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

本書的定位是當衆講話,這與藝術演講還是有區別的:當衆講話注重的是實用;而藝術演講側重的是藝術表達。因此,實用有實用的技巧,藝術有藝術的技巧。下面我們所談的講話技巧,主要是從實用的角度考慮,怎樣爲當衆講話增添色彩。

1.語音要準確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語言的表達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書面,寫給人看的;另一種是說的,講給人聽的。書面表達,基本的要求是把字寫清楚、規範,讓人一看就明白,如果再想要求好看一些,就是練練字帖,把字寫得規範又漂亮;同樣,口頭表達上,基本的要求是把話說清楚,吐字發音要準確,做到以聲傳意,聲隨情轉,叫人一聽就懂。

當衆講話語音準確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呢?

其一,發音要清楚。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爲標準,以北方話爲基礎詞彙,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爲語法規範的漢民族共同語。所謂共同就是全體統一,共同使用,應該大力推廣的意思。因此,當衆講話一定要參照普通話的發音標準,別太離譜,否則將會鬧笑話。如:

兩位大學教授,有一次應邀到某地參加一次國際關係研討會,那位來自山東膠東地區的教授,在發言時,把“日本”說成了“一本”。接着另一位來自魯中地區的教授,也用他們家鄉的方言發言,結果又把“日本”說成了“二本”。與會者會後開玩笑說,“一本”講完了,“二本”講,幸虧這次參加會議的沒來“三本五十六”,要不然,不知得說出多少本。

再比如:

有一位地區領導,家鄉話非常濃,由於是異地做官,他開會發言,常常因語音不準,鬧些笑話。有一次,他在臺上大講:要想發展本地區的經濟,一是靠“警察”;二是靠“妓女”。臺下聽得鬨堂大笑,紛紛議論。原來他的鄉音中,“政策”發“警察”的音;“機遇”發“妓女”的音。試想,如果出現這樣的發音失誤,要是在一些正規場合,該給自己帶來多大的被動!

其二,不要說錯字。

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有些字差之一筆,語義、語音就相差萬里。尤其要注意那些形近、意、音不同的字。

如:不要把“如火如荼”說成“如火如茶”:把“草營人命”說成“草管人命”;把“瞠目結舌”說成“堂目結舌”;把“靡靡之音”說成“非非之音”;把“棘手”說成“辣手”;把“醞釀”說成“溫嚷”;把“踱步”說成“渡步”。

另外還有一字多音的字,更要讀準確。如:

“參差不齊”、“深惡痛絕”、“提綱挈領”、“高屋建瓴”、“校對”、“恪守”、“不屑一顧”、“分娩”、“靦腆”、“破綻”、“膝蓋”以及“逮捕”等等。

有效避免說錯字的方法,就是要養成隨時查字典,隨時隨地聽別人講時留意一些詞的讀音。把握不準的詞,及時問、及時查,日積月累會大大杜絕因這方面的差錯而在大庭廣衆面前造成的被動。

其三,避免詞異音同。

由於當衆講話,是以聲傳意,許多在書面用語中能在一起使用的詞,在當衆講話中同一個意思最好改個說法,否則將給聽的人造成誤解。如:“譯員”與“議員”,“缺點”與“缺碘”,“治病”與“致病”,“全不”與“全部”等等許多含義不同的詞,在書面上因爲有文字很容易區別,但在口語中由於語音相同就容易混淆不清,造成感覺錯亂。換另外一個說法,如:“譯員”說成“翻譯”,“致病”說成“得病”或“患病”即可。

其四,巧用方言。

方言是現代漢語的地域分支,只適用於某一地區:在正規場合當衆講話,不可全部使用方言。但適時、適度地,講到該講的地方,如人物對話,學幾句是可以的,用好了,有時還會給當衆講話添幾分情趣。不過,要慎用。用不好,也會給聽衆產生誤解,有時甚至鬧出笑話。如:北京人稱談戀愛的男女一方叫“對象或男朋友、女朋友”,而山東人則把結了婚的愛人叫對象。像類似的情況,在講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其五,摒棄“口頭禪”。

有些朋友,當衆講話帶“口頭禪”,可是自己並沒有察覺。“口頭禪”的內容因人而異,如訓練班上的學員中,經常聽到的有“就是說”,“那麼吶”,“啊、啊”等等。帶有“口頭禪”的講話,讓人聽起來,就像正看着一部好的電視劇,結果出現了有規律性的畫面跳動,易》中淡人的興趣。因此,一旦發現,要有意識地摒棄。

“口頭禪”是能改掉的。“口頭禪”出現的直接原因是因爲過分緊張而造成的。它就像講話者的一根柺杖,爲了減輕自己的緊張,時不時地要靠它來鎮靜一下。有時是爲了填補思維的一時空缺,這就是“口頭禪”往往出現在句與句之間的原因。改正的方法是:放慢當衆講話的語速。一旦發現,不要去想“自己有口頭禪”,一心用在所要說的講話內容上,投入地去說就可以了。2.巧用重音表意當衆講話,總有要表達的思想和觀點,不論所談的問題是簡單,還是複雜;是直言表白,還是委婉含蓄;說出的話總有一定的含意。要想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除發音準確外,巧用重音所帶來語義變化,能幫助表達自身的某種特殊情感。

詞語重音

去過寺院的朋友,會有這樣的感覺:聽和尚唸經,都是一個調兒,因此,我們一般人很難聽懂經文的含義。當衆講話,不能像和尚唸經那樣,如果誰從頭到尾一個調兒,既不能明確地表達意思,也讓人聽起來心煩。在口語表達中,有意加重某些詞句的聲音,就會產生重音。重音強調的就是你所想要表達的意思。

通常我們的詞語都有習慣重音,如果按習慣重音去說,就是這個詞語的正常語義,如果爲了傳達某種情感,有意改變習慣重音的位置,別人聽起來就是另一個意思。

請區別下列詞語的意思,帶點的爲重音:

“大意與大意”、“對頭與對頭”、“大姑娘與大姑娘”。

顯然,同樣一個詞,由於重音位置不同,其含義也就不同。在講話的過程中,如果靈活運用,就會帶來語義表達的豐富性。

句子重音

同樣一句話,如果重音不同,其表達出來的意思也就不同。如:

“我知道他會唱歌”(我知道,不用你說)

“我知道他會唱歌”(我是說他會,不是指別人)

“我知道他會唱歌”(他會,而不是不會)

“我知道他會唱歌”(他會唱歌,別的不一定會)

語意重音,在講話中尤顯重要,如同句子的神經,一音之差往往會導致意思變成另一個樣子,切不可忽視。

情感重音

“別儘想美事了,朋友!”

“真沒想到啊,她怎麼會一走了之呢?”

這兩句話,從語意和邏輯上看,“別”、“朋友”、“真”、“她”,並不是句子的重點詞語,但人們爲了情感的表達,說這類話時,卻往往要在這些詞語上加重發音,以格外強調一種特有的語意。這種爲了表現某種心理狀態,用相同的句子表達某種特有情感的重音,就叫情感重音。

情感重音同詞的重音、句子的重音其功能是相同的,並不是當衆講話中每句話都使用的;只是講話者本人爲了表達某種情感或強調某種心情時才用。

常言道:編筐織簍,重在收口。一般在講話的收尾幾句話上,注重情感重音的運用,會給人以震撼力和感染力。

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不在於你說什麼,而在於你怎麼說!”3.停頓書面語言有標點符號,口語表達也存在“標點符號”,這就是指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停頓。需要說明的是,停頓不單是人們說話時生理上換氣的需要,而且是表達語意、掌握節奏的需要。

有的朋友,當衆講話語速過快,幾乎聽不出句子間的停頓,就像沒有標點符號的書面語,這就給聽衆造成了理解上的難度,應當走出這個誤區。所謂的“一口氣說完”、“一氣呵成”,並非確指生理上真的“一口氣”,而是對說話情緒與氣勢連貫的一種形容。

因此,當衆講話時,該停頓時就應適當停頓,除了表現特殊情感需要停的較長外,一般每句話間應是似斷非斷,藕斷絲連,不能停頓過多過長的時間,破壞正常表達中語流的連貫性和流暢性。停頓和重音一樣,要和語調、節奏聯繫起來,恰如其分地處理,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生硬模仿。

19世紀英國作家卡萊爾說得好:“停頓和語言相配合,能創造出雙重的意境。”有停有連,停連得當,可以使口語表達得語清意明,還能恰當地控制速度和節奏,創造出內容所需的多種情勢,產生動人的力量。

需要說明的是,任何停頓,尤其是較長的停頓,都不是語流傳遞信息的中斷。有時,講話者有意運用較長的停頓,正是其運用無聲語言充分表現內在情感的地方。所以,當衆講話中的停頓是傳情達意的一種技巧,而不僅僅是爲了調節氣息,說起來便當。4.語調當衆講話要想感染別人,除了內容有新意,語言組織得好外,語調的變化也起很大的作用。常言道:聲隨情轉,以聲傳情。因此,語調的變化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

有消息報道,意大利有位著名演員,善於表演按照自然數從1數到100的節目。而給觀衆的感覺,聽到的好像不是枯燥無味的自然數字,一會兒是懺悔自己過失的動情訴說;一會兒是喜出望外的真情流露,很能打動聽者。

你聽後,也許會說,這簡直令人不可思議。然而,卻是真人真事。其中的奧妙在哪兒呢?主要就在於善於運用講話中語調的變化來傾訴各種情感。

由此可見,語調的變化在口語表達上具有重要且微妙的傳情達意的作用。因此,當你在講述美好事物時,音量要適度加大,語速適當加快,停頓相對縮短;而在講述一件不幸的事件時,表達的是思緒沉鬱之情,這時的音量要適度降低,停頓稍加延長,語速相對放慢,節奏徐緩。總之,根據內容的需要,表述時所使用的語調要有起伏變化。

當衆講話忌諱的是,無論講述什麼樣的內容,表達什麼樣的情感,都用一個語調來講述,讓聽衆聽起來沉悶,感覺乏味,表達不出內容所包含的情感。

因此,在當衆講話中,要根據自己所講述內容的需要,適當掌握語調的變化。使其與自身的性格、自身與聽衆的關係以及所處的場合氣氛等相協調,這樣才能使語調和諧自然。

5.節奏

一提“節奏”,大家都會想起音樂。其實當衆講話也存在一個節奏感的問題。爲什麼聽有的人講話給人平淡乏味的感覺?有的人講起來又讓人有生硬緊張之感?這都是沒有注意當衆講話時的節奏感。

什麼是節奏感呢?物體在其運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前後對比關係,就叫節奏感。如:我們走路時,腳的一擡一落;用錘擊物時,錘子的一提一擊;我們呼吸時的一呼一吸,等等。這些都是節奏,而當這些節奏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時,我們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和體驗就叫節奏感。

具體到當衆講話的節奏感,則重點體現在講話速度的快與慢;講話過程中情緒的張與弛;語調的起與伏;商量的輕與重和語流的停與連,這種種的對比變化就形成了口語表達的節奏感。6.語感當衆講話時,有些人常常有話想說,卻又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詞語,從而出現較大間隔的停頓;或是話語斷斷續續,連貫不起來,結果造成了心裡想的一個樣兒,嘴上說出來的卻是另一個樣兒,不是詞不達意,就是語無倫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語感能力弱的問題。

語感,並不是指語言的感彩,而是人對語言的感知和反應能力。當聽到或看到的信息傳入你的大腦時,你能否快速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和情味,或能否快速地找到恰當而生動的詞語,並使其連貫有序地表達出來,這就是語言的感應能力。

口語表達對語言感應能力的要求要比書面語言高,因爲書面語言總還有思考的餘地,而口語表達的特點是直接溝通,即興構思,如果每說一句話總是依循語法、斟詞酌句,那根本不可能順暢自如地講話。

實際上,當衆講話時,人是憑藉一種對語言的直覺和敏感能力,極爲快速地解析語意和進行語言編碼的。爲什麼有的人能意到語隨,出口成章;而有的人卻是茶壺裡煮餃子——肚子有貨倒不出來呢?這兩種人不是心理素質的不同,就是語感能力有差別,解決的辦法就是要在當衆講話的訓練中加以提高。

理想的語感能力應該是:傾聽,一聽就懂;看書,過目即明;說話,出口成章;寫作,提筆成句。

怎樣提高你的語感能力呢?比較簡單的方法是豐富你的詞彙量。

2000年4月份,我與朋友一塊去康西草原春遊。正碰上一國內旅遊團,導遊是一位漂亮姑娘,抹着口紅,描着眉毛,穿着紅白相間的新潮運動裝,極力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以爭取他人對她的尊敬。遺憾的是她的解說語言,其詞彙量之貧乏連老太太都直搖頭。她在講述一個美麗的傳說時,說到湖水、綠草、青山、小羊等,一律用的是“美麗的”。明明有“碧綠”、“青翠”、“柔嫩”、“可愛”、“迷人”等許多詞語可以用,而她就只知道“美麗的”。聽了她講解,對比她的衣着,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一落千丈。

一個人所說的話,等於站在那兒暴露自己,接受旁人的判斷和分類。口語表達的詞彙貧乏,等於不斷地在向他人表白,自己不是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

請參考一位應聘秘書者在談到公司檔案管理時的講話:

公司的檔案有絕密、機密和一般之分。絕密和機密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嚴格把關。而作爲秘書的工作之一,是管理和發揮好一般檔案的應有作用。存放要便利,可以隨時讓有關人員“翻閱”。如:領導要了解情況時,可以隨時“調閱”;其他人員需用時可以“借閱”;領導在決策時可以“參閱”;對一些較早的一般檔案資料還可以”查閱。”

當這位應聘者說完這段話,用人單位當即拍板錄用了她。

爲什麼?她的這段口語表達,其一,思路清晰,如檔案有絕密、機密和一般之分。接下來就是分別敘述根據不同的類別採取的不同管理辦法。其二,是她在談到一般性檔案的管理時,一口氣用了“翻閱”、“調閱”、“借閱”、“參閱”和“查閱”等詞。這些詞都是“察看”和“瞭解”的意思,但她根據察閱者的身份和用處不同,分別使用了不同的表達詞語,足見其詞彙量的豐富。如果都用一個“翻閱”,既不能清晰精確地表達內容,也會造成語言的單調和呆板,給人乏味之感。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講話也太累了,我們一不做學問,二不搞寫作,沒必要那麼積累豐富的詞彙量,你舉的例子畢竟是個別。

在此提醒,應當改變這種看法和認識。其實,口語表達更需要詞語多,來得快,用得準。因爲說話來不及字斟句酌,更談不上去查詞典,要想說得精彩,完全靠平時的積累。

那麼,想要豐富的詞彙量,應該怎樣積累呢?

方法有許多種,但惟一容易做,也非常奏效的方法是——處處留心。讀書看報、與人交談、聽課、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等等,只要你有豐富自己詞彙量的意識隨時都能獲得新鮮有用的詞語。偶爾聽了一個好詞,或看到一個好說法,記在筆記本中,接着就用到你的談話中,這樣逐步日積月累,很快你說出的話就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譬如,眼下的體育比賽特別多,如果你注意一些媒體的報道,記者們的用詞真是挖空心思。單說第一名,他們會用:榮登寶座、勇奪冠軍、搞取桂冠、獨佔螯頭等等。

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
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5章 掌握“三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