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定論

第178章 定論

聽說公孫大娘忽然趕到,何止是公孫珣,便是審配、韓當、徐榮等人也是知機的紛紛避席……而公孫珣原本想騎馬出迎,卻也忽然想到自家老孃不許自己喝多了騎馬,就老老實實的遣散了審配等人,又讓人清空了院落, 然後獨自候在了院門前。

然而,明明說早就已經入了城,但公孫大娘的車隊卻左等不見,右等不來,引得公孫珣心情愈發忐忑不安。幾次派人去迎探問候,卻都發現對方只是走的慢而已。

莫不是誠心要讓自己候着?三次以後,公孫珣也只能如此想了。不過,既然是當孃的想要兒子站着等, 那就站着唄,純當罰站了!

但不管如何了,就這樣,等到夕陽西下的時候,公孫大娘終於還是在金大姨的攙扶下下了馬車,出現在了自己兒子跟前。

“母親大人安好?”等了大概足足大半個時辰的公孫珣趕緊上前躬身行禮,一邊是問候,一邊是請罪。“兒子不孝,過年都沒來得及回家……”

“起來吧!”公孫大娘面無表情的從身後一個侍女那裡接過了眼鏡,慢騰騰的戴上,又示意另一個抱貓的侍女將肥貓放到地上,方纔徑直走入了院中。“你這邊在做大事,我又怎麼會拖你後腿呢?”

“兒子有錯。”公孫珣低着頭,眼見着那隻肥貓扭着屁股從自己腳下蹭過去,也是趕緊追入了院中。“當日也沒和母親說一聲。”

“說不說吧?”公孫大娘一邊往裡面走一邊貌似不以爲意道。“反正你這次根本就沒用我的半分助力, 全是靠着自己一力施爲。兵馬是自己湊的,糧草是自己騙的, 就連公孫氏和你老婆一家也全都願意偷偷避開我幫你,甚至就連高句麗這邊都是啞啞可慮自己作死, 率先下鉤……我知道了又能說什麼呢?”

話挑的這麼明白,公孫珣只好連連揮手,示意院中僕役全都散去。

金大姨領頭,其餘所有人全都知機的退到了院外,一時間,院中只有母子二人立於夕陽之下。

“母親大人。”等人一走,公孫珣直接咬牙跪倒在地。“不是兒子刻意隱瞞,只是想……”

“因爲她懷着孩子呢!”公孫大娘終於說出了又一個理由。“年後才發現的。我已經想好了,無論男女,這個孩子生下來後,我這個祖母先養着便是,這樣便是你死在外面了,我也能有個念想和依託!”

“那……”

自己在高句麗這邊呼風喚雨之際,自己母親卻在爲自己的任性而左右爲難嗎?剛纔的哀慟之意怕是就來源於此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子女不顧一切造成既定事實以後,又有幾個父母會真的一意孤行呢?

“只是想向你娘證明一下,你翅膀硬了,足夠脫離我的羽翼了,是不是?”公孫大娘幽幽嘆了口氣,然後走上前來拖着自己兒子胳膊將對方拽了起來。“我明白你的意思,而且我也認了!”

“你好自爲之。”說完這話,公孫大娘搖了搖頭,卻是沒有再多言語,只是拿下眼鏡,徑直喊了僕從進來點燃燭火,便帶着那隻肥貓入內去了。

“母親大人,”公孫珣閉上眼睛片刻,然後也是藉着酒勁忽然跪地昂首言道。“我此番舉動確實有些任性,但你想過兒子我這些年的不甘沒有?袁紹、曹操、劉備,還有伯圭大兄,這些人我全都見過,也全都打過交道……敢問此時,我真不如他們嗎?而若是此時比他們強,那將來他們能爲的,我爲何就不能爲?”

夜色之下,醉意全消的公孫珣立在院中,也是陡然反應了過來……自家母親終究不是什麼凡俗之輩,這麼長時間,她應該早就看透了兒子的意圖和決心,也早就知道兒子的佈局的結果——盧植的反應她同樣能夠預料,也同樣無法干涉。

“是。”

“確實如此。”

“只是我也有一句話早想說給你聽了。”公孫大娘一聲冷笑。“大爭之世,你揮着你那把斷刀去爭,是要賭上命的!而且非只是你一個人的性命,乃是全家人、全族人的性命!一旦戰敗,從你娘我算起,到你的嬌妻美妾、兄弟下屬,都會是一個什麼下場,你到底想過沒有?”

而就在此時,清風朗月之下,一隊巡街軍士恰好路過此處,見狀趕緊齊齊躬身行禮,等他揮手之後方纔離開。而等到軍士們遠去,公孫珣忽然又莫名振奮了起來……不管如何,高句麗一役終究是讓他暗生底氣!

“這不是我刨的。”公孫珣趕緊解釋道。“整個國家都成了白地,軍中又都是莫戶部那種無組織無紀律的雜胡,偏偏高句麗人又喜歡把墳墓建在一起……”

站起身的公孫珣一時無言,卻又不禁帶了一絲竊喜……‘認了’是什麼意思?是認可了這次行動,還是認可了自己的野心?居然如此乾脆嗎?

“我這次是專門從坐原那邊過來的。”不待公孫珣多想,公孫大娘卻又鬆開自己兒子的胳膊,轉過身來打量起了有些殘破的院落。“和留守在那裡的人仔細打聽了一下那場仗的細節,沿途又看到了遷移的高句麗民戶……所以說,高句麗是真沒了,這個國家算是被你亡國滅種了?”

暮色降臨,黃昏時節,非白日也非黑夜,而在這種朦朧之中,不清楚是不是之前喝多了的緣故,跪在院中的公孫珣也顯得有些恍惚了起來……這一瞬間,他覺得自己母親的話很有道理,自己確實過於自私;而下一瞬間,他又覺得自己母親的話哪裡有些強詞奪理,男子漢大丈夫就該去爭雄稱霸;而再一細想,卻又覺得兩者都有些不對頭,可偏偏就是抓不住關鍵所在。

公孫珣只能緩緩點頭稱是。

公孫大娘面無表情,只是定定看着自己兒子在那裡長篇大論。

“且不說這個了,”公孫大娘見狀擺手道。“滅國滅種這事總是你做的吧?聽人說,你在高句麗都城外,對着上萬軍士所言,要讓高句麗亡國滅種,斷絕祭祀……有這回事吧?”

“最後,這次不管你去什麼地方上任,都暫時不要帶卞玉去了……”

“尋常歸尋常,但是你我都知道,它本不該亡的,而且你也可以不讓它亡的。”公孫大娘隔着眼鏡盯着自己兒子言道。“這說明什麼?或者說你想通過這個說明什麼?爲什麼一定要如此?你就這麼恨它?”

“那也不該刨墳!”公孫大娘毫不客氣的打斷道。“這一次挖絕戶墳,下一次是不是要踹寡婦門了?你娘我能把你一手帶大,靠的還是風俗道德的保護,真要是不講禮、不論德,咱們娘倆早就沒命了!大漢朝好就好在這地方,你靠這個長大,卻轉手把它扔了,算什麼?”

“你做下這樣的大事,你……盧老師必然會有些反應。”公孫大娘根本沒有回覆對方,只是自顧自地言道。“所以你此番必然要走,這也是我不得不撒手的一個緣故。但不管你去哪兒,我都也準備將安利號的根基紮在遼東了。”

“喏!”公孫珣趕緊站起身來。

“其實根本不用想。”公孫大娘指着破敗的院落繼續冷笑道。“這快被搬空的高句麗就是個絕妙的榜樣!公孫珣,你就這麼自私嗎?爲了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就要讓周圍所有人爲你搏命?!”

公孫珣聞言,終於也是挺直身子,長呼了一口酒氣:“母親大人,正是如你想的那樣。”

公孫珣當即面紅耳赤,也不知道自己母親話中是否算是夾槍帶棒,意有所指。

“至於你那族兄公孫瓚,終究是個人才,還是自小一塊長大的親戚,既然下定決心要自己成事,那能收攏便收攏……不然就遠遠的打發到一邊去,千萬不要鬧出袁氏兄弟那般內耗的笑話。”

“這又爲何?”

“沒別的意思。”公孫大娘嘆氣道。“大爭之世,去爭固然是九死一生,可是不爭,也未必就能保全……一場亂世下來,死了那麼多人,九成九都是不爭的!這個道理我心裡早就清楚。”

“母親問我是何目的?”公孫珣見狀愈發激昂。“我其實只是想告訴母親大人,別人能做的事情,你兒子我一樣可以去做,而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也未必就做不到!事到如今,我也不說曹操、袁紹,只以我那位族兄公孫瓚而言,我有哪一點不是遠過於他?他都能割據北方與袁紹爭雄,我爲什麼不能?而既然我遠勝於他,他都能和袁紹相爭多年才慘敗,那我去做,未必就會是如此下場吧?!”

“這是自然……區區小國,和遼東一郡相仿。”公孫珣趕緊應聲解釋道。“所以一戰而滅,也數尋常。”

“你要怪兒子不聽話,就得先怪自己把兒子養的如此出色,又給他說了那麼多不該說的話!”

“我連自己在想什麼都不清楚。”公孫大娘不由搖頭自嘲道。“我不知道你到底是想告訴我,一國一城的事情你自己足夠應付,還是想告訴我,歷史大勢你可以輕易改變?”

“入城的時候,聽說連人家祖墳都被你刨了?”

“母親大人……誠如你所想的那般,大爭之世在前,利刃又已在手,天命之說在高句麗面前更是已經破除,那你還讓我不爭,兒子心裡總是不甘的!”

“你總算是把這話說出口了!”話到此處,公孫大娘忽然插嘴把自己兒子給嗆住了。

“還有公孫度……徐榮你好生拉攏一下,這樣或許就不用殺他了,但若是瞅着不對頭,一定要在董卓入京前把他宰了。”

“於是,我便以你的名義,建議族中遷移到遼東來。”公孫大娘繼續言道。

原本有數百年國祚的高句麗都自己他滅了,那若真有天命,也是天命在我!而天命若是在我,又焉能橫死在外?

母親一片慈心,但終究是過慮了!

本卷完。

“文琪。”隔着眼鏡,公孫大娘神色複雜的盯住了自己兒子,然而語氣卻顯得格外篤定。“你要真想爭一爭,那就去試一試吧!”

公孫珣登時失措:“母親大人這又是什麼意思?”

“你打下高句麗以後,族中你二叔公立即就有書信來。”公孫大娘忽然說起了另外一事。“說是阿範和阿越這兩個小子向來視你爲支柱……年輕一輩中,總共不過四個出色人物,兩個都認定了你,那他們也不好說什麼,所以族中也願意視你爲下一輩的核心,也願意多聽聽你的言語。”

多是一邊生氣一邊在後面爲子女打上補丁並順水推舟吧!

公孫珣一邊想,一邊走出了院落。

公孫珣恍惚失措,先是大喜,旋即又莫名有些悲慟起來:“兒子如今羽翼豐滿,也有些本事和依靠,終究不會隨意便死在外面的!”

換言之,她心裡清楚事情早已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只是,長久以來的既定方針和對兒子看顧之情,讓她難以接受罷了。而一直等到高句麗被滅的後續影響一個個如約出現,然後卞玉又忽然確定懷孕,這才讓她下定決心過來親自給兒子釋放枷鎖。

公孫珣當即恍然大悟:“母親大人的意思是說……先留後路嗎?”

對此,公孫珣倒是沒有什麼額外的感覺……既然決心取公孫瓚而代之,那公孫氏的力量本就在他的計劃之內。再說了,從公孫域的作爲和反應來說,從公孫越和公孫範如此順利趕到此處而言,族中也應該早有傾斜。

跪在地上的公孫珣居然無言以對。

“這是自然。”

“起來!”公孫大娘見到自己兒子低頭不語,卻忽然沒好氣了起來。

公孫珣一時愕然。

“確實是早想說給母親了。”良久之後,公孫珣方纔咬牙應道。

—————我是剛纔卡了一下的分割線—————

詩曰:

素帶連環束戰袍,馬頭衝雪度東遼。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

PS:這次真不怪我……剛纔上傳的時候明顯卡住了……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48章 務實第103章 麥飯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69章 大饗(上)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103章 麥飯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49章 不見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64章 臨陣(下)第138章 劫持(上)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36章 潁川論士第138章 劫持(上)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243章 億錢予一錢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55章 望氣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307章第137章 直下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22章 借刀第109章 道旁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53章 無力(下)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晚上別等第16章 存問風俗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159章 定策(下)第230章 歃血第25章 勤奮苦讀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5章 假傳軍令第27章 膽大包天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170章 失控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58章 定策(上)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354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第37章 汝南買士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133章 爭言第118章 大事第169章 獻策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113章 探問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123章 更勝第260章 太守孝衣橫野渡第392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9章 大案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3章 請戰第504章 金樽應啼別離後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3章 請戰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晚上別等第78章 撤屯(終)第63章 臨陣(中)第147章 意外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45章 莫須有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97章 處置(中)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第218章 歲在甲子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
第48章 務實第103章 麥飯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69章 大饗(上)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103章 麥飯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49章 不見第475章 用忠豈用力?第64章 臨陣(下)第138章 劫持(上)第186章 妄妄山中言第36章 潁川論士第138章 劫持(上)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526章 使人聽此凋朱顏(續)第243章 億錢予一錢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55章 望氣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307章第137章 直下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22章 借刀第109章 道旁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153章 無力(下)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晚上別等第16章 存問風俗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159章 定策(下)第230章 歃血第25章 勤奮苦讀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5章 假傳軍令第27章 膽大包天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170章 失控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58章 定策(上)第20章 殺人者,賈超也!(4k)第256章 借問佳人何處有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354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第37章 汝南買士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133章 爭言第118章 大事第169章 獻策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113章 探問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123章 更勝第260章 太守孝衣橫野渡第392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9章 大案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3章 請戰第504章 金樽應啼別離後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3章 請戰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晚上別等第78章 撤屯(終)第63章 臨陣(中)第147章 意外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45章 莫須有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97章 處置(中)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376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第218章 歲在甲子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