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

在會場裡看着個別人急赤白臉的表情,我在想,他們遇到的問題不是專業問題、不是沒有水平、也不是觀點沒道理、更不是主持人太武斷,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在有限的時間裡(5分鐘之內),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

眼下,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專業裡、工作上太用功,卻忽略了當衆講話方面的技巧訓練。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只要不是你一個人主講,沒有人給你時間讓你長篇大論地談。新世紀盛行各種“論壇”,即使國家級、世界級的也就給你5分鐘。2000年在成都召開的“西部開壇”,與會代表發言,每人只給1分鐘。如果你有機會參加一些會議,給3分鐘發言時間是常有的事。那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把話說的精彩,又能說動他人呢?

(一)“鉤子、西瓜和刀叉”的講話思路

這是一種說服他人的簡便講話思路,是100多期教學實踐的結晶。它方便人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用較少的話語,讓聽衆認可你的觀點,進而採取行動。

wωω▲тт kān▲c o

其講話思路爲:鉤子,代表開始幾句話要有吸引力;西瓜,代表的是實例;刀叉部分代表的是講話的結尾。結尾部分有兩重含義,一是首尾宜短不宜長,用幾句話就可以。二是“刀”代表講話者由實例得出的觀點,即向聽衆強調指出,他們如果接受你的建議,會有什麼好處;“叉”代表具體的倡議、主張或要求。

第46期“當衆講話訓練班”上,有位左先生,看了不少哲學類的書,用他自己的話說,善於思辨,總想說服別人,可別人總不服。有的人說他凡事都愛上綱上線,空話連篇。他本人不服氣,帶着諸多的問題,報名參加了“當衆講話訓練班”。

在一次訓練中,他這樣說:

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眼下時興裝修熱,凡遷入新居的,十有,都要裝修。其實完全沒那個必要。你即使把地面鋪上象牙鑲上翡翠,把牆壁貼上黃金嵌上寶石,對生活其中的人來說又有多大意義呢?房子好最多讓人羨慕,人好才讓人敬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心念寒士,千年後人間仍有讚歎聲,能夠長久的並不是房子,屋寬不如心寬,潤屋不如潤身。當忙於裝修之時,還是致力於修身吧!

這位學員的發言完了。學員給他點評,說他說的頭頭是道,有道理,可總感到有些“空”,難以讓人從心眼兒裡信服,給人有“高談闊論”之嫌。

針對他的問題,我首先肯定他的觀點提煉的有高度,有個人的主見,表達能力沒問題,知識也豐富。問題的關鍵是缺少能支撐觀點的實例,即“西瓜”。最後我這樣告訴他:“我相信你肯定有實例,沒有例子,形不成你現有的觀點,現在試着用‘鉤子、西瓜和刀叉’的講話思路來闡述你的觀點。”

下面是他重新構思後的第二次發言——

門依舊,牆依舊,屋頂依舊——就這樣,沒有裝修,我就搬進了新居。友人來訪問:“你怎麼不裝修一下?”我說:“對裝修沒興趣。”對方問:“爲什麼?”於是我向他講起了我大學時的李教授。”(鉤子)

當年,我非常崇拜李教授,便去串門。令我大吃一驚的是:李教授的家競極其簡陋,與我想象的相距實在太遠!

李教授見我十分驚訝,便問:“這裡有兩杯水,金盃裝的是髒水,粗瓷杯裝的是淨水,你喜歡哪一杯水呢?”

“當然是淨水。”

“這就對了。杯子並不重要,水好就行。”(西瓜)

“水好就行。”李教授說得很淡、很淡,然而這四個字從此鑲入了我的靈魂深處。以後再看人家的居室,總覺得那是“杯子”。如果沒有拜物心理、虛榮心、顯示欲,就“過日子”而言,“杯子”的優劣實在算不了什麼。(刀)

朋友,請記住:“杯子並不重要,水好就行!”從今天起,輕裝修重修身吧!(叉)

(二)“鉤子、西瓜和刀叉”的運用

1.倡導一種行爲一位中學班主任,在一次班會上語重心長地對他的學生這樣說: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裡,我國的西北邊緣地區是個什麼樣子呢?(鉤子)

去年暑假,我帶你們上一屆的校友到西北一邊遠山區去體驗生活,要求每位同學都要選擇一戶農家與這家人同吃同住。第一天夜裡,我住的老鄉家的男主人凌晨一兩點鐘就出門了,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他是到3公里外的山上全村人擁有的惟二一口井去取水。據他講,一旦去晚了井裡的水就沒有了。這裡每人每天平均只有兩碗水,這兩碗水除了維持他們的生命,還要分一點給家畜喝。當地老農穿的衣服平時不洗,只是每年僅有的幾場雨下過後,用接來的雨水洗一洗。

那天,我老鄉的孩子病了。我問他最想吃什麼,你們猜孩子說的是什麼?他用顫巍巍的聲音對我說:“想喝口水……”(西瓜)

同學們,我們的水資源很有限,我市本身就是個缺水的地區,我真擔心哪一天西北地區的缺水慘狀將降臨到我們的頭上。(刀)

爲了能長期地享用我們的水資源,我鄭重地提醒大家:明天開始,從自身做起,不再浪費一滴水。(叉)

這個發言,其主旨是在說服同學們,讓每個人都參與到節約用水的行列中來。這位班主任沒有從理論的高度去說教,而採用的是“鉤子、西瓜和刀叉”的講話思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聽者在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中,不知不覺地口服心動。2.記取一次教訓王先生是某大型企業的團委書記,參加完大釗訓練的課程後,有一天打電話向我彙報,激動地說:“‘鉤子、西瓜和刀叉’這一講話思路真是太靈了!”我問他具體的情況是怎麼回事?

他說:“每年我們都組織一次團幹部夏季郊遊活動,我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每次出發前我都要強調安全問題。有的人認爲我把他們當孩子看,在空談道理,是多餘的說教;每次我講的話都難以引起同事們的重視。更談不上讓他們心服口服,用行動去避免了。每次類似的發言,我是最頭疼的。不說不行;說,別人又覺得你是多此一舉。前幾天我們團委又組織到雁棲湖旅遊,臨出發前講安全問題時,我用的就是‘鉤子、西瓜和刀叉’的講話思路。我講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聽得從未有過的認真,從他們的眼神裡我感覺到了他們的共鳴,效果特別好。”他當時是這樣講的:

7月30日上午,我和幾個好友相約去郊遊。中午,我們在湖邊的一處酒館用餐。酒足飯飽之後,幹什麼呢?(鉤子)

那天,天氣悶熱,湖面如鏡,沒有一絲風。我們便下湖游泳。起初我還在湖邊遊,後又想,游到對岸,在樹蔭下、瀑布旁,美美地睡上一覺。我便開始往對岸遊,約莫游到一半距離時,突然感到一陣胸悶氣短、四肢發軟、兩眼冒金星,這時我心裡明白,得趕緊仰泳,讓身體漂浮水面,恢復一下體力。沒多時,自感不行,便使出吃奶的勁拼命向前遊。一使勁,就嗆了口水;越是使勁,越遊不動,只在原地打轉,心想這下子算完了。想喊救命還未來得及,我已溺入水中。醒來時已是當天的晚上,看到牀邊掛着的吊瓶,才知道我死裡逃生了……(西瓜)

朋友們,這一幕,我越想越後怕。爲了我們的家人,也爲了我們自己,珍愛我們的生命吧!(刀)記住:酒足飯飽後,一定不要游泳!(叉)3.提出一項建議某化妝品公司的人事經理參加完當衆講話訓練班後,在班上彙報說:“我們公司長期都在招聘化妝品促銷員。我們錄用的條件是較高的,一般前來應聘的大多數要被刷下去。我在招聘的過程中,發現前來應聘的多數是女孩子,她們都是我們產品的潛在使用者。我們即使不能錄用她們成爲我們公司的一員,也完全可以給她們良好的第一印象,把她們培養成我們忠實的消費者。於是我就想,能不能公司專門製造一批小包裝的禮品型化妝品,向每一位前來應聘者贈送一份。以感謝她們對我們公司的認可,同時也宣傳自己公司的產品,讓人感覺我們在做市場,更在做人。就這一設想,幾次經理辦公會我都提了,均未引起領導的重視。直到參加當衆講話訓練班之前,我還抱怨公司經理長官意識太濃。聽完上次課‘鉤子、西瓜和刀叉’的用途和助教的示範,我一下子明白了。不是領導的‘過’,而是我的‘錯’。從來我就沒想過,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向領導提建議要講究講話的方式、方法。昨天,是每週一次的部門負責人例會。在會上我試着運用了‘鉤子、西瓜和刀叉’的講話思路和方法,還是提我的那個建議。原來我用10鍾,甚至更長的時間,沒說動領導採納我的建議,這次僅用了3分鐘,我們的老總就被我說動了。”

聽完她的話,我覺得她談的這件事,很有代表性。就讓她(在會上是怎麼表述的,)原原本本地,再給學員說一遍,她說道:

昨天,“砰、砰、砰”,我家的房門連敲了三聲,嚇了我一跳,連忙問:“是誰這麼急呀?”“大姨,是我。”原來是我妹妹家的曉麗。我把房門打開,見她一臉的不高興。一般她不到我們家,怎麼輕易不來一來就給大姨臉色看呢?(鉤子)

原來她是剛從南方一家化妝品公司的駐京辦事處來。一個月前,她前去應聘,用人單位說讓她等消息,這一等就一個月。前幾天打電話,才知沒被錄取。一肚子的抱怨,揚言要說服她周圍的朋友再也不使用他們的化妝品了。(西瓜)

聯想到我們公司,在招聘促銷員時,還應不忘樹立和維護我們的品牌形象,要把應聘者當作我們的潛在消費者來培養,給他們良好的第一印象。(刀)

建議公司能否專門製作一種禮品型產品,贈給每一位前來的應聘者。(叉)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在實際生活,工作中,都有向領導或同事提建議的經歷。你原來是如何表達的呢?今後,試着去運用“鉤子、西瓜和刀叉”吧!它將會讓你避免說話“直”、“衝”、“空”的弱點。取而代之的是娓娓道來,讓人願聽,叫人在不知不覺中,甘心情願地遵從你的建議去行動。

(三)“鉤子、西瓜和刀叉”的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在“鉤子、西瓜和刀叉”的運用中,不能生搬硬套,而應靈活地運用“三段式”去表述你的目的。如何靈活運用,這裡面是有技巧的。下面,就“鉤子、西瓜和刀叉”涉及的三部分內容,分別介紹。

1.“鉤子”要有吸引力

在一些場合,如果你留意,經常聽到有人開頭這樣說:“很抱歉,我沒準備,不好意思,就隨便說幾句吧。”

自認爲是謙虛的話,實則是沒用的話!弄不好,還會讓聽衆認爲你不把他們當回事,遭人誤解。

還有的這樣說:“真不好意思,我實在不習慣當衆講話,講不好的地方請大家原諒,我在此先向大家道歉!”這又是一類沒用的話。還沒說呢!向聽衆道歉什麼?

諸如此類的開場白,你也能舉出很多。作爲接受過當衆講話訓練的朋友,今後說話,尤其要重視開頭幾句,閒言碎語不多講,幾句話直入主題。讓人聽起來乾脆利落,自然會有吸引力。那麼,最能抓住人們注意力的開頭方式是什麼呢?

用一個細節開頭。如那位化妝品公司人事部經理所講的開頭:

昨天,“砰、砰、砰”我家的房門連敲了三聲,嚇了我一跳,連忙問:“是誰這麼急呀?”“大姨,是我。”原來是我妹妹家的曉麗。我把房門打開,見她一臉的不高興。一般她不到我們家,怎麼輕易不來一來就給大姨臉色看呢?(鉤子)

開頭這“砰”的一聲,就把聽衆的注意力給“砰”起來了。

再如:

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裡,我國西北邊緣地區是個什麼樣子呢?(鉤子)

順便指出的是,有些情況下,有些事情本身不好選取某一細節開頭。這也不能無中生有地製造“懸念”,強拉硬拽聽衆的注意力,怎麼辦呢?

開口就說具體的時間,這種方法最簡便。譬如,那位團委書記開口就說:

7月30日上午,我和幾個好友相約去郊遊。中午,我們在湖邊的一處酒館用餐。酒足飯飽之後,幹什麼呢?

這種以時間開頭的話,同樣能引起聽衆的注意。

2.“西瓜”最好是自己的

自己親身經歷的,或者身邊剛剛發生的故事,說起來有真情實感,容易產生感染力和說服力。

講述中要會抓細節。一件事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過程本身就是由細節組成的。細節本身不具吸引力。比如一間房子,雜亂無章地堆放着高檔的傢俱和名貴的古董,不會引起人們對它的注意。如果給以整理和巧妙的設計,圍繞一種風格,突出某些傢俱和古董的特色,將會給人帶來身心的刺激和愉悅。

敘述事例也同樣,如果你把不切題的細節堆砌一大串,不但不會引起他人的主意,還會惹聽衆心煩。秘訣是:在敘述事例中,只選取能強調你講話的重點和目的細節,其餘的細節一概忽略不提。如前面列舉的那位團委書記的發言,他就是緊緊圍繞“酒足飯飽後,一定不要游泳”這一講話目的,選取自己經歷中的相關細節。着重細緻敘述他在湖中的掙扎過程和溺水前後的心理體驗,給人留下了一個溺水者就在我們身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的強烈印象。他在湖中掙扎的那一幕太可怕了。這樣的細節就起到了爲講話目的服務的作用了。

假設那位團委書記在敘述的過程中,不是這樣說,而是說些他們一行坐的什麼車,吃的什麼菜,喝的什麼酒,吃的場面又如何等等,試想能達到告誡他人的目的嗎?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如果遇到聽衆中有“美食家”,聽了你這番話,說不定會把人家的“饞蟲”給引出來!

這位團委書記的發言之所以成功,就是他細節選取得好,並用了具體,形象的語言敘述出來。如:

突然感到一陣胸悶氣短,四肢發軟,兩眼冒金星,耳朵嗡嗡嗡……沒多時,自感不行,使出吃奶的勁拼命往前遊,一使勁,便嗆了口水;越使勁,越遊不動,只在原地打轉,心想這下完了……

在這些描述中,他使用了眼、鼻、耳、口等各種感覺詞彙,形成了畫面感,並給聽者強烈的感官刺激,讓聽衆有身臨其境之感。

3.“刀和叉”的話要精練而具體精練,指的是用一兩句話,畫龍點睛地說出由實例中所得出的結論(刀);而最後要求行動的建議(叉)要具體。

例如:

同學們,我們的水資源很有限,我市本身就是個缺水的地區,我真擔心哪一天西北地區的缺水慘狀降臨到我們的頭上。(刀)

爲了能長期地享用我們的水資源,我鄭重地提醒大家,明天開始,從自身做起,不要再浪費一滴水。(叉)

又如:

朋友們,這一幕想起來就後怕,危險就在我們身邊。(刀)

爲了我們的家人,也爲了我們自己,酒足飯飽後,一定不要游泳!(叉)。

再如:

我們公司在招聘促銷員的同時,還應不忘樹立和維護我們的品牌形象,更要把應聘者當作我們的潛在消費者來培養,給她們良好的第一印象。(刀)

建議公司能否專門製作一種禮品型產品,贈給每一位前來的應聘者。(叉)

建議(叉)要具體,特提醒三點。

第一,語句要明瞭。講完事例後,要具體地告訴聽衆,應該做什麼。記住,人們只會去做他們所清楚的事情。因此,提出的要求和建議一定要簡單明瞭。如:不要說“以後去游泳,可千萬小心啊!”而直接說“酒足飯飽後,一定不要游泳!”(叉)。再如:不要說“請公司想一種辦法,給前來應聘者一定的好感吧。”而應說“建議公司能否專門製作一種禮品型產品,贈給每一位前來的應聘者。”(叉)

第二,建議要可行。如果你建議公司:“請贈送每位應聘者一套本公司最新的化妝品吧。”可行嗎?聽者就會說,這人~定腦子有病!

如果你要聽衆提高記憶人名的能力,別說:“現在就開始提高你對人名的記憶能力吧。”這樣等於白說,無從做起,而應該說:“在你遇到下一個陌生人的5分鐘內,請有意識地重複他的姓名5次。”

第三,聲音要自信。你的建議是你這次講話的全部目的所在,因此應堅定而信心十足地告訴聽衆。報紙上新聞的標題會用大號醒目的字,你的講話重點也應加重語氣說出來,以此來加深聽衆的印象。

(四)“點石成金”的講話思路

這是另一種說服人的講話思路。如果說“鉤子、西瓜和刀叉”有點倒敘的意思,這“點石成金”就是正敘。譬如,通常情況下,在一些會上,就一個問題大家爭相發言,都想讓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時就需要有充實的論據。最充實的論據是用事實說話。還有的情況是作爲某一層次的領導,想就某一問題說服或教育下屬,這時的講話思路,最好用“點石成金”。“點”,指所要表達的觀點,“石”是用來作論據的事實,不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可以是看來的,聽來的故事。只要能支撐自己的論點就可以。“金”則指的是由事實得出的結論。

“點石成金”的講話思路簡單說就是:先亮出觀點,再舉出實例,最後得出結論就可以了。

第15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學員解女士是一國企某部門的負責人,出入會議的場合多了,習慣說一些官場的套話。用她自己的話說,回家女兒都不愛聽。有時她一開口,女兒就說她又像作報告。她也很想從理性呆板的講話中走出來,可總也找不到方法。她來到當衆講話訓練班上,問我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如何克服。我建議她說得具體些,她稍作回憶後說:“就說上個月吧。我們單位招聘了部分管理人員,清一色的小夥子,學歷都是碩士,個個都覺得腰裡揣着“兩把刷子”,工作氣氛不那麼順暢,關鍵是誰都不服誰。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磨合,這種情況仍不見有好轉的跡象。聽到下面的種種反應,我作爲主要負責人,不能不站出來說話了。於是我就召開了一個工作會議,專門談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彼此學習、共同提高的問題。我強調這樣纔能有利於部門工作的順利進行。如果誰都感覺自己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以自己爲中心,我們的團隊就沒有戰鬥力……總之,諸如此類的話我說了一大堆。在講話過程中,我就感覺下面的人不是在認真地聽,從他們臉上流露出‘這種話講得再多也沒人願意聽’的神態。當時,我既生氣,又覺得無奈!一度還抱怨眼下的年輕人自不量力。”

聽完了她的講述,初步斷定她的問題出在講話如何讓人信服這一環節上,便告訴她我們專門有一課解決這一問題。

她參加完“言之有理,讓人信服”這次課的訓練後,一下便恍然大悟。她深有感觸地說:“不怪年輕人的自大,怪我講話方式有問題。成天拿大道理壓他們,用大理論說服他們,對於高學歷的年輕人來說,看的、聽的比你多的多,當然不買你的賬!”

隨後,她就試着在工作中運用“點石成金”的講話思路,表達她原來意思。在前不久的一次部門工作會議上,她這樣說:

今天我想和大家說的是,我們要學會放空。(觀點)

是什麼意思呢?

剛剛從美國回來的一位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部下們一聽是美國的故事,又是剛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嘴裡說出的,一個個都豎直了耳朵,瞪大眼睛等她說,看到他們這種關注的勁頭,她便運用我在訓練課上傳授的講故事要領,壓住陣腳,娓娓道來。)

在美國邁阿密大學的校園,2004年度的期末考試這天,經濟系現代企業管理專業大四A班的學生異常激動,因爲,這場考試過後,他們就畢業了。

有些同學說已經被某大公司錄用,有的則很自信地說,理想的工作在向他招手,從他們個個的表情上看,像是一個個征服世界的勝利者!

主考的教授來了,宣佈:“可以拿出你們想拿出的任何書和學習用具,今天我們進行開卷考試。惟一的條件是不準討論,獨立完成。”學生們從心裡喊高興!

試卷打開,一看只有五道題,且全是問答題,學生們的內心又是一陣高興!

伴隨時間的推移,學生們的面部表情也在“推移”:興奮——驚恐——疑惑——焦急……(她講到這裡,有意放緩語速,部下們聽得更入神了。)

最後,教授說:“五道題都答完有沒有?”沒有一個人回答。接着又問:“答完四道的有沒有?”不見動靜。“那麼答完三道題的可以交上來。”同學之間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仍舊沒人回答。教授又說:“答完兩道題的交上來。”同學們一個個在自己的座位上扭來扭去,抓耳撓腮。“那麼,答完一道的交上來。”教室裡仍然沉默……

教授說:“這正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宣佈:你們全部通過考試!”看到同學們大惑不解的樣子,教授說:“大學生活,你們的確學到了許多東西,準確地說你們只是獲得了許多許多過去的知識,通過這次考試,我想告訴你們:你們還有許多許多的不知道。”(石)

聽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受。的確,十幾年的校門生活,我們的確擁有了許多許多過去的知識,而面對當今的世界,校門外我們還有許多許多的不知道,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勉的是:讓我們學會放空!(她有意加重了“放空”這兩字,這兩字真是猶如撞鐘,引起了在座部下的長久靜思……)(金)

後來,解女士在班上彙報說,老師提醒得對,作爲一部門領導,類似教育下屬的話又不能不說。雖說他們類似的道理也都懂,或至少不會不懂,但作爲一部門負責人,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強他們這方面的意識,講究講話的方法和技巧,大通套的道理,讓他們有種老道理,新感受J這就如同他們每天中午吃慣了米飯和炒菜,這次給他們端上一份“菜炒飯”,還起個好聽的名子叫“什錦快餐飯”,儘管還是他們每天吃的米、每天吃的菜。重新組合,以一種新的形態出現,給人的感覺不一樣,印象也不一樣,但目的是一樣的。

一位民營企業的老總,在給他的營銷人員講話時,是這樣運用“點石成金”講話思路的:

今天我想強調的是,營銷人員要學會商人的精明。(觀點)

什麼叫商人的精明呢?

二戰期間,在美國紐約,一位猶太人走進了銀行貸款大廳,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先生,有什麼吩咐我可以爲您代勞嗎?”值班經理一邊小心翼翼地詢問,一邊打量着來人的穿着:皮爾卡丹西裝、老人頭皮鞋、勞力士手錶、還有鑲嵌寶石的領帶夾子…一

“我想借點錢。”

“您想借多少?”

“1美元。”

“只借1美元?”值班經理驚訝得用手捂着下巴,心想:說不定是在試探我們的工作和服務效率。於是,便裝出高興的樣子說:“只要有擔保,無論借多少,都可以。”

“好吧。”猶太人從豪華皮包裡取出一大堆票據、國債及其他債券,放在值班經理的辦公桌上,“這些可以擔保嗎?”

值班經理清點了一下,“先生,總共50萬美元,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

“是的。”猶太人面無表情。

“好吧,年息6%,一年後還本付息,我們就把這些證券還給您……”

“謝謝!”猶太人辦理完手續,起身離去。

聞訊趕來的銀行行長,從後面追了上去:“先生,對不起,耽誤一下您的時間。本人是這家銀行的行長,我實在弄不懂,您擁有50萬美元的證券,怎麼只借1美元呢?”

“行長先生,既然您如此熱情,我不妨把實情告訴您:我是到貴地辦事的,可這些票證帶在身上不太安全,而你們的金庫保險箱託管費又太貴了。所以嘛,就以擔保的形式存放在貴行,而這最多也不過交6美分的利息……”(石)

什麼是商人的精明?這就是商人的精明!(金)

下面是第88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學員張先生,運用“點石成金”講話思路的一次練習。

說起成功,我最想說的是:成功始於對自己的定位。(點)\爲什麼這麼說呢?

一位紐約商人在大街上看見一個擺地攤的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憐憫之情。他把1美元丟進了賣鉛筆人的杯中,就走開了。但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要,就連忙返回,從賣鉛筆人那裡取出了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交了錢,忘記取貨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後他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鉛筆也是商品,而且上面有標價。”

幾年後,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着整齊的男士迎向這位紐約商人,並自我介紹說:“您可能已忘記我,但我永遠忘不了您,您就是那個幾年前給了我自尊的人。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那天告訴我,我是個商人爲止。”(石)

朋友,一句話能使一個乞丐變成一名商人,可見,成功始於對自己的定位!(金)

“點石成金”的講話思路,突出的是講話者的立場和觀點。前面我們曾例舉過盧女士運用“五何公式”的發言,下面運用“點石成金”的思路,只要在她原來講話的前面加上觀點,後面加上結論就可以了。參見示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孩子,當然,我也不例外。朋友,你是否知道,愛美有時是要付出代價的!(點)

記得七歲的時候,我一看到村裡的大姐姐穿高跟鞋,我的小腳丫子就癢癢,饞得要命。老跟媽媽嚷嚷:“給我買一雙吧!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忙,哪有工夫搭理我這茬兒。於是,我便自己動手圓夢了。

那是麥收後的第一個禮拜天,中午家裡人都在睡覺,我悄悄地挖來一團泥巴,拿着新買的平跟兒涼鞋,在堂屋裡開始忙了起來。我先把泥巴反覆地揉搓,直至軟和,再揉成圓柱形,大概有五六釐米高吧。心想,做就做高一點的,然後把它擺放在涼鞋的後跟位置上,隨即用手指使勁往四周扒拉,讓它牢牢地固定在鞋的後跟上,曬了兩個小時後,一雙自制的高跟涼鞋就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自己的“傑作”,心裡那個美勁兒就甭提了!剛想在屋裡扭幾下,突然,右腳一歪,“高跟”斷了。“噹啷”一聲,右腳又碰在了身後的臉盆上,整個人都向前栽了過去,不偏不巧碰在了桌子腿上,額頭鮮血直流,劃出了一道大口子,媽媽、哥哥被“唏哩嘩啦”的聲音給吵醒了,見狀哭笑不得,把我送進了村醫療所。(石)

至今我額頭上還留着一個疤痕呢!有時,我照鏡子看到它,就提醒自己:“這是‘高跟鞋兒’的代價,更是‘愛美’的代價!”(金)

“點石成金”的講話思路,關鍵是把中間的故事講述好,前面的觀點和後面的結論都是越簡潔越好。

請參考第58期“當衆講話訓練班”學員胡先生的發言練習:

我想說的是,教育的精髓是教之有道,斥之有方。(點)

爲什麼這麼說呢?

古時候,私塾裡有兩個學生,一個叫王義,一個叫李信。有一次考試,李信將考卷交給了王義抄,被教書的先生髮現了,就決定懲罰他們。先生的做法是:先亮出了一根長長的松木板,讓他們倆分別趴在一張長桌的兩頭,不許相互看。懲罰開始了.王義聽到了李信捱打的聲音,李信也聽到了王義捱打的聲音。“叭!叭!叭!”每一聲、每一響,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突然王義擡起頭,苦苦地哀求道:“老師,你不能打李信,他是怕我考不好才遞過來讓我抄的。”李信又擡起頭說:“不!要打就打我,是我硬把試卷塞給王義的。”

此時,教書先生微微一笑,說:“我的好孩子,你們都聽錯了!我剛纔打的是椅子上的坐墊!”王義、李信都吃了一驚,教書先生接着又說:“你們如此珍惜友情,說明你們都是好孩子,而且老師相信,以後你們倆都能學得好、考得好。”

懲罰就這麼結束了。後來王義、李信雙雙考進了京城~…(石)

奇蹟!一個溫暖創造的奇蹟!

溫暖是什麼?是教之有道,斥之有方!

善於播種溫暖的老師是高明的老師——

誰這麼做了,誰就收穫“奇蹟”!(金)

聽完這段講話,一般人都會不知不覺地被故事中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所打動。傳播一種思想、表達一種觀念,就這麼簡單。

第15期訓練班的學員高先生給我們闡明瞭一個新穎的觀點。高先生是專門從事昆蟲研究的,且聽聽他在班上的講話練習:

我們人類應該向昆蟲學習。(觀點)

爲什麼呢?

昆蟲在求偶時總愛往黑暗的地方鑽,比如蛾子吧,雌雄只有在存在短光波的環境下,才能交尾,月亮小的時候,它們的活動才比較多。再比如螢火蟲,它們在談情說愛時都放着光,但當**時,它們身上的燈都熄滅了。這說明,它們也有害羞心理。相比之下,我們人類,現在看到的卻是滿大街的摟摟抱抱。

《梁祝》中的化蝶雖是傳說,但用來比喻忠貞的愛情卻是有道理的。真正的蝴蝶一生只**一次,雌蝴蝶的尾部留下一個印記,這就使得雌蝴蝶無法再與其他雄蝴蝶**了。足見,它們兩性之間是多麼的專一!而我們人類,現在聽到的、看到的是婚外情和離婚率的上升!

昆蟲是如何求偶呢?

它們通常在一起嗚叫,看看是否合拍,尋找的是有共同語言的那個;它們在一起飛翔,爲的是看看哪個雄性更強壯、哪個雌性更如意,一旦選定,別無它求。我們人類不行,在尋找婚姻的另一半時,既要貪求相貌,又要顧及地位和錢財,一樣都不能少!

在昆蟲界,只有同種纔可以交流。當然,昆蟲中也存在地理方言現象,比如北京的蛐蛐和山東的蛐蛐在叫聲上就存有差異,好像英語和漢語。但把它們放在一起,彼此會相互感應,不長時間就能交流。人也是一種生物,只不過發展得更高級一些。但在語言交流上比不上昆蟲,據統計,目前有3/5的中國人還不會講普通話。

人類有爲愛殉情、捨身取義的壯舉,昆蟲也有。比如螳螂,**過程結束後,雄螳螂已在雌螳螂的口中,這是爲了雌性繁殖所需營養的原因。不僅如此,一旦雌螳螂爲幼螳螂找到了比較合適的生長環境,它自己也迅速死去。雄螳螂的被吃掉以及雌螳螂的自殺,它們並不感到痛苦,它們是在幸福中死去。這是動物界優於人類的一種生存對策。(石)

它們最優化地利用資源,最小化地破壞環境,地球喜歡這樣的生物,而不喜歡貪得無厭,暴殄天物的生物。從此種意義上講,在當前倡導環境保護的形勢下,我們人類應向昆蟲學習!(金)

聽完高先生的發言,是不是覺得猶如上了一堂生物課,懂得了不少生物方面的知識。不過,也許你會說,這也太專業化了,一般人哪有這麼專業的知識。練習當衆講話還是不好找話題。其實,話題就在你的工作中。簡單地說,就是幹什麼的,就說什麼。當然,要說那些有點特殊性的事,這樣才能吸引人。

第78期的學員李女士是從安徽進京做食油生意的。她的練習發言是:

最常用的東西,人們也許最容易忽視。(觀點)

就說我們每天吃的食用油吧,別看我們每天吃,大家可知道通常的食用油都有哪幾種?質量的情況又怎樣?一般現在家庭都喜歡用“色拉油”,因爲它高度提純,油煙少,看上去色澤也清澈,給人純淨、清爽的感覺。你可知道,食用油中,最無營養價值的就是它。因爲它是一種混合油,又加上幾度提純,就像咱們吃的精面一樣,雖說好吃、好看,卻不如粗加工的細糧有營養。(石)

但願大家在今後選擇食用油方面,走出這個認識上的誤區。(金)

“點石成金”的講話思路,其觀點和結論應該是一致的。有時可以是一樣的話,有時也可以是同樣的觀點,不同的表述。

(五)“點石成金”的理論根據

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說,人們的學習方式有二種。一種是練習律,也就是通常說的練習、練習再練習。行爲心理學家由實驗得出結論:一連串相類似的學習行爲重複出現,會導致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或行爲模式的相應改變。

另一種是效應律。認知心理學家由實驗得出結論:比較強烈的感官刺激會給人強烈的震撼力,並容易改變人們原有的認知,進而造成思想認識和行爲模式的改變。

“點石成金”的講話思路,運用的是學習方式中的第二條規律,即效應律。我們自己的和他人的那些不尋常的事,本身很有故事性,當被生動地講述出來時,會讓人們感覺身臨其境,且對原有的認知是個衝擊,所以能達到讓人心悅誠服的目的。

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
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