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汴梁城外等了數日,纔等到從大同回來的童貫一行,是看着當初高強搞閱兵式的風光眼熱,這次童貫的隊伍單從儀仗上來說,可就大大壓倒了高強這邊,單是全裝的甲騎就有五百騎之多,餘外更有無數戰利品充場面。當然二人相遇,該寒暄還是寒暄,該客氣還是客氣,童貫也少不得要謝過高強及時派出援兵,幫助他獲得了土木大捷——雖然在高強看來,那根本就是童貫貪功好殺,和許多武將殺平民取首級邀功的行爲相去不遠而已。

正常的得勝還朝,自然是要大肆宣揚一下的,然而此次進兵燕雲,雖然事實上大打而特打,遼兵遼將在此役中掉了腦袋的少說有幾萬人,連秦晉國王的王妃都被抓了來,但是從名義上來說,大宋這邊還是扯着嗓門說是依照約定和平收回燕雲,最多是剿滅了一些當地盜賊而已。

所謂皇帝的新衣就是這麼回事,就算大家都知道你是光屁股,還得作出穿着世上最華美服飾的模樣。因此大隊人馬停在城外整日,城中君臣們才議定了迎迓之禮,由新立的太子趙桓郊迎五里,除了迎候收回燕雲的王師之外,還要以客禮迎候此行一同南來的蕭德妃、耶律大石等遼國貴人。

郊迎之時,太子趙桓親自致禮,進退如儀處頗有賢王之風,看在臣下眼裡,對比哲宗死時那樣連一個像樣的儲君都沒有地狀況,多半都會對於大宋官家地未來抱持相當的信心。事實上在高強的記憶中。別看趙自己在歷史上沒留下什麼好名聲。兒子女兒卻着實生了不少,內中還頗有幾個看上去很象那麼回事的,趙桓就不去說他,嘉王趙楷成年後參加科考,據說原本應該作狀元的,趙自己不好意思,給挪到了二甲;肅王趙樞更不得了。一篇二三千字的碑文過耳不忘。把隨行的狀元沈晦給羞地啞口無言;即便是被金兵嚇到陽痿地趙構。到底也作了三十多年地中興之主,據說少年時也是文武全才。開弓能開一石五斗。遠超當時禁軍的水準。

生了這許多兒子。其實也未必是好事,起碼身爲太子地壓力會很大,而其餘諸子中難免會有象趙楷這樣地覬覦太子之位地大王。事實上。要不是歷史上金兵打破汴梁,把趙家宗室一股腦兒全都擄走,只剩下當時在河北相州的趙構一人,這皇位多半還真的要爭上一爭。

說起來,高強和這位大宋太子。未來地北宋十帝還真是頭一次見面說話,一則他諸事纏身,家都很少回了。哪來的功夫交結宗室?二來他刻意置身皇儲事外。趙桓又素來不好交結大臣,謹慎自守,雙方碰面的機會就更加少了。頂多是郊祭大禮或者上元節時老遠望見那麼一眼兩眼的。

大庭廣衆之下,趙桓話也不多,只是默不作聲地行禮如儀,看來當上太子之後。他的壓力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高強看着他年輕而沉默地面孔,心裡也有幾分同情,若是不出大事的話。他老子趙至少還有二三十年的皇帝好作,他這太子能不能熬過未來地幾十年光陰,還真不好說呢。

行禮已畢,大隊入京,兩旁地百姓山呼海嘯,都來觀看收復燕雲的大軍。當年高強招安梁山,以及种師道攻克臧底河城,回京時都舉行了閱兵式以壯兵威,然而現在高強惟恐低調不及,這閱兵式自然也是能省則省,好在前面有童貫撐着場面,他那勝捷軍原本就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先不說能打不能打,賣相便是好過常人,個個都是膀大腰圓地關西大漢,走起路來虎虎生威,看得兩旁百姓采聲陣陣不歇。

到得宣德樓前,二人由太子趙桓引導,向宣德樓上端坐的官家趙跪拜,說些應景言語。趙自是喜不自勝,收復燕雲這樣的大功勞,連本朝太祖太宗都沒能辦到,卻在他手中成就,那是何等的光榮?弄不好他大行之後,廟號得叫個什麼祖也不一定。

大功自有大賞,趙當即傳旨,依照當年太宗留下地遺訓,凡領兵收燕者封王,加封童貫爲廣平郡王,加食邑千戶,加實封三百戶,另有錢絹賞賜若干,制詞自然也是極盡華美之能事;高強則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楚國公,亦加食邑千戶,實封三百戶,賜號輔國運功臣。同時詔罷兩河宣撫司,代之以燕山路安撫使,雲中路安撫使,分別由种師道與劉仲武擔任,以武臣任邊帥,在徽宗朝也是一項慣例,當然監軍是少不得地,不過詔書中就不必提及了。

當時童貫自以功難副賞,且以老病爲辭,先請辭封王,再請致仕,趙皆不許,好言加以撫慰。這也只是走個過場,事後

須再三上表請辭,而後方受王爵,至於這致仕麼,則了,大宋朝還從來沒有一個王能擔當政事的,宗室向來只有養老的份。

童貫在先,高強自然也得跟着應景請辭,不過他年紀這麼輕,請致仕是不大可能的,他請的是領宮觀,自然也被趙慰留,單從皇帝的言辭表情上,高強是看不出有什麼猜忌的意思來,然而他向來不以爲自己是穿越主角,能看出對方的什麼眼底精光,面色陰鬱,是以也不敢斷定皇帝對自己就完全放心。

當晚大排御宴,犒賞有功之臣,這樣的場合高強也經得多了,照樣的談笑風生,滿嘴的天子洪福,祖宗庇佑,把自己說的越是一文不值越好。至於這樣的姿態有沒有用,那就是天曉得了,趙雖然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皇帝,可也不是那種一眼就看到底的白癡。

今日的主角乃是童貫,高強充其量只是第二男主角。但見這位大宋朝最有成就的太監滿面紅光。唱作俱佳,將收復燕雲地始末口沫橫飛地講說一遍,羣臣自是連連讚歎不已,然後再恭敬官家趙洪福齊天,上有明君下有賢臣,收復燕雲之功足以告慰太廟,強祖勝宗。

是日童貫大醉,他原本就是太監。趙索性賜他在宮中休息一晚。高強則素來酒量甚豪。幾乎就沒人見他喝醉過。當日雖然喝的是較爲淳厚的御酒,終究也不是鬧酒的場合,有皇帝在誰敢喝多?是以喝到最後,他還是精神抖擻,口齒清晰如故。

御宴散時,自有宮中黃門引着童貫去宮中歇息,高強則與羣臣一同跪送官家迴鑾。而後才和老爹高一道出宮,行間自然也少不得與羣臣揖讓客套。

直到進了車中,高俅才逮着機會和高強說私話,他劈頭就是一句:“我兒,如今大禍臨頭了!”說話時急得兩頰通紅,那雙大宋腳法第一的高腳在車廂板上跺的咚咚響。

高強從未見過高俅這樣情狀,心下倒有幾分溫暖,便笑道:“爹爹。什麼大禍。遮莫是京中有甚流言對孩兒不利?”

高俅見他嬉皮笑臉,不以爲意,越發急了。一面催着車駕速行,一面壓低了聲音道:“虧你笑的出來!流言不足畏,可畏的是這流言竟能上達天聽,背後焉得無人主使?那嘉王趙楷日前已親身來到爲父家中,說道待你還朝之日,要拜你爲師,請教經世理財之道,你還不曉得深淺麼?”

高強只是笑,並不答話,待父子倆回到太尉府,進了高俅地書房,四下無人時,他方道:“爹爹勿憂,孩兒已知此事,自來天家無親情,父子之間猶難言,孩兒豈不知?三大王要拜孩兒爲師,只是小事一樁,待孩兒來日回絕了他,也就是了,憑他一個嗣王,縱使懷恨在心,也奈何不得孩兒。”

高俅點頭道:“我父子乃是今上倖臣出身,將來無論是誰登基繼承大統,終究不會如何信重我父子,你若能如此,作一個今上地純臣,也就甚好,只是你年紀方輕,未來尚有數十年地前程,莫要爲了此事蹉跎纔好。這也罷了,只是今日都中傳言甚多,竟有說你要作安祿山者,爲父爲此擔了無數的心思,虧你還笑的出!”

高強見說到了正題,也正色道:“爹爹,依你之見,這流言出自何人之口?”

高俅嘆道:“兒啊,你少年早達,又是這等出身,眼紅你的人不知有多少,倘若再加上爲父,又是一等罪過,眼看你平燕立下大功,這京城裡恨斷肚腸者不知凡幾,故而流言日甚一日,哪裡能查的出何人主使?以爲父之見,孩兒如今已是位極人臣,還是找個由頭請辭了樞密院之位,回家來享幾年清福。你理財之能當世不作第二人想,今上離了誰也離不得你,他日必有再起之時,且避過了眼下這風頭火勢再作理會。”

果然不出我所料……高強情知老爹看的通透,只是畢竟是眼光短淺,只看到高家一家的榮辱,自己心中地大計在他這裡可說不通,當即點頭應道:“孩兒已知此理,故而今日便已請辭樞密事,願領宮觀,奈何聖躬不允,待來日朝堂再議便了。”

高俅見兒子從善如流,深覺老懷大慰,擔了多時的心事也放到了一邊去,又見他戎馬辛勞,也累了一日了,便即命他回府去歇息,順便看看多時不見的孩兒。

高強依言別過了老爹,出得府來,望見四下無人,便進了車仗,轉過一個街角,趁着無人主意,一個箭步竄到街邊一戶人家的門洞裡。這戶人家不是別家,卻是原先陸謙的住處,此人並無家眷,當日被高強在大牢裡悶殺之後,這屋子也就沒

,被石秀拿來派了旁的用場,今日高強便藉此地掩藏

當下進屋,從屋角翻出衣物來,將自己的官服換過了,包成一個包裹,在手裡拎着,而後再從後門溜出來,便有許貫忠安排的車輛在此接應。一徑到了大相國寺後牆,原來魯智深回到汴京,依舊還住在這菜園子當中,以他地身份,大相國寺地住持迎奉不及,哪裡來管他住在哪裡?

高強到了後牆,見當日林沖在此觀看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那個豁口居然還在。也顧不得發思古之幽情,踊身跳了進去,但見菜園子旁一處草廬中,一燈如豆,隱約可見一個光頭和尚端坐,心中頓時一陣溫暖,當即大步上前,輕輕釦了扣柴門。道:“徒兒深夜前來。拜見師父。”

等了半晌。卻不見裡面出聲,高強心裡納悶,卻不敢造次,只得耐着性子又等了一會。冷不防聽見裡面傳出些響動來,高強正在歡喜,凝神一聽,險些絕倒。原來是打呼嚕!

想想魯智深地脾氣,高強也不客氣,當即伸手去推那柴門,果然一推便開。進了屋中,反身將柴扉掩好,到了牀前,見那牀上躺着一個胖大僧人,一副鬍子直連到而後。正是魯智深獨門招牌地電光螺螄鬍子。高強就牀前磕了三個頭,道聲“師父,徒兒來了!”而後起身。掇了條凳兒便坐。

師父在牀上高臥,身子也不轉回來,徒兒磕完頭就起身,大模廝樣地坐着不動。這師徒倆就這麼在一個屋子裡待了一會,到底高強年輕,也不管魯智深那裡呼嚕打的越來越想,顧自說開了。

當世之人雖衆,能如魯智深這樣讓他敬佩和信任的人卻是絕少,是以高強這話匣子一開就打不住,憋了幾年的心事一股腦兒都倒了出來,從北邊外族崛起,大宋國家艱難,到自己宅中虛位,夫妻反目,想到哪裡便扯到哪裡,直覺得人生幾十年,竟然沒有一次是說話說的這樣痛快的。

他這裡絮絮叨叨說個沒完,魯智深那邊的呼嚕卻也是越打越響,高強不以爲吵鬧,反而覺得這就好比是現代電影中把電視聲音開大,以掩蓋聲響一般,便將這有節奏地呼嚕聲當作是背景音樂,越說越是起勁,到後來嘴上沒了把門地,竟將自己和李清照地那點曖昧也說了出來。

“……要說這易安居士,委實是個難得的好女子,才學云云且不去說她,最難得是深知徒兒的心思脾性,竟覺得比那同牀共枕數年整的髮妻還要來得知心一些。只是她孀居之身,又與徒兒的髮妻結好,是以深自謙退,一意迴避,而孩兒亦一時不知如何相待……啊呀,師父你起來了!”

高強猛一擡頭,才發覺魯智深不知何時已經翻過身來,手撐着光腦袋,好似一尊臥佛一般,兩隻環眼圓溜溜地瞪着他,訕訕道:“師父好睡,徒兒來得晚了。”

魯智深哼了一聲,道:“你來得不晚,話卻恁地多!灑家若是再要睡時,只恐你將什麼家宅鳥事盡數說了出來,渾似個市井婆子一般,恁地聒噪!”

高強恬着臉道:“師父在此逍遙不問世事,怎知徒兒過的艱難!好容易能得師父指點迷津,徒兒自當傾心相告。”

魯智深翻身坐起,從懷中取出一封揉的皺巴巴地書信來,擲給高強,虎着臉道:“你這廝,灑家當日已將你開革出門,爲何又來攪擾?深夜擾我清夢,酒也不見一滴,煞是可惱!”

那書信原是高強命許貫忠寫就,將前因後果大致說明了,亦說明了高強今夜前來相見之事。高強見魯智深這般說,心下更定,情知魯智深是不會把他拒之門外的,當即從懷中取出兩個瓶兒來,笑道:“虧煞徒兒伺候了師父幾年,倒還記得些師父的脾性,此乃三十年的老汾酒,並燕京馳名的粟米酒,人稱二鍋頭,兩樣皆是今世的好酒,請師父品嚐。”

說罷將瓶塞微微掀開,一股酒香直飄出來,魯智深聞見,勾動肚裡酒蟲,劈手一把奪將過來,左手一擡一口汾酒入喉,右手一擡一口二鍋頭進口,喝的酣暢淋漓,大笑道:“好酒!直恁地爽利,滿肚裡都似着起火來一般!”

左一口,右一口,兩瓶酒須臾都盡,魯智深將袍袖抹了一把沾滿酒漬的鬍子,忽地換了一副面孔,正色道:“我見你那鳥信中,說地盡是些葫蘆提話語,不着半分道理,虧你也是個經事之人,如何沒點主張!北邊多少大事等着你去作,卻在此逡巡不前,怕什麼鳥流言?”

第2章 上第24章 傳訊(下)第16章 密議第五十章第11章 衆僧第72章 談判第三十六章第4章 出走(下)第二十章第23章 錢荒(下)第13章 機密第31章 事後覺第19章 料敵(上)第24章 理財(下)第六章第九十六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五章 下第19章 鐵牛(上)第24章 鹽務(上)第16章 遺篇(上)第38章 御筆(下)第二十章第38章 遇險(下)第二十章第16章 奇案第二十九章第3章 星變第16章 交易所第14章 算帳(下)第三十八章第6章 心結(上)第七章第69章 清照第2章 冤案(上)第六十二章第5章 齟齬(上)第1章 孟州第5章 齟齬(上)第28章 不見第36章 泯恩仇(上)第四十六章第2章 冤案(上)第1章 時遷第三十二章第21章 招降(下)第10章 亂夜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36章 泯恩仇(上)第18章 召見(上)第五十五章第九章第25章 掛帥第18章 李逵(下)第39章 嫁禍(下)第33章 董平(上)第八章第七章第23章 錢荒(下)第5章 驚變第四十二章第七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七章第20章 歸去第27章 結盟(下)第12章 算計(下)第十六章第三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27章 心痛(下)第7章 射殺(上)第三十三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14章 倭銀第5章 刑訊(下)第1章 上第11章 述往第13章 街鬥(上)第33章 奔襲第29章 洞房第八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12章 龍遊第21章 苦戰第24章 鹽務(上)第15章 備荒(下)第九章 上第14章 掌錢第25章 開戶(下)第1章 燕青(上)第三十六章第二章第十二章 上第44章 暗戰第四十章第33章 再見宋江
第2章 上第24章 傳訊(下)第16章 密議第五十章第11章 衆僧第72章 談判第三十六章第4章 出走(下)第二十章第23章 錢荒(下)第13章 機密第31章 事後覺第19章 料敵(上)第24章 理財(下)第六章第九十六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五章 下第19章 鐵牛(上)第24章 鹽務(上)第16章 遺篇(上)第38章 御筆(下)第二十章第38章 遇險(下)第二十章第16章 奇案第二十九章第3章 星變第16章 交易所第14章 算帳(下)第三十八章第6章 心結(上)第七章第69章 清照第2章 冤案(上)第六十二章第5章 齟齬(上)第1章 孟州第5章 齟齬(上)第28章 不見第36章 泯恩仇(上)第四十六章第2章 冤案(上)第1章 時遷第三十二章第21章 招降(下)第10章 亂夜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第36章 泯恩仇(上)第18章 召見(上)第五十五章第九章第25章 掛帥第18章 李逵(下)第39章 嫁禍(下)第33章 董平(上)第八章第七章第23章 錢荒(下)第5章 驚變第四十二章第七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七章第20章 歸去第27章 結盟(下)第12章 算計(下)第十六章第三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27章 心痛(下)第7章 射殺(上)第三十三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14章 倭銀第5章 刑訊(下)第1章 上第11章 述往第13章 街鬥(上)第33章 奔襲第29章 洞房第八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12章 龍遊第21章 苦戰第24章 鹽務(上)第15章 備荒(下)第九章 上第14章 掌錢第25章 開戶(下)第1章 燕青(上)第三十六章第二章第十二章 上第44章 暗戰第四十章第33章 再見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