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飛鴿傳書

這時一陣轟響,翁牧腳下一震,卻見那僧人已衝到院中,原來僧人看到翁牧也非易與之輩,料想若是往屋頂上竄,翁牧居高臨下,自己必定吃虧,於是運起體罡破牆而出,自是將牆壁撞出一個人形,頓時飛塵四起。

藉着衝勁,趁勢一式佛家的大力金剛掌拍向楚南風,楚南風一拳迎上,待到那僧人掌外三寸處,一股罡氣如巨浪般涌來,瞬間右肩往前一傾,“太初心經”引發的氣機驟集,“砰”的一聲,拳頭衝入罡氣碰上那僧人掌心,僧人頓覺一股渾厚的氣機帶着劍意從掌心傳來,心下一驚,暴喊一聲,楚南風只覺如雷貫耳,心神一驚,氣機略滯,疾身而退,那僧人但恐翁牧襲來,卻也是向左側退去。

“天雷音?”楚南風心頭一震,佛家以音波傷人功法當推“天雷音”、“獅子吼”兩門神通。“天雷音”音波非止於聽覺,即使耳聾之人,亦可從周身體表感受到氣機震動,故而楚南風能夠區分出來。

此時那青衫老者已提劍向黑衣蒙面人和洛逍遙纏鬥的屋頂奔去,翁牧心頭大定,待見僧人被楚南風逼退,遂從房頂躍起一掌“劈石開山”向僧人劈下,他本如穆道承一樣是個用刀好手,後來年齡大了,不想每天提刀走來走去,加上已步入抱丹境,便將“破山刀法”化爲掌法。

那僧人方自退定,只覺頭頂一道力量如山壓下,立即雙肩一攏,周身關節“咔嚓咔嚓”作響,轉身立樁雙掌一挺,“砰”一聲巨響,僧人退了一步,翁牧在半空中連翻了兩個跟頭方自落下。

若論境界,翁牧的抱丹境小成與僧人的明竅山巔境卻是差了一籌,但畢竟翁牧居高臨下,又趁僧人剛與楚南風對拼一招,氣勢未盛之機攻擊,終是逼了那僧人退了一步,而自己翻了兩個跟斗便穩穩落下。

腳剛着地,又是一招“驅虎歸山”拍向僧人,此時僧人唯恐楚南風岀手,只好側身站在二人中間,見翁牧擊來,眉頭一皺,左掌擊迎,翁牧掌上氣機與僧人掌中罡氣一碰,猶如兩面銅牆相撞,“砰”兩道掌風撞出的力量向兩邊散開,竟在地下劃出一道數寸深的裂痕,翁牧連退兩步,僧人也退了一步。

翁牧站定後,望向並未趁機岀手的楚南風心中暗叫可惜,他早年行走軍中,隨着王彥章攻城掠地,王彥章又是個身先士卒的將領,他做爲門客,自然要保護王彥章周全,免不了也拔刀砍殺,見慣了戰場上兵士間你一刀我兩槍的混戰場面。早就不講什麼江湖規矩、有種單挑的套路。

而楚南風甚是自負,自然不會趁機襲擊。他也看出那僧人與翁牧對招之時未用全力,想是忌憚自己偷襲,若非如此,翁牧當是不止只退兩步。

三人都是憑藉修爲氣機硬碰硬的打鬥,僧人連續硬接楚南風和翁牧二人三招,楚、翁二人心下暗自佩服,對恃之時,一道響箭聲自西邊空中響起,翁牧心念一動,躍上房頂,只見洛逍遙與那青衫老者站在三十來丈處的房頂,黑衣蒙面人已然不見,不一會兒城牆上傳來號聲,卻是敵兵又來攻城。

院子中,楚南風對着月色下臉色略白的僧人道:“大師武功卓絕,“天雷音”除魔破障,他日必成大法之道,即已岀世又何苦入世,助紂爲虐……”

那僧人合什道:“阿彌陀佛,何爲出世、何爲入世,何爲助紂爲虐?”

楚南風緩緩言道:“契丹兵兇殘成性,所過之處燒殺擄掠,兵士間相互殺伐難言善惡,但累及百姓,即是爲虐。大師身披祖衣拳有殺意,視門無檻,蒙慧逆識,隨污行氣,自是助惡。”

那僧人聞言似有所悟,閉目沉思片刻,眼睛陡然一睜,口中低言“視門無檻?視門無檻……蒙慧逆識……”

旋即又是雙目一閉,此時洛逍遙與青衫老者皆已到來,站在屋頂,但見那僧人在衆多高手環顧下閉目不動,心感奇怪,而楚南風看着那僧人,臉色卻是一片凝重。

約有一盞茶功夫,那僧人衣袍無風自動,嘩嘩作響,接着周身上下“突、突”一陣悶響,體魄中的罡氣驟然從身上諸穴發出,身週一丈內塵土樹葉竟緩緩的向外移動,終在一丈外形成了一個圓圈。

三息後,那僧人緩緩睜開眼睛,神態平和的向楚南風低首合什道:“阿彌陀佛,小僧明無,多謝居士慧言。”

楚南風似有所感,拱手還禮:“恭喜大師見心明性,參證金身。”

原來這法號明無的僧人浸淫真身不破之道多年,執着肉身修行欲得金剛之軀,一直無法證得。風聞沁州劉府藏有一枚血靈芝,是不可多得的天材地寶,便前往相求,那劉府主人正是受命攻打隰州的劉指揮使,見明無僧人身懷絕學,欲招爲軍中供奉。

這明無卻是不允,只答應劉指揮使跟隨一年護其周全,行刺隰州守將之事明無本是不應,那劉指揮言稱只要辦了此事,明無自可離去,纔有今夜刺殺之行。

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待聞得楚南風“視門無檻,蒙慧逆識”之語頓然開悟。肉身之眼、耳、鼻、舌、意、身佛家謂之爲六根。眼見好色則喜,耳聞惡語則怒,鼻嗅香氣則愛,舌甘美味則思,意有所法則欲,身有所觸則懼,是爲六門六識。

明無他本具慧根,只是先入之見頗深,着重武學,疏於禪理,諸不知天地萬物有形亦有壞,當聞楚南風之言,悟得六門六識之妙諦。便廢去自己多年苦修的真身不破的功法,卻是入了金身境。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小僧告退了。”明無低首合什,緩步向前院而去。

圍在院門口的一衆兵士見明無行來,便欲阻攔,便聽得一道聲音:“不得無禮,退下。”

但見杜佑從楚南風身後的廂房推門而出,對着身邊親兵道:“送大師出城……”話說此處,便覺不妥,忙改口道:“你送大師一程,任何人都不得阻攔。”此下敵兵攻城,城門四閉,自是無門可岀,那親兵領命隨着明無而去。

青衫老者趨步上前,行禮道:“公孫茂謝過先生大恩。”

“公孫先生不必客氣。”楚南風淡淡一笑,望了一眼月色,估計丑時剛過,離天亮尚有時辰,轉身望向杜佑,“契丹兵又來攻襲,杜將軍但請忙去,楚某告辭了。”

杜佑心知軍情緊急,但是點了點頭,帶着公孫茂疾奔而去。

行出府衙,翁牧對着楚南風言道:“楚先生,那僧人可是否入了金身境?”

從與翁牧相識後,楚南風卻是發覺他對於元嬰、金身的修爲甚是嚮往,聞言微微一笑,“若說金身、元嬰之境,此下楚某也是無法窺真,這明無大師消去真身不破功法時,罡氣圓滿而內斂,血色紅潤而守華,身遭不滯外物。待他破了以往所苦修的肉身金剛後,全身上下樸實無華,看似毫無武功,又讓人感覺深不可測,應是入了金身門檻了。”

翁牧似有所感的點了點頭,以楚南風抱丹大成境界,若非元嬰、金身之境,很難有人能在他面前隱藏得住修爲。

“當年曾聽家師提及,當世中修得元嬰境的唯武當的扶搖子陳摶道長,修得金身境的仍少林寺的慧空大師,不過已過了近二十年了,穆前輩也踏入元嬰,或是還有更多的隱世高人登堂入室。”

到了當日傍晚,杜佑帶着公孫茂來到了驛館,到了廳中落座後,杜佑便是道:“若非楚先生出手,昨晚隰州危矣,楚先生不僅是救了杜某一命,也是救了城中數萬百姓性命呀。”

這倒不是杜佑自負,眼下若無杜佑這位足智多謀的將領駐守,這隰州城恐是難保,而昨晚若非楚南風及時趕到,杜佑恐是難逃一死,那時定會軍心大亂,漢遼聯兵又趁時攻襲,隰州城自是兇險萬分。

楚南風微微一笑,也未作答,杜佑頓了一下,嘆了一口氣,欲言又止之狀,楚南風便道:“杜將軍若有難事,但說無妨。”

杜佑臉上一喜,“前日杜某命人從西面的抄山路前往慈州求援,今日早上敵軍卻是將杜某派遣之人首級扔在城下,這五個探馬身手也是軍中一等一的好手,卻未料皆命喪敵手……故杜某鬥敢想請先生幫忙。”

楚南風與翁牧對視一眼,“將軍欲向慈州求援?”

“敵軍一時未能攻下我隰州城,似有圍困之意。隰州雖地瘠民貧,糧草尚可堅持月餘,但眼下晉州戰況不明,若晉州有失,隰州自也難保,杜某想請慈州來援,從後面襲敵與我前後夾擊,不敢說全殲敵軍,但定能使其潰退,到時馳援晉州,或能合力擊敗敵軍……”

楚南風略一沉思,“將軍但先請回府,待楚某與翁前輩商議,半個時辰後到將軍府上回復,如何?”

“多謝楚先生。”杜佑大喜,遂與公孫茂二人告辭回府。

待二人走後,楚南風望向翁牧,笑道:“翁長老,通寶閣慈州可有分閣?”

翁牧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是要通寶閣飛鴿傳書,卻是苦笑,“閣主曾明言規定,不準各分閣插手朝廷之事,況且老朽只是聽命行事的長老,並無權力,除非是許大管事……哦,還要與開封府的管事知會。”

楚南風未料如此複雜,“怎生如此複雜?”

“楚先生有所不知,若是有關本閣要事傳信,自然是不復雜,當初傳信與先生,若無寶字牌,許管事也不會插手,中原境內的事務尋常行事,皆是要聽命於開封分閣。”

楚南風聽得一時怔住,遲疑片刻,“那速將過程告知許管事,讓他去辦,關於洛兄那裡我自會解釋。”

若是三天前,楚南風決計不會有這種想法,置身於千軍萬馬的追殺,激發了他心中潛藏的家國情懷,被易無爲與世無爭思想影響的意識漸漸改變。

翁牧一聽卻是大感意外,以他所知太白書院向來是一副與世無爭的作爲,自未想到楚南風此下如此用心,心知楚南風與洛寒水的交情,何況少閣主也在身邊,聞言馬上叫人取來筆墨,卻是交給程正,笑道:“山村匹夫,胸無點墨,程大人還是你來寫吧……”

衆人一時大笑,待程正寫罷,叫來隨行箭衛傳信與太原的許廣智。

三日後酉時,用過飯後的楚南風衆人正在驛廳上喝茶聊天,箭衛疾奔而來將一小竹筒遞交與翁牧。

翁牧忙取岀藏在其中的紙卷,打開一看,念道:“慈州援兵行至半路,探得在距隰州四十餘里處一個叫柳塘的地方,兩邊山上伏有敵軍恐有兩三千人。”

楚南風聞言,遲疑一下,“逍遙,你將杜將軍請來。”

隨着洛逍遙來到驛站的杜佑,將翁牧遞來的信紙看罷,正待說話,卻見翁牧又取出一個小竹筒,“這是剛傳來,老朽想着杜將軍也差不多就來了,故而沒打開。”

杜佑挑了一個眉毛,接過竹筒,取出紙卷張開看了一會兒,沉吟道:“敵軍已有防備,佔了先機,且那山谷地勢險要,援軍恐難通過。已引兵退回慈州,待謀良策。”

“慈州只有一萬守軍,能遣岀七千人馬已是盡力了。那山谷確是險要,又是慈州過來的必經之道,敵軍不說有兩三千人,就是一千人馬,佔據了山上,那七千援兵也難通過。”

但聽杜佑所言,翁牧皺了皺眉頭,離坐而起,撫着白鬚緩步來回走動,似想到了什麼,復又搖頭,坐了下來後,瞄了一眼衆人慾言又止之狀,杜佑見狀急道:“翁前輩可是有了良策?”

翁牧卻是搖頭苦笑,“嘿嘿,老朽哪有良策。”

杜佑嘆息一聲,起身拱手作別,“一時半刻敵軍是拿不下隰州城的,杜某回去與衆將再作商議,就先告辭。”

楚南風也不挽留,待杜佑離去,對着翁牧言道:“翁長老心中有何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楚先生,這“他心通”功法有這麼厲害嗎?哈哈……”

“翁長老莫要取笑,我只是見長老神態,似乎是想到什麼妙計?”

“老朽確實有個想法,多年前,老朽曾隨王將軍追擊敵軍時,發現敵兵潛伏在山上,王將軍便下令縱火燒山,敵軍亂成一片四處逃竄,幾乎被全殲。”他口中的王將軍自然是後梁名將王彥章。

“只是不知此法是否可行,況且慈州援兵半路退回,恐無鬥志,故而未敢明言。”

楚南風知他言下之意,點了點頭:“翁長老所慮極是,不過楚某覺得這放火燒山之策倒是可以效仿。明日翁長老當說與杜將軍聽,至於用不用此策就由他們自己商議。”

“軍心爲上,若是老朽領兵,定不會半路返回,”翁牧搖了搖頭:“好謀略若是遇上愚才……反是變得無用之策,哎,如先生所言,用不用此策就讓他們自己決定。”

次日辰時時分,翁牧到城南牆頭上找到了正在指揮兵士佈防的杜佑,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的杜佑,杜佑聽了卻是眼睛熠熠生光,在城牆上來回走動了一會,停在翁牧面前,“此計甚妙,甚妙,但需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才行,需從長計議。”

二人剛下城牆到了城門處,一匹快馬從城中方向馳來,馬上之人見到杜佑,翁牧二人,躍下馬來:“參見長老,將軍,有消息到。”

卻是通寶閣箭衛傳信而來,杜佑接過小竹筒,取出紙卷打開看了一會,喜上眉梢,“天助我也,此計可成,啊哈哈……”

招手示意親兵牽馬過來,翻身上馬,對翁牧拱手道:“翁前輩見諒,杜某去辦個軍務,待會到驛館細談,杜某先走一步。”卻是揚鞭催馬而去。

一一一一一一一

隰州城東南處漢遼聯軍的騎兵營統領帳內,耶律宗武一身甲冑坐在營帳中間,左邊的綢墩上坐着一位內着交領中衣、外穿青色長袍的男子,面前長桌上橫放着一把佩刀,正是卓武。

在他對面坐着一位結式襆頭、身着青色襴袍眼睛略小年過四旬的漢子,只聽這漢子言道“那少年的招式秦某從未見過,雖只是歸真境小成,竟也能接了秦某七招未落下風。最後公孫那廝殺到,秦某隻能退回。”

這秦姓漢子正是潛入城中刺殺杜佑的蒙面人,卓武聞聽的過程心中卻是一陣震驚,自是猜到秦姓漢子講述中的人,就是楚南風與洛逍遙,當下皺眉問道:“那與你同行的大師今在何處?”

“待秦某從城西潛回後,未曾見過,只是不便到中軍帳上打聽。”

這時耶律宗武接言道:“前日我到中軍帳上,聽那劉指揮使口氣,想是凶多吉少。”

那秦姓漢子聞言面露驚色,“那大師可是修有真身不破功法,武功遠勝秦某,就是不敵,想要脫身亦是不難,怎麼會……?”

耶律宗武搖了搖頭,對那猶是驚疑的秦姓漢子道:“有勞秦先生了,先生且去休息。”那秦姓漢子聞言便拱手告退出了營帳。

耶律宗武轉而對着卓武言道:“卓先生一路辛苦,不若也先去休息?”

卓武擺了擺手,“無妨,耶律將軍,這次卓某受蕭都統之命來此告知將軍幾件事,第一,後面的糧草會從汾州運來,想那劉指揮使應該知曉,自會接應。第二,圍攻晉州的漢遼聯軍雖有六萬之衆,但晉州守兵甚是勇猛,且城池堅固,恐不易拿下。”

“蕭都統已知悉這邊軍情,吩咐卓某轉告耶律將軍只圍不攻。而北漢皇帝也已御駕親征領兵到了晉州,分兵五千人馬來援助攻城,想是一兩天便會來到。而蕭都統擔心慈州的周兵會奔援隰州,襲擊你們後方,吩咐耶律將軍知會漢軍要特別防患。”

耶律宗武聞言點頭道:“這劉指揮使也非無能之輩,三天前抓了前去慈州求援的周兵探馬,已着派三千兵士伏在慈州過來的路上。”

卓武點了點頭,“第三,我大遼皇帝也決定御駕親征,已着令各部王爺率兵集結,不日將統軍南下,將軍但能困住此城半月,待我大遼兵馬一到,此城必破,蕭都統恐劉指揮使破城心切,爲敵所算,故要卓某知會將軍轉告於他……”

耶律宗武聰明之人,自然知道卓武這後半段話是反着說。應是蕭都統擔心他不受劉指揮使節制,誤了軍情。當下拱手道:“卓先生放心,本將雖是莽撞,但軍國大事……自會與那劉指揮使配合。”

卓武見他直爽,心下甚是好感,哈哈一笑,“卓某聽蕭都統稱讚耶律將軍膽大心細,果然不假。”

他口中的蕭都統自是蕭雁北無疑,那日卓武與穆道承告別後就直奔晉州,蕭雁北卻未料到他會如此之快來到,聽得卓武將迎親過程乃至穆道承南下之事告知,一向頗爲穩重的蕭雁北也是直皺眉頭。

待聽到卓武轉告穆道承所言,不準門下弟子傷害楚南風及其身邊的人,眉頭皺了更甚。穆道承性格古怪,行事多不循常理,門下弟子對其甚是敬畏。

蕭雁北心想自己行走軍中領兵打仗,應是很難會碰上楚南風,況且以楚南風的身手自己不被他所傷已是萬幸,心中暗自苦笑。

蕭雁北卻未料到楚南風正被困在隰州城中,而此下感到頭痛的卻是卓武,他跟隨蕭雁北行走軍中,一是因爲與蕭雁北是師兄弟,第二點當然是爲了豐厚的俸祿,待來到耶律宗武與他安排的休息營帳中,一陣思索,若隰州城破,楚南風武功卓絕或可無事,但他身邊之人恐是凶多吉少。屆時師父穆道承知曉……卓武想到此處不由後背發冷。

當下心中煩惱,隱隱中竟然有了希望漢遼聯軍大敗,楚南風脫困出城念頭。又覺得不太現實,心下愈是煩躁,便叫帳外營兵取些酒來,喝了半壺悶酒,想到自己身無軍職,只是軍中供奉而已,這俸祿不要也罷,況且此事須知會師兄一下,愈想愈對,當下一刻都不想停留,吩咐營兵轉告耶律宗武,只說自己有要事離開,竟是連夜朝晉州而去。

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十二章 救人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三章 送親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五章冷刀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十八章 蕭二公子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龍脈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四八章 魄元丹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十八章 蕭二公子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二章 兵禍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十二章 救人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四八章 魄元丹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五章冷刀
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十二章 救人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三章 送親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五章冷刀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十八章 蕭二公子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五七章 尋策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龍脈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四八章 魄元丹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十八章 蕭二公子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九十六章 天耳通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二章 兵禍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十二章 救人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一四八章 魄元丹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五章冷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