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

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

傍晚時分,邯鄲城內。

在漸漸失去燥熱感的陽光下,縣寺斜對面的一棟建築裡,無慮候夫人趙芸正板着臉坐在屋檐下看着僕婦們收拾東西,而她那隻命運多舛的胖貓則絲毫不體諒女主人的不爽,反而正在和另一隻稍微瘦一點的花貓在院子裡追逐遞爪。

瘦花貓是馮芷臨行前專門從公孫大娘哪裡討來的……當日公孫珣送了一窩貓回去, 公孫大娘雖然也挺喜歡這個禮物,但只對那隻最肥的大貓情有獨鍾,乃至專門閹了帶在身旁,其餘的卻也只是任他們在家中自由繁衍生息。

所以,馮芷的討要除了讓公孫大娘暗笑於她過於明顯的小心思外,倒也是順順利利。

當然了,趙芸倒不是因爲院中的兩隻貓而板着臉, 實際上, 作爲公孫珣的正室夫人, 她有着足夠多的理由在此時不開心:

自己辛辛苦苦趕到邯鄲,丈夫卻恰好不在;

來時婆婆安排了一些安利號中的事物,這是一種認可但也是一種壓力;

丈夫粗心大意,低估了自己此行的規模,居然沒有預備好住宅,逼得自己不得不臨時購置房產,安置僕婦,辛苦了數日還是一團糟;

還有之前自己那位族兄的拜訪……這種事情本不該一個女子出面應對的,但對方如此殷勤,自己也只能出面板下臉來拒絕了!

然而,這些都還只能說是添亂,卻不足以讓趙芸感到鬱郁。真正讓她感到難以釋懷的,乃是兩件事情:

一個是自己那位族兄私下遣人告知的,說是本地大族正在私下串聯, 試圖與自己丈夫聯姻,而這種事情但凡是個女子恐怕都不會高興;

另一個事情, 卻是剛剛趙國國傅突然遣人送來了一首樂府詩歌……據來人所言,這是趙國國傅韓公和自己丈夫初次見面便私下約定好的一份詩歌。

當然了,趙夫人終究是自家老祖母帶大的,所以很快就神思清明的反應了過來——馮芷應該是真蠢,因爲如果對她真聰明到能施展一石二鳥這種計策,又怎麼可能會天真的以爲自己會接受這種建議呢?

這是當然的,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魏鬆都是最有力的證人之一……身份、家世、人脈、德行,不聽他的聽誰的呢?

那無慮候再度失笑:“如此說來倒是怪我!”

“姐姐!”馮芷愈發急促不已。“這個時候如何還忌諱這個,他們聽到又何妨?這個秦氏女跟別人送的侍妾之流不一樣!你沒看到那詩中寫的嗎?什麼白馬、什麼專城居的,儼然說的便是咱們郎君,可這詩歌卻是郎君央着人家國傅做的,只怕是郎君一眼便相中了那個女子,還日思夜想,然後便……”

雖然劉焉心中明白,這是這位邯鄲令刻意耀武揚威,好讓邯鄲士民知曉趙國匪患全是他一力除滅,但此時也不禁看的心馳神遙……說到底,他一個世族宗室出身(父親是長沙太守),江夏長大,然後又在山中辦學十八載的文士,何嘗見過如此情景?

這段路走的極慢,但遠遠的還有百步之遙時,還是有人匆忙上前去稟告消息,隨即,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輕白馬武士便越衆而出,帶着幾名裝扮明顯突出的的侍從直奔街口而來。而劉焉父子也都看的清楚,此人年紀輕輕便紫綬金印,恐怕是天下獨一份的,自然便是那邯鄲令公孫珣了。

“如此倒也公正。”劉焉’一時恍惚,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可若是如此,爲何你們不自己送去呢?”

這倒不是劉焉真怕了公孫珣,而是說他之前選擇來調查便只是看了盧子乾的面子,而此時卻又覺得不值得了。

劉焉真的把一根鬍子揪下來了。

“敢問足下姓名?”只有兩人相對而坐的房舍內,魏鬆開門見山。“現居何職,因何在此?”

那董昭愈發無奈:“方伯……這襄國長不是勾結盜匪被無慮候殺了嗎?我一剛舉孝廉半年的郎官,此時被點官,不該正被尚書檯點到此處嗎?”

“哎!”一旁胖乎乎的李進也是面色慘白,只能拱手告辭。“本以爲能見識一番的,卻不料是如此情形……您是長者,一路相交,進受益匪淺,但既然到了這個地步,有些事情我也……”

此言一出,那無慮候身側幾名侍從俱皆變色,倒是那無慮候本人,非但不驚,反而一言不發,饒有興致的上下打量起了眼前的這位新任方伯,弄的劉焉一時頗爲尷尬,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下去。

對方如此稱讚,似乎是好意,但劉焉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就是郎君來邯鄲第一日,”馮芷漲紅着臉急促言道。“他便處置了一個案子,乃是你那族弟趙平意圖強佔一個秦姓女子爲妾,被郎君給攔住了,還重重罰了你那族弟……想來便是那時看對眼了!”

而便是李縣長,雖然不好去拜訪趙王劉豫,但也是聽說過向栩河內名士大名,決定拖延一日,去拜會一番再轉向鉅鹿的……怎麼說呢,雖然有些不太合規矩,但也算是人之常情了。

“還請賜教。”

當然,趙夫人倒不是猶豫這個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在疑惑這個方案提出人的智力。講實話,她現在實在是搞不清楚,眼前的小丫頭到底是無知到了極點,還是在故意一石二鳥,準備把自己和那個秦氏女一塊收拾了?

“具體怎麼做?”沉默了片刻後,趙芸居然升起了一絲期待感。“你莫非有什麼好法子?”

何必呢?

實際上,剛剛從滿是荒草的官寺出來的時候,這位新任冀州方伯便已經對這‘邯鄲令擅殺’一事有了決斷。

“原來是方伯當面,實在是失禮至極。”雖然有所猜測,但事到臨頭魏鬆依然還是有些驚嚇。“在下原以爲是朝中某位侍御史來此專署調查襄國長一事,卻不料方伯甫一上任便親自來來探查……方伯之前陽城山辦學十八載,我也是久仰大名。”

魏鬆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言道:“既然方伯問我,又指名道姓、就事論事,更兼當日甄度被殺之時我確實正在現場,對此事知之甚詳,也是不好不言……”

劉焉和那李進紛紛口稱不敢,然後忠厚老實的李進便將懷中書信遞了上去,並直言了那羣趙國名族們所託之事。

劉焉對此也是早有準備,便先是隨口叮囑了自己兒子一聲,然後就大搖大擺的隨對方去了。

公孫珣登時變色。

當然了,李進李縣長是個忠厚老實之人,他大概是看出了‘黃縣長’這位長者的不爽,便在路上主動提出,若是長者有些不妥,那這個信件可以由他來遞交。

說到底,公孫珣還沒給自己夫人弄過這種詩情畫意的東西呢!

“實在不巧,”趙夫人大家出身,倒也是落落大方,直接將二人引入堂中,自己隔着簾子見了客。“我家夫君恰好剿匪未歸,家中也是剛剛遷來尚未安定,倒是怠慢了兩位縣君。”

“若論事情經過,趙國上下人盡皆知,多言無益。”魏鬆耷拉下眼皮從容應道。“而若論我個人觀感,則邯鄲令當日行事可爲‘越矩而不違法’,從心則可稱‘失小節而守大義’……正如這眼前邯鄲令出境剿匪一事,固然有些越矩,方伯想要以此來處置於他,也無人能說一個不字,但掃平匪患,讓士民安樂卻遭此厄,終究難服趙國人心。”

然而不知爲何,魏鬆倒也罷了,依舊從容,其餘那些本地豪族知道二人要去邯鄲拜訪某人,卻個個擠眉弄眼,一副頗不以爲然的樣子。

“原來如此。”一念至此,劉焉也是乾脆捻鬚肅容。“魏兄的意思我已經確切收到了。但趙國之事不可不聽國相向公之言,明日我將以襄國長的身份去邯鄲城見一見向公,想來屆時此事便應當水落石出了。”

劉焉與那李進因爲是縣君,所以反而越過了所有人並肩站在了街口處的最前方,目視着遠方車馬麟麟,由遠而近。

暮色蒼蒼,星河高懸。

“魏兄請了,”在這種人面前,劉焉自然不用再扮演什麼襄國長黃琰了。“江夏劉焉,字君郎,前爲洛陽令,因王刺史歸鄉,特受詔書,巡視冀州。”

“誰去送呢?”邯鄲氏族長一時苦笑。“誰去送其他人怕是都不放心,而且送信之人終究是面子上有些抹不開……”

“方伯自問向公便是。”魏鬆不由麪皮抽動了一下。“我已經是個下野之人,如今一心在教學之上,公務上的事情也就不多摻和了……”

趙芸輕瞥了對方一眼,卻並未說什麼。

於是乎,二人各懷心思,又來到了縣官寺,打聽到了公孫氏趙夫人的新宅,然後各自報上名來,便受到了那趙夫人的款待。

然後,這件無奈之事也就可以不清不楚的揭過去了,也算是對盧子幹有了一個不清不楚的交代!

“如今趙國匪患既平,又恰逢方伯與襄國長到任……而且,恰好我妻也從遼地趕來團聚,三喜臨門,正該大舉宴席,以示慶祝!”公孫珣不以爲意,反而揚手相邀。“兩位,還請隨我一起入內,共享一杯薄酒。”

“休要多言。”劉焉聽到自己兒子說到袁隗,便趕緊瞪了兒子一眼……其實,即便是向栩如此奇葩,他也可以去當面聊聊的,只是他本就只是來對付公孫珣的,向栩如此作風儼然已經不能指望,再加上李進在旁,這才選擇暫時告退而已。

公孫珣聞得此言,也是忽然仰頭哈哈大笑起來:“我知道了,董公仁真是忠厚老實!”

“我……”馮芷登時聲音低了下去。“我的意思是,寧可讓夫君納一堆別的妾室,也不能讓這個秦氏女進門,夫君這人向來注重功業,何曾見他對一個女子如此動情過?”

更別說,這裡面還隱隱有什麼小心眼趙姓常侍、忠孝無雙趙太守、文繞公親信子弟,還有什麼曹姓權臣尚書令之類之類的亂七八糟暗線了。

“你一副忠厚老實的模樣,如何也來騙人?!”終究是劉範年輕,第一個忍耐不住。“一路上居然都是裝的嗎?”

那無慮候聽得此言,不知爲何,隱隱面露疑惑,看樣子似乎是聽過此人卻又一時記不清來歷的樣子。

“方伯。”就在劉焉拱手告辭,準備回去休息之時,魏鬆忽然又擡頭說了一句。“你久在陽城山修身養性,此番又從中樞匆匆而來,或許對邯鄲令有先入爲主之見……我有一言相贈。”

劉焉啞然失笑,他也是沒想到對方居然如此態度堅決,毫不拖泥帶水。實際上,按照他的想象,大部分人處在魏鬆這個位置,都是有一萬個理由來打哈哈的。

到了第二日,‘黃縣長’和李縣長早早起來梳洗用餐,然後便與魏鬆,還有昨日留宿於莊園中的一衆本地豪族大家相辭……‘黃縣長’來襄國‘上任’,自然是要先去拜訪國相向栩、國傅韓拓,還有趙王劉豫的。

而就在堂中一時氣氛尷尬,主客皆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趙夫人卻是繼續語氣複雜的言道:“兩位縣君若不急於一時,不妨暫住片刻,今晚見一見我家夫君?中午便來了訊息,說是他剿匪成功,已經快馬趕回邯鄲,今晚應道就能到了。”

大約是在用過晚飯一刻鐘的時候,果然有魏氏的僕從來到客房,替自家主人邀請‘黃縣長’私下一敘。

一夜無言,自不必多講。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那個喜歡白馬的郎君,居然喜歡這種裝扮嗎?”

“其實,邯鄲令雖然是文繞公與子幹公的學生。”魏鬆平靜言道。“但在我看來,倒更像是橋公當年舉止,只不過出身邊地,行事更強橫一些罷了……”

夕陽下,只見旌旗煊赫,兵馬雄壯,義從郡卒,義勇降兵,足足有五六百人馬。而爲首的一大隊精銳武士更是打着白馬旗,全都白袍白馬,鶡冠持械,然後沿着街道迤邐而來。邯鄲城中人口衆多,商業發達,街道寬闊,此時自然有大量士民聞風而動,他們或是沿街而觀,或是攀樓眺望,然後時不時齊齊發出感嘆驚呼之聲。乃至於有遊俠扶劍跟隨詢問,女子拋物示意。

“那……”劉焉愈發茫然了。

真要想結交的話,可以換回公開身份,光明正大的來。

‘兩位縣長’各自對視一眼,雖然是各懷心思,但還能如何呢?也只能各自頷首了。

劉焉無可奈何,終究是怕事後身份暴露丟人現眼,便捏着鼻子將信給了李進,並在心中再三記住了癭陶長濟陰李進這七個字,決心此事之後一定要好好提拔對方……此事不必再提。

“非也。”爲首一人,隱約記得好像是複姓邯鄲的,在那裡搖頭嘆氣。“依舊是相持不下,但昨晚上來了消息,說是君候回師極速,怕是不日就要回來了,我們便不好再拖延下去了……”

“姐姐!”正在趙夫人胡思亂想之際,隨着一聲清脆的喊聲,卻是馮芷滿頭大汗的從剛剛纔打通一日的別院趕來了。“我打聽清楚了……”

而從一個新任方伯的角度來說,從一個認真做官的人角度而言,劉焉是絕對不允許自己不服人心的,即便是爲此讓穩坐吏部曹尚書的盧子幹感到不滿他也不在乎——前者是做官的根基,後者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那我一個堂堂冀州方伯去給你們幹送妾室這種事情就抹得開了,而且還是幾選一這種?!

劉焉恍然之餘卻又憋屈的不得了……因爲好歹他也知道,自己此時只是個五百石不入流的‘黃縣長’,還是本地的襄國長,此行非但順路,就勢拜見那公孫珣的府上更是一個知進退的襄國長該乾的事情……所以,去做此事好像還真挺合適!

轉頭去求助魏鬆,然而魏鬆低眉順眼,假裝什麼都看不到,這劉君郎無可奈何之餘又想到了對方昨日之言,便只能壓着一肚子不爽接了這信,然後和李縣長一行匆匆往邯鄲而走。

莫非,相處了快一年,這馮芷居然一直以爲自己是個傻子?

想到這裡,趙芸乾脆懶得理會對方了……但是,那首《陌上桑》的詩歌,卻也是久久揮之不去。

劉焉又把自己鬍子揪得生疼了……你們這些在趙國混的人就不能按照套路來?你一個小女子,丈夫又不在,拒絕的如此乾脆利索不怕被人說善妒嗎?勾連本地大族,關你什麼事?

劉焉聞絃歌而知雅意,也是乾脆起身,準備告辭休息……這種私下問案的行爲其實本不是什麼能上臺面的行爲,甚至有些不合士人交往的風氣,所以既然問清楚了,也就沒必要多待了。

“非也!”劉焉暫且將之前種種心思拋之腦後,只是捻鬚而笑,立在原處既不回禮也不問好。“襄國長也好,黃姓也罷,俱是虛言,我姓劉名焉,字君郎,乃是新任冀州刺史,聽說任下有一邯鄲令跋扈無度,越權擅殺,特變名私服,偷偷查訪……”

晌午時分,劉焉父子與李進三人匆匆入城,來不及欣賞這數百年趙都的繁華,便一起往趙國相的官寺而去……當然了,饒是以劉焉十八年修身養性,饒是那李縣長如此忠厚老實,饒是劉範自問這一年在洛陽有所進益,此時也是長了一番前所未有的見識!

三人立在滿是荒草的官寺門內,大約是聽趙國的佐車王冉、佐車副史李明二人講了一刻鐘的故事,便匆匆留下各自所謂官職姓名,然後就齊齊落荒而逃!

便是劉焉都不能想象該如何與這種人面對面交流,更不知該如何問案!實際上到了此時,不要說劉焉了,便是劉範都已經明白過來今日早上那羣本地豪族的奇怪眼神了!

董昭驚愕色變:“君侯此話何意?”

趙夫人聞言倒也不詫異,反而直接撕開信封,就地查看了起來。

劉焉看了眼眼前豪氣大方之人,一邊難免尷尬,一邊卻也暗自歎服對方的豪氣,便只好放下立威的念頭,哂笑一聲,接受了邀請,準備折身宴飲。

“都說邯鄲令跋扈,”官寺外的路口處,劉範拽着自家驢車搖頭無語。“可他若不跋扈,那之前的襄國長犯下如此重罪,誰來處置?他不接管國政,誰又來處置國中政事?怪不得國中名族個個唯邯鄲令馬首是瞻,怪不得前任方伯棄官而走,這趙國哪裡是邯鄲令一人跋扈的問題?這個國相分明也是一個天大的麻煩!父親十八年……父親入仕十八年,官越做越小,怎麼偏偏這種人也能一躍而爲兩千石?袁公爲何要徵辟此人?”

“縣長是不假的。”那矮胖忠厚的‘李縣長’憨笑一聲,不由尷尬言道。“但姓名和去處也是假的……不瞞方伯與君侯,也與兩位請罪了,在下濟陰董昭,字公仁,乃是尚書檯剛剛點任的襄國長。”

————我是熬了半夜的分割線————

“只是,你如何又如此之巧,恰好是襄國長呢?”劉焉再度揪起了鬍子……這趙國的人和事真是個個奇葩。

這話問的莫名其妙,劉焉當即捻着鬍子無語反問:“這上任冀州王刺史因爲你擅殺襄國長一事棄職而走,我才被點了冀州刺史……邯鄲令爲何反而問我?”

那麼什麼是趙國的人心呢?無外乎便是當地官吏士民的態度。

但是,旁邊的劉焉父子此時卻已經目瞪口呆了。

但是……但是怎麼說呢?對方如此乾脆的態度,對於已經有些爲難的劉焉來說其實也是好事。

“魏兄不必多禮,實在是我隱瞞在前。”劉焉也是隨口客套了一句,便也是直來直往了。“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便直言不諱了,受任之時,尚書檯諸公曾言及邯鄲令公孫珣擅殺襄國長甄度一事,我爲一任刺史,不得不清查此案……魏兄,你是趙國名族之首,又一直在邯鄲行教化鄉里之舉,對此事想來必然有一番見解。”

夏日天長,到了所謂晚上無慮亭侯入城之時,其實還算是光照充足,一片清明。

………………

而說到官吏士民,魏鬆和當地豪族鮮明的態度,其實已經代表了士與民的意願……至於更低等的平民是沒資格稱民的!而吏呢,誰不知道這趙國吏職已經被那公孫珣給私下侵佔了個乾淨?最後說到官,此時這個趙國唯一穩壓邯鄲令一頭的官員向栩又是那般光景,便是真見了面其實劉焉也沒有什麼心思聽這種人的意見!

“魏兄儘管直言。”劉焉自無不可。

“而且再說了。”那趙夫人將書信放在一旁,語氣也是有些奇怪。“我身爲主婦,本就有爲我家夫君添置妾婦,綿延子孫的義務……今日上午,我已經遣人去城南秦氏爲夫君正正經經、光明正大的去求納一妾了,如今還沒得到訊息而已,此時何必還要用這些私下投獻,亂七八糟的東西爲夫君再添亂呢?”

而這一次私下相見,雙方坦誠至極。

李進暫且不說,劉焉看到對方如此認真反而心中鬆了一口氣……沒錯,其實劉焉突然選擇和李進一起過來,乃是就是存着壞心思找茬的,只要這趙夫人敢接受名單上的任何一人,他便要藉此發揮,治公孫珣一個證據確鑿的貪色之罪,並狠狠罰他一年的俸祿!

“且不提什麼國相不國相,”實際上,這些豪族不僅對國相毫無尊重之意,反而趁機取出了一封信來遞給了雙目俱是血絲的‘黃縣長’。“襄國長此去邯鄲,各家各戶都應該有所拜見,還請成人之美,順道替我們將此書交與無慮候府上……”

“這倒也是啊?!”劉範居然一時無言。“倒真是我們逼你改了名字、官職,你也真是老實,明知我們是冒充依然心存善意不願揭穿……”

趙芸幽幽一嘆,卻是依舊無言,只是揮手示意那些僕婦都遠一些。

“然後便如何?”趙芸終於忍耐不住了。“既然是夫君一見鍾情,看中了那個女子,你又要如何處置呢?”

“這……若是長者不在意,那就依長者好了。”那矮胖忠厚的李進也是無可奈何。

“方伯勿怪,”那邯鄲令打量了半天方纔失笑言道。“實在是久仰方伯大名,不想今日在此處相見……只是方伯爲何是冀州方伯,不該是幽州方伯嗎?!”

“諸位已經議定了昨日之事?”‘黃縣長’,也就是劉焉了,一時好奇。

“我們議了一下,”另一個姓張的,好像還是做過郡丞的,也是直言不諱。“既如此,便不如將幾個頭面之家的女子姓名各寫上一個,然後讓趙夫人挑選一個……也是各安天命的意思。”

“不想新任襄國長竟然是一位長者?”這無慮候見到劉焉形象,也是趕緊下馬拱手行禮,沒有失了半分禮數。“見過長者,聽說長者姓黃,乃是江夏人?”

“我隨你去拜會那邯鄲令家中,順便去送書信。”劉焉無力的擺擺手。

趙芸聞言不免有些猶豫不定。

說着,這位無慮候也不在意對方之前的恫嚇,而是轉向了旁邊的李進:“這位李縣長呢,你也是假名假姓假縣長不成?”

畢竟嘛,有漢一朝,人治還是要大於法治的,德行風評也是跟法律一樣讓人生畏的,甚是更高一籌……或者換個說法,用魏鬆昨日所言,有些事情越矩是越矩了,你要想處置也是沒問題的,但卻無法服趙國人心。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不知爲何,相比較什麼地方大族的聯姻,趙芸反而更在意這首詩,只看了一遍,便始終忘不掉這個簡單而又朗朗上口的開頭了。

“公子何出此言啊?”那董昭董公仁依舊是一副忠厚無奈樣子。“不是你先說方伯是襄國長嗎?既如此,我還能說實話嗎?而且當昨日哪裡知道方伯是方伯,若是有難言之隱冒充於我,貿然揭穿,豈不是會害人?”

劉焉恍惚而走。

“姐姐的那個族弟不是正在城中嗎?”馮芷登時大喜。“要我說,趁着夫君不在,姐姐不妨讓他出面,去把這個秦氏女給光明正大的給納了,結了婚嫁與別人,如何還能再入我們家的門?”

“以樑國一縣功曹而廢陳國相的橋公,招名士不應便要將人寡母發嫁的橋公,三起三落的橋公,出將入相的橋公!”魏鬆仰頭正色言道。“其實都稱得上是頗多類似……方伯,我拿橋公相比不是要論及二人功業、名望,而是說兩人性格相仿,並以前車之鑑提醒方伯,與這種人共處一地,若只是以官位、職司、名望相壓,只怕是要自取其辱,將來還要著於史冊,貽笑大方的。”

公孫珣笑而不答,只是復又朝着劉焉拱手一禮:

“方伯甫一到任便變名私服,辛苦查探,堪稱盡職盡責;襄國長處驚不變,心存善念,卻也是忠厚老實……想來不久這趙國便要傳唱,盡職盡責劉方伯,忠厚老實董縣長了!”

趙夫人在簾子後面細細的看完了書信,然後不禁微微蹙眉:“兩位縣君請了,恕小女子直言不諱,這些女子都是大家所出,若是夫君納下其中一人,豈不是有勾連本地大族的嫌疑,將來行政處事怕也是要被人說閒話的……”

“對了,”剛一轉身,那劉焉想起下午之事,復有捻鬚搖頭失笑。“其實於無慮候而言何止是三喜?據我所知,你家趙夫人今日剛剛爲無慮候提了一門親事,乃是城南秦氏女……想來此時已經成了,如此便是四喜臨門!可喜可賀!”

“橋公?”劉焉若有所思。“橋公爲政五十載,百折不撓而又經歷豐富,哪裡是公孫珣一個年輕人能相比的呢?或者說,他與某個時期的橋公有些相像?”

“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也。舉孝廉,除襄國長……過邯鄲,時太祖爲邯鄲令,謁而見。太祖見其人而笑:‘董公仁望之忠厚,實則內秀,將爲社稷臣也’。左右奇而問之,太祖應:‘昔吾不得志於洛中,以白身謁袁本初,亦忠厚如彼。’衆默之。”——《新燕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

PS: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多扯一句,董昭位列曹魏九大謀主……被認爲低於二荀一賈,然後與郭嘉、程昱、劉曄、劉放、蔣濟同傳,可以認爲是正史中最頂級的那一波謀士了。

但是因爲協助曹魏篡漢,演義裡顯得有些不夠出彩,三國志遊戲給的數據也很低……這就很坑。

(本章完)

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47章 軟紙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402章 更覺歸可喜(7k勉強2合1)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129章 牌戲第37章 汝南買士第30章 花明柳暗第98章 處置(下)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87章 表文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55章 望氣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152章 無力(上)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294章 人事常相參(二合一)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167章 祭旗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48章 務實第81章 雞湯(上)第75章 撤屯(上)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174章 兵臨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69章 大饗(上)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108章 中臺第2章 盧龍塞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12章 請賞第172章 直入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484章 獵馬敢齊出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125章 無生第117章 相邀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1章 大事(中)第48章 務實第80章 贈刀(8k)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95章 當走第64章 臨陣(下)第4章 相談第15章 熊孩子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103章 麥飯第190章 春去夏漸腥第115章 夜訪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145章 盛意(中)第97章 處置(中)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437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第125章 無生第236章 鐵騎橫百里(上)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261章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124章 待死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64章 臨陣(下)第162章 冬狩第150章 明白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101章 大事(中)第175章 國破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
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47章 軟紙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402章 更覺歸可喜(7k勉強2合1)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129章 牌戲第37章 汝南買士第30章 花明柳暗第98章 處置(下)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87章 表文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55章 望氣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152章 無力(上)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294章 人事常相參(二合一)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167章 祭旗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48章 務實第81章 雞湯(上)第75章 撤屯(上)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174章 兵臨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69章 大饗(上)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108章 中臺第2章 盧龍塞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12章 請賞第172章 直入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484章 獵馬敢齊出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125章 無生第117章 相邀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1章 大事(中)第48章 務實第80章 贈刀(8k)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95章 當走第64章 臨陣(下)第4章 相談第15章 熊孩子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103章 麥飯第190章 春去夏漸腥第115章 夜訪第179章 封侯非我意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145章 盛意(中)第97章 處置(中)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437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第125章 無生第236章 鐵騎橫百里(上)第383章 遷藏就岐何能依?第261章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一週年總結兼百盟感謝第124章 待死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64章 臨陣(下)第162章 冬狩第150章 明白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101章 大事(中)第175章 國破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