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

大唐晚期,由於地方節鎮可自行募兵,出現了諸路兵馬只認主將不識國主的局面。待黃巢起兵之時,各地藩鎮趁勢而起,致使天下四分五裂造諸國紛立,而期間文臣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郭威立朝之後,將地方自主募兵的制度,改由朝堂統一徵兵,又頻繁調換各節鎮將領,杜絕了諸節鎮擁兵自重的隱患,軍政收歸朝堂節制,文臣的權力已爲凌於武將之上。

郭榮採納江秋白建議,將兵權收歸樞密院節制,範質、王溥等人的威望已是可以震懾三軍。正如趙匡胤所言,此下譁變的兵馬家室多在京城,到時只要範質等人岀面安撫,對於作亂的兵將即往不咎,大有可能會使軍心穩定、禍亂平息。

但見趙匡胤已是試探出自己使嚴秋回京稟報兵變之事,言稱自身有救之下,臉上的笑容實是毫無作做,江秋白驚疑之下,心頭一震,“下官有救?想來你欣喜的是陰謀已爲得逞吧?”

“大人何出此言?”

“我且問你,你是否已使人在途中攔殺嚴秋他們?”

“大人何時到來下官是爲不知,更不知大人會遣嚴秋他們回京,如何能使人攔殺他們。”

“你趁我不在開封,使人謊報軍情,誆了兵權。你料我擔心軍情緊急,聞訊必會連夜趕路,算準了我會在此時來到,是故才使人帶頭作喊,不若如此大逆之事,你焉敢不密爲行事?”

“正如大人所言,下官若是心懷不軌,何敢請使大人爲監軍,又何敢讓兵士大聲喧譁……”

“你心知六軍兵士未必皆會與你同謀,待我到來,使親信之人詆譭先帝,軍中那些無心作亂之人,見我無法反駁詆譭先帝的言語,以爲我在衆人質問之下認可了你們所謂的先帝不是之處。”

“你料我不敢殺你,纔會使我監軍,利用衆口難辯使我呈屈服之勢……但如我江秋白都未曾以死相抗,那些無心作亂或搖擺不定之人,便是會生了隨你作亂之心。”

江秋白言語一頓,起身行到主案之處,彎腰拿起地上的黃袍,用力一撕,旋而欺身而進,一把將趙匡胤脈門扣住,厲聲道:“你真以爲江某不敢殺你?”

趙匡胤緩緩從繡墩離座站起,卻是臉無懼色,“江大人若是不信,但可殺了下官……”

但在此時,慕容延釗等人從帳外衝進,眼見趙匡胤被制,個個拔刀而出,“放了點檢大人……”

“爾等且是退下。”趙匡胤輕斥一聲,轉而望向江秋白,“下官未曾料到六軍有變,更無可能使人截殺嚴秋他們,大人若使不信,但可離去……”

話音未落,趙普等人齊聲言道:“萬萬使不得……”

帳外有人喊道:“即使點檢大人同意,我等卻是不應……”

“不錯,莫使江秋白走脫壞了大事……”

江秋白自是不敢殺了趙匡胤,此下擔心嚴秋二人途中爲人截殺,卻是想將趙匡胤制住,迫使他將自己送出營外,趕回京中佈防。

“爾等讓是不讓?”江秋白緊握趙匡胤手腕,望着擋在眼前的諸將沉聲言道。

衆人面面相覷之中,只聽高懷德言道:“此下軍心已反,江大人即使殺了點檢大人,那些貪圖富貴的兵將也會另擁他人爲帝。從此中原便爲大亂,江大人三思呀!”

話音剛落,卻見帳外衝進兩名兵衛,卻是一左一右將慕容延釗挾出帳外,緊接着便聽有人喊到:“偌使點檢大人蒙難,我等便擁慕容大人爲帝……”

“不錯,我等但可另擁新帝,也不能讓江秋白走脫……”

但想起李觀書所言,若使殺了趙匡胤,不僅國運年祚有損,天下一統大勢也會延後。此下只是脅持了趙匡胤,便是出現如此局面,江秋白心頭大震,但知軍心已亂,脅迫趙匡胤已爲無用。

又想若是放了趙匡胤,羣情激憤中自身恐是不保,心念急轉之下,大聲喊道:“我與點檢大人只是試探一下諸兵將的決心,此下看來,便爲放心了。”

江秋白才智過人,自不會一時意氣誤了大事,心知此下無法脫身,但想以自己身手在歸軍途中卻是容易逃離,於是忍下怒火屈意求全。也料趙匡胤定不敢玉石俱焚,便爲將趙匡胤放開。

其實趙匡胤不僅心恐江秋白會作魚死網破之舉,留下他更是做爲日後大用,在江秋白放開脈門之後,哈哈大笑一聲,言道:“正是如此,諸將士莫要心疑江大人。”

言語一頓,目光掃過眼前諸將,“傳令下去,即刻起兵返京。虎捷右番軍留下兩千人馬收拾輜重,高將軍領本部馬軍先行,控鶴、鐵騎六千騎兵隨我居中,其餘兵馬輕裝跟進。”

此下才是丑時三刻,趙匡胤藉機安排發兵,又令馬軍先行,已顯急於趕到開封奪取大位之勢,無異於也作實與智苦勾結之人就是他,江秋白心頭悲恨難當,但想着等大運回歸龍脈之後,便是要將趙匡胤大卸八塊。

高懷德等人應命退出之際,帳外行進了三位武林人士打扮之人,江秋白見狀心頭一凜,但爲看出其中兩位是神念大成境界,另一人卻是抱丹小成修爲。

“我等見過點檢大人。”

“來、來,我與諸位引薦一下,這位是此次徵北大軍的監軍使江大人……”

那懷有抱丹小成身手之人是一位年過五旬的漢子,聞言對着江秋白拱手作禮道:“錢望山見過江大人。”

“錢望海見過江大人。”

“錢望川見過江大人。”

江秋白心頭更爲一震,“原來諸位是洛陽錢家昆仲,幸會,幸會,不知諸位何時屈身軍中?”

郭榮當日在高平之戰後,深知軍中供奉在兩軍對陣所起的重要作用,便是使江秋白網羅中原各地的武林人士入伍擔任供奉之職。這錢望山三個兄弟居於洛陽,家傳‘奔雷劍’劍法大爲不凡,當日江秋白也曾使尚佑前去相邀,卻是被爲婉拒,未料此下竟爲趙匡胤網羅身側爲用。

“錢某早年受故太尉趙公大恩,點檢大人去年有請相隨,卻是不敢不來。”

聽錢望山語氣,但知他是受過趙弘殷恩情,是故纔會爲趙匡胤效力。江秋白目光掃了一下退到身側左右站立的錢家兄弟,心中一嘆,卻爲知道自己步步是被趙匡胤算計,但想在這錢家三兄弟環顧下,途中已是難有脫身的機會。

不一會兒,慕容延釗等人便來到營帳覆命兵馬已爲整裝待發,趙匡胤望向江秋白,“江大人,請……”

江秋白也未作答,隨着趙匡胤行出帳外,便見有兵衛牽着坐騎來到衆人面前。

江秋白一爲上馬,錢望川與錢望海名一左一右將他夾在中間而行,而趙匡胤則在錢望山及六名親衛軍隨護下,行在江秋白前頭。

陳橋驛離開封有百里路程,中間隔着黃河,想是趙匡胤早爲準備,河上已是架有浮橋,一過黃河,六軍兵馬疾行趕路,卯時三刻卻爲來到開封城西門外百丈之處。

卯時時分城門應爲打開,而此下城門是爲關閉,江秋白一見之下乍爲一喜,擡頭但見城牆上守兵佈防如尋常日子並無二致,而望見大軍返京卻是毫無動作,心頭又爲驚疑起來。

“傳令下去,除勇銳營之外,六軍人馬且在城外駐紮,無我軍令,任何人皆不可進城。”趙匡胤言語一頓,轉首對着江秋白微微一笑,“江大人與諸位將軍且隨我叫門入城。”

勇銳營隸屬殿前司馬軍,營中兵衛個個身手矯健,驍勇善戰,在趙匡胤任職殿前馬軍都使之時,勇銳營一直就追隨他南征北戰,待他升爲殿前司點檢之後,勇銳營便成爲他的親兵侍衛。

未待心中狐疑的江秋白作答,趙匡胤便爲催馬向城門行去,行到與護城河十丈之距時,只見吊橋緩緩落下,江秋白心頭一驚之中,一隊人馬從城門而出,爲首兩人卻是殿前司都使石守信與都虞侯王審琦。

“我等奉命迎接點檢大人入城……”

但想即使嚴秋二人被中途截殺,兵變消息無法傳回京都,有常山、孟小虎所領的禁中四衛人馬,絕無可能不爲反抗便是被石守信一衆拿下。而但若城中有變,外城上的守兵亦無可能會如尋常一般佈防,江秋白聞言心頭狂震,厲聲喝道,“爾等是奉何人之命?”

“回江大人,我等是奉範宰相之令來相迎點檢入城……”

江秋白幾疑聽錯,“你說得可是範質範大人?”

“正是。”

江秋白自不肯相信是範質下令石守信打開城門出迎,但想衝入城中探個究竟,心念一動,左手一按馬身,頓然縱身而起,半空中拔出身背上的長劍,一劍向身前隔有丈餘遠的趙匡胤劈去。

就在江秋白縱身而起之際,一道尖銳的破空聲響起,城頭上一枝飛矢電閃般向他左胸襲來。情急之下,江秋白只得變招擊向射來的飛矢,但在他身形下落之時,左右兩邊的錢家高手已是出劍向他身後擊來。

江秋白攻擊趙匡胤非是想取他性命,而是想逼錢望山相救,從而藉機前闖入城。卻未料城頭上有高手引箭射殺,身形爲之一阻,卻爲被錢家兩兄弟所趁。

千均一發之際,江秋白左手向後一揮,長袖頓然如飛瀑一般卷向襲來的兩柄長劍劍尖,隨着裂帛聲響,下落的身形向左一轉,一招無極劍法‘擊石彈絲’向右側的錢望海擊去。

錢望海的長劍此時方是破開江秋白的袍袖,未料江秋白應變如此之快,電光火石間卻是一扯馬繮,那戰馬頓爲揚蹄而起,劍氣卻是刺中了馬脖,但在馬血飛濺之中,江秋白身形向右急縱而出。

身形方待站定,但覺一道劍氣向左後肩擊來,未加思索之下,一招‘流雨三千’使出,‘當’的一聲,兩劍相交,受力反震之中,出手攻擊的錢望山與江秋白同時後退兩步。

此時錢望海、錢望川二人已是縱身與錢望山站成一排,攔住去路。

“三位先生,莫要傷了江大人,二十招之後可讓江大人入城,哈哈……”大笑聲中,趙匡胤領着兵馬入城。

但不知趙匡胤讓錢氏兄弟在二十招之後放自己入城用意所在,江秋白聞言之下,卻爲猜斷錢氏三人斷不敢傷了自己,心念一動,便是使出無極劍法疾攻而上。

江秋白天資聰穎之人,只是耽於政務,未能潛心修習武學,修爲一直滯在抱丹小成,但有精妙的無極劍法,若使只有錢望山一人,十招之內但可闖入城中。此下多了兩位神念大成的高手,即使江秋白形若拼命的相攻,卻終是破不開錢氏三兄弟的合力相守。

鬥有二十招之際,但如趙匡胤吩咐一般,錢氏三兄弟頓然縱身退開,江秋白未爲多想,便是立馬向城中疾奔而入。

此時街道兩側站值着諸多兵衛,卻是未見有尋常百姓,江秋白便是順着寬敞的路道疾奔而行。經過開封府衙前面之際,身形一頓,一把抓住路邊站值兵衛的衣領,“可知點檢所領兵馬去了何處?”

“回、回大人,他們往明德門去了……”

明德門所在是內城南面,江秋白將手一鬆,頓爲躍上身側屋頂,轉而向南疾縱而去,將及明德門之時,但從屋頂望去,卻爲看見範質等人已是對趙匡胤俯首跪拜。

江秋白亡魂大冒之下,從屋頂縱身而起,踩着道路上勇銳營衛的頭頂,三個起落便爲落身在趙匡胤與跪拜在地的百官中間。

身形剛一落定,站在範質身側未曾下拜的程正便爲衝了過來,一把揪住江秋白胸領,厲聲喝道,“你這狗賊,自身賣主求榮也就罷了,何以教人唆使逼迫百官行這謀逆之舉!?”

“我、我何時如此行事?”神魂大亂的江秋白又爲一驚。

“這是什麼?若非你使嚴秋小賊亮出此物,範質、王溥等輩豈肯相信你已是賣主求榮?若非嚴秋小賊使神虎營衛逼迫,百官豈會順從?”

程正想是已爲對範質、王溥貪生怕死投靠趙匡胤大爲悲恨,此下卻是直呼其名。

但見程正手上亮出的正是自己交與嚴秋,作爲信物趕回稟報兵變的玉佩,江秋白胸口如中巨錘。他自是未料到書院學子出身的嚴秋與宮少文會爲趙匡胤所收買,更未料到多是通寶閣箭衛組建的神虎營衛也會叛變。

此下方是發覺自己是被趙匡胤利用的一枚棋子,先是使自己在軍中辨駁中銳氣受挫,使那些無心造反、搖擺不定的兵士有了反心。更利用自己的威望,使嚴秋造出與論,讓朝中百官認爲,對郭榮忠心耿耿的託孤大臣江秋白都隨趙匡胤造反了,自是無心反抗趙匡胤謀逆之舉。

而與趙匡胤的人心之爭,是在於名正言順之爭。但使範質、王溥號令人馬守在內城,甚至於皇宮,即使讓趙匡胤舉兵攻下,屆時誅殺朝臣謀逆造反的罪名便爲作實。郭榮英名在世,中原百姓心中自是會不服趙匡胤謀朝篡位,龍脈大運但可迴歸。江秋白自是萬萬想不到會便被趙匡胤兵不血刃奪了皇位。

目光掃過跪在地上的範質等人,心中悲憤、悔恨諸情交集,想着當日郭榮撤換點檢職務之時,自身反對曹彬入職,卻是使趙匡胤得了點檢官位,而此下又因自身錯用奸人,造成趙匡胤陰謀得逞,越想越恨,氣急攻心之下,一口鮮血頓然噴出。

程正望着噴在袖口上的鮮血,想是明白是嚴秋、宮少文出賣了江秋白,轉首四顧,“嚴秋、宮少文你這倆狗賊在哪裡?但使南風歸來,我必使你們碎屍萬段……”

此時,一聲淒厲的鳥叫聲在半空中響起,神情恍惚的江秋白擡頭望去,只見一隻飛鳥在頭上盤旋一圈,旋而嚮明德門城門俯衝撞去,細微的‘突’聲中,鳥身墜落地上。

以江秋白的目力,卻爲認出落在三丈處撞牆而亡的飛鳥,正是六年前郭榮出征北漢在澤州讓人帶回宮中飼養的太平鳥。這太平鳥一直飼在宮中,尋常之時未關籠門也不曾飛離,但在郭榮身亡那日卻飛了不知所蹤。

江秋白跌跌撞撞走向太平鳥落身之處,望着飛走半年此下飛回自撞而亡的太平鳥,心頭悲涼但生,熱淚奪眶而岀,俯身捧起太平鳥,頓然仰天長嘯。

“師兄……”隨着城頭上面常山的呼喚聲,‘嗖、嗖’的飛矢聲接着響起,一陣箭雨射向趙匡胤。

“護駕、護駕……”一衆勇銳營衛大喊中揮着兵刃相擋飛箭。

江秋白心頭一驚,拔身而起,腳尖又爲一點城牆,便是落身在兩丈餘高的城牆上,“住手……”

常山、孟小虎與五十餘名神虎衛將弓箭一收,齊齊望向江秋白,驚疑之中,孟小虎虎目但睜,“爲何?爲何不能射殺這逆賊?”

“此賊已受百官朝拜,應了地氣,若是將他殺了,天下但會大亂。”江秋白慘然一笑,“何況此時也非是你我之力可殺……”

常山與孟小虎不知佛劫內情,對於前半句聽得是懂不懂,後半句卻是聽得明白,聞言之下,常山大聲喊道:“我等生死向於大義,此刻正爲時候,來呀,給我射殺趙賊……”

“住手。”江秋白一把奪下常山手中弓箭,沉聲言道:“你可是記得先帝北征之時所作詞賦?”

常山頓爲一愣,又聽江秋白言道:“小虎師弟,你且是大聲朗與常山聽,朗與天下百姓聽。”

“長誓不與袍澤裂。

莽莽先志,山河應氣,浩歌兆心同闕。

蕩鼓壯懷千浪破,賊子煙滅。

東風起,萬丈烈。

泱泱雄甲,光耀雲霄,三才與時奏捷。

但在我輩,不與兒孫告浴血。”

隨着孟小虎悲壯的聲音落下,江秋白言道:“你二人可知先帝的大志所向?”

孟、常二人互視一眼,默默地點了點頭。

“先帝志在天下一統,使百姓安居樂業,若是殺了此賊,但會讓先帝願念有憾……”

“此賊身亡如何會使先帝願念有憾?”

“其中關鍵你二人日後自會知曉,一旦此賊身亡,天下一統時日是會推遲數十年,須記先帝詞中所言……不與兒孫告浴血。”

“這、這……”常山與孟小虎一時愣住。

“此下但要護住太后與聖上他們的周全,若使太后與聖上不予留在京都,你二人可將他們送去房州靈秀村。”

孟、常二人若有所覺,互視一眼,齊聲道:“那師兄你呢?”

江秋白搖了搖頭,轉而望向城門下方的趙匡胤,厲聲喝道:“趙匡胤你且聽着,但使太后與先帝子嗣有所閃失,自會有人尋你玉石俱焚……”

話音剛落,便見江秋白身形一萎,頓然倒身而下,孟、常二人驚魂一生,疾撲上前,卻是發覺江秋白已是氣絕身亡。

“師兄……”常山肝膽欲裂,一聲悲呼之後,立身而起,正待縱身而下之際,卻爲孟小虎一把抱住,“常師弟,莫要忘了江師兄的遺言……”

“啊……”常山仰天悲呼。

當日趙杜氏與智苦圖謀,已是擔心陰謀得逞之後,書院學子血氣方剛之下,定會尋仇趙家,是故佈局留下顧全大局的江秋白作爲安撫人心之用。

而智光準備逃離之際,去了一趟趙府與趙杜氏見面,他但恐趙杜氏不敢起事,卻是未將洛逍遙留在雙龍池、智苦身亡之事與告。只是言稱瞞天過海計成,吩咐小心蕭慕雲等人日後會刺殺趙匡胤。

趙匡胤也知江秋白活着對自己的重要性,但知他自斷心脈身亡,心頭頓是大驚不已,待見孟小虎將常山勸住,但想是江秋白的遺言起了作用,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程正擡頭望着江秋白倒下的城牆方位,任由熱淚而下,言道:“江大人,是程某錯怪於你,卻是不與我向你告罪的機會。”

言語一頓,便是將官帽、官服脫下,疊了整整齊齊放在城門中間,緊接着面朝內城而跪,“大周皇帝陛下,臣程正有負先帝重託,未能護社稷於危難,臣無顏與對呀……”

三拜九叩而起,望向已爲起身的範質,緩緩行到他的身前,沉聲道:“程某明日便是要帶我家柔兒離去,你可是願意?”

範質臉色蒼白,卻爲不敢直視程正眼神,“範質有愧,柔兒去留但有程公作主。”

程正冷哼一聲,便爲轉身離去,剛前出三步,殿前司散員指揮使羅彥瑰橫刀攔住去路,“大膽程正,誰與你狗膽離開……”

話音未落,只見一道身形閃到羅彥瑰身後,緊接着便見他的身形騰空而起,竟是摔到了丈餘之外。

高懷德望着一臉驚愕的羅彥瑰,“你是什麼東西,焉敢對程公無禮?!”

程正狀若未睹,卻是哈哈一笑,踏步而去。

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七章 刺殺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六章 敵襲第一六六章 護冢之戰(七)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九章 破敵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四十六 言親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四章 南下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
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七章 刺殺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六章 敵襲第一六六章 護冢之戰(七)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九章 破敵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四十六 言親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四章 南下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