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穎這般交託,在常人看來不過是一事不煩二主,既然照攜了那香囊前來,她也就同樣請李清照也帶了信物回去還給高強。然而李清照與蔡穎家世相似,遭際亦復相類,又是一般兒的胸懷錦繡,才學過人,說白了就是同樣的一肚子彎彎繞,她可就不會想的這麼簡單了。

望着遞到面前的香囊,李清照卻不忙去接,微微蹙起眉尖道:“妹妹,此事乃是你夫妻間家事,你我雖然交好,終究是一介外人,只恐不便相托。妹妹還是命一家人返京交付相公罷。”蔡穎雖然在此隱居,寶珠寺上下卻都是高強的牙兵,更有離京時被高強撥來看顧蔡穎的家人,因此李清照纔有此議。

蔡穎悽然一笑,卻不收回:“姐姐,我這一番心意,莫非你仍是要置之不理麼?”

李清照心上頓時浮起當日蔡穎在汴京時,主動上門來與她結識時的話來。那時雖未明言,但蔡穎言語之中有意無意,總是提及要她也嫁入高家,姐妹同事高強的意思來,若非如此,以李清照的矜持和家世,就算文君寡居,高強對她又是有大恩,她也不會想出通過白沉香來試探高強心意的法子來。

此時見了蔡穎的言行,李清照何等的聰明,雖然事隔數年,仍舊立時想起這段往事來,不由得嗔道:“妹妹,你這是說的哪裡話來?我若願……若願如此,亦不須待今日。早兩年便可以行於歸之禮,況且當日相公以三事難我,曰再,曰年長,曰不得正位。可知相公亦無此意,妹妹又何必強人所難?”說到于歸二字時,她也不禁羞紅了臉。

蔡穎藉着門外的光線,將李清照臉上地表情看的分明↓在此靜居兩年有餘。靈臺較前更是清明。如何看不出此乃情懷不老?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淡然道:“姐姐。官人的爲人,我自問再清楚不過,當日雖然礙着兩家傾軋,他待我亦未嘗失過禮數。其人在宅內事上情義甚厚,他當日所謂三事。我雖不曾親耳聽聞,親眼得見。亦可想及官人當日之心意。卻不是嫌棄姐姐,只是怕委屈姐姐來我門中作妾侍而已。試想以姐姐這般玲瓏的人兒。我見猶憐,何況我家官人這等憐香惜玉之人?”

說到這裡。李清照更是大羞。直欲要離座而去,哪裡有這樣保媒的?何況是給她自己地官人保媒!待要發作時,卻忽然明白了蔡穎的言下之意,駭然道:“妹妹,你說的何等話來,莫非你以爲自己一旦出家。內宅無人,竟要我替你去爲高氏正宅?天下焉有是理!”

袍袖一拂。起身就要出去。蔡穎手快一把拉住,剛一開口。眼淚又撲歃掉了下來,邊哭邊道:“姐姐。我亦知此事委屈你太過,只是我兩年前便已無顏再事官人。是官人愛惜我和我家顏面,方纔許我別居在此,仍舊擔着這個虛名。而今官人爲國立功,諸事順遂。惟有內宅無人,我豈能再厚顏竊據此位?只是環顧內宅之中,無人能繼我之後,若是任憑官人再擇人時,誠恐別生事端,想來想去,只除是交託姐姐你,妹妹我方纔了無牽掛,徑可遁入空門之中了。”

她既然這般說了,李清照更加不能答允,這倘若應承了,蔡穎別無牽掛,這出家之事豈不再難挽回?那麼她這一場奔波,到頭來變做了是給自己作嫁衣裳了,傳出去不要被人家說閒話,道是她蠱惑了蔡穎出家爲尼,把高府正宅讓了與她,堂堂李才女翻作一等鬼蜮肚腸的婦人,那不是冤哉枉也!

到底是才女,李清照瞬時便已想了許多因果出來,當下抵死不從,並蔡穎那一枚香囊也是死活不受,高強託她轉交地那一枚也奪回來,不留在蔡穎手中,說是轉回汴京去交還給高強,若是他要交與蔡穎時,讓他自來便罷:“我堂堂李家女兒,不立嫌疑之地!”

蔡穎與她相交一場,原知她地脾性,日常聽她說起高強時,無不在說高強文才武略俱爲一時之選,更有經國大才,偏生又這般年輕,言下盡是一片景仰之意。正因如此,當日本是有意請她入內宅來,一來斷了高強地外心,二來也好受自己地鉗制,結果相交到後來,竟是彼此惺惺相惜,在蔡穎心中,要請李清照與她共事一夫地想法竟日益明朗起來。無奈家中生變,夫妻別居,蔡穎不得自主,這件事也就擱下了。

如今她決意落髮爲尼,想想高強家中從此無人,那身後留下的高宅正室之位,不知幾人覬覦?蔡穎是個極度要強的人,自以女兒之身不能入仕宦,常以爲憾,對於內宅的控制慾也就格外地強烈一些,要她不妒忌也可以,前提就是你不能威脅到她的地位,是以她能容小環,能容金芝,卻不能容金蓮,不能容師師,都是由她這性格而來。一旦讓出正室之位,總得讓

配得上高強正室地人,她方纔甘心,在她心目當中,世性情都與她相似的李清照,方纔是她地接班人。

今見李清照只是倔強不從,蔡穎心中也是發急,百計勸說無法,見李清照只是要走,蔡穎把心一橫,起身就往外走,口中只道:“姐姐定要不依,我亦無法,今便去求方丈師父爲我落髮,官人那裡如何亦顧不得了!”

李清照情知她有意相逼,奈何這一路奔波,爲的就是不忍見蔡穎大好年華,如此下場,她自認此生不幸,至今寡居淒涼,平生爲之含恨不已,兼之與蔡穎交好一場,如何能眼睜睜看着她這般?情急之下,便行那緩兵之計:“妹妹,你莫要着忙,此事非小,且待我細細思量爲是。”

蔡穎如何不知她有意敷衍?當下只是要去落髮。李清照萬般無奈。只得權且允了。

蔡穎見她肯從,笑了一時,剛說了一句“姐姐好福氣,一進門來便有一品誥命”。旋即又想起自己身世淒涼。那笑容剛掛到臉上,眼淚又開始在眼眶裡打轉。李清照看她地樣子,禁不住地心酸,也陪着落了會眼淚,又勸慰了好半天。待用過了晚飯。兩個女子便在這茅屋中抵足而眠。

李清照次日起來。便說要告辭回京去,蔡穎也不阻攔,只說道在此相候兩月。兩月之中若不得李清照和高強地好信,便即要落髮出家;若是得了好信時,雖然落髮。卻可回京去在家中居住,大家亦好團聚。

對於外人來說。倆人之間的這種約定簡直就象小孩子鬥氣一樣的可笑,說來說去。這蔡穎不還是隻有出家一條路可走?只是李清照心中別有計較,當下亦答允了,便辭別了蔡穎,復往前山來。

這寶珠寺當日乃是魯智深主持,亦做過山寨,聚過三五百條好漢,因此寺中僧人風格豪放,喝酒吃肉一概不禁。自打魯智深走後。因蔡穎來此隱居。這寺中僧人又多是自己人,高強索性將這寶珠寺變做了太尉府的家廟,從東京大相國寺請了一名高僧前來主持。你道此人是誰?正是當日魯智深在大相國寺所管地菜園地前任。與智深是師兄弟,法名叫做智清。

這智清在寶珠寺作一方主持,何等快活,這寶珠寺日常又有許多往來人客,香火甚盛,他發揮起管菜園的手腕來,日進斗金,夜進鬥銀,大魚大肉的快活,也不在話下。這日見到李清照又來,深知此女與高家關係非常,智清和尚自然落力奉承。

李清照若不爲了蔡穎時,等閒也不與這等人說一句話。而今見智清態度恭敬異常,當下已有了計較,便隨智清到了方丈之中,劈面就道:“大師,你可知高家夫人有意落髮出家?”

智清正在陪笑,乍聽這話,腦袋嗡的一聲,前宰相蔡京地孫女,當今樞密高強地正室,他大和尚地衣食父母,要,要在他廟裡出家?這,這可是大事啊!

之所以只說是大事,乃是因爲此事亦好亦壞,好者,倘若蔡穎在此出家,他這可就算端上了鐵飯碗,寶珠寺在高家地地位勢必比現在更上層樓,他身爲蔡穎地座師,其地位和財喜都將隨之水漲船高,滾滾而來。壞者,所謂豪門深似海,高家堪稱是大宋當今的第一豪門,他區區一個不久前還在管菜園地和尚,摻和到這豪門的家事之中,萬一有個閃失,那可不是少刮點錢的問題,弄不好腦袋都要難保!

智清和尚正在亦喜亦憂,李清照已看出幾分來,心中不由暗喜,又道:“我聞大師昔日曾在大相國寺爲僧,自當知曉高相公並其門下手段。今不妨對大師明言,高夫人落髮之事,高相公並未首肯,其意頗爲不喜,只爲國事繁忙,不克分身前來而已。倘若大師貿然爲高夫人落了發,萬一高相公惱將起來……”

響鼓不用重錘,智清在大相國寺爲僧,日常也和些市井中人打交道,尤其那常到菜園來揩油地青草蛇李四等人,因爲魯智深這段機緣,對這菜園格外看顧,亦曾與這大和尚飲酒作樂來。這些人自從跟了石秀,出息是沒有多少,但也比從前好了許多,市井中好歹算些奢遮人物,他們本是無事都要吹的,現今有了些少資本,更要吹上半天裡去,唬得智清和尚不知深淺,只道這高相公帳下都是吃人魔王,攪海地妖怪一般。

而今聽李清照這樣說話,智清和尚嚇的站腳不住,一跤跌倒在地,半天掙扎不起,口中只道:“這怎麼好,這怎麼好?”蔡穎要出家,他自然是攔阻不得地,但若是惹惱了高強,他又更加吃罪不起,真要是成了高強的出氣筒,大和尚恐怕只有圓寂這一條路可走,還得指望佛祖慈悲,發付他去西方極樂纔有好日子過。

李清照見嚇的他也夠了,好該收手,便換了和顏悅色道:

休慌,高夫人那裡被我勸住,一時也不得來求落髮,請高相公前來相勸,大師肩上半點干係也無。我今所懼者。乃是高夫人落髮之意甚堅,萬一她又轉了念,定要大師爲她落髮,那時怎生是好?”

智清和尚地心情恰似作了八部天龍,忽而直上雲霄,有天女散花,樂師奏琴,忽而又墮入阿鼻地獄。受那萬劫不復之難。當時急急從地上爬起來。央告李清照:“女菩薩。好歹相救小僧!”

李清照忍笑,正色道:“大師枉讀佛法,豈不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高夫人一意要落髮,已是着了皮相,大師不妨還她一個空即是色。躲起來不見人。那便是了。”

智清大悟,想來高相公和高夫人之間。畢竟高相公要厲害些,這辦法一來是遂了高強的意,又避免了與蔡穎地衝突,好歹大家有同寺參修之緣法,料想蔡穎也不能過分逼迫於他。當下謝過了救苦救難的女菩薩李清照,又吩咐開齋飯來款待。李清照心中惦記着回京去尋高強說話,哪裡肯吃他的齋?何況這間蘭若她來往多少次,早知就裡。此處的齋飯大概是天下寺院頭一號。炒飯用地都是豬油,不吃也罷!

當下告辭離寺,智清率人送下山腳方罷。回到寺中立時招集僧衆,說道自己有意出外雲遊。並監寺也一起出外,去往五臺山文殊院聽智真大師講法,寺中庶務由幾個首座共商。衆僧不解其意,好在大家一向散漫慣了,方丈不在也不甚爲意。當下便應了。

這便是智清和尚地避禍之計,按下不表。

單說李清照離了二龍山,一路輕車往汴京趕奔,路上便在心中盤算:“依着蔡穎的心思,只要我答允嫁入高家爲正室,奈何此事也不是我一個女兒家點頭便可地,還得要高相公來求親方可,難道要我再去效前次之法,央告白沉香去暗諷相公提親?羞也羞殺人了!此事只得請高相公往二龍山一行,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只除是高相公一力相勸,方可令蔡家妹妹回心轉意。”

至於到了那個時候,蔡穎得能重回高家,出於心中感激之情,十有八九會對於李清照和高強的婚事更加上心……李清照此刻地心中,那是一些兒也不敢往這方向去想地,一個女孩兒家,又是自小讀聖賢書地大家閨秀,哪裡能一意盤算着要嫁甚人?

從汴京往二龍山,沿途上千裡地,李清照又不能騎馬,一路乘車顛簸,往返一次也有將近兩月,好在她近年來在大宋四處搜尋金石古物,也慣了這般奔波,並不以爲苦。

這日回到京城,她住所便在博覽會金石齋中,當下回去匆匆洗了路上風塵,換了身衣服,也顧不得歇息,徑直上三樓後進來。甫到後進,迎面正見到曹正匆匆出來,李清照原是認得地,當即大喜上前問道:“曹節級,你家相公遮莫恰在此間?”曹正是高強的牙兵節級,從來不離左右的,既然見到他,高強也就不遠了。

曹正見是李清照,忙答道:“李大娘子當面,我家相公確然在此,只是正款待外國使節觀瞻我大宋博覽會,恐怕眼下不得抽身與李大娘子廝見。”

李清照聞聽,亦驚亦喜。喜者高強仍在汴梁,沒有再往前線去,一旦他到了軍中,家事便即不顧,再要他往二龍山去見蔡穎可就千難萬難了;驚者大宋日常亦有外國使節,作館伴者不過是大鴻臚和學士等人而已,若用到他這個樞密正使相陪,必定非比尋常,如此說來,高強豈非一時半會也脫不開身?

忙即問道:“曹節級,可知是何方使節?”

曹正見問,卻面有難色,抓耳撓腮道:“這個……李大娘子,不是小人不據實相告,茲事體大,相公吩咐輕易不得泄漏,還請李大娘子自去問我家相公便是,料想到得晚間送了使節回館,相公便當有暇。”

李清照見他諱莫如深,情知必定不是等閒使節,心中又是擔心又是無奈,只得請曹正記得告知高強,自己有要事須得即刻面見相告,而後便擔着一肚子的心事,回自己地金石齋去等候消息了。

曹正本是出來取些物事,偶遇李清照,當下便取了那幾件物事,迴轉三樓後進地一處廳堂之中,將那幾件物事呈上給高強,又附耳將李清照之事說了。高強將那幾件物事接了過來,聽說李清照已經回京,知道必是有關蔡穎之事,點了點頭,便向座上使節笑道:“兀室郎君且看,識得此物否?”

注:前文所說的希尹,經考證乃是其漢名,當時女真尚未取燕,應該只有女真名。今後便將希尹改成兀室,致歉。

第10章 治軍第3章 豪奪第10章 心曲第六十五章第37章 底定(下)第3章 林沖第60章 賭箭第49章 沒羽箭第34章 藏兵(下)第1章 上元第12章 審李(上)第16章 遺篇(下)第38章 遇險(上)第28章 戰守第28章 宋江第17章 師師第四十九章第18章 召見(上)第17章 拔刀(上)第31章 天書(下)第16章 入城第12章 審李(上)第4章 易相第八十二章第19章 獻甲第五章第20章 設伏(下)第16章 要務第22章 試探第十九章第10章 曾頭市(上)第22章 棒喝(上)第27章 淵源(上)第16章 交易所第二十七章第一章第31章 天書(上)第六十五章第3章 籠絡(下)第17章 師師第16章 入城第29章 佈局(上)第17章 夜襲(下)第27章 淵源(上)第30章 內事第4章 祭掃(上)第11章 衆僧第25章 掛帥第18章 抽薪(下)第29章 佈局(上)第4章 述職(下)第三十七章第30章 思變(下)第14章 二帝(下)第17章 嚐鮮第21章 詐病第四十七章第5章 見童(下)第五十二章第15章 奚車(下)第五十二章第22章 平匪(上)第五十四章第3章 回京(下)第13章 一上(下)第七章第8章 拔刀第十二章 下第六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七十七章第二十九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4章 出走(下)第16章 劉公島(下)第11章 待發第二章第16章 試軍(上)第五十一章第6章 心戰(下)第18章 李逵(上)第19章 獻寶第20章 歸去第33章 再見宋江第38章 遇險(上)第25章 無情第五十七章第17章 復仇(下)第十九章第21章 究問(下)第五十五章第21章 幫閒第29章 劉琦(上)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七章第4章 太學第七章 上第九十二章第29章 佈局(上)第13章 右京(上)
第10章 治軍第3章 豪奪第10章 心曲第六十五章第37章 底定(下)第3章 林沖第60章 賭箭第49章 沒羽箭第34章 藏兵(下)第1章 上元第12章 審李(上)第16章 遺篇(下)第38章 遇險(上)第28章 戰守第28章 宋江第17章 師師第四十九章第18章 召見(上)第17章 拔刀(上)第31章 天書(下)第16章 入城第12章 審李(上)第4章 易相第八十二章第19章 獻甲第五章第20章 設伏(下)第16章 要務第22章 試探第十九章第10章 曾頭市(上)第22章 棒喝(上)第27章 淵源(上)第16章 交易所第二十七章第一章第31章 天書(上)第六十五章第3章 籠絡(下)第17章 師師第16章 入城第29章 佈局(上)第17章 夜襲(下)第27章 淵源(上)第30章 內事第4章 祭掃(上)第11章 衆僧第25章 掛帥第18章 抽薪(下)第29章 佈局(上)第4章 述職(下)第三十七章第30章 思變(下)第14章 二帝(下)第17章 嚐鮮第21章 詐病第四十七章第5章 見童(下)第五十二章第15章 奚車(下)第五十二章第22章 平匪(上)第五十四章第3章 回京(下)第13章 一上(下)第七章第8章 拔刀第十二章 下第六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七十七章第二十九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4章 出走(下)第16章 劉公島(下)第11章 待發第二章第16章 試軍(上)第五十一章第6章 心戰(下)第18章 李逵(上)第19章 獻寶第20章 歸去第33章 再見宋江第38章 遇險(上)第25章 無情第五十七章第17章 復仇(下)第十九章第21章 究問(下)第五十五章第21章 幫閒第29章 劉琦(上)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七章第4章 太學第七章 上第九十二章第29章 佈局(上)第13章 右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