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

四月初十酉時,趙府書房,趙杜氏望向趙匡義道:“明日你同嚴秋他們押送軍藥去陣前,遞呈皇上閱覽的四方書文,當如以往那般,也會讓你們一同送去吧?”

“正是。”

趙杜氏點了點頭,從書案上拿起一件布囊包裹的物件遞與趙匡義,“途中你可暗中將此物混入四方書文之中……”

趙匡義心下驚疑,“孩兒可否一觀?”

趙杜氏點頭之中,趙匡義打開布囊,只見裡面裝有一塊長尺餘、寬三寸的木牌,上面刻有‘點檢做’三字。

“母親大人,這、這是何意?”

“智苦大師十日前曾是與爲娘交待,他會引楚先生出海,且在仲夏之際使劫道散去,此下當是佈局應事的時機。”

“引楚先生出海?大師他是如何做到?”

“此事爲娘也是不知,但想大師敢斷言仲夏之際使劫道化散,應是有了對策。”

“如此說來,皇上他會是在仲夏之時蒙難?”趙匡義又驚又喜。

“劫道化散,是會使他的氣運與靈樹斷開,但不會使他立時身亡,應還有兩三個月壽元。”

趙匡義望了一眼手中的木牌,略一遲疑道:“此物能起何作用?是讓皇上見疑張永德?”

趙杜氏點了點頭,“當今聖上英明,若尋常之時見到此物,想是不會放在心上,但命在旦夕之中,卻是會生疑慮。”

“但此物含射如此明顯,他如何肯信?”

“此中關鍵在你二哥隨駕陣前,爲娘已是與他作有安排,但待皇上疾危之時,自會有法使他見疑張永德。”

“但如何能使二哥取代張永德,而非他人掌握殿前司兵權?”

“若張永德失去落了軍職,你認爲何人可得此位?”

趙匡義沉思片刻,言道:“二哥此下是爲殿前指揮使,按理來說,張永德落職,當是二哥最有望接任。但若皇上考慮身後主少國疑,使李重進爲顧命大臣,兼領殿前司以鎮人心,也爲大有可能……”

“我兒分析甚是,倒是讓爲娘見到你的長進。”趙杜氏微微一笑,“太祖皇帝龍顯登基,是得益於集三軍兵權於一身,當今皇上當會顧忌此點。”

“而自高平之戰後,他將親軍兵權分化,由殿前司、侍衛司分別掌控,目的就是讓諸將領權職相互制衡……雖說他對李重進甚是信任,但爲子孫之計,料他也不敢將大權讓一人獨攬。”

“可還有江先生在朝,而楚先生日後定也會歸來……”

趙杜氏截言道:“爲娘當日曾與你言過,楚先生、江先生是爲天下百姓先爲念之人,當不會爲了一家一姓之爭,使天下太平國運有變。”

“國運有變……這是爲何?”趙匡義一時驚疑。

“此中關鍵所在日後你自會明白。”趙杜氏微微搖了搖頭,略一沉吟又道:“不過對於年輕氣盛的書院學子、以及孟小虎、常山等人,若是鬧起事來,倒是要讓人頭痛……”

“自皇上殺了符大人之後,嚴秋與宮少文兩位師兄心中對皇上實存怨恨,而他二人在學子中頗有名望,此下又與孩兒成了結義兄弟,但想日後會相助行事……”

趙匡義口中的符大人,是爲前左藏使符令光,當日郭榮南征之時遣符令光廣造軍士袍襦,結果符令光誤了交期,郭榮一怒之下,卻是使人將他斬首。

符令光是嚴秋的舅舅,且爲官清廉,對郭榮亦忠心耿耿,只因一點小過被殺,嚴秋心中便是對郭榮生了怨隙。而宮少文與嚴秋情同手足,對於符令光被殺,爲之感到冤枉之下,卻也對郭榮心生不滿。

趙杜氏點了點頭,望着趙匡義片刻,突是言道:“青青郡主此下可心有所屬之人?”

趙匡義一愣,搖了搖頭,“以孩兒所知,青青應是未有屬意之人。”

“那她對你如何?”

趙匡義便爲猜出了趙杜氏的言下之意,臉色一紅,將頭一低,卻是未有作答。

“青青郡主秀外慧中,舉止端莊,若使廷宜你能與她聯姻成對,倒是我趙家之福。而常山與她兄妹情深,屆時即使不會相助我等成事,但想也不會反對。”

從藥王谷到常青青來到開封,六七年間趙匡義與她時常相處,對於溫婉淑雅的常青青,心中早是生有愛慕之情,此下聞言心頭頓然暗喜。

望着臉顯喜色的趙匡義,趙杜氏笑道:“待你陣前歸來之後,邀青青來宅作客,屆時爲娘試探一下她的心思,若是有緣,再使人牽線與媒。”

“孩兒遵命。”

****

四月廿八,智苦攜着洛逍遙來到青龍山,一到林中便是將他睡穴封住,待到了龍脈靈穴山洞之中,纔是將他的睡穴以及封了近月的啞穴解開。

醒來的洛逍遙乾咳幾聲,清了清嗓子,望向智苦,“你帶我出海迫使船家南下,再從南漢回到此地……是爲引開家師?”

智苦未爲作答,卻是點了點頭。

“出海之時讓我在捸州客棧遇上司空管事,也是你故意爲之?你又是如何知道我洛家經營的客棧所在?”

即使連洛逍遙自身也是不知諸朝邦州縣所經營的客棧所在,更不知司空冉被調到棣州行事。

“通寶閣諸長老集結在開封,老僧便猜那裴管事職權極大,所知事情應是甚多,但想他日後或是有用,是故未爲相害於他,前些日子尋他讀了記憶,果是不讓老僧失望。”

智苦微微一笑,“探出你洛家在中原沿海諸州的客棧經營所在,也探知其中棣州的管事與你相熟……”

洛逍遙心頭一震,卻是未爲料到智苦早爲佈局。但想以他的修爲,要讀取只有神念大成修爲的裴管事記憶,卻爲是易如反掌。

“但若劫道散去,卻需你用‘漏盡通’神通先爲封住,怨氣纔不會泄出。即使家師不知此中關鍵,文益大師也會知曉,豈會輕易讓你詭計得逞……”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小居士有所不知,文益方丈去年秋時已爲圓寂……”

“啊?!”洛逍遙頓然失聲驚道:“文益大師已爲圓寂?可是你下手所害?”

智苦未與言答,嘴脣微動,卻爲合什閉目默誦經文。

洛逍遙心中悲憤難當,怒目圓睜,“若我不死,今世定要使你神魂俱滅……”

智苦眼皮一跳,雙眼一睜,“阿彌陀佛,老僧以人力逆天,是有天譴,但使真經傳世,卻爲不負老僧此生修行,他日慈悲大道自會證此功德。”

洛逍遙壓住心頭怒火,盯着智苦雙眼緩緩言道:“那家師可爲出海了?”

“若非令師已爲出海,老僧能帶小居士回來嗎?”

洛逍遙心頭一震,“你如何能確定家師已爲出海?又如何料定他會尋我而去?”

智苦瞄了一眼不遠處的盤腳而坐的智光,笑道:“智光師弟是爲暗中隨老僧與你同去了濱州,當你我出海之後,師弟他就潛伏在海邊的小鎮之上。”

“令師若爲尋你,必定會到那海邊打探帶老僧與你出海船家的信息,同時尋找與那船家相熟的船隻出海。”

“在老僧與你離海五日之後,令師果是帶着你師孃與另兩人去到了那海邊小鎮,待了兩日後尋了船隻去了倭國。”

“智光師弟待令師岀海之後……”智苦言語一頓,從袍袖中取出一塊翠綠色玉佩,笑道:“老僧習有‘宿命通’,可以通過玉器感應他人心念,此玉佩是爲子母佩,智光師弟也有一塊,老僧便是通過此玉感應到師弟的心念,也自知曉了令師出海的信息。”

“有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令師雖是天縱奇才,在難以猜斷老僧如何行事之下,應對卻爲過於謹慎,自也高估了老僧的能力……但從去年傷了應劫帝王之事,老僧便爲看出令師此處的弱點。”

“雖然那時老僧將應劫帝王七魄傷了,但使劫道不散,老僧是不敢取其性命,令師應爲知曉此理。但他仍是尋道家之人岀手相救,想是以爲老僧敢如此行事,必有所恃……”

“而此次老僧帶小居士出海,唯留智光師弟一人於此處,令師定然會是猜斷老僧會將此處通道堵塞,使智光師弟得有時間佈陣護住靈樹,將怨氣引入地脈。”

洛逍遙卻是知道楚南風是過於關心自己與郭榮的安危,纔會亂了方寸爲智苦所趁,聞言心中頓然暗歎不已。

“不過老僧也確是將進入此洞的入口封住,縱使令師等人尋到,要想打通卻是需五個時辰功夫。”

洛逍遙頓然想起這半年時光之中,智苦與智光二人每日進進岀出,弄得滿身土塵,此下聞言但知智苦所言不虛,卻也一時驚疑,“那你是如何帶我出入此處?”

他被智苦帶離出去與回來洞中,皆是被制住睡穴,自然是不知如何進出。

智苦沉言望着洛逍遙片刻,突是合什道:“阿彌陀佛,三日之後小居士便爲失去記憶,老僧也不相欺小居士了。”

“老僧破去冢陣並非是想奪取此靈穴,而是想將此龍脈大運引到另一處福地……雙龍池,使它認雙龍池靈穴爲主。”

洛逍遙心頭狂震之中,但聽智苦又道:“那雙龍池福地得天地靈氣所聚,卻是有自我遮掩之靈,若非進入洞中,即使以老僧神通也是望之不出。”

“當日老僧尋來此處,無意間在進入此洞的洞道之中還發現一條地底通道,方是有緣窺得雙龍池福地。”

“老僧朔了一條地脈使之與此處靈穴相連,若使日後此處靈運流入雙龍池,是會使其顯氣於外,按理來說……當在應劫帝王身亡九九八十一日之後,也就是雙龍池靈穴暫爲認主之時。”

“暫爲認主?”洛逍遙一時驚疑。

智苦微微一笑,“雙龍池大運顯化之日非在今時,而其另有主人,只是此龍脈氣運恰與它相濟,是故其靈穴可暫時借用。但如坊間租客須屋主認可一般,此龍脈靈運流入雙龍池,也要它認可方行。”

“想是地氣相連的使然,去年九月老僧去了雙龍池,卻是發現那靈穴隱隱已是生出了龍氣。但待劫道化散之時,此處靈運涌去雙龍池,定是會使其氣象外泄爲人所窺。”

“而屆時就是有了兩處入口,倘使令師等人分身而攻,卻非老僧能力可以防範,無論奪了雙龍池穴中替代之人的祖骸,還是阻擋老僧護住靈樹……都會使老僧前功盡棄。是故老僧去年便是與師弟協力,將此洞入口封堵,而帶小居士出入是取道雙龍池所在的山洞。”

洛逍遙震驚之下又爲一喜,但想穆道承與明無屆時是會拼死對抗智苦,以他二人的修爲,縱使不敵智苦,定也會使智苦大傷元氣。

而楚南風尋到倭國之後,定會先打聽帶自己與智苦出海的船家停靠所在,那船家通商口岸是爲固定,卻也容易查問。一旦發現那船家未到固定口岸,楚南風定然猜岀是中了調虎離山之計,當會立馬趕回中土。

去倭國來回航海時日至多不會超過兩個月,即使不會在郭榮身亡之前趕回,但還有八十一天時日可用。在智苦元氣大傷之下,憑智光之力卻是無法抵抗楚南風等人。

智苦但見洛逍遙忽驚忽喜的臉色,想是猜出他的心思,長嘆一聲,言道:“老僧當日未料會有令師與冷刀入此劫緣,本是作想謀成之後,陪小居士在此處十二年時日,如今看來,或是要讓令師護小居士十二年時日……”

洛逍遙大爲疑惑之中,只聽智光唱諾一聲佛號言道:“師兄何岀此言,明無與冷刀此下守在天門峰,與此處中間還隔有兩座山峰,縱使他們身手了得,行在陡峭山勢之中,應須小半個時辰才能趕到。”

“再爲發覺山洞被封堵,即使他們立時又窺到雙龍穴所在的山峰,還須一盞茶功夫。在這一柱香功夫之內,師兄與我合力圖事,應可先將怨氣引入地脈,再與我一個時辰也就可將護住靈樹之舉完成,到時脫身相助師兄……”

智苦搖了搖頭,望向智光言道:“若雙龍池在認主之後才爲顯化龍氣,我自不必大耗氣機用‘漏盡通’去遮掩其外圍地形,只需費些小力,遮住此洞通往其處的入口便可。”

“但此下卻爲不同,而冷刀與明無非易與之輩,他二人合力我是有把握對抗,卻也會大傷元氣,屆時恐是無力用神通將外圍地形遮掩。”

“那雙龍池出現,讓我等有機會圖謀行事,在此關鍵之際,又使龍氣顯化於外,卻是有陷我等功虧一潰之意……”

智苦言語一頓,目光轉向洛逍遙,“天心難測,或許令師會在雙龍池靈穴認主之前趕回,但老僧亦會設法在雙龍池靈穴認主之前,護住其不爲令師尋到……”

洛逍遙正待作言,但見智苦右手一揮,眼前一黑,卻是昏睡過去。

智苦望向臉顯驚疑的智光,合什言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真經得傳,功德無量,但有兇數,又爲何妨?”

智光神情頓然莊嚴,站起身形,合什作禮:“我佛慈悲,智光願捨身隨師兄護我佛大法真經。”

………

四月廿九日已時,一隻飛鴿落在天門峰山頂西側的樹林中,站值的神虎營衛取下系在飛鴿腳上的小竹筒,疾步向不遠處的山洞行去。

正遇上行出洞口的林婉真,那營衛行禮之後,將竹筒呈上,“林姑娘,這是皇城大內傳來的信件。”

神虎營衛多是來自通寶閣的箭衛,尋常之間傳遞信息自然也是用上了飛鴿傳書。爲了辨明信件的出處,會在竹筒上留下不同暗記以便區別,是故營衛一眼便能看出來處。

“大內的傳書?”林婉真但想賀梅、方常勝、江秋白皆隨郭榮北征在外,大內之中但有事務應不會與值守在青龍山的人員有關,驚疑之下,接過小竹筒,卻也不敢打開觀看其中內容,便是向離有近二十丈之高的峰頂行去。

來到峰頂之上,便將竹筒呈與穆道承,“穆師公,這是大內傳來的信件……”

“大內傳書?難道是皇上凱旋歸來?這不可能呀……”穆道承亦是心感驚訝,言語中捏碎封臘,將紙條取出一看,臉色卻是徒變,“啊?!青青失蹤了……”

盤坐在不遠處岩石上,望着山色怔怔沉思的蕭慕雲,聞言頓一回神,躍下近丈高的岩石,行到穆道承身前,接過紙條一看:青青失蹤,盼慕雲、婉真回京協查,常山。

“失蹤?這會是如何回事?”蕭慕雲一時驚疑。

“以師公猜斷應是指青青入寢室休息之後不見了身影……”穆道承沉吟道:“而室中無有絲毫打鬥痕跡,你常師叔不敢確定她是否爲人所擄,是故用失蹤二字說明……”

“爲人所擄?”蕭慕雲心念一動,卻是美目一凝,殺氣但顯,“天下間能對青青心存不軌之人唯有柳賊……”

“師公也是如此作想。”穆道承點了點頭,“卻是未料到這惡賊會在如此時候現身擄去青青……”

蕭慕雲隨穆道承守在青龍山,自是想防在智苦所謀得逞使劫道化散之時,能從旁協助穆道承、明無,阻止智光佈陣護住靈樹。

但此刻殺父仇人柳宮文出現,又將常青青擄去,卻是非尋去將他擊殺不可,心念一定,望向穆道承,“那弟子就與婉真師妹回京,協助常師叔尋出柳賊……”

對於柳宮文自是非殺不可,穆道承苦於自身無法離開青龍山,若讓蕭慕雲與林婉真追尋而去,是爲擔心她二人有失,聞言一時沉吟起來,良久之後方道:“柳賊擄去青青的目的,是想從百草經尋出化解丹毒的方法。而青青與我等的關係,柳賊也是知曉,若非萬不得以,但想他不敢尋去開封擄走青青。”

“師公猜他此下修爲已趨破境之勢,丹毒已是難以剋制,情急之下才會敢如此行事。但若如此,壓在其體內的氣機定然渾厚無比,一旦爆發,可堪元嬰之力。”

“雖然你此下已踏入大成門檻,但氣機渾厚不足,合婉真神念大成之力,絕非是他對手……何況他無聲無息將青青擄去,卻是讓人難以知曉他的去向。”

蕭慕雲心念皆在洛逍遙安危之上,隨楚南風來到天門峰之後,便是潛心研修武學,在兩個月前,終是讓她踏入了抱丹大成門檻。

“那師公以爲如何行事爲妥?”

穆道承沉吟片刻,言道:“青青定不會將百草經所在言出,柳賊極盡卑鄙手段,惱羞成怒之下恐會傷害與她,是應儘快尋去爲上。他喜於依附朝堂官貴,但想不會是隱在大周境內,而擄走青青途中行走當爲不便,他應是會使馬車助力。”

“你回開封之後,先讓裴管事使諸朝邦州縣經營客棧的人馬,出去四下留意打探,或會有所發現……而後趕去九華山尋計先生出手相助。”

“尋計先生?”

“武老哥他們與諸多長老遭難,行空、方主事隨你師父出海,賀先生、方幫主要隨護皇上,此下也唯有計先生可以相助了。”

蕭慕雲與林婉真聞言互視一眼,躬身作禮,“弟子謹遵師公安排……”

望着蕭、林二人疾行而去的背影,穆道承長嘆一聲,目光轉向身側一直未爲作言的明無,“從中土去往倭國的航程時日,以老夫見識以爲,至多不會超一月之數。從司空管事到來通知之日算起,已過二十多日,但想智苦或已是到了倭國……”

“穆先生是說……智苦近日內會對小居士下手?”

“智苦一旦到了倭國,老夫猜他是會立馬行事。”穆道承言語一頓,環顧四周羣峰片刻,又道:“此下大師可先爲休息,蓄養精神爲夜晚之用。”

穆道承但想若智苦白天剝離洛逍遙地魂,使龍脈所在顯氣,卻爲利於自身等人在險峻的山勢中行走,是故斷定智苦若爲行事,會選擇夜晚時機。

明無但知此理,聞言唱諾一聲佛號,便是行到峰頂上特意置造的木屋中入念養神。

待到了五月初二戌時三刻,在木屋旁邊岩石上靜坐的穆道承,突聽明無驚道:“穆先生,天王峰有龍氣顯現……”

穆道承心頭大震,躍下崖巖,便是向天王峰方向疾縱而去,明無自是未加思索,立馬引身跟上,二人腳下輕點樹捎,但如離弦之箭,半盞茶功夫卻是縱到了天門峰下。

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二十章 舌戰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二章 兵禍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四章 南下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章  通寶閣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七章 刺殺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四十六 言親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九章 破敵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六十四章 隱門
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二十章 舌戰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二章 兵禍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四章 南下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四一章 衣冠冢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章  通寶閣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七章 刺殺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四十六 言親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四十章 折家英豪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零九章 趙杜氏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九章 破敵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六十四章 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