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

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

二月初的時候,中樞的命令果然就到達邯鄲了,無慮亭侯公孫珣典任地方,勸學而興教化,築渠而墾良田, 掛議郎銜,入朝論功。

無論如何都要入朝的。

因爲拋開三公不提的話,兩千石便意味着一個大漢官員在官階上走到頭了,比兩千石、兩千石、中兩千石、真兩千石都是兩千石,本質意義上是同一階層,而三公則是需要年紀、德行以及經學成就的。所以無論如何, 組織考察也好,給天子交個買官錢就得回身也罷,都得走這一遭的。

趙國各路權貴聽說此事, 自然紛紛來賀!

能不賀嗎?一個邊郡世族出身的小子,二十五歲就要成爲兩千石,成爲這年頭‘以郡爲國’風氣下大家公認的‘一國之主’,關鍵是這個兩千石還不是邊郡職務……如此,確實很了不起了。

當然了,這些人在看待這件事情時註定有着自己的侷限性,他們內心所想或者私下所探討的,大概就是遼西公孫氏會不會因爲公孫珣的異軍突起而有所突破,成爲一個真正的頂尖世族?又或者說公孫珣的個人上限在哪裡,是最終越過宦官、外戚、士人之間的旋渦真正有所成就,還是如諸多能臣幹吏一般,毫無價值的在某一天死在這種政治輾軋中?

講實話,公孫珣都懶得理會這些……畢竟毫無意義不是嗎?

但是,這不代表公孫珣心情就多麼愉悅, 哪怕他早就盼着這一天到來了。

這種並不怎麼愉悅的情緒,並不是因爲很快就要對付張角而緊張。作爲一名戰鬥經驗豐富, 甚至可以說從小就是作爲邊郡軍事貴族子弟而進行培養的人而言,這件事情既然已經定下了計劃,那就沒必要多想,到時候還是要拼刀子的。

“不怪不怪,我們是往鉅鹿去尋大賢良師的。”很顯然,王憲的九節杖起到了奇效,這老者雙目中幾乎是瞬間泛起了一絲神采。“至於我們這些人的來歷,也是從荊襄到中原,各地都有……全都有!”

“老丈!”公孫珣下得馬來,認真詢問道。“你是太平道人嗎?”

本來事不關己的蔡邕當即面色青紅不定起來,但卻又不敢當衆跟喝了酒的公孫珣嚷嚷,再加上對方之前居然將整個宅院拱手相送,便只能掩面去喝悶酒了。

“太平道管吃的,管喝的……沿途有挺多大戶扶住。”老者勉力笑道。“鎖了門,帶着糧食錢財全家一起來的……不比在家等死好嗎?而且還有人說,等到了大賢良師身邊,便不會再餓着、累着,這是《太平經》上說的……”

“我知道你們心裡是怎麼想的,無外乎是嫌我多事,嫌我刻薄,嫌我苛待你們這些名族,嫌我都要走了還依舊爲難你們……但是我得告訴你們,我此舉實在是爲了你們好!”

“怎麼說?”公孫珣蹙眉不止。

然而,公孫珣看了此人半響卻只是一句廢話而已:“郎中令好自爲之吧!”

“我直言好了。”既然已經開了口,公孫珣倒沒有必要再遮掩了,他掃視了一圈眼前的衆人,乾脆而直接。“我走後,那分給當地平民的兩千頃良田,是不是要被你們立即瓜分殆盡?能看在我的面子上緩一緩嗎?”

這是張角的計策嗎?

“君侯,之前的那些人衣着都還乾淨,車馬都還有秩序,可現在這些人……”雖然帶着口罩,可依然能看的出來婁圭面色極爲嚴肅。“儼然便是流民一般了。”

“太平道以爲,只有青壯纔有力量來河北見他們的大賢良師。”牽招面色鐵青,絡腮鬍子根根豎起。“但不知道是百姓太過於懼怕瘟疫,還是這些太平道人誇大了南方的瘟疫,又或是覺得留在當地本就沒有活路,結果弄得兗豫不少百姓變賣家財,拖家帶口隨着當地太平道人往河北而來……他們和剛纔那個老丈一樣,只以爲到了鉅鹿,見了大賢良師便能過上‘太平’日子!”

“所以你們便拋家棄子跟着來了?”公孫珣又驚又怒。

說完,這位陳國來的老丈便徑直拄着九節杖繞過了攔在前面的公孫珣等人,繼續帶着一絲古怪笑意往北而走。

眼見着自家君候發怒,一衆義從紛紛散開,四處詢問……總歸是有清醒之人,所以很快衆人就知道了事情始末。

公孫珣恍惚間想起了曹操之前來信時說的那件事情,也是登時醒悟,看來,這場大疫終究是席捲到了黃河邊上!那麼小心無大錯,他當即下令所有人戴上口罩,繼續前行。

“他下定決心了嗎?”公孫珣依然不以爲意。

“所以,前面的人大多無差……可越後來的人,財貨、糧食便越少。”婁圭勉力提醒道。“君侯,此時或許還行,可咱們再往南走,怕就是饑民而非流民了!”

公孫珣依舊默然無語,心頭卻已經難以自持。

“張角當殺!太平道當誅!”關羽雙目睜開,卻是憤恨難平,嚇得那王道人一時手抖直接丟掉了手中的九節杖。

“都有!”老者僵硬的面上露出了一副古怪的笑意。“先是荊襄大疫,然後天氣轉暖,連兗豫兩州都跟着染了疫病,我動身時,我們陳國南邊就已經跟着染了病,北面的百姓又驚又怕,只能指望符水,可偏偏南面的太平道人太少,治那些得了病的人都來不及,何況是我們這些沒得病的人……結果後來就有太平道人召集我們說,若是能來河北找大賢良師,他一人做出的符水一次便可以讓我們一千人用……我們也不想等死……七年前的大疫,我四個兒女便死了兩個,這次不敢再等……”

“不必多言……這不是你們一口咬定便能承諾的事情。須知道,你們是官、是吏、是賢達,也是豪強富戶。而那兩千頃地,有的是被我分給了修渠中賣了大力氣的苦力,有的是給了太行山中招攬回的流民,還有的是給了因爲修河而丟了原本田地的百姓……這些人在你們面前簡直是予取予奪!”

然而,行不過十餘里,未出邯鄲境內,便有前出的哨騎突然折身回覆。

而且不僅是二人針對張角的擊殺謀劃顯得可笑,他公孫珣之前對趙國的擔憂和安排尤其顯得可笑!如果前面真的還有十餘萬流民,乃至於饑民滾滾而來,那跟鉅鹿挨在一起的趙國鄉野之間還能有什麼東西剩下?

太行山會立即被盜匪填滿!

新開墾的田地會立即被豪強們緊急修築的塢堡所吞併!

李氏、邯鄲氏,也是紛紛表態。

“你的‘銘記在心’只是記在嘴上,”不等其他人呼應,公孫珣卻是突然冷笑嘲諷。“實際上心中早已經不耐煩……對不對?無知者無畏嘛!”

“是。”審配在旁趕緊插嘴道。“他說只要明公還在河北,就願意繼續追隨……”

“鄴城邯鄲之間?”騎在馬上,握着繮繩的公孫珣聞言變色之餘卻也是難以理解……這即便是太平道有所埋伏,也不至於選在這種地方吧?

當然了,小心爲上!實際上,隨侍在一旁的關羽,乾脆已經握緊了掛在馬上那並不順手的長槊。

這些東西是他辛辛苦苦所爲,雖然一開始就是存着功利目的,就是爲了升官,爲了鍛鍊,爲了讓人注意到他的行政才能,爲了在河北平原上凸顯自己‘治亂之能’……可是事到臨頭,一想到這些辛苦都要荒廢,又有幾個人能無動於衷呢?更不要說這裡面還不止是他一個人的辛苦,如此放任不管,對其餘人就公平嗎?

可是,又怎麼管呢?

第二日一早,他先將縣中的印綬交與王修,留下呂範、王修、沮宗三人看守邯鄲城和留在此地的家眷,然後便集合義從收拾兵器,浩浩蕩蕩,出邯鄲往南而去。

對方突然打起精神,反而讓公孫珣心頭愈發覺得不妙起來:“河南的太平道爲何要帶你們去鉅鹿尋大賢良師?是大賢良師有命令還是如何?”

總之,種種安排不一而足。而趁着二月春風,衆人也是終於離開了邯鄲城,沿着大道往南從容而行。

“不見了,讓他安心在董公仁手下做事。”公孫珣不以爲意道。“但可以告訴他,若是董公仁真有對他不公的地方,那到時候無論是平原還是中山,都可以隨時來找我!”

而類似的處置其實還有王憲王道人,以及張晟……張晟自然不必說,但王道人這裡卻是和褚燕恰恰相反。畢竟,人家王道人與公孫珣並沒有什麼從屬,他一個方外之人,來到邯鄲也不過是爲了暫時擺脫有意謀反的太平道而已。如果說他真有追隨之人,那也只是向栩罷了。但是,公孫珣卻看中此人曾與張角交往密切,知道張角情況,所以便強迫着人家隨行,乃是要此人當嚮導的意思。

邯鄲氏的家主只當是對方臨走前還想要做點什麼了斷,當即嚇得面無人色,只能趕緊避席跪拜謝罪:“君侯在上,當日甄度死前所言確實是污衊攀咬,邯鄲氏上下絕無半點對君侯的不敬!”

“你們來了多少人?”公孫珣只覺得口乾舌燥。

“那沮公祧又如何?”呂子衡繼續追問道。

喝過張舒起身敬的酒,公孫珣本可就此打住,但酒入喉腸,反倒有些忍耐不住了:“諸位,我許下的言語自然是要言出必行的,可諸位許下的言語,也希望你們能夠遵守!莫要嚴於律人,寬於律己。”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老百姓真的已經絕望到只能相信一個宗教瘋子的地步了!

自己之前把一切想的太美好了!該醒了!

“君侯!”審配面色嚴峻的來到公孫珣身側。“請您決斷!”

“也罷,”公孫珣見狀一聲長嘆,自斟自飲了一杯後卻是終於停了醉話。“我也不跟你們解釋了……只記住一條好了,我公孫珣此番入洛,八成還是要落在河北爲官,離你們多半是不遠的!霞堤是我政績所在,你們誰敢擅動我的政績,我便要誰立即好看!”

公孫珣微微頷首,復又扭頭看向了趙平,引得後者一個哆嗦,也是趕緊避席相對。

不知道過了多久,公孫珣忽然扯下面罩,然後跳下馬來,攔住了一個面色不佳,但衣着還算整齊的老者……更重要的是,此人居然拄着一個光禿禿的九節杖。

作爲舉行踐行宴會的臨時場地,邯鄲公學寬闊的前院中此時已經滿滿騰騰的坐了何止百餘人,但高居首位的卻只能是今天的主角公孫珣了。“承蒙諸位前來踐行,本該是置酒高歌,慷慨而去的,但有些話若不能明白的交代出來,怕是諸位與我都難安心,對不對啊?”

“君侯的提點我們一定銘記在心。”邯鄲氏的家主第一個反應過來,也是趕緊俯首。“請您……”

“暴秦帶甲百萬,卻從陳勝吳廣一羣閭左、刑徒開始覆滅;王莽也是帶甲百萬,卻也從赤眉、綠林開始身死族滅……這是巧合嗎?!你們今日對國中平民、單家好一點,將來說不定就能因此免去滅族之禍!懂了嗎?!”

“君侯。”另一邊的呂範倒是說了另外一件事。“褚燕也來了,看意思是想追隨君侯換個地方,要不要見一下?”

院中一時鴉雀無聲,但馬上就有人試圖開口辯解。

“也罷!”公孫珣環顧四周,實在是找不出還要交代的人,只覺得索然無味,便再度自斟自飲了一杯酒,然後就昂然起身。“諸位也都好自爲之吧!”

而且,公孫珣也沒有接到劉焉文書……實際上,後者驚慌失措,在流民從鄴城外路過之時,數日間,他都躲在城門緊閉的鄴城中不敢出聲。

“我也和國相還有方伯談及了此事。”公孫珣見狀接口道。“兩位都對去年推舉孝廉的法子格外贊同,故今年的孝廉依舊從公學中選出,秋收後大開院門考試,前三十名者,又是趙國本地人的,即可參與推舉……還有張公,你那幼子如今在洛中爲郎,卻也與我有半師之論,此行我也一定會有所安排和引薦的。”

原來,正如那個老丈所言,南方大疫有趁着春日卷向中原的趨勢,面對時疫百姓惶恐之餘幾乎無能爲力,於是張角便在河南大肆鼓動當地人在瘟疫到來之前去河北投奔於他……但事情一開始便出了差錯!

很明顯,即便是張角的計策,那也是失敗了吧?他求得是青壯,可現在呢?但是,單純以應對自己和劉焉的謀劃來說,這反而比純粹有組織的青壯更有效吧?若只是有組織青壯,利用騎兵的速度依然可以回頭一刀致命,可現在呢?

關雲長說張角該殺,太平道該殺……是該殺!但是,若是能在本地安居樂業,又有誰會把遠在河北的‘大賢良師’視爲人生的希望呢?僅僅是對瘟疫的恐慌就讓他們拋下一切往此處而來嗎?!

衆人面面相覷……你說要是指責自己道德,那還能爭上兩句,可指責智商,尤其是指責所有人的智商,那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至於說什麼大禍臨頭之類的話,聽起來更是無稽。

“請君侯放心。”魏鬆無奈跟着嘆了口氣,和別人不同,他對公孫珣的認可倒有八成來自於這個公學,聽到對方如此鄭重其事的交代下來,便是言語中有些對蔡伯喈不尊重的意思,那也只能昂然受了下來。“鬆自魯國相任上下來以後,便已經絕了仕途之心,一心都只是辦學而已,承蒙君侯贈下這座藏書閣,又辦起了這座公學,那我後半生便已經沒了別的想法,一心一意都在此處了!”

公孫珣沉默無言。

“決斷什麼?!”公孫珣沒有帶口罩,只是面無表情的翻身上馬。“繼續趕路……過鄴城,轉河內,去洛陽……咱們兩百騎兵,難道還擔心被饑民撕了不成!”

“君侯。”一出門,跟上來的婁圭便不由搖頭。“何必花心思提點這些人呢?”

儘管張角只是單純的爲了造反而煽動這個煽動那個,可他卻在無意中得到了一股強大無匹的力量,數年後的某一日,這股力量會將一切秩序撕碎!

所謂黃巾起義……一開始確實只是一個野心家徹頭徹尾的謀逆之舉而已,兩漢四百載,這種事情多如牛毛!但是,這次造反和這位野心勃勃的大賢良師卻恰好出現在了一個特殊歷史節點上,使得這場陰謀謀逆在開始後迅速改變了性質,演化成了一場真正的起義!

老者張了張嘴,卻無半點聲音發出,第二次才強笑道:“過河時失散了,失散了!我先渡的,他們在後面!還得去尋大賢良師,找到大賢良師,就有救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諸位!”

審配無言以對,只能翻身上馬!

“君侯……”就在這時,那王憲王道人忽然拄着自己的九節杖畏畏縮縮的開了口。“我不跟你走了……這裡沒有太平道人約束他們,會出事的,我認識路,也跟張角熟,我試着送他們去鉅鹿!我不跟你走了!”

“請各位放心。”魏鬆聞言倒是當仁不讓。“老朽今日當着諸位的面重申一遍便是,當日之約不會因爲無慮候離任而有所變更,我魏氏子弟今年依舊不會參與國中孝廉推舉。”

和當日定約之時相比,此時公學院中不免人員複雜,故此只能點到爲止了。當然,相關人等自然能夠會意。

“……”衆人齊齊想起了剛纔那位老丈。

公孫珣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因爲眼前自南往北的人流還在不停地變大變密……而且行路之人也變得越來越麻木和落魄!

“有些不對勁!”婁子伯也覺得心頭髮悶。“若是照那老丈所言,流民應該並未失去糧食,還沒變成饑民,而且還應該有太平道人沿途管理……可若如此,不該是如此情形纔對?”

“原來如此,可你爲何戴上口罩?”公孫珣釋然之餘也是不由好奇。

董昭是孝廉出身,一任縣長,此次功勞下來以後,很可能會立即轉爲縣令,那便是朝廷命官,又怎麼會棄官跟他走呢?

還有沮宗,沮宗倒不是不願和公孫珣走,而是說他兄長沮授在外做縣令,他本人便不好離家中父母太遠,審配因爲個人原因希望沮宗早定決心,早做承諾,但公孫珣卻不能不爲對方考慮難處。

但是,這種想法儼然並不現實。

“君侯!”不過,稍傾片刻韓當便呼嘯而回,只不過臉上多了一塊布做的類似於面罩一般的東西而已。“無妨,只是虛驚一場……前方路口處行人太多,有些阻塞了道路而已,我細細查看,真的只是尋常百姓。”

“喏!”趙平依舊是鄭重其事。

“當日與諸位相約,事情多是以兩年爲期的,而如今我上任不到一年便要離任,也是愧對諸位了。”公孫珣放下酒杯,循循言道。“不過,所幸當日相約諸事大多已經辦妥,也就是今年入冬時的察覺公推一事尚無定論……”

“……”

實際上,這種黯然的情緒來源於公孫珣對自己在趙國任上成就的惋惜,或者說是當日在河堤上對築堤民工感慨的放大版……直白的說吧,一想到無論是初顯規模的邯鄲公學還是霞堤築成後開墾的良田,以及辛苦清查出的隱匿戶口,甚至還有剛剛掃蕩清理一空的太行山,都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戰亂中變得毫無價值,公孫珣心裡就有些不是滋味。

這番威脅,反倒是讓本地豪強們多少有了幾分安心……畢竟習慣了嘛!

“還有,我走後,公學中的資助會依舊如常,但蔡公爲人迂腐,而且爲人無定心,還望魏公能夠妥善協助於他,好生守住這個公學。”

“你四個兒女七年前死了兩個……如今全家一起來河北尋大賢良師?”一旁一直沒開口的婁子伯忽然出言詢問道。“那你剩下兩個子女和他們的家人呢?”

既如此,索性不說,任由對方耍酒瘋就是了!

張角和太平道的行爲很可笑,這些流民的行爲也很可笑……但他公孫珣和劉焉更可笑!

“這應當便是張角的計策了嗎?!”審配咬牙言道。“彼輩早就有利用疫情從河南聚攏大股青壯到身邊的意圖了,之前不過是刻意與我們周旋,拖延時間……”

“此時反而已經殺不了了。”婁圭用幾乎無奈的語氣反駁道。“這些人俱是往鉅鹿尋大賢良師的,咱們兩百人如何去殺?!”

至於說褚燕……這其實跟帶走不帶走無關,因爲這是一個後手!

萬一此番劉焉真的來了公文,但襲殺張角兄弟卻出了差錯,繼而引出動亂!那褚燕這個在太行山廝混許久的山賊就有大用處了,帶在身邊反而浪費,放在襄國纔是正途。

公孫珣瞬間覺得頭暈目眩起來。

“因爲這些行人乃是從河南而來的,而河南不是正有時疫嗎?”韓當甕聲甕氣的答道。“聽這些人的意思,此番倒多是爲了逃避時疫和流民纔來河北暫避的。我也是有些擔憂這些人裡面誰會有病氣。”

流民滾滾,鋪天蓋地,以不可阻擋之勢自南向北而來,離王道人越來越遠的公孫珣握着繮繩的手都在顫抖,卻只能強行壓着各種心思,然後在一衆心腹的簇擁之下,頭也不回的帶着兩百義從逆流向南。

大量的流民也會優勝劣汰的被豪強們所吸收!

戴着一個黑色口罩的公孫珣駐馬在路邊,默然不語……他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呢?越往後,這些行人的衣着就越是簡陋,面色就越是不堪,隊伍中的車馬行李也越來越少。而更可怕的是,這些行人看向公孫珣這兩百多白馬黑麪的騎士時,他們的眼神也從畏懼變成了麻木!

宛如一隻縮頭烏龜!

詩曰: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結果如何?”

然而,繞過這波明顯是大戶人家逃避時疫的車隊以後,再往前走,公孫珣一行人卻發現道路是越來越難行了……因爲這種自南往北逃避瘟疫的隊伍變得越來越密集,而且所遇的隊伍規模也是越來越大!

口罩,大概是公孫大娘衆多‘發明’中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了,公孫珣花重金養着的義從有着這樣的裝備當然也是正常……但即便如此,這玩意的普及率其實也依然不高,這是因爲安利號影響地域外的人很難理解這玩意能夠阻攔‘病氣’。反倒是遼西、遼東包郵區那裡,雖然依然難以理解,但秉承着對公孫大娘和安利號的信任,多少是從喝熱水到戴口罩適應了不少東西。

wωω ◆tt kan ◆¢O

“不要逼迫人家。”公孫珣看了一眼審正南,依舊顯得渾不在意。“讓他隨子衡留在邯鄲,替我照顧家眷,然後等我去處定下來之後,或是隨子衡一起來尋我,或是從容歸家也無妨。”

“問你們話呢?”公孫珣用酒杯磕了磕面前的几案,面上始終分辨不出喜怒。“爲什麼不說話?”

這話說的不明不白,而且跟眼前氣氛頗多不合,所以,剛剛想要喧鬧起來的公學院中登時變得安靜下來。

“結果越渡越亂,到了當日晚間,渡口更是踩踏生亂……據說當時死傷者便不下數千人!”

畢竟,真要說殺人,自己身邊有磨刀霍霍的關羽,有韓當,有牽招,有魏越,有楊開,有兩百騎兵……真不差褚燕這一個人。

“那敢問老丈,你們這些人從何處來?”一旁的王道人忽然也是拉下口罩,然後跳下馬來亮出九節杖。“河南的太平道人又要將你們帶往何處去?我是北面的太平道人,不知道你們南邊的事情,還請勿怪……”

這不是什麼好兆頭!實際上,停下來細細觀察的衆人,此時心頭已經漸漸升起一絲不妙的感覺來了。

那些剛剛獲得了些許土地的本地百姓會爭先恐後的去請求豪強大戶們接納他們爲徒附,以求自保!

再說了,也確實需要一個地頭蛇協助者呂範和王修兩個文士留在邯鄲,看護着已經懷了孕的趙芸等人在此等候消息。

沒辦法……其實如果可以的話,公孫珣當然是想讓褚燕、沮宗,乃至於董昭都跟他一起走。

或許只有邯鄲公學能繼續存在下去?

但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去吧!”公孫珣面無表情的點點頭,轉身向南。

“回稟君候,前方有些許煙塵。”哨騎有些緊張言道。“韓統領帶着牽統領先去查探了,他讓您小心從事……”

“不知道君侯所言到底是何事?”衆人面面相覷之後,依舊是作爲本地人首腦的魏鬆,從几案後避席正色詢問。

別人倒也罷了,那張王魯三家自然是喜上眉梢,只是除了前郡丞張舒外,其餘兩家便不好公然起身作出感激表示了。

衆人俱皆無言,便是剛纔放言要殺張角的關雲長都默不作聲。

漸漸的,大概是中午時分的時候,公孫珣和他的一衆心腹們終於察覺到事情不對了,然後停止了艱難的前行。

“不知道,過河的時候聽人說有七八萬……後面還有。”

當然不對勁,這麼多人迎面而來,卻根本沒多少喧譁之聲,宛如行屍走肉,而且還根本沒看到幾個太平道人……這肯定不對勁!

“去問!”公孫珣忽然回頭厲聲呵斥道。“都去問!”

衆人一時失笑,卻又旋即安靜下來。

“如此正好。”審配也是鬆了一口氣。“兩全其美。”

“見過貴人,我不是太平道人。”這老者明顯有些神魂不定,不知道是行路疲憊還是如何,但所幸言語並無差錯。“這九節杖乃是太平道人見我行路難,好心贈我扶着走路的。”

說完,他居然不顧滿院數百賓客,直接離開了筵席。

公孫珣不再多言,只是徑直回到府中,歇息一夜。

“我不是借題發揮,更不是針對你。”公孫珣繼續冷笑言道。“我是說這裡所有人……從魏公這種君子算起,到你這種人,其實全都是無知蠢貨!我誠心誠意地提醒你們,你們卻無半點自知之明!個個目光短淺,大禍臨頭卻渾然不覺!”

“在河南時,隊伍還小,也都有太平道人管束,糧食、物件也都沒用完。”楊開也是沉聲講述着自己聽來的訊息。“但到了官渡後,卻因爲無法渡河而不得不停頓下來……隊伍在幾日間便大到難以控制,太平道支撐不下,陳留的官府也是嚴加防範,不許賣糧食給他們,流民無可奈何下只能強行渡河,結果……”

等到了鄴城的時候,公孫珣大概可以肯定,確實應該有不下十萬流民往鉅鹿而去了。

公孫珣搖頭不語。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我是還差39k的分割線——————

“光和三年,春,大疫;二月,京兆地震,太尉劉寬罷;又,遼西太守趙苞拜光祿勳;又,邯鄲令公孫珣拜中山太守……十二月,上立何貴人爲後,大赦天下,加何進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三輔決錄》.趙歧

本卷完

PS:大家中秋快樂……這章昨昨晚上是有4k的,但猶豫了一下,中秋節不能讓大家不痛快,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寫完爲好,喝了三瓶東鵬特飲才寫完……呃,主要是喝不起紅牛。

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421章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120章 崩壞(中)第26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284章 一觴澆不平第139章 劫持(下)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330章第260章 太守孝衣橫野渡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80章 贈刀(8k)第137章 直下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47章 軟紙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103章 麥飯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501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64章 臨陣(下)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章 請戰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31章 洛陽城外第102章 大事(下)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178章 定論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277章 緩聲慢語迎春社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第416章 單騎偏能復十城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第130章 一招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154章 張儉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67章 大人(上)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110章 宮前第65章 臨陣(終)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88章 巡視(8k)第140章 慷慨(上)第119章 崩壞(上)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13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上)第165章 霧氣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126章 速殺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93章 過河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70章 大饗(中)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62章 臨陣(上)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第212章 萬衆皆北走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64章 臨陣(下)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3章 請戰第98章 處置(下)第216章 郭公之願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
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421章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120章 崩壞(中)第26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284章 一觴澆不平第139章 劫持(下)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330章第260章 太守孝衣橫野渡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80章 贈刀(8k)第137章 直下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47章 軟紙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103章 麥飯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501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64章 臨陣(下)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3章 請戰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31章 洛陽城外第102章 大事(下)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178章 定論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277章 緩聲慢語迎春社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第416章 單騎偏能復十城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第130章 一招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154章 張儉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67章 大人(上)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110章 宮前第65章 臨陣(終)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88章 巡視(8k)第140章 慷慨(上)第119章 崩壞(上)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13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上)第165章 霧氣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126章 速殺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93章 過河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70章 大饗(中)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62章 臨陣(上)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第212章 萬衆皆北走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64章 臨陣(下)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3章 請戰第98章 處置(下)第216章 郭公之願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229章 進退而定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