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

任何問題的解決,必須先分析內部的成因及其內在規律。當衆講話也不例外。首先要知道當衆講話的內容一般主要包括哪幾方面;其次,表述這些內容的方式有哪些具體要求。雖說當衆講話的具體內容包羅萬象,但根據當衆講話的目的性,大體可分爲四類:一是敘述類的講話,二是說明類的講話,三是說服類的講話,四是娛樂類的講話。

每一種類型的當衆講話,其講話的目的和內容不同,與其相應的語言組織結構及其表述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敘述類的講話,內容組織要詳略得當,語言組織應側重具體生動,強調的是“言之有物,說話不空”;說服類的講話,側重用事實說話,觀點和結論與事實相統一,強調的是“言之有理,讓人信服”;說明類的講話,內容上要集中,表述上要條理清晰,通俗形象,強調的是“言之有序,邏輯性強”;娛樂類的講話,重在故事情節的細膩,表述上語言、語調要詼諧,強調的是“言之有趣,愉悅他人”。

初練當衆講話者,在分清當衆講話的四種類型後,掌握其語言組織和表達方面的特點,可按由易漸難,由短漸長的訓練規律,練好基本功,逐步提高自己的當衆講話水平。

敘述類的講話,基本要求是把一件事情用敘述的口吻講清楚,讓聽衆有身臨其境之感。講清楚的關鍵是要把一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人物、結果這五大基本點交代清楚。否則,給聽衆的感覺就會朦朦朧朧,更談不上印象有多深。

例如:第19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學員王女士,在課堂上的練習中,她這樣講述她剛來北京時的一段親身經歷:

大概是十幾年前吧,我從家鄉來北京,具體多長時間也記不太清楚了。當時我口袋裡已沒多少錢,工作還沒找到,非常絕望。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當時也忘了是走到哪個公園附近了。對了,大概是紫竹院公園,我花幾元錢買了盒吃的,已經是一天沒吃東西了,情緒降到了最低點,幾乎絕望了。現在想想真讓我永遠都忘不了。

聽了她的這段講述,學員們都反映:一是時間概念上模糊,不知道一年四季中是那個季節,也不知道一天中是那個時間段;二是地點位置模糊,“大概是紫竹院公園”的表述給人的是模糊的空間感;三是沒有結果。最後的“真讓我忘不了”,忘不了什麼呢?沒說清楚。聽者一致反映不知她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意思。

指導老師根據她課堂上的整體表現,指出了她的優點和不足,建議她用“五何公式”重新組合一下自己的語言,再講一遍。第二次上臺她這樣說:

1990年12月31日是我從湖北武漢到背景去的第21天,記得是將近傍晚時分。紫竹院東門前大街上走的行人步履匆匆,既像是在追趕着馬上就要逝去的歲末,又像是的錯過有幾小時就來臨的“新年”;唯有我的腳步是散的,“嗖嗖”的北風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道“路”在家鄉身帶的錢還剩110元,工作還未找到,我絕望極了。飄飄悠悠的雪花碰在我的臉上,沾在我的脣邊。我連忙用舌頭添添,嘴脣是乾的,這纔想起,從早上到現在一直滴水未進。路邊正好有一飯攤,我花2元錢買了一盒米粉,帶着這盒米粉,走進了紫竹院,站在湖邊的亭子裡。這時天上飄下來的一半是雪,一半是雨;我端着飯盒,凍僵的手往嘴裡撥的一半是米粉,一半是淚水……

“留下來?還是回去?留下來?還是回去……”這兩句話在我的腦子裡反覆地迴旋。最後,一個聲音提醒我:“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北京也不相信眼淚!”……

我用毅力走到了今天。現如今我買的房子,就在紫竹院公園的西邊。每當我坐在暖融融的窗前,望着外面紛飛的雪花,就想起1990年12月31日的那個傍晚。它激勵我送走了昨天,走到了今天!它還將伴隨我走向明天……

王女士說的這段人生經歷,包含了“五何公式”的五項要點,即:何時、何地、何人、何故、何果。分析如下:

何時:1990年12月31日,並且還是傍晚時分.不僅有年、月、日,還有具體的時間;何地:北京紫竹院東門前大街及紫竹院內湖邊的亭子裡:何人:她自己;何故:初到北京失業、沒錢;何果: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堅持留下,不放棄在北京的追求,終於安家立業。在她的這段講話裡,對“五何公式”裡的每個要求,都做了簡明準確的表述,不自覺地把聽者都帶到了她當時的處境之中,最後還有個表達整體意思的結尾。這樣的敘述讓人聽起來具體、形象、印象深、受啓發。請參考“五何公式”的圖示:

敘述類講話,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得極爲廣泛,也最爲實用,同時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表達方式。“五何公式”是其基本的表述要領。

如何尋找練習話題?任何場合講話,說自己擅長的和熟悉的話題最容易。初練當衆講話,最好說說自己親身經歷的,或有過思考、有過研究的話題。例如: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或自己獨有的一段人生體驗等。1.早年成長的經歷第3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盧女士在練習“五何公式”時這樣說:

記得7歲的時候,我一看到村裡的大姐姐穿高跟鞋,我的小腳丫子就癢癢,饞得要命,老跟媽媽嚷嚷:“給我買一雙吧!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忙,哪有工夫搭理我這茬兒。於是,我便自己動手圓夢了。

那是麥收後的第一個禮拜天,中午家裡人都在睡覺,我悄悄地挖來一團泥巴,拿着新買的平跟兒涼鞋,在堂屋裡開始忙了起來。我先把泥巴反覆地揉搓,直至軟和,再揉成圓柱形,大概有五六釐米高吧。心想,做就做高一點的,然後把它擺放在涼鞋的後跟位置上,隨即用手指使勁往四周扒拉,讓它牢牢地固定在鞋的後跟上,又曬了兩個小時,一雙自制的高跟涼鞋就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自己的“傑作”,心裡那個美勁兒就甭提了!剛想在屋裡扭幾下,右腳一落地,“高跟”就折了。‘噹啷’一聲,手碰在了身後的臉盆上,我向前一躲,整個人都向前栽了過去,前額正巧碰在了桌角上,頓時額頭鮮血直流。媽媽、哥哥被唏哩嘩啦的聲音給吵醒了,把我送進了村醫療所。

至今我額頭上還留着一個疤痕呢!有時,我照鏡子看到它,就提醒自己:“這是‘高跟鞋兒’的代價,更是‘想當然’的代價!”

誰都有過自己的童年,像盧女士這段童年的“幼稚”體驗,類似的童年趣事,一定不少,開啓你記憶的閘門吧,也試着說上一段。

在盧女士發言完後,同班的一位學員接着說:

1993年的9月,我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入校後,發現班裡90%的同學來自城市,我是幾個農村學生之一。課餘時看着城市的同學能說會唱,又是跳舞又是游泳,相比之下,我自卑極了。

記得是入學後的第一個新年。班裡搞了個聯歡會,要求有節目的出節目,沒有的就說一段童年的經歷。從一開始我心裡就在打鼓。等聽完最後一個城裡同學說完她6歲時就能換乘3次公交車到媽媽單位找媽媽的歷險記,我更坐不住了,這還是班裡公認的最蔫的城市女孩,人家6歲時都敢換乘3次車到單位去找媽媽。我至今還不明白人大門口有多少路公交車呢!

在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中,我紅着臉說:我沒有在坐的大多數城市同學的生活經歷,從小在大別山里長大。只是記得我6歲那年的秋天,一天中午,耕完地後,我家的大黃牛走失了。俺爹也忘了當時我只有6歲,吩咐俺娘和我說:“咱仨人一東、一西、一南,分方向去找。”我知道,大黃牛對我們家來說,太重要了。我們家三間房,平時,黃牛在西一間,我與父母在東一間,中間的房燒火做飯。

聽完爹的吩咐,我就朝東的方向找去了。翻過了三座山,有幾次差一點就滾下山崖,終於在一棵柿子樹下看到了大黃牛。我又牽着大黃牛翻過來時的三座山,回到了家……

說到這兒,掌聲響了起來。一個同學向前激動地握着我的手說:小敏,你是我們班上最勇敢的人!

沒想到,本來自己羞於說的一段經歷,競從此讓我找到了自信。是的,人不能選擇父母和出生地,但能選擇你自己!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不難看出童年的生活中有許多值得回昧的話題。早年的經歷中還有2.早年的奮鬥史第2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學員徐先生是這樣練習的:1994年初,我在家鄉山西臨汾市開始籌備投資開一家網吧,並雄心勃勃地說互聯網是本世紀最後的一次賺錢機會,誰最早抓住它,誰就登上了通向未來的成功之路。我一“網”情深,誰也阻止不了。不久,我的網吧真的開業了。這以後,我見人就問:“上網了嗎?”並且想方設法把身邊的朋友拉進“網”,拉朋友不難,因爲是免費,拉別人可就不是件容易事了。那時,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絡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當信息高速公路架到身邊時,許多人只是觀望,並不急於登陸。所以,我慘淡經營了一年,不僅當初的投資沒有收回,連維持正常運營都有些困難.做“網”之人,反而自己倒被“網”住了。

網吧開業整一年時,我終於關了門。改換門庭,重新裝修,一樓改成海鮮餐廳,二樓變成練歌房。經營不到半年就紅紅火火。從此我終日忙於應酬,無暇光顧網絡,我和朋友的網上通信也改爲週末來我這兒暴撮一頓了。

一次,我給朋友上了一盤新鮮的大螃蟹,說:“開網吧雖然賠了點錢,但是我也發現了關於‘第一個吃螃蟹人’的新說,這就是在現代商業社會中,成功者往往是第二個吃螃蟹的人。”

朋友們問我這話什麼意思。我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會轟轟烈烈,但往往也會遍體鱗傷,因爲不知道怎麼吃,手可能會被扎,嘴可能會被刺,牙可能會被硌。最要命的是,如果吃了有病毒的螃蟹,還會被毒死。探路者往往最後成爲烈士,把紅旗插到山頭上的往往是第二批衝鋒隊員。

比如說:現在人們一提起VCD,就會想起“愛多”、“新科”、“步步高”,很少有人知道“萬燕”。而事實上,世界上第一臺VCD視盤機正是誕生在中國的“萬燕”。

有人崇拜第一個吃螃蟹人的勇敢,我說,我更欣賞第二個吃螃蟹人的智慧!

謝謝大家!

徐先生生動地爲我們講述了一段他個人獨有的創業體驗。也許你的經歷中沒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經歷,但屬於自己的經歷肯定有,想想看。

再請參考第4期學員劉先生的求職體驗:

去年,我大學畢業前,到國內一家著名企業應聘,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剩下我們6人面試。當時已接近中午11:30,大家肚子都已餓得咕咕叫,主考官也沒說什麼時候結束,這時自我感覺不會馬上叫到我,自己也餓了,附近又沒有賣吃的,心想我爲什麼不問問競爭對手們是否願意讓我爲他們代買盒飯來,反正都是跑一次。結果都願意。

把飯買回來後,聽說我剛走就叫到我了。沒辦法,我只好最後一個進去向主考官解釋一下。我走進房間時,主考官迎面坐着,而我的面前卻沒椅子。這時我說:您好,我可以搬把椅子坐下與你談談嗎?主考官說:可以。

在交談的過程中,我重點向他說明了我爲什麼錯過了面試的機會,最後我說:也許我爲了去買盒飯,錯過了這次應聘機會,但我也有收穫,每盒6元,我收了他們7元,每人給我支付了1元的跑路費,今天中午我享用的是“免費的午餐”。

接着,主考官問:你有女朋友嗎?我說:有或沒有,恐怕這都是我個人的私事,今天我們的話題不應涉及這方面。

儘管那天的應聘磕磕絆絆,驚喜的是,我被錄用了。後來才得知,我那天的所作所爲,主考官競送了我三個意識——

第一,我享受的“免費午餐”是有“經營意識”:

第二,我主動請求搬椅子坐是有“開拓意識”:

第三,我回避談有無女朋友問題,並說明了自己的理由,這叫有“法律意識”。

常聽人講,應聘者在主考官面前一般都像“老鼠見了貓”,而我的經歷卻是“貓見了貓”。

以上幾位講的是事業方面的人生經歷,你個人的一些愛好和興趣,也可以拿來作話題。

3.談論自己的愛好

第1期“當衆講話訓練班”的學員陸先生是這樣講述他的愛好的:

1993年的7月31日,那天整個北京像個大蒸籠,一開門就有股“熱浪”撲面而來。這天正是我女兒的生日。我迎着熱浪下樓去買生日蛋糕。回來,一看樓洞黑呼呼的,一問才知,超負荷用電,線路出了故障。怎麼辦?21樓,要回家,就得爬。我當時體重87公斤,一想起那一層層的樓梯,身上冒汗,心裡也冒汗。想到女兒還在等生日蛋糕,沒辦法,我爬一層,歇一會兒,再爬一層,再喘口氣,口乾舌燥,心還一個勁兒跳。我咬着牙,頂着熱浪,一步步足足用了20分鐘才推開了自己的家門。手裡的蛋糕,也成了“粘糕”。一屁股坐在地上,頭暈腦脹,心裡只想吐……

這一次讓我徹底明白了:肥胖、體力都已到了“臨界點”,必須鍛鍊了。從此我與電梯、自行車拜拜。上樓下樓爬樓梯,上班下班徒步走。貴在堅持。轉眼一年多了,體重恢復到了74公斤,21層樓4分鐘爬到頂。走起路來像一陣風。我的這一“走”,競走出了我的業餘愛好。

走路,除還給我身體上的變化外(同事都說我的腰板直了,面色紅潤了),看上去還比原來自信了。的確,人在行動上雷厲風行了,精神也就有了。自從我愛好上了“走路”,心煩、心累也都偷偷溜走了。

民間俚語這樣說:當官當副,吃飯吃素,穿衣穿布,出行走路!

談完愛好的話題,還有一類話題,是你最有話可說的,又是聽衆感興趣的,這就是你的專業。

第111期來自北京某醫院的醫生王先生這樣說:

2002年11月中旬,我到市立醫院幹外科不久,第一次上手術檯,是爲一女病人做闌尾炎手術。雖說,在醫學院實習時曾跟隨老師拿過手術刀,但這一次,是走上工作崗位後第一次親自爲病人主刀。心裡不免有些緊張。

病人靜靜地躺在手術檯上,我拿起了手術刀,明晃晃的小刀,實際上不到一兩重,而此時在我手裡卻覺得它重若千斤。心裡一個勁地給自己打氣:大學、研究生前後學了8年,這點小手術算什麼。沒問題,大膽地下刀吧。藉着自己心理暗示的勇氣,我將刀落在了女患者的肚皮上,找準位置,用力地往下劃了一刀。周圍的護士笑了,一看,淺淺地劃了一道小口,剛剛將表皮劃開。又憋足底氣,再來一刀,還是沒完全切到底。忽然想起,老師說過,有些胖人的脂肪厚,力度要加一倍。接下來的第三刀,終將肚皮切開……

人生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我第一次主刀的經歷告訴我“實踐出真知”。

從王先生第一次主刀做手術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當衆講話,選好話題後,只要你把當時的親身感受如實地表述出來,其內在的意義就有了。也許你又會說,我乾的工作太普通了,沒什麼好說的。是這樣嗎?4.不平常的經歷這是人們最喜愛聽的一類話題。不要把不平常看得太玄奧。仔細想想,你也有不平常的經歷。比如生活中的一次意外,曾經歷過的精神沮喪以及與大人物接觸的經歷等等。

第9期訓練班學員彭先生是這樣談他的一段不平常經歷的:

1998年3月20日,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春分。我帶着春天的心情,跳槽到了某軟件公司,搞電腦軟件的開發。同時去的還有一位女同胞——小蔡,我們共同搞一個項目。

相處中一邊工作,我也在一邊欣賞着小蔡,雖說她沒有別的始娘那麼豔麗,給人的感覺卻很清純。眼是單眼皮,但不小;眉毛不是柳葉眉,但不粗直;鼻子小巧玲瓏,一看那張嘴就讓你覺得甜!那腦瓜子靈得就甭提了。

漸漸地我的腦袋瓜裡已經全被她佔滿了,電視上還珠格格——趙薇的廣告形象,我都懶得看一眼,對周圍漂亮姑娘的興趣全被她衝沒了。成天想,可又沒有勇氣向她表白。平時也在一起吃飯,聊天。心裡那個“真我”想對她表白,話到嘴邊,心裡的“假我”又捂住我的嘴悄悄在心裡告訴我:被人拒絕多沒面子!就這樣,我獨自暗戀了花開花落,冬去春來整一年。

說到這裡,你也許會說,你這人怎麼這麼“肉”啊!勇敢點,成不成拉倒!可咱這人的性格不行,從小就內向。那暗戀的苦,真不是個滋味!

話說到了1999年的3月20日,我再也不相信“沉默是金”了,我必須向她表白,晚上我約她到北京音樂廳聽輕音樂。在咖啡廳裡我憋了半晌才說出那句“Iloveyou”。話一出嘴邊,像觸動了她哪根笑的神經,她邊笑邊說:“你別逗了,我的孩子已經3歲了。”這平常的一句話,卻像在我頭上炸開了個晴天霹靂,炸得我頭昏腦脹……

回到家裡,我感到自己全完了,存在根本沒意義了。偷偷到媽媽房間,找到她吃的“安眠藥”,一仰頭全倒在了口裡,“咚咚咚”涼白開水下肚,我就躺在了牀上。

醒來時,我是在安定醫院的急診室裡。現在想來,當年我怎麼那麼傻!我要告訴大家的是,聰明人千萬別做傻事!

彭先生的親身經歷,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有人即使有,可也不一定願說出來。你可知道,坦誠地當衆說出來,表明的是自信。

記得我們中心的曹老師,在1996年10月,第1期“當衆講話與人際關係訓練實驗班”上說了她自己這樣一次經歷:

1973年,我們家住在海淀區甘家口,我在立新小學讀書。因爲我們學校在釣魚臺國賓館附近,經常有迎接外賓的任務。當時,我在鼓號隊任指揮。記得當年尼克松訪華,周總理親自到機場迎接,安排我們少先隊迎賓隊伍站在釣魚臺國賓館東門外大街的兩旁列隊歡迎。雖說我們多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國家領導人的車隊都是從我們身旁匆匆而過,可根本注意不到我們。

這次我們幾個同學商量,等周總理的車從身邊過時,我們一起使勁吹號敲鼓,看看能不能把周總理嚇一跳。真的,當時就這樣想的!

不多時,周總理乘坐的敞篷車行駛過來了。這時,我一舉指揮棒,鼓號齊鳴。我兩眼直盯總理的反應:總理泰然自若地轉頭朝向我們揮手致意。我們“惡作劇”式的預想沒有實現,但這時我看到的周總理,笑容是那樣地和藹、慈祥!

這事,已經過去多年了,每當回憶起,我就在想:小時做事,率真、敢爲;大了做事,瞻前、顧後。有人把這叫作“成熟”,可“成熟”的背後,是否也失去了許多意外的收穫?

類似的話題還有好多,例如,第120期的學員張先生,曾進中南海安裝通信線路,他談了自己眼中的中南海;第8期的學員陳先生,談他在海南三亞旅遊時,潛入海底世界的探險體驗,他談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人人都屏住呼吸聽;第107期的楊先生談他剛當警察,第一次抓小偷的經歷,那驚心動魄的場面,讓聽衆跟着他一起緊張;第115期的李先生談他到監獄裡帶着犯人一起幹某一承包的工程,犯人張口閉口,很尊敬地稱呼他“政府”,單從這一特殊地方的新鮮稱呼,勾起了班上學員對大牆內的興趣。

除了談這一類寫實的話題,還可以就某件事談談自己的觀點,說說自己的一家之言。

綜上所述,練習有話可說很簡單,運用“五何公式”,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熟悉的話題就可以了。

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
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24章 公務員即席發言案例舉要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15章 即席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7章 思維敏捷訓練的“兩種方法”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3章 言之有趣,愉悅他人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3章 瞭解緊張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說第9章 從特色自我練起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章 寫在訓練前的話第11章 言之有理,讓人信服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8章 脫稿講話準備的“九步驟”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20章 如何使你的發音更有魅力?第19章 怎樣使你的講話更生動?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16章 機智問答的“釘子型”應答策略第22章 提升講話感染力的簡單方法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第6章 做好“四項準備”第14章 即興發言的“四個W法則”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7章 規範體態和手勢第12章 言之有序,邏輯性強第4章 明白自身的問題第23章 增強自信的“五種方法”第10章 言之有物,說話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