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

洛逍遙一愕之中,又聽江秋白言道:“當然敕他妄殺朝堂命官死罪之後,對他謀求涼州一方安定的用心予以嘉賞……目前認可折逋支的刺史官銜,但不與詔告,若三年內他治理有方,使涼州安定,屆時以此功勞封他爲河西節度使,以立其威……”

“而聽穆先生講,那巴桑僧人爲他所傷,至少要閉關半年……我讓劉長老與唐長老二人隨同前往,恩威並施之下,當可使折逋支不敢不應。”

洛逍遙此下心中方是一安,他憂心折逋支會仗着身邊有一衆高手,未必會低頭答應相助,但知有通寶閣劉、唐兩位抱丹身手的長老前去,卻是足以震懾住折逋支。

“劉長老他們已去有半個月,這兩三天內應會回來,你且安心在郡主府等待……我想他們必不負使命。”

誠如江秋白所料,兩日後辰時,劉、唐兩位長老各自身負數十斤青鹽趕回,劉長老道:“爲恐人見疑,餘下青鹽折逋支會借馬幫之手,陸續送到開封。”

洛逍遙心頭大喜,望向常青青,“青青郡主,何時開始煉丹?”

wωw¤ TTκan¤ ℃o

“這‘魄元丹’煉製極爲講究,取一部份藥材先煉製七日,再添置藥材,共有四次,是爲二十八天之數。藥材份量與時辰皆可把控,若說難煉……應在火候掌握之處。”

常青青言語一頓,對着客位上的徐美菊言道:“美菊姐姐,相請的丹道前輩何時能夠來到?”

常青青初涉丹道,雖這十餘日來研習‘百草經’上所載的煉丹之術,自也心恐有所閃失。徐家數代經營藥材,認識煉丹之人自是不少,常青青心知自身不足,而洛先生每個月至少需三粒‘魄元丹’方可,便是讓徐美菊尋人相助。

徐美菊言道:“家父年底之前已是讓人尋訪而去……以家父判斷,這一兩日內便會有三位丹道前輩到來。”

常青青點了點頭,“好,那今日我就先行入藥煉丹,待那些丹道前輩到來,再予請教……”

但聽有數位丹道之人相助,洛逍遙心中大喜,忙向徐美菊執禮相謝。

三天之後,徐美菊果是帶來了三位通曉丹術的道家之人,常青青便是安排他們在早已修好的幾間丹室,分開煉製‘魄元丹’,一個月下來,四人中唯有一嚴姓道人將丹煉成。

心知‘魄元丹’難煉,洛逍遙雖有失望,但亦是大喜,望着臉顯愧色的常青青道:“想是如郡主所言一般,這火候難以掌握,只待大家熟悉之後,定是皆會煉成,我先將此丹送回……將喜訊告與師父他們。”

常青青點了點頭,“先將這一粒丹丸讓洛先生服用,我想下次成丹應不止只有一粒。而美菊姐姐有言……不日還會有一兩位前輩趕來相助煉丹。”

洛逍遙心下又是一喜,帶着蕭慕雲、林婉真與常青青作別,趕回莫忘島而去。

二月廿一,從莫忘島北上開封的洛逍遙三人,卻是在陳州一處驛道上,遇到了苗珂雪、嚴秋二人領着五位兵士,護送一輛馬車北上。

衆人見禮過後,嚴秋躍下坐騎引着洛逍遙向馬車後廂行去,邊走邊道:“劉長老、古長老、宋長老他們皆在陣前遇難……”

原來劉長老從涼州回來之後,卻是爲江秋白所邀,與古橫山等幾位通寶閣長老,隨趙匡胤所率的神虎營兵衛一同前去壽州軍中。

洛逍遙聞言頓然大驚,疾步行到後廂之處,推開後扉一看,只見古橫山、劉長老、宋長老三人的屍首躺在車廂內。

身上衣服血漬斑斑,可見多處箭傷,但三人胸口上皆露出一截箭身,一眼便可望出致命之處,就是這穿心一箭。

洛逍遙進入車廂內細看他們傷口片刻,下了馬車,一臉沉重的對着蕭慕雲、林婉真道:“三位長老雖身上多有箭傷,但真正致命的是射中胸口的那一箭……而引弓射殺三位長老之人,修爲至少是爲抱丹小成之上,若非如此,絕難做到引箭貫穿三位長老的胸部。”

蕭、林二人舉目望了片刻車內的屍首,以她們的眼力,自也看出洛逍遙所斷無誤,林婉真駭然道:“但以劉長老他們的修爲,也無可能避之不及被人一箭穿心……定然是爲暗箭所傷。”

洛逍遙望向嚴秋,“嚴師弟可知三位長老遇難經過?”

“我與珂雪一衆在軍中醫治傷兵,未曾到陣前參戰,對於三位長老遇難詳情也未盡知,聽付長老有言,他們三人是帶着神虎營營衛,攻取南唐糧道之時爲人所射殺……”

原來苗珂雪、嚴秋等人自大周兵馬圍困壽州之時,一直皆在軍中醫治傷兵。此下剛好軍中金創藥將爲用完,回開封取藥的同時,也將古橫山三人屍首帶回別院去。

“哦?!”洛逍遙一時震驚,“若是如此當是正面相對……以宋長老神念大成、古長老明竅山麓的修爲,避之不及倒有可能,但劉長老是爲抱丹小成之境,當是可以避開……何況他們又是一同作戰,怎會給人同時射殺的機會?”

林婉真遲疑一下,“若使有如同沈連城那般身手之人,亂軍之中……或是可以做到連珠引箭傷人。”

洛逍遙緩緩點了點頭,沉吟片刻,言道:“距下次丹成之日還有二十餘天……我想前去壽州助付長老一臂之力,爲三位長老報仇……兩位師妹意下如何?”

蕭慕雲與林婉真互視一眼,皆爲點頭應好,洛逍遙轉而望向苗珂雪,“有勞珂雪姑娘將我三人去往壽州軍中一事,轉告青青郡主……就說我二十天後會前去開封。”

言罷與蕭、林二人引身上馬,與苗珂雪一衆作別,掉轉馬身策馬向壽州而去。

此下圍困壽州的兵馬統軍將領是爲李重進,但見洛逍遙前來,大爲驚訝,忙將三人領進營帳入座。

隨護李重進身邊的付長老,見到洛逍遙入了抱丹大成之境自也歡喜,但聽他的來意,卻是臉顯憂色,“少主此番前來,楚先生、方主事他們可是知道?”

洛逍遙知他關心所在,也未正面回答,言道:“劉長老他們是如何遇難?此下軍情如何?”

李重進接言道:“壽州爲我軍所困日久,城中已爲糧盡,南唐齊王李景達引兵來援,其先遣水軍在下蔡之地,爲張指揮使(張永德)架浮橋,用鐵鏈系巨木暗布淮河之中所阻,南唐水軍無法行進,便引兵從紫金山北而入,想取山道築構夾道,將糧草兵員輸送入壽州城中。”

“當日趁他們兵少,我引兵翻山而過,將他們擊潰,並毀了他們的所築的糧道。但此下李景達從濠州引兵五萬,進抵紫金山北,依山列有十餘處營塞……”

洛逍遙略一遲疑,“爲何我大周兵馬當初不先進駐紫金山上,據守其險,阻住唐兵入山立寨?”

“呵呵。”李重進笑道:“這正是聖上的高明之處……讓出紫金山,是爲圍點打援之用。”

“圍點打援?”洛逍遙對行兵佈陣自是不通。

“我軍從去年征戰南唐以來,連克南唐數城,到如今又被南唐收復的原因,不僅是淮汛暴漲,使諸路兵馬難以呼應相援,更重要的是糧運不濟所造成。”

郭榮仁德,對所陷城池秋毫無犯,不願奪取城中百姓糧食以充軍需,卻也使奪下城池的大周兵馬糧草不足。南唐兵馬趁雨季汛情之際,周兵不能相互馳援,又發揮水軍優勢,卻是將所失城池奪回。

“壽州城據淮南要衝,倘若我大周將其奪取,只要從北面的淮河之中架設浮橋,糧草兵馬就可進入城中……在我大周兵馬揮師南下之時,可做爲戰時的糧草供應之地。”

“而其易守難攻,奪下此城而據,是爲一把插在南唐疆土的利劍。壽州城對南唐至爲重要,聖上猜斷李璟會遣兵來救。而我軍水師未籌,不利水戰,是故聖上將諸路兵馬收攏起來圍攻壽州,讓張指揮使截斷淮河水路,誘使南唐水軍棄船進抵紫金山北麓,以期將他們殲滅。”

“那他們何以不從南側取道前來救援?”林婉真言道。

“林姑娘有所不知……這紫金山東南側多爲湖泊之地,大大小小橫連有數十里,李景達要想解壽州之困,唯有從紫金山北側取道。”

“我軍倘使五千兵馬拒於北處山頭,也會使其無法進抵山中,屆時李景達必是會引兵馬退回濠州。而這兵馬是爲南唐精銳的水師,若使他們此下退去,日後卻是難以殲滅,也必成爲我大周兵馬的一大阻力。”

林婉真笑道:“如此說來,招討使大人此下對壽州城其實是圍而不攻……”

此下官銜是爲淮南道招討使的李重進,聞言嘿嘿一笑,點頭道:“不若以此下我軍兵馬之力,焉有攻打壽州不下的道理?”

洛逍遙三人方是明白李重進所言‘圍點打援’的意思。郭榮圍困壽州的用意,是爲想借機殲滅南唐精銳的水師。

“但未料他們軍中卻是有不少武林高手,使我軍難以攻破他們的築構的夾道……而也因此讓劉長老他們遇難身亡。”

李重進嘆了一口氣,將一卷幅地圖打開鋪在桌案上,示意洛逍遙移座近前觀看。

“這紫金山山勢險峻,南唐兵馬將南面山林縱火燒燬,在崖上堆積石塊,檑木,再加上弓箭手,使我軍兵馬無法借密林遮掩,登山潛到北面攻它營寨。”

李重進言語一頓,指着地圖上之處地方言道“壽州城東北面的護城河與淮河相連,這條相連的河道其距甚寬,河上駐有我水軍舟船,唐兵此下無法越過。要入壽州城唯紫金山西面繞出,取道東門纔可,而東門與紫金山相距有近七裡之遠,其中間的平坦之地,算起來只有五里餘,不利於安營紮寨。”

“唐軍剛到之時,從紫金山北面引兵繞到西麓,想直奔東門,卻爲我軍駐在南側的騎兵衝刺而潰。他們雖有五萬之衆,但處在山勢之中,無法集結而出,數度被我軍擊退之後,便是改變了方式,又如其先鋒軍一般,想築構夾道送糧草入城。”

“從紫金山正西面一處地方與北面之側開始,沿着向壽州東門延伸的山坡上構築兩道高丈餘的城牆,但因其建在逐勢而下的山坡上,其最低之處與平地落差亦有兩丈高。”

“這兩道築牆由高而下,間距由寬到窄,到平地時兩牆間距只爲一丈,而上面鋪有橫木使兩牆相接……”

洛逍遙心念一動,“唐兵是想到了平地之處時,直線築構城牆與壽州相連,通過那兩牆之間的甬道……將糧草兵員輸送進去?”

“不錯,他們在築構好的兩牆之間,已經紮起營寨,想是也屯了糧草,只待那城牆築到壽州東門護城河之處,便是可以將糧草送入城中。”

“他們開始築牆之時,我曾數度派兵相攻,但唐軍仗着在山坡上的優勢,居高臨下引箭射殺,卻是使我軍無法阻止他們築構城牆。”

“當兩牆築到平地之處,趙將軍便是帶着神虎營攻打西面橫向的築墻,騎步兵從平地處攻打其從北側斜向築來城牆,阻止他們相接連……”

付長老接言道:“但其在相連之處的築牆上,所駐守的弓箭手皆是百裡挑一的好手,其中至少有二三十位歸真境之人。”

洛逍遙心頭一震,但知以歸真小成境之人所發的箭矢,二十丈之內,其殺傷力已是可相當神念小成之人近身的攻擊力,何況是二三十位。

“劉長老他們當是知道這些弓箭手的厲害所在,那時唐兵的高手想是聚集在築牆相連之處,劉長老他們當可使一些神虎營衛佯攻,自身從其他薄弱的地方攻上築牆……”

“而以傷勢來看,引箭傷了他們之人的身手,應不低於抱丹小成……當有一人不測之時,另外兩人當是有所警覺,何以三人同時會爲人一箭射殺?”

一直沉言未語的趙匡胤應道:“那西面從半山腰築起的城牆,其到平地之處約有三里長,當時劉長老他們亦是看出那些弓箭手的厲害,讓我將神虎營衛陣勢拉開,一個持盾一個引箭,二個兵衛一組相互配合佯攻……”

“而他們三人另帶五十名營衛,從將及半山腰之處的築牆發起進攻,那裡雖也是箭矢如雨,持有盾牌的劉長老三人,卻也逼到了離築牆大約只有十丈之遠的地方……”

“他們還帶有盾牌?”洛逍遙一時心驚,但想不通以劉長老的身手,在帶有盾牌的情況下,如何會被人一箭穿心。

“不錯,劉長老三人皆是帶有盾牌。”趙匡胤點了點頭,“我當時是在山坡之下指揮兵馬,與三位長老斜向距有兩百餘丈遠,卻是難以看的仔細……只見最前面的古長老,突是左手所持的盾牌飛開,緊接着又見他揮棍頓舞相擋箭矢,未及兩息之數卻是翻倒坡上……”

“與古長老相距約有五六丈的劉長老,便是向古長老衝去,想是要奪回他的屍身,而就是那時,宋長老手中的盾牌也是頓然離手而飛,接着亦如古長老一般倒了下去。”

“劉長老似也知道危險,立馬頓住身形持盾而退,只見他後退之中,手中的盾牌忽左忽右擺動了兩下,卻也是脫手掉落……那時劉長老邊舉刀揮劈,邊引身後退,當退有十丈之遠,只見他手中大刀也是離手而出,接着就是倒在箭雨之下。”

洛逍遙心頭大震,望向付長老,“若以清風驛被我所殺的契丹弓箭手之勁力……付長老認爲有可能射殺得了劉長老嗎?”

付長老言道:“亂箭之中,如古長老的身手,在始料未及的情況下,若被抱丹小成之人引箭震開盾牌,然後再爲射殺應也可能。”

“但古長老倒下之後,那時劉、宋兩位長老應皆是有了警覺,手中又持有盾牌,即以宋長老神念大成的修爲來論,當不致於傾刻間也爲人所殺。我想當時射箭之人……是兩位抱丹境之人,且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大成修爲。”

“當如付長老所料,若非如此,絕難在劉長老心有警覺,掩盾而退之下將他射殺。”洛逍遙點了點頭,略一遲疑,又道:“付長老可曾在唐軍之中見過顧言春、沈連城他們的身形?”

“未曾見過……少主是認爲劉長老三人是爲沈連城他們所射殺?”

“當日聽聞沈連城是爲南唐軍中第一人,但這兩三年來,其軍中供奉的武學修爲,想必也有人會更上一層樓……”

洛逍遙頓了一下,言道:“兩軍對陣,各爲其主,廝殺起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自難論恩仇。待我大周兵馬踏破山寨之時,想那兇手亦會出現,即使是沈連城,屆時我也當傾力與他相鬥……”

對於當日刺殺遼使後,沈連城暗中相助洛逍遙脫身,其中的原因付長老一直未敢打聽,但猜洛、沈二人定有恩情牽連,此下如此言道,足見洛逍遙家國大義之下,恩怨分明之心。

付長老心下一嘆,點頭道:“好,無論是誰,屬下當會跟隨少主左右與之博殺……”

李重進望向洛逍遙笑道:“我正欲到陣前查看敵情,洛公子可是一同前去……也好與我獻上破敵之策。”

洛逍遙心下苦笑,對於行軍佈陣他實是不爲精通,但想無論如何熟悉地形山勢是爲必要,聞言便道:“還望招討使大人多多指教……”

李重進哈哈一笑,站起身子領着洛逍遙三人與付長老、趙匡胤等人,出了駐在壽州城西的營寨,策馬來到紫金山西南側,但見唐兵已是將築牆向平地推進有五十餘丈。

雖有大周兵馬輪番射殺築構城牆的唐兵,但其築牆留有通道,亦有唐兵從中出來列陣相阻,待周兵殺到近前,唐兵卻是退入通道中,築牆上的弓箭手便是引箭相射,一時間大周兵衛卻也難以近前。

李重進望着時攻時退了兵馬,言道:“在劉長老他們陣亡後第二日,唐兵便開始在平地上築牆向壽州東門推進。這五日我軍兵衛雖晝夜不停輪番進攻,卻終是爲他們推進了四五十丈。”

“若是再讓他們向前推進兩裡餘,壽州城中的兵馬就敢出城策應,屆時倒爲麻煩了……”李重進言語一頓,望向洛逍遙,“不知洛公子可有妙計,助我破了這西面唐軍的築城、營寨?”

洛逍遙望着從半山腰順着山勢而下的築牆,一時沉吟起來。突聽林婉真言道:“唐軍從山北側斜向構築城牆,使之與西面山腰而下的築牆相連,在兩牆相圍之中紮了營寨、屯了糧草,藉着築牆在山坡上的優勢,使我軍難以架梯相攻,但若在平地上應是無有優勢……”

趙匡胤言道:“但平地之處的築牆上所鎮守的唐兵弓箭手,實是爲精銳的箭衛,其射殺威力卻是讓我軍兵士難以靠近。”

“而前兩日神虎營衛也曾衝入其兩牆中的甬道,但其甬道未及丈寬,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裡面有其身手不凡的軍中供奉扼守,衝入的十數名神虎營衛皆是命喪其中……”

付長老接言道:“昨日我曾想帶神虎營精銳之人再去相攻,但招討使大人恐屬下有所閃失,卻是不允……”

“招討使大人所慮正是。”洛逍遙言道:“那射殺劉長老三人的南唐高手必然還在其中……即使此人未在,以付長老的身手可以闖入,但其餘的兵衛卻難做到,屆時也會孤身一人陷在敵寨中。”

林婉真望着築牆片刻,又回望身後的周兵駐營,言道:“若使我軍從地下挖掘地道,通向其甬道之中……待夜深之時,地面地下同時相攻,師兄、師姐、與我那時可領神虎營精銳營衛從地道而出,殺入其營寨中縱火。”

“只要火勢一起,敵軍必亂,屆時招討使大人可令兵馬掩軍殺上……但想敵寨可破,築牆可毀。”

李重進聞言眼睛一亮,望着林婉真臉顯驚訝之色,大喜道:“看來在聖上御駕親臨之前,我當是可以破去這營寨,毀去這糧道了,哈哈……林姑娘妙計,李重進定當爲林姑娘與聖上請功。”

第二十章 舌戰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七一章    岀海(上)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六十二章 築心樓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二章 兵禍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四章 南下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章  通寶閣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章  通寶閣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四十六 言親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
第二十章 舌戰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七一章    岀海(上)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六十二章 築心樓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二章 兵禍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四章 南下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章  通寶閣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章  通寶閣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四十六 言親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