於是長呼了一口氣……只是未曾顯露出來。

“叔治有何言語呢?”公孫珣等衆人笑過,卻又看向了王修,而其餘衆人也是頗爲期待。

“母親說的哪裡話?”公孫珣藉着一絲酒勁在那裡信口雌黃道。“須知道,封侯非我意,惟願遼地安……”

公孫珣聞言終於是展顏一笑:“得高公一言,真的是讓人如沐春風!”

一妻二妾趕緊坐下,弄的唯一站着的公孫珣愈發尷尬不已。

於是乎,在公孫珣解散雜胡軍隊,班漢師回國的途中,剛結束了遷移工作的王修乃是第一時間第一個直言進諫的,而且語氣也是難得一見的激烈……搞得公孫珣一度下不來臺,偏偏又自知理虧,也沒臉反駁的。

“士爲知己者死,”審配也是昂然承諾。“君候信我重我,我又焉能不知,配願從君候做一番事業,以了平生志向!”

所以說,如今王修雖然也是第一時間行禮稱賀了,可人家真要是順水推舟,就此作罷,那公孫珣也是真沒辦法。

“都坐下吧!”公孫大娘登時無趣起來。“不是誠心說你們,就是跟我們的無慮候逗趣呢!無慮候爺……”

“君候!”

“全靠文琪前方苦戰,”高焉此時倒是顯得實在。“我才能貪天之功爲己有,想我之前居然還聽信下吏胡言,專門遣人去追你回來,也是可笑……更望你不要見怪。”

講實話,王修這人是屬於那種初見時覺得平平無奇,可相處越久卻越覺得離不開的人……他不僅是工作做得好,更重要的一點是盡心盡責、任勞任怨,絕不給上下左右添亂。而且,如果真的是職責內遇到了特別不對頭的事情,這王叔治還是會直言不諱,給你提點出來的。

“也罷,母親在何處?”公孫珣見狀也是收斂了幾分洋洋得意,稍微正色起來。

春日月下,一個名字,一家五人,居然是不同心思。

—————我是即將離別的分割線—————

“後漢光和二年春,太祖以滅高句麗殊勳,封無慮亭侯。無慮者醫無閭也,令支都亭,與名字相合,時人稱美。”——《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168章 天命第87章 表文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87章 表文第52章 當歸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277章 緩聲慢語迎春社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151章 不甘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第483章 違天輒非凱第481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上)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83章 拿下第192章 人間多真情第103章 麥飯第157章 親厚第9章 戰後第504章 金樽應啼別離後第92章 進退第150章 明白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133章 爭言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230章 歃血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116章 驚動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178章 定論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217章 范陽之枉第108章 中臺第413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上)第8章 破營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170章 失控第36章 潁川論士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42章 請和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165章 霧氣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107章 內堂第412章 關塞蕭條行路難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66章 插曲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175章 國破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66章 插曲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第429章 魚困自見水第173章 請降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230章 歃血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75章 撤屯(上)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307章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54章 見識第145章 盛意(中)第65章 臨陣(終)第3章 請戰第138章 劫持(上)第378章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47章 軟紙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110章 宮前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
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168章 天命第87章 表文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87章 表文第52章 當歸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277章 緩聲慢語迎春社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151章 不甘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第483章 違天輒非凱第481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上)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83章 拿下第192章 人間多真情第103章 麥飯第157章 親厚第9章 戰後第504章 金樽應啼別離後第92章 進退第150章 明白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133章 爭言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230章 歃血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116章 驚動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178章 定論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217章 范陽之枉第108章 中臺第413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上)第8章 破營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170章 失控第36章 潁川論士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42章 請和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165章 霧氣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107章 內堂第412章 關塞蕭條行路難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66章 插曲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432章 伏盾終起盾(本月153k)第175章 國破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66章 插曲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第429章 魚困自見水第173章 請降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230章 歃血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75章 撤屯(上)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307章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54章 見識第145章 盛意(中)第65章 臨陣(終)第3章 請戰第138章 劫持(上)第378章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47章 軟紙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110章 宮前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