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

夜裡,某局長的太太,翻來覆去在牀上睡不着,便推推身邊正在酣睡的丈夫。這位局長大人從香甜的夢中驚醒,睡眼惺忪地問:“幹嗎呀?”他妻子說:“聽說你在單位上開會發言,下面聽的人就愛睡覺,你現在也給我來一段……”

雖說是笑話,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當衆講話,空話套話連篇,陳詞濫調滿嘴,如同催眠曲,缺少吸引力。有些學員反應,自己的講話給人的感覺“空”,激不起聽衆的興趣。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更能吸引他人呢?

1.內容要集中

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最簡煉的語言,把要說的意思表達出來。譬如:本書前面列舉的王女士談她初闖北京走投無路時的那段經歷。可以說她吃的苦,遭遇的挫折很多很多,但捨去不說,只抓住元旦前一天傍晚的一個片段,重點談情緒上的起伏變化,集中談她人生歷程中這一個轉折的瞬間,把一個“北京不相信眼淚”的外來姑娘的強者形象表現出來了。話不多,給人的印象卻是深刻的。從心理學上講,人的注意力在2分鐘內最集中,興趣最高。精彩的當衆講話都是一個個2分鐘的組合。林語堂先生說:“演講就像迷你裙,越短越好。”

在有限的時間內,選取最精的講話內容是初學者必須加以訓練的基本功。譬如:讓你在3分鐘內,講講去遊玩故宮的印象。聰明的辦法是隻選取某一印象重點講。否則,如果你對所到的每個景點都想說,一是不可能,二是即使你說全了,聽衆印象也不深。如果你只重點介紹“珍寶館”,便有時間說出各種造型奇特、精美絕倫的鐘表,聽衆願意聽,印象也深刻。

有的話題,能用一個事例說明的,絕不用意思相同的兩個;而有的話題,需要從正、反兩方面敘述時,用兩個則更能說明問題。譬如:上面列舉的那個“杯子並不重要,水好就行”的話題,左先生只選取了他與李教授的一段對話,便很有力度地用實證充分論證了他的觀點,給人留下的印象自然生動、深刻。

總之,緊緊圍繞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集中一個方面來組織自己的講話內容,是講話生動、有吸引力的關鍵點。2.講究開頭相傳,在鳥的世界裡,許多鳥彼此之間都互不服氣。麻雀卻對孔雀很佩服,羨慕孔雀有一精美的頭和五彩繽紛的尾巴。孔雀卻對麻雀說:“你只是看到了我的優點,卻沒注意到我的腳是那樣的粗糙。爲了彌補這一缺憾,我有意將頭高昂,尾部開屏,以轉移人們的視線……”

孔雀是聰明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心理學上有“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之說,指的是人們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最佳時段,是接觸某一事物時的一前一後。按此原理,要想當衆講話生動且有吸引力,開好頭、結好尾,尤爲重要。

開頭的幾句話,最好有新意,能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引起人們的興趣、挑起人們的、或讓人有懸念。總之,讓聽你講話的人產生強烈的共鳴,願意聽你講下去。

開頭方式有多種,關鍵是要結合具體場合靈活運用。下面列舉幾種,僅供參考。

(1)直入法:即第一句話就點出“主題”。如:“我的愛好是讀菜譜”,“我談的話題是‘昆蟲與人類’等等”。直接了當地把要說的話題點出來,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容易的。用這種方法的條件是,話題本身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當聽到“愛好是讀菜譜”時,會覺得有些另類,願意聽下去;談到“昆蟲與人類”,會讓人產生好奇心。

(2)請求法:即以一個請求來開始、例如:“我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都有幾個生日?”以引起聽衆的興趣,隨即再把話題展開講。

(3)懸念法:即一開頭說話,就提出一個懸念,以引起人們的好奇。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孩。當然,我也不例外。朋友,你是否知道,愛美有時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聽到這裡,聽衆必然會想聽聽有時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帶着一種尋求答案的心理去傾聽你所講下去的內容。

(4)對比法:即一開口就提出兩個相對的概念,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如:“常聽人講,應聘者在主考官面前,一般都像‘老鼠見了貓’,我的經歷卻是‘貓見了貓。’”這話昕起來新鮮,能激起人們聽個究竟的興趣。

(5)提問法:即開口就向現場聽衆提問題,一種是讓聽衆回答,聽衆回答後要給以肯定,以此增強與現場聽衆溝通的氣氛;另一種是自問自答,如:“朋友們好,請大家猜猜我愛好啥?告訴您——走路。”這種提問法的運用,並非真的要聽衆回答,只是表達上的一種技巧,意在抓住聽衆的注意力。

(6)引用法:即一開口就引用一句名人的名言,或一句富含哲理的話引出話題。比如:“古語云:‘不因善小而不爲,不因惡小而爲之’,每逢想起這句話,我……”

以上就當衆講話開頭的具體方法舉例說明了6種,但實際上遠不止這幾種,如:制動法,是當臺下沒安靜下來時,你可以站在臺上,以靜止動,直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還有代入法,把個人的經驗代入話題,例如:“最近我被一個難題困擾着,我想,同樣的難題也會困擾着你……”等等,旨在提供一個思路,個人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精彩的開頭。

3.結尾的技巧

開頭,有開頭的方法;結尾,也有結尾的技巧,參考如下。

(1)回昧式:即讓人通過聽了這段結尾的話,引起一種耐人尋味的感覺。如:“我憑着毅力走到了今天。現如今我買的房就在紫竹院旁邊。每當我坐在暖融融的窗前,望着外面紛飛的雪花。就想1990年12月31日的那個傍晚,它激勵我,送走了昨天,走到了今天,還將伴隨我走向明天……”

(2)提醒式:即把所要表達的意思,濃縮成一兩句話,用排比的形式說出。如:“至今我額頭上還留着一個疤痕呢I有時我照鏡子看到它,就隨時提醒自己:這是高跟鞋兒的代價;更是想當然的代價!”

(3)啓發式:即把自己講的內容,歸納成幾句富有哲理性的話表達出來。如:“朋友,請記住:‘杯子並不重要,水好就行。”’

(4)呼應式:即把所講的話題,最後巧妙地點出來,照應開頭。如:“有人崇拜第一個吃螃蟹人的勇敢;我說,我更欣賞第二個吃螃蟹人的智慧!”再如:“這就是我‘貓見貓’的經歷!”

(5)調侃式:即用通俗、輕鬆的語言,以調侃的口吻結尾。如:“常言說:‘當官當副、吃飯吃素、穿衣穿布、出行走路。’雖沒當官,有幸佔了尾!”再如:“讀菜譜,讓我獲得了精神上無比之快感。有朝一日,我當蒐羅天下菜譜,做一桌天下精神盛宴,到時,請在座的朋友與我一道共同品賞!”

(6)號召式:即帶有感召性的結尾。如:“從此種意義上講,在當前倡導環保的形勢下,我們人類在某些方面應向動物學習!”

(7)啓發性:即以議論的語調來結尾。如:“現在想來,當時真迷糊!可人都有一時迷糊的時候。我覺得,迷糊並不可怕,關鍵是迷糊過後,要儘可能避免再迷糊。”再如:“這事,已經過去多年了。每當回憶起,我就在想:小時做事,率真,敢爲;大了做事,瞻前,顧後。有人把這叫做‘成熟’。可成熟的背後,是否也失去了許多意外的驚喜?”

(8)抒情式:即用散文詩的語言結尾,以倡導某種信念。如:

“奇蹟!一個溫暖創造的奇蹟!

“溫暖是什麼?是教之有道,斥之有方。

“善於播種溫暖的老師是高明的老師。

“誰這麼做了,誰就收穫‘奇蹟’!”

結尾的技巧也不止這8種,潛伏在你的腦子裡的精彩結尾肯定比孔雀開屏更絢麗。重要的是舉一反三,靈活運用。4.用實例說話第25期訓練班上曾出現過這樣一種情況,有兩位學員,一位是外地進京的服務員,另一位是北京某大學的在讀碩士研究生。在講話練習中,那位碩士研究生用詞考究,語句規範,颱風文靜,講話層次分明,清清楚楚,遺憾的是,每次當衆講話後,掌聲稀疏;而那位服務員,每次講完掌聲陣陣。仔細分析,那位服務員受歡迎的原因是她善於用實例講話。這就給我們一個啓示:聽衆願意聽的是活生生的實例,不願聽的是空空的說教。

爲了增強學員用實例講話的意識,訓練課上,有一項訓練內容是“談一個你熟悉的人”。這人也許是你敬佩的、喜歡的,也許是你討厭的,要求用實例說話。聽衆聽完,要認同你的觀點,達到這此要求,纔算過關。

第12期訓練班上趙女士談她的丈夫。一開始,她這樣說:

我丈夫從事某商品的營銷工作,他做推銷工作已經十幾年了。他的爲人大大咧咧,卻也隨和;在業務洽談方面,他表現出的是精明,更多的還是誠實。我愛他的隨和、精明和誠實,但也煩他的大大咧咧。我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個既讓我愛,又讓我煩的人。

她說完後,我在課堂上針對他的問題給她指出:“你給丈夫下了這麼多的定義,肯定你手中掌握了他大量的事實根據。比如他是怎樣的隨和、精明和誠實;同時又是如何的大大咧咧。請你舉幾個例子給我們聽。”

在接下來的又一次訓練中,她根據我給她的建議,重新構思後這樣說:

我丈夫從事某商品的營銷工作,他做推銷工作已經十幾年了。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出差,從首都機場起飛到上海。在候機室裡,他看中了工藝品店裡的一把紫砂壺。人家標價580元,他硬是砍到了180元。售貨員迅速麻利地從貨架上給他取下同樣式的一把壺進行包裝。這時他機靈地說:“稍等,麻煩你給我用壺蓋敲打一下壺體。”一敲,聲音不對勁兒,結果壺底有一條裂痕。我暗暗敬佩他的“精明”。

隨後,我們又去咖啡廳。剛喝幾口,廣播便說登機,我們趕快去登機口。在飛機上落座後,他突然想起喝的咖啡還沒買單。十幾天後,我們飛回北京,落地後一時我找不到他了,後來才知道他去咖啡廳補單了。

由於業務的關係他要招待許多人,在酒桌上,他有一種嗜好:酒一喝多點,就愛將自己的領帶送人。從結婚到現在,他已迷迷糊糊地送出了60多條領帶,因此也結交了許多好朋友。他的這種“隨和”和“大大咧咧”,害得我成天操心給他買領帶。

我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個既讓我愛,又讓我煩的人。

這就是用實例說話。沒提“精明”、“誠實”、“隨和”以及“大大咧咧”等標籤性的詞,聽完後,每個人都會自發地給他貼上此類的標籤。有吸引力的講話是給聽衆有思考的空間。聽這樣的講話,有誰還想睡覺呢!

第8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許先生談了他的這樣一位同學:

這是一位睡在我下鋪的大學同學。有一次我們一起去校門口的一家書店買書。回到宿舍,見他脫下風衣後像身懷六甲,順手一摸,腰裡插着一本《托福考試教程》。

我說:“你幹這事,有點太冒險了吧?”

他卻說:“沒錢,又想出國,就得冒險!我還可以跟你打個賭,如果你請我吃頓麻辣燙,我明天敢約出咱們的校花吻她一口。”

我真請了他一頓,他也真是敢說敢做,約出校花吻了一口。

畢業後,他就去加拿大了。最近聽說,在加拿大住在一老女人家,爲了儘快獲得綠卡,他與這位老女人結了婚。

記得我們畢業時,曾相約多倫多見,可我至今還沒走出北京城。

“偷書”、“吻校花”、“跟加拿大老女人結婚”,雖說我們不曾見過這位同學,至少在我們聽時,是津津有味的。假設改成這樣說,他“鬼點子多”、“膽大”、“意識新”等,卻很少能激起我們的興趣,也引不起我們的注意力,更談不上留下多少印象了。

請記住,當衆講話具體生動的方法之一,就是短小精煉、雅俗共賞、妙語生輝的名人軼事。譬如,可以講你所認識的兩個人的故事,告訴聽衆其中一個人如何成功了,而另一個人則失敗了。聽衆會很樂意去聽,同時,還能因此而受到一些人生的啓示。

在第8期當衆講話訓練班裡,曾有位學員,一直覺得自己的經歷很平淡,沒什麼可說的,激起聽衆的興趣難乎其難。我啓發他不要着急,認真地聽他人講就可以了。冥思苦想不一定有所得,說不定哪位學員的講話能夠喚起你的一段回憶。請相信一點,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埋藏着豐富的故事,只是平時我們很少有意識地去挖掘。他真的按我的要求去做了,由於心態放平了,很容易地想起了他東北老家鄰居家兩個兒子的故事:

我老家的鄰居有兩個大哥。老大叫福全,會拉二胡。村裡村外有喜慶的場合,都請他去拉上幾曲。老二叫福來,跟哥哥學拉二胡。因家庭困難,兄弟倆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在家種地爲生。

1977年恢復高考,弟弟聽說省城瀋陽音樂學院招生,就勸哥哥一塊走出村子前去應考。哥哥說:“咱爹剛過逝,剩下娘一個人種地,哪能養活我們倆。要去,就你一個人去吧。一旦你考上,我一來照顧娘,二來供你上學。

弟弟穿着有補丁的褲子,拖拉着鑽出腳指頭的黃球鞋,扛着半袋子玉米餅,揹着家裡祖傳的那把二胡,在一個春暖乍寒的早上,告別了娘和哥哥,深一腳、淺一腳地踏着殘雪,走出了那生活了十幾年的村莊。

走到村口,猛一回頭,他哥哥孤單單一個人還在目送他走向遠方。弟弟的眼淚涮涮地落了下來,在心裡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考上,報答俺哥,俺娘。

從家鄉到省城瀋陽,800里路,他先走了3天,後又坐了半天的公共汽車。沒錢,他不能坐全程的車。

在等待考試的幾天裡,渴了,喝幾口自來水;餓了,啃幾口帶來的玉米餅;困了,就睡在火車站的候車室裡,有時人太多沒地方,只能躺在地上。一天深夜,他夢中颳起了大風,感覺塵土飛揚,醒來一看是清掃工人的大掃帚扇起的“垃圾風”……

老天不負苦心人,弟弟真的考上了。苦學4年,1981年又考取中央民族樂團,從瀋陽又到了北京。弟弟現在代表我們國家,經常爲世界人民演奏。只要有時間,每年他都要回我們家鄉,看望他娘、哥哥和鄉親們。

真實的、內幕性的生活都是人們願意聽的,只要把自己的故事或他人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一定會引起人們的興趣,這是毫無疑問的。5.巧用人物對話在當衆講話中,適當運用一些人物對話,聽衆會感覺生動、有趣。

第48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學員鍾女士,她的練習話題是她的一段處理顧客投訴的經歷。起初,她是這樣講述的:

前幾天,有人闖進了我的辦公室,他怒氣衝衝,一進門就衝着我直嚷嚷。原因是上一週我們賣給他的羊絨衫出問題了。我再三對他解釋他都聽不進去。最後我對他表示,只要他把事情說清楚,我會給他個滿意的答覆。他一聽我這話,平靜了下來。最後我圓滿地處理了這件事。藉此機會,我要告訴大家,無論遇到什麼事,心急吃不了熱餃子。

以上的講話,敘述是清楚的,給聽衆的感覺卻是平淡的。其實一般人大多就是這樣表達一件事情的。聽後,我這樣啓發她:“這件事是你經歷的,當時你與這位顧客之間肯定有一番對話,請把你說服他的過程重點地描述出來。”

根據我的建議,鍾女士重新構思後,這樣講:

上星期二,我辦公室的門“砰”的一聲被打開了。我擡頭一看,是位顧客,正滿臉怒氣地站在門口。我沒來得及請他坐下,他就劈頭蓋臉地叫道:“王經理,瞧,這是你們店買的正宗羊絨衫。我讓櫃檯服務員給我退貨還不退。你們還有理?我要投訴你們。”

我問他怎麼回事,他氣得只是喘粗氣。

“我只穿了一星期就成這樣了!”他大吼,“買回去後,我老婆簡直要氣死了。”

我請他坐下,再解釋清楚些。

“我沒時間坐下,我今天上班已經遲到了,我以後無論如何也不來這兒買你們的東西了。不信,你等着瞧。我再不來了。說到這兒,他伸出手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我們的營業執照。”

“聽我說,你坐下來把情況說清楚,這事包在我身上。”

一聽這話,他不自覺地坐在了椅子上,我們平心靜氣地交談後,這位顧客滿意地走了。藉此機會,我要告訴大家,無論遇到什麼事,着急吃不了熱餃子。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講話者再添加一些模仿技巧,能把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模仿出來,講話內容就更爲生動可信,讓人愛聽。6.運用肢體語言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80%是通過視覺接收的。這無疑也說明了電視普及後廣播受冷落的原因之一。當衆講話,人們主要是憑聽覺來接受講話者傳遞的信息,但由於是現場面對聽衆,還應不忘肢體語言的輔助作用。譬如,在講話的過程中,結合所講內容,適當加上一些手勢和動作,必要時還可進行現場演示,使其更加直觀可見,一方面幫助聽衆更準確地理解所講內容,另一方面會刺激聽衆的注意力。

例如:“上星期二,我辦公室的門砰的一聲被打開了,我擡頭一看,是位顧客,正滿臉怒氣地站在門口。”當說到“砰的一聲被打開了。我擡頭一看”時,可運用眼神,真的就把眼前當作門,做一個擡頭驚訝的動作。這會給人一個親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就會引起聽衆的注意。隨後,可一轉身,做一個面對顧客的動作,再接着說,“是位顧客,正滿臉怒氣地站在門口。”

經過加上這樣幾個肢體動作,就把所敘述的語言形象化了,不僅聽覺,視覺上也給人以刺激,使聽衆沒法不引起興趣和注意。

當衆講話的肢體語言包括眼神的運用、表情的變化、頭部的一低一擡、身體的一轉一回,以及人物對話其聲調的一高一低、語言節奏的一快一慢、有時甚至摻加點方言味等等,這些都是增強當衆講話效果的有效表現手段和方法。需要提醒的是,當衆講話的肢體語言就像飯菜裡添加的味精,僅是用來提提味道而已,不能用量過大。否則,那就不是在當衆講話,而是在說評書或說相聲了。

7.用口語表達

當衆講話與寫文章,雖說它們都是使用語言這個載體,但是,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前者是“以聲傳意”,後者是“以文達意”。因此,說話與寫文章在運用語言方面是有區別的。這一點在我國古代尤爲明顯。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從小精讀古代的文言文,以致日常說話也容易說文言文。有一則笑話這樣說:

一個書呆子,晚上睡覺被臭蟲咬醒了,便朝着妻子說:“賢妻,迅燃玉燈,丈夫爲毒蟲所襲。”妻子莫名其妙,還以爲他是說夢話,沒理他。

後來,他實在熬不住了,不得不改口說:“老婆子,快點燈,我讓臭蟲給咬壞啦!”

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講話還是用口語好。有人會說,眼下書面用語並不是文言文,講話和寫文章都是用的白話文,這還有區別嗎?雖然現在寫作和講話我們用的都是白話文,在實際運用中,還是存在書面語和口語之分的。

有些朋友,不論在大小場合講話,養成了一種習慣,即事先把要說的內容寫出來,然後背講稿。提醒你別這樣做,背出來的東西不吸引人,既抓不住聽衆的注意力,也容易大腦斷電。

美國幽默文學大師馬克·吐溫曾這樣說:寫下來的東西是不適合用來當衆講話的。它的形式是文學的,書面的語言讀出來生硬、沒彈性,無法讓自己憑着三寸不爛之舌去愉快、有效地表達!

假如講話的目的在於娛悅聽衆,而不是說教,便需將語言變得柔軟、簡明、口語化,並用自然地、彷彿未經事前思考的說話方式表達出來;否則,你的講話會煩死一屋子的人。

我們日常生活中,在聽一些人講話時,也有類似的感覺。口語化的語言,就像剛從山上摘下的山果,雖說帶點泥土,或有點蟲眼,但它因新鮮而讓人喜歡;背稿子講話,則是一聽水果罐頭,雖然完美,但不新鮮。那些文謅謅的書面語,聽起來更像隔着衣服在撓癢。以上面舉過的例子爲例,對比感覺一下下面兩段對話:

記得七歲的時候,我一看到村裡的大姐姐穿高跟鞋,我的小腳丫子就癢癢,饞得要命。老跟媽媽嚷嚷:“給我買一雙吧!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忙,哪有工夫搭理我這茬兒。於是,我便自己動手圓夢了。

記得七歲那年,看同村年齡大的姑娘有高跟鞋,我就非常羨慕。向媽媽哀求道:“請您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工作很緊張,沒有餘暇顧及我這事。於是,我就自己去實現夢想了。

先讀上段文字,再讀下面一段。對比體會一下語感上的不同感覺。上面一段是典型的口語化語言:如:“小腳丫子就癢癢、饞得要命!”“嚷嚷”;“哪有工夫搭理我這茬兒”等都是些地道的口語。如在當衆講話中善於運用此類語言,就會把你與聽衆的距離一下子拉近。甸甸都能說到聽衆的心窩裡,很容易引起聽衆的興趣。請再翻回到前面本書中所列舉過的一些學員發言的實例,重新品味。這一次閱讀這些學員的發言,專門從口語化的角度去品評,看看誰的發言,口語化語言運用得較地道,從中也可借鑑一下。

有人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說得好,說得妙,就等於爲思維披上了美麗的外衣。”如何將這件外衣縫製得美麗合體,當然需要更多的講話技巧和方法。下面單就口語化的特徵列舉幾種,請參考。

特徵之一:雙音節詞多

雙音節或雙音節以上的詞,語言信息表述得慢,聽的人來得及思考,適合“口傳”、“耳收”的接收特點,有利於以聲傳意。如:

“當我走上講臺時”,不如說成“當我走上臺講的時候”聽起來順耳。

“因我沒經專門的當衆講話訓練”不如“因爲我沒有經過專門的當衆講話訓練”說起來上口。

另外,相同音節的詞相互搭配起來說,讓人聽起來順暢舒服,記起來好記。比如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講話裡說:

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衆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爲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風。這種作風,拿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

這段講話中,單音節與單音節,雙音節與雙音節,四五個音節的與四五個音節的詞相互搭配,說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富有一種音律美和節奏美。

當衆講話,最好避免書面語和口語相互夾雜,不文不白。如:“我們者是‘而立’的青年,倘不努力奮鬥,成功的希望就會化爲烏有。”

這句話中的“而立”、“倘”以及“化爲烏有”一類的用辭,都屬書面用語,說起來拗口,昕起來也彆扭。如果改爲這樣說:“我們都是三十上下的年青人,倘若不努力奮鬥,成功的希望就會化爲泡影。”這樣既聽起來順耳,說起來也順口。

特徵之二:“畫面感”詞多

譬如:要表現心情不安:書面語用“忐忑不安”,口語說“心裡有十五隻水桶打水——七上八下”;

講到羞恥時:書面語用“滿面羞赧”,口語說“恨不得有個地洞鑽下去”:

說到逃跑時:書面語用“撒腿就跑”,口語說“只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

談到着急時:書面語用“心急如焚”,口語說“急得像只熱鍋上的螞蟻”。

仔細品味一下,同~個意思,後一種說法,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在口語表達時,最好多用“畫面感”的詞,尤其在講述一件事情時,儘可能每一句話都讓人在腦海裡形成一種畫面。什麼是“畫面感”?“畫面感”就是“形象感”。講話者如果有了形象感,說出的話自然就生動了。

爲了進一步給你一些啓發,現在請跟隨我一塊從前面我們所列舉的學員發言中,再次品味一下那些生動的“畫面感”語言:

——記得七歲的時候,我一看到村裡的大姐姐穿高跟鞋,我的小腳丫子就癢癢,饞得要命。

這裡不說“心裡癢癢”,直接說“小腳丫子癢癢”,多有畫面感,把孩子的那種天真頑皮的動態說得活靈活現。

——我慘淡經營了一年,不僅當初的投資沒有收回,連維持正常運營都有些困難,做“網”之人,反而自己倒被“網”住了。

這裡巧用“網”字,不說自己“經營倒閉”,而說反而自己倒被“網住了”,一語雙關,形象生動!

——我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會轟轟烈烈,但往往也會遍體鱗傷,因爲不知怎麼吃,手可能會被扎、嘴可能會被刺、牙可能會被硌。最要命的是,如果吃了有毒的螃蟹,還會被毒死。探路者往往最後成了烈士。許多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把紅旗插到山頭上的往往是第二批衝鋒隊員。

說得形象、新穎、恰當!

——常聽人講,應聘者在主考官面前都像“老鼠見了貓”。而我的經歷卻是“貓見了貓”。

在“老鼠見了貓”的原意上,說出“貓見了貓”的新詞組,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說別的姑娘有的是豔麗,她給人的感覺是清純:眼睛是單眼皮,不小不大;眉毛是柳葉眉,不粗不細;鼻子小巧玲瓏,不高不矮;一看那張嘴就讓你覺得甜!

這是用口語進行肖像描寫的一段話,沒有用書面語那樣華麗的詞藻,但一個清晰可見的鄰家姑娘彷彿就在身旁!

——當然,誰都想住得舒服一點,但是你即使把地面鋪上象牙、鑲上翡翠,把牆貼上黃金、嵌滿寶石,對生活在其中的人來說又有多大意義呢?……杯子並不重要,水好就行!

這幾句話用的完全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詞語,給人留下的印象句句都那麼地強烈。

另外,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言詞來表達,會讓人聽起來活潑、形象。如一位籃球教練看了一場精彩的籃球賽回來,向隊員們描述道:

在終場前5分鐘,老虎隊8號一個遠程砸眼命中,接着12號飛身勾籃的手;9號快速衝刺進網;最後6號側身裝筐又添兩分,老虎隊一下反敗爲勝!

其中,“砸眼命中”、“勾籃的手”、“衝刺進網”、“側身裝筐”是在用不同的措辭表達一個意思。特徵之三:成語、俚語和諺語多有一位澳大利亞籍學者,是專門研究漢語言文學的,漢語說得非常地道。他的學術報告,生動有趣,引入入勝,很能征服人。原因之一,就是在他在報告中善於適時地穿插7一些俚語、成語和諺語。由於俚語、成語和諺語是來自民間的語言,不管文化高低,大家一聽就懂,加上又是出自一個外國人之口,聽起來就更有趣了。

2004年8月,這位澳大利亞籍學者,應邀到我國東北的長春某所大學講學,在正式開講之前他先來了這麼一段:

我昨天晚上到的長春,沒想到8月的北京熱,長春也熱。我在賓館外散步,看見個賣西瓜的。

我說:“你的西瓜好不好?”

他說:“賊好!”

我問:“什麼叫賊好?”

他答:“賊好就是沒治了!”

我又問:“沒治了什麼意思?”

他答:沒治了就是好極了!您看我的西瓜多好}”

這時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成語,於是說:“你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吧?”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我的瓜,皮兒薄,子兒小,瓤兒甜,咬一口,甜掉牙!”

“咔嚓”一聲,他順手就切開一個,特哥們兒!

我一吃,皮兒厚,子兒白,瓤兒還是酸的,於是我又說:“你要貨真價實,可不要假冒僞劣呀!”

接着我又說:“沒關係,買賣不成仁義在。”

他一聽急了,“這個不算!”“咔嚓”一聲又切開一個,我一看,皮幾倍兒薄,子兒倍兒黑,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瓤兒倍兒甜。

他問:“這個是不是賊好?”

我一伸大拇指:“哇噻,酷斃了!”

在場的聽衆,聽完他的這段開場白,笑得前仰後翻,無不驚歎他漢語言表達的功底深厚。

仔細分析他的這段講話,精彩之處就是他能靈活地運用正在流行的成語、俚語和諺語。

如果在你的當衆講話中,也有意識地從生活中吸收一些這類通俗語言,加以穿插運用到你的講話之中,一定會收到風趣幽默的效果。

要想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一個外國人能做到,我們國人說自己的本民族語言,那就更不在話下了。只是在當衆講話時,把內心想表達的意思,用日常生活中真實感受的語言說出來就是了。

譬如,我們的學員在談到第一次當衆講話的感受時,也有些精彩的口語、俚語和諺語的運用:

——每當我不得不站起來在衆人面前說話時,身子還沒站起來,腿先軟了。臉紅心跳,腦袋瓜子脹滿。本來準備好的話,腦袋瓜子一下子斷了電,頭腦漆黑一片。即使有時還記得說什麼,往往是說了前邊,忘了後邊,語無倫次,支支吾吾,關鍵時刻掉鏈子……

這段話中的成語和俚語,就運用得非常到位,給人以真實之感。一個活脫脫“怕的形象”展現在了人們眼前。再如:

——我的性格不內向,應該說是外向的。在私下裡聊天可以夠得上“神侃級”的。就是一遇正規場合,讓你一五一十地就某個問題說幾句,就歇菜了。我一在衆人面前說話就面紅耳赤,心跳加快,口乾舌燥,手心出汗,呼吸氣短,話也吞吞吐吐,標準的當衆講話“綜合症”……”

“神侃級”,“歇菜了”和“綜合症”,都是些眼下的流行詞彙,“一五一十”、“面紅耳赤”、“心跳加快”、“口乾舌燥”、“手心出汗”、“呼吸氣短”、“吞吞吐吐”,這一系列四字成語的運用,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地說出了當衆講話“綜合症“的症狀特徵。

——當官當副、吃飯吃素、穿衣穿布,出行走路。

這是民間俚語的運用。

——讀菜譜,首先是物美價廉。現如今,書價一個勁地“發高燒”,只漲不退;惟菜譜沒感冒,而且內容實在,沒有否定、議論和批評,輕鬆自在,是七分熱就是七分熱,三寸丁就是三寸丁,乾脆利落。

“發高燒”、“感冒”、“七分熱”、“三寸丁”,巧用一些專業術語的引伸義,給人以幽默風趣之感。

口語化,除了在用詞方面的特徵之外,在句式上與書面用語比起來,也有英特徵。

特徵之四:短句多

當衆講話,儘量用短句子。因爲說出的話,轉瞬即逝,看不見,摸不着,如果句式太長,句子結構過於複雜,會增加聽話人的難度,給理解造成麻煩。

書面語言,不存在這一問題,一次沒看懂,還可回過頭來重新再看一遍。但聽他人講話可不行。因此,口語化要求,長句短化,複句簡化,儘可能說正順句,不說倒裝句,儘量少用專業術語和怪癖的詞,冷癖的文言文儘可能變成白話。做到了這些,說出的話就達到了語言簡潔、通俗易懂、以聲傳意的目的。

前面我們所列舉的事例中,短句式運用得好的當屬第5期學員陳先生的發言:

爲什麼這麼說呢?你看吧!讀歷史,感覺太沉重;學地理,讓人更覺渺小;品詩歌,太抽象;賞言情,怕對不起女朋友;看武俠,覺得人太賤,性命不值錢;聽新聞,假的太多了,難以當真……於是讀菜譜,雖然是空中樓閣,但是讀起來是真正的津津有味,實在有趣。

這段話,並排的短句,說起來上口,聽起來易懂。

在敘述語言中我們要用短句式,在說到末尾,帶有點題性質的幾句話時,更需要字斟句酌。結尾的語言說短了,更容易讓人記住,印象深。如:

——我憑着毅力走到了今天。現如今我買的房,就在紫竹院旁邊。每當我坐在暖融融的窗前,望着外面紛飛的雪花,就想起1990年12月31日的那個傍晚。它激勵我送別昨天,走到今天,還將伴隨我走向明天……

——這事,已經過去許多年了。每當回憶起,我就在想:小時候做事,率真、敢爲;大了做事,瞻前、顧後。有人把這叫做“成熟”,可“成熟”的背後,是否也失去了許多意外的收穫?——奇蹟!一個溫暖創造的奇蹟!溫暖是什麼?是教之有道,斥之有方!善於播種溫暖的老師是高明的老師!誰這麼做了,誰就收穫“奇蹟”!以上列舉的是短句實例,口語中使用短句固然重要,適當地運用一些組合句式,如對比句式、排比句式,也能增加口語表達的生動性.。

特徵之五:組合句多

組合句,在當衆講話中,能烘托一定的氣勢,營造一定的氣氛。在我們前面所列舉過的範例中不乏這樣的精彩片段。如:

——站在湖邊上,這時天上飄下來的一半是雪,一半是雨;我端着飯盒,凍僵的手往嘴裡拔的一半是米粉,一半是淚水……

這是一組對比句,描述了客觀天氣與主觀感受,將一種孤立無援的淒涼氛圍烘托而出。

——這是穿“高跟鞋”的代價,更是“愛美”的代價!

這是一種遞進式的組合句,起到了警示聽衆的效果。

——不必跑遍大江南北,也能享受多地風味。八大菜系盡收眼底,風味小吃薈萃一堂。痛快!痛快!瀏覽不同菜譜,飽覽各地食風。神遊天下,學貫古今。既增長知識,又大飽口福。既無跋涉勞累之苦,又無油煙忙碌之煩。妙哉!妙哉!

這是一組對比句式,聽起來,給入以韻律的美感。

——門依舊,牆依舊,屋頂依舊——就這樣,沒有裝修,我就搬進了新居。

這是一組重疊句式,帶有點調侃的味道,正好與內容所表達的一種淡泊、不圖虛榮的情趣協調一致。

——弟弟穿着有補丁的褲子,拖着鑽出腳指頭的鞋,扛着半袋子玉米餅,揹着家裡祖傳的那把二胡……渴了,喝幾口自來水;餓了,啃幾口帶來的玉米餅;困了,就睡在火車站的候車室裡……

這是一組排比句,樸實無華地將一個窮困潦倒的求學青年的困境描述了出來,勾起人們一陣陣來自內心深處的同情。

通過以上對口語化的五個特徵的分析介紹,充分說明:口語化,不是粗俗化;通俗,但不淺陋。如果靈活地運用口語表達的五個特徵,說出的話,既有色彩美、又有聲音美、還有韻律美。

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
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