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下

不然這招“銀闕露墜”也會如第一招那般半路被逼撤回,哪會讓他刀身近到胸前,卓武神念一定,恢復平靜問道:“你究竟是何人?爲何要阻攔這道親事?”

楚南風卻不作答,向馬車內程柔言道:“柔兒,準備回去了。”

只聽車內程柔應道:“是舅舅。”

看來兩人的確是舅甥關係,卓武心念速轉,想着江湖上楚姓的名人高手,突然心頭出現一個與師父穆道承頗有淵源的名字,想到楚南風對招式破綻的熟悉,不禁暗道莫非是他?卻也不敢點破,略一思索,拱了拱手:“卓某技不如人,楚兄弟請便。”

身旁即有一位隨從喊道:“卓先生,萬萬不可……”

卓武轉首一瞪,那隨從便是不敢再語,卓武沉聲道:“吳都護使那邊卓某自會解釋,走……”

說罷向坐騎走去,一躍而上,策馬向北急馳而去,幾位隨從面面相覷,搖了搖頭,卻也是上馬揮鞭離去。

看着剩下不知所措的馬伕,楚南風指了指自己原先的坐騎,也不言語,駕着馬車掉頭向太原城緩緩而去。

這車伕來自蔚州,隨卓武來下聘禮時,吳府賞了十兩銀子,早上程宅也打賞了十兩銀子,心裡正是歡喜,未料到有如此變故,本恐是小命難保,見楚南風放了自己一條生路,當下又是歡喜又是心痛,保住性命自是歡喜,卻也心痛馬車被騎走了。

當下無奈了走向那匹坐騎,卻發現馬鞍邊懸着一個小袋子,打開一看,卻是一大錠金子,於是欣喜若狂,朝着楚南風遠去的方向磕頭拜謝。

楚南風行至不遠,發現前方停了一輛馬車,車旁立有數騎人馬。其中一個青袍老者正是自己見過的翁長老。

見楚南風到來,翁長老抱拳行禮道“翁牧見過楚先生,奉管事之命前來迎接先生。”楚南風忙是拱手道謝。

原來穿雲箭正是他們所發,楚南風與許廣智約好,待程正夫婦出城後,便遣人發出穿雲箭告知。

翁牧旋即招呼隨從,將程柔與貼身丫鬟扶到自己這邊的馬車,待將馬車換好,翁牧指着掛有紅花布的馬車,對身邊一個隨從言道:“你將馬車趕到前方無人處,找個地方毀了便是。”

到了通寶閣在城東外的宅院之中,翁牧引着楚南風與程柔來到了正廳,見到坐在客座上的楚氏,程柔嬌笑着上前抱住楚氏,親暱道:“孃親……”

接着附着楚氏的耳邊悄悄的說了什麼,抱着楚氏胳膊搖晃着撒起嬌來。楚氏看着尚未換去嫁衣的女兒:“都這麼大了,還撒嬌,走,先去將衣服換了。”

程柔望了一下四周衆人,臉上愈發紅豔,害羞地跟着楚氏走出廳去。望着楚氏母女離去的背影,許廣智笑道:“程小姐聰慧伶俐,若是能隨楚先生習武,他日定是巾幗不讓鬚眉。”

原來程柔在馬車上瞧見楚南風施展武功,片刻間將卓武一行打了人翻馬仰,心下羨慕不已,便附耳對楚氏說要跟着舅舅習武,以許廣智等人的修爲自是聽得清楚。

楚南風似心有所感,嘆息道:“各有各的緣法,柔兒不習武未必不是好事。”

其實當初他確有讓程柔習武的念頭,只是並非他自己來當師父,而是讓他心中的愛侶教授,豈知愛侶卻受人陷害,不知所蹤,便斷了念頭,暗自感嘆之後,對許廣智道:“此次有勞管事費心了。”

“楚先生客氣了。”

“那卓武似是知曉我的身份,而柔兒是在他手上被我劫走,我看他甚是自負,應無可能回頭去向北漢告信求援。”

“只是家姐夫明日沒有上朝,那朝廷自會察覺,定會派兵追拿,雖不可懼,終是有些煩人。我欲即刻起行,不知管事意下如何?”

許廣智沉吟片刻:“許某不才,想必楚先生是取道汾州南下吧?若是如此,今日但可在此處暫作休息,明晨卯時岀行,此去汾州兩百餘里,馬車再慢,未時也應會趕到,許某再傳信汾州分閣接應。”

“而朝廷若是察覺定先會在城中搜索,即使他們猜得程大人會往老家陝地而去,派兵追拿,必已是午後之事,若只是一般兵士,我自會安排人手料理……”許廣智頓了一頓,接着道:“屆時翁長老與數名箭衛將陪同先生左右,以便聯絡。”

見楚南風似有所慮,許廣智又道:“楚先生放心,雖閣主曾明言閣中之人不可插手江湖朝堂之事,我所安排之人手,外人皆難知道是通寶閣的人。”

這數十年來,通寶閣各地分閣除了押送一些大宗金銀貴重物品時,遣岀一些閣中武學高手,其餘時間這些閣中高手極少在江湖走動。而這些高手大都是閣主洛寒水所籠絡、不願涉入亂世紛爭的隱世人物,自是不會在江湖上惹事生非,故而外人難以知曉身份。

況且還有閣主的公子洛逍遙也在,若有閃失,他許廣智自是擔當不起,但以許廣智的聰明自然是不會畫蛇添足提及自家公子身上。

他與楚南風初見相識,不甚瞭解,想來身懷絕學的武林高手都是自負,故說話極爲分寸,何況如此說話,這人情自是算他許廣智的。

“管事足智多謀,當是令人佩服,就依管事安排。”楚南風想是有理,也自應允下來。

想是見正事談完,一旁的翁牧拱了拱手,言道:“楚先生,不知令師安好?”

楚南風聞言一怔:“翁長老認得家師?”

楚南風的師父姓易自稱無爲,原是黃巢手下的一位將領,出身貧寒,甚有抱負。他本是想追隨黃巢平定天下,讓百姓生活安定,卻未料兵敗之後,各藩鎮趁勢而起,百姓受苦更甚,不禁心灰意冷,隱在太白山。

楚南風父母在太白山下的一個小鎮上,開了間小酒肆,易無爲常到酒肆來打酒,見楚南風根骨清奇、聰慧可造,欲收楚南風爲徒。楚南風父母卻是希望孩子習文,自是不應,那易無爲自有一身武功但文采見短,便與楚南風父母約定辦個書院,便讓楚南風拜他爲師,

那時鄉塾都是極少,更別說什麼學院,楚南風父母便自不信,但也應承下來。未料到易無爲出去一年陸陸續續邀了一些人來。

原來易無爲出去尋得當初倖存的同僚,或文或武,大都有躲避亂世之意的人物。鎮上百姓見這些人談吐不凡,聽說要辦學院教授孩子們習文練武,自是大喜,紛紛岀資、出力竟真的將學院建成。

楚南風父母更是高興,自然是讓楚南風拜易無爲爲師。慢慢地學院名聲外揚,竟也有些達官貴人將子弟送來,這也是易無爲料想不到,三十餘年間,幾經人事更替,書院卻也不冷不熱的存在下來。

易無爲在楚南風二十歲那年便隱居於拔仙台上,極少到書院走動,楚南風的愛侶馬希蘭是楚王馬殷的女兒,十六年前爲人所害,不知生死,楚南風尋到仇人後,一人殺上巫山劍派,幾使巫山劍派滅亡,太白書院及楚南風的名字纔開始爲江湖人氏注意。

翁牧嘆道:“哎,老朽如今已年過七旬,想來是有二十七年了……當時曾與令師有一面之緣,易先生當初曾邀老朽到書院一敘,嘿嘿,老朽當時心在榮華富貴,未曾答應。”翁牧當年曾是王彥章身邊客卿,王彥章兵敗身亡後,被洛寒水籠絡來到了通寶閣。

楚南風執禮道:“原來如此,家師在十餘年前留書一封,言是雲遊四海去的,南風也甚是掛念……”

“令師仙風道骨,老朽羨慕不已啊!”翁牧撫着白鬚道。

易無爲在八十歲壽宴過後,便離開撥仙台不知所往,曾留書一封,吩咐楚南風待修爲達到抱丹境大成時,可往恆山懸空寺一趟。楚南風剛入抱丹大成,本想借這次機會去往懸空寺一趟,故下山時帶着趙、閔二人,待接了程正夫婦,讓二人護送歸山,未料路上救了孟小虎、常山等人,只好再做打算。

次日凌晨,天色微亮,楚南風一行便乘馬向汾州方向行去,因是官道,馬是燕雲的好馬,趕車的漢子又是許廣智精心挑選的好手,一路上走得甚快,將近午時已是離汾州城府只有十餘里路程。

其間箭衛有收到許廣智傳來的消息,言是有兩隊官兵出城向南追來,一路往隆州而去,一路往汾州而來,往汾州的十餘個官兵皆在半路中,被許廣智安排的人手處理掉,請楚南風一行晚上在汾州別院休息,白天再行上路。

楚南風便依許廣智安排,在通寶閣汾州的別院休息一晚,如在太原別院一般到了次日凌晨,一行人便乘馬離開汾州向北周行去。

待到離大周邊境四十餘里的地方已是午後,走過了一個小村莊,開始進入山路,夢南風躍下馬來,來到翁牧坐騎前拱手言道:“多謝翁長老一路相送,再過一兩個時辰便到了大周境內,就到此別過吧。”

翁牧卻是不應,他未如許廣智那般圓滑,直接了當說是要護送少主洛逍遙至太白山,不然對不起閣主的說辭。

楚南風見難以說服,也就隨他心意,正欲上馬前行,忽覺四周氣溫陡降,一陣寒意從身後襲來,不由嘆了一口氣。心念一動,氣機聚凝,兩袖一揮,衆人便覺寒意頓失,身邊溫度恢復如初。楚南風對着翁牧道:“你們先行,我自會跟上,逍遙跟我來。”

翁牧聞言大驚,想出聲勸阻,最終還是忍住,心想楚南風叫洛逍遙同行必有他的道理,當寒意襲來時,翁牧神魂一顫,不由大駭,須知練武之人修爲到了神念境時,神魂已是異常強大,何況是神念境之上的抱丹境。

他修爲雖也至抱丹境,卻與楚南風相去甚遠,抱丹境就是練武修行之人將自己的精、氣、血練化爲本命胎。將本命胎溫養在腹中氣海之內,修得本命胎成時,再與神魂結合歸藏在天關中再行溫養練化。

正是所謂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化虛,當在天關中練化大成便踏入元嬰境,屆時內則洞見肺腑,外則自見鬚眉,胎丹神識岀竅,一心二用,能以意念御物使招對敵,而不必自身動手。

而翁牧踏入抱丹境卻止於小成,雖已凝精氣於氣府成就本命胎,溫養多年卻無法成形。當見楚南風兩袖一揮那寒意盡去,始知楚南風境界遠在自己之上,這也是他沒阻攔洛逍遙同去的原因。

洛逍遙隨着楚南風策馬馳了二十來丈,進入了一樹林小道,但見林間道上立着一騎,馬上乘着一位發須灰白,臉色紅潤,年有七旬的老者,披着黑色斗篷,頭髮用一隻墨綠色玉簪束着,鬍子整潔,雙目炯炯,甚是威儀。

那老者望着楚南風笑道:“昔日眉清目秀的小兄弟,今時溫文儒雅的大兄弟,太白山一別,晃眼二十年,想不到今日在此見面。”

楚南風笑了一笑,下馬行禮道:“見過穆前輩。”

來人正是卓武的師父,江湖人稱“冷刀”的穆道承。這穆道承天生豪爽,自幼家中富裕,七八歲時常將家中食物分與鄰里貧窮的小孩,其父爲人卻也良善,從不責備,故而鄰里的小孩大都與他交善,隱隱有孩子王之勢。

十歲時有次與鄰村小孩交惡,被一個同歲小孩打了鼻青臉腫,自覺丟人,於是天天纏着其父母要學武功,他父母那裡捨得,自是不允。有一天在外玩耍,看到有個化緣和尚將一匹受驚嚇狂奔的馬匹一掌定位,驚爲神人,上前跪拜在地,要拜爲師,說來緣份,那和尚見穆道承根骨異人,便也答應,穆道承便將家帶到家中稟明父母。

穆父無奈只好答應,卻要那和尚留在府中教習,那和尚喜清靜自是不應,稱是離鎮上不遠的六棱山是個好地方,可帶穆道承去那結舍修習。穆父只好遣派幾個僕人相隨照顧起居,那和尚也未反對。

穆道承確是個練武奇才,十八歲時便踏入歸真境。江湖武林人士將剛入門學基本功的學武弟子稱爲築基境,各個門派基本功法大不相同,故築基境修練時間自不一樣。待基本功紮實,便踏入練氣境。

與進入抱丹境時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化虛不同,在踏入練氣境後是練氣歸精、練精歸元、練元歸真。將氣血相融練成精元,待到大成時便踏入固元境,將修練的精元加以吸收、穩固,大多數練武修行之人停在固元境時間最長,要將元氣練至精純圓滿,並非易事,所以有的修行之人不惜重金尋購珍稀藥材,用來滋養元氣。

當固元練到圓滿之時,體內精氣血中雜質摒除,真元純正無暇,便是踏入了歸真境,其時氣機循環不息,纔算是踏入了武道門檻,俱備了練就大成武學的基礎。

那和尚在穆道承踏入歸真境後,便對穆道承道別,稱是緣份已盡,留下一套刀法和一門功法便飄然而去。而穆道承年近五旬之時苦於無法凝聚本命胎丹,便決意走訪天下名山尋找機緣。

在陝地聽說太白山有高人隱士,便上山拜訪,時值易無爲在拔仙台閉關,穆道承卻也不離去,每日在山下書院看着小孩子習文練武,楚南風那時二十來歲,見穆道承並無惡意,也自隨他。在易無爲閉關的九個月時間,二人卻也混得熟絡,見楚南風性情純真,甚是投緣,竟將自身絶學“月霜”刀法傳授與他。

穆道承對江湖門派的門戶之見深爲痛惡,他生性豪爽,對武學極爲癡迷,尋人切磋卻多被認爲是挑釁,以至切磋不成或是真刀真槍流血相見,或是吃了閉門羹,可謂是吃盡門戶之見的苦頭。他卻不知自己這一做法對楚南風影響甚大,待楚南風成爲書院的山長後,許多弟子都能得到書院武師的共同指點,博釆衆長。

易無爲出關之後,聽說穆道承等候近年,感其心誠,便答應穆道承與其切磋武學,七日爲限,每日百招。七日之中,穆道承傾盡一身所學與易無爲過招,易無爲總是見招拆招,亦不還手,穆道承竟是連易無爲衣角都未能沾上。

其時易無爲已修至抱丹境大成,領悟了“心境通”,穆道承招勢對易無爲來講,招招都可見其破綻。

即爲切磋,自是重在感悟,故易無爲並不出招還手,只是在穆道承招式欲盡之時迫其變招。使得穆道承七日中武功亦是有所進步,同一招勢每日都比前日快上幾分,到第七日時竟快了旁觀的楚南風只見刀影不見人。

穆道承心中大爲佩服,更將所修功法“玄元初經”言出,請易無爲指點,易無爲聽後卻未言語,領着穆道承到了書院學子練字的地方,取來筆紙,用筆蘸了蘸墨水寫下一字“真”字,然後吩咐楚南風將毛筆洗淨,重新蘸了墨水復又寫下一字“真”字,待字幹後遞與穆道承,只言這兩字用了一樣的力道,讓穆道承歸去看看這字所何不同。

穆道承回到家中,靜下心來看了三天這兩個“真”字,終是悟通了道理,原來第一個字的最後一點,與第二個字的最後一點卻是不同,易無爲第一次用的毛筆尚帶有墨汁之渣,寫到最後一點時墨汁將盡,但最後一筆也是寫字之人功成圓滿之勢,那一點墨色濃中帶淡,缺乏大成意境,而洗過筆之後所寫的“真”字,最後一點卻是均勻飽滿,氣勢圓融。

穆道承悟出自己每次練化精氣欲成將成、終是不成的原因,是急於求成,當覺楔機來時,每次都傾力而上,以至後繼乏力,當下閉門修習,一年後終是凝成了本命胎丹。

每個人的心境歷程都自不同,各自的感悟自也不同,武學功法的領悟並非像招式那般可以有跡可尋,當真是隻可意會,所以心中自是對易無爲又佩服又感激。見到楚南風行禮,穆道承翻身下馬,擺了擺手:“什麼前輩不前輩,怎麼還是如此迂腐。”

其實楚南風也是豁達開明之人,只是身爲山長,下面衆多子弟在書院習文練武,學有所成看各個弟子的天賦與努力,但禮法卻與天賦、努力無關。若教弟子連禮法都不講究,恐怕早就被這些子弟的父母唾沫淹死了,若非與楚南風平輩深交之人,卻是很難見識的到楚南風開明的本性。

見到楚南風微笑不語,穆道承指着已經下馬站在一邊的洛逍遙,問道:“你的弟子?”

楚南風點頭稱是,便是吩咐洛逍遙行禮見過。穆道承望着洛逍遙感嘆道:“易前輩眼光非我能及,沒想到大兄弟也有如此眼光,哈哈……好材料,洛小友當是可造之材……”

頓了一下,倏忽回頭道:“即然來了,就過來吧,鬼鬼祟祟的丟老夫的臉。”

話音一落,遠處便出現一道身影,卻是卓武。原來卓武被楚南風所敗,隱約猜得楚南風身份,便連夜趕回師門將事情稟告了“冷刀”穆道承。

穆道承隨即南下,卓武便也暗中跟來,穆道承知曉卻也未阻止,雲燕之地本盛產駿馬,兩日後自是追上走走停停的楚南風一行,卓武跟着師父後面一路下來,當穆道承施展氣機時,便知道師父追上了楚南風,於是將馬系在路邊躲在遠處觀望,待被穆道承言破只好現身上前見禮:“見過師父……見過楚兄弟。”

穆道承聞言眼睛一瞪:“老夫喊楚兄弟,你也敢喊?”

其實卓武與楚南風皆是四十來歲,年紀相若稱兄道弟亦不爲過。聽到師父的斥喝,卓武一愣,忙改口道:“見過楚先生。”

楚南風苦笑道:“不敢當,不敢當。”

“如何當不得,”穆道承道“老夫收了三個劣徒,沒有一個能讓老夫顯臉,這次幸好遇上大兄弟,不然怎麼死都不知道。”

擡頭望着天空片刻,轉而對着楚南風道:“十年了,老夫未曾動過武,今日得見故人,手癢難耐,欲與大兄弟切磋一下,好教這不爭氣的傢伙明白,老夫教給他的功夫不是戲臺上伶人表演的架勢。”

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三章 送親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二章 兵禍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五章冷刀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二十章 舌戰第一四八章 魄元丹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十二章 築心樓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二十章 舌戰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五十八章 內鬥
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一二零章 龍氣易脈(上)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三章 送親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二章 兵禍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五章冷刀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二十章 舌戰第一四八章 魄元丹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十二章 築心樓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九十八章 劫傷(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一八六章   官家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二十章 舌戰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五十八章 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