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趙 的心中,終究是寵愛這個三子趙楷,禁不住他軟 得權且答允了,反正本朝業已有了太監進士,衙內進士,家僮進士,再出一個親王進士,也不算什麼大事。其實大宋朝立國百餘年,只因文風日盛,這一個進士出身對於官員來說也是日漸重要,近年來許多業已經由蔭補等途徑得官的現任官員也都紛紛進學應試,就好比現在的官員在職讀書一樣。當然在高強看來,這些官員比現在那些在職讀書鍍金的官員還要好上一些,起碼當中很多人真的就是憑本事去考試的。

只是趙楷這小娃娃卻恁地不消停,見趙 允了他進科場,卻又生出事端來:“官家,兒臣幼讀經史,惟不見有理財如高相公者,足見此道恐非前聖經典所及。今官家得高相公輔國.故而理財有道,民不加賦而 國用饒,誠爲國家之幸事。然而論起高相公理財之道,則兒臣從未見有人能深悉其中之妙,一旦高相公去廟堂,則此道誰屬?故兒臣敢請官 家,要高相公著書立說,盡道理財之要,且令太學諸生習之,科場策論試之,積以時日,可望得此社稷之臣。”

此言一出,趙 還沒答話,高強心裡咯噔一下子,當即跪倒在地,連聲道:“臣不敢當,臣實不敢當!”

他果真是不敢當麼?沒錯,這一次高衙內很難得地在皇帝面前說了真話。如果是領兵平燕,得以建立大功。只是惹人嫉妒的話,那麼在太學中樹立他自己地學問,那就是直接捅了文官集團的馬蜂窩了!這太學的教材是那麼好改的?

當日王安石坐享大名數十年,一朝爲相時,幾乎是天下翕然望治。然而他要推行新法之時,卻發現手頭沒有多少合用的官員人才,於是不得不向科舉打主意,把自己的《三經新義》和《字說》這兩本書定爲太學的教材。以王安石的地位名望學問,作作教育事業該是綽綽有餘了 吧?沒門?就爲了這件事。士大夫們分成兩派,打的不可開交,象牙塔也成了兩黨交鋒地主要戰場之一,無論舊黨新黨執政。首先要作的幾件事當中,就必定有改太學教材這一項在內,本朝的蔡京也不例外,就是在他手中。劃定了“元佑學術”這個名詞,司馬光等人的書都看不得,甚至連吟詩都成了元佑學術,只能填詞。

你說。這太學地水如此之深,高強哪裡敢去趟?這不沒事找事麼!

“這死小子,一個勁地在他老子趙 面前替我說話。究竟存了什麼心?想要早早給本衙內打上他的標籤麼?”高強跪在地上。看不到趙楷的臉色。更重要的是也看不到趙 地臉色,肚子裡卻禁不住的滿腹疑 竇。單從自己幾度婉拒了趙楷使者。而且是自己都不出面來看,兩人之前的交情是決計說不上友好的,趙楷要是當真出於對自己地推崇說出這些話來,那倒還簡單了,可若是有心人這麼教他……

高強想到這裡,不禁打了個冷戰,這一招可夠損的!當着他老子的面拼命向自己示好,甭管自己推地多幹淨,在皇帝、在旁人眼中,必定都會把自己看成和他走地更近,所謂無利不起早,不是有好處地話,他一個親王憑什麼給你出這麼大的氣力?要知道太子趙桓平素謹慎小心,幾乎完全不涉及朝政,這個三大王趙楷就是宗室中對於趙 影響力最大地一個人了。

想要推脫?很好,一副不識擡舉的模樣,果然是居功自傲,連親王都不放在眼裡了,而且還是當着官家的面呢……

坦然接受?更不可取,交結皇子歷來是朝臣大忌,趙 可還沒到四十歲呢,沒有意外的話,起碼還有二十年皇帝好作,你身爲樞密使就忙着結交皇子了,是不是覺得年紀輕輕這官就已經做到頂了,太不滿 足?!

於是高強除了跪在地上,大叫臣萬萬不敢當以外,甚至連一句多餘的話都不敢說,多說多錯!

此時夜已漸深,周遭一片寧靜,這崇政殿裡除了諸人的呼吸之外,居然也是一片寧靜。高強也不曉得自己在地上跪了多久,方纔聽得趙 道了一聲平身,謝過了站起身來。

卻見趙 面上一如平時,微微笑道:“高卿家,適才三兒所言雖多童言無忌,然亦不無道理,卿家理財之能殆出於天授,諸臣工雖飽讀詩書,歷經州府廟堂,然而每每於卿家所手創諸法,甚至要等到奉令施行之後,方能略窺其立意之高妙。即如錢引一事,自昔神考在時,屢議當興,然終不可成,要待卿家起於東南,而後普行天下,所到之處民皆稱便,然而朕詢之有司,皆不能盡道其妙。”

高強急得汗都出來了,莫非趙楷當真這麼得趙 的寵愛,只是這麼隨口一說,趙 就要順杆爬?

要說這設 立學,教授經

高強還真不是沒想過,實際上在這幾年中,以博覽會 等名義,業已在諸路設立了一些初等學校,不過那主要是爲了給自己手下龐大的商業機構儲備人才,教地都是些技術、數學、會計、管理類的基礎知識,老師都是請的各地的著名工匠,以及博覽會、應奉局屬下的老成之人,相當於現代的專門技術學校,並不成什麼系統。

如果要真正系統地教授經濟學的話,高強估計用不了幾天就會被人打上門來。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第一條,就是理性經濟人假定,即人都是自私的,會因爲經濟利益的計算而改變自己的行爲,沒有這一條的話,所有的經濟學方法全都是空中樓閣。可是就這一條,就和儒學的基本信念是南轅北轍,你看現在蒙童發矇時所學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人之 初。性本善!”這已經不是具體方法上地分歧了,這是從根上要挖儒學的祖墳吶!

高強雖然不盡贊同儒學的理念,但是聖人地一些人生哲理。他還是很敬重的,其中就有一條,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要是從他手上開啓了這樣一樁大業,或許後世會留下高強的千古美名,這還不一定,但是眼前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他多半會和布魯諾、哥白尼同一下場。思想啓蒙啊。人人都能幹的?

遠的不說。單說實際的,高強原本就已經是高處不勝寒了。一旦開講經濟學,立馬就會給人一個大大地口實,叫做誹謗先賢。妄立邪 說。你還別把古人都當傻瓜。人家玩這一套上千年了。沒有地事都能給你扯出來,何況這事實白紙黑字明擺着在那?於是乎。這官當然不用當了,包藏禍心嘛;什麼錢莊啦博覽會啦應奉局啦也不用開了。邪說能有好事嗎;那些跟着自己一路走過來地部屬也得跟着倒黴。

要不說這革命者都是貧下中農呢,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既得利益階層自己過地滋潤着。哪怕天要塌下來了,只要砸不到他自己頭上,誰來捅這個簍子?況且天也未必就要塌了。

“官家,臣此身既爲國家所屬。自不敢敝帚自珍,吝惜區區學術。只是這理財之道,委實出於先賢經典。顧今之學人不深思爾。”思來想去。高強橫下一條心。現在這風口浪尖上,一切都得給外事讓路。或許等到大局平定,本衙內自身安穩了,還有興趣來普及一下理財知 識,到時候咱也寫本書,暫定名《原富》……什麼,你說這是外國名?沒學問,這是國學大師給起的譯名,原文你去查查,有這麼雋永嗎?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地研究》……

趙 乍聽此說,甚是好奇,照你這麼說,大家都是學儒家經典地,獨有你把經唸對了,別人都是念地歪經?“高卿家,敢問卿家理財之 法,本據何典?”

高強哪裡學過多少經典?只不過是被趙楷捧的太高了,想要先回到地面而已。他腦子裡飛快轉動,忽然想起論語裡地一番話,忙笑道: “《論語?子路》篇雲,樊遲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爲圃, 又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樊須小人也!臣讀至此,每思文宣王深意,蓋以爲事各有專,君子學治國理民大道,至於農事則自有老農研 習,君子誠能文載其術,延於後世,則功莫大焉,亦無需親耕學農。樊遲學於孔子門,不問其所當問,反問農事,此其器小者也。”

趙楷在旁邊,聽到這裡,忍不住插言道:“高相公所言差矣,蓋農事小人業也,豈君子之宜所問?”

高強笑道:“世間固多品類,君子者寡,小人者衆,然而聖人云有教無類,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皆官家赤子,如我爲臣者,爲天子作宰牧,更須明瞭小人之事,不然何以治之?”

這話略有些強詞奪理,然而趙 卻聽得入耳,甚覺高強忠君之心,點頭道:“卿家發明此論,甚合朕心。然則此言農事爾,與卿家理財何干?”

高強笑道:“臣讀至此,始知聖人之書,乃教人作君子,卻不及小人之道,故而若學小人之道,當向小人學之。如農事須問老農,如理財事則須問商人,故而臣時常混跡商賈之間,問其往來興販致富之道,從中一點一滴,興發出來,遂成今日理財之法也。官家請想,這等小人之法,如何可以教於諸學生?如聖人教化乃是大道,學子當深學之,修身齊家,待其爲官之後,爲天子宰牧,方可學小人之術,適可理民論事,爲官家分憂。”

趙楷終究是年幼,到此瞠目結舌,無言以對,趙 亦是聞所未聞,卻聽得龍顏大悅:“好一個聖人教人作君子,卻不及小人之道!如卿家者,真可謂心中時時有君父者也!”說着還拍了拍高強的肩膀。

此乃拍馬屁地

會,千載難逢,高強自然不能輕易放過,慌忙再度跪 心兼感激之情,此不贅述。燕青見機,也從旁敲些邊鼓。

趙 連連點頭,方向趙楷道:“三兒。你可懂得高相公深意麼?方學業未成時,不可好高騖遠,只可將聖賢之書反覆研習,通其經義,以方正己身,力行就學。待日後大道成就,再來擇其小人之學而爲之,則可得其法,否則便是捨本逐末。亡其至道,如孔子所言小人爾!”

趙楷忙躬身受教,又謝過了高相公指點,高強樂得見好就收。隨口客套幾句。

天時不早,趙 到這時候也該歇息了,遂揮手命三人皆去,自回後宮安歇。

高強出得門來。先請趙楷起行,自己向燕青使個眼色,燕青自然會意,二人相互打拱作揖。大聲而別,出宮後南北分道揚鏣而去,然而兜了一個大圈子。到了博覽會左近地一所宅院中。卻又見面。

此際別無他人。高強想起適才被趙楷擡上架地驚險來,仍是覺得後怕。當時只須反應慢了一點,天曉得會弄出什麼後果來?後怕完了就是發怒,拍着桌子大罵趙楷小兒居心叵測,只爲了一己私利就在那裡盡力攛掇,也不管別人受得了受不了。

燕青在一旁笑吟吟地看高強罵街,時不時還奉上清茶一杯,以供潤喉。直到高強罵得夠了,冷不丁冒出一句:“據衙內看來,今日嘉王之舉,果然是居心叵測麼?”

高強一怔,想想這事還真不大好說,不過管他趙楷是怎麼想,反正這事對我沒什麼好處,理他則甚?“小乙,嘉王再好,終究是個皇子,我身爲大臣,自不當與之結交,縱使他果真是敬我如師長,亦不值得我爲他作許多事。”

燕青點頭道:“衙內深得守中之道,然而今日之事,卻不可等閒視之,宮中自有耳目,我等與嘉王一同入對,不消片刻便要傳到太子與諸大臣耳中,衙內若要保全己身,便須設法向太子示好纔是。”

我就說這事煩人吧……高強扁了扁嘴,皺眉道:“小乙,你有何良策?”

“衙內,自來宮闈相爭,有力者並非大臣,反是宦寺嬪妃之流,更能策應。”

高強若有所悟:“你是說,讓樑師成從中維護太子,助他取悅今 上,得以鞏固太子之位?”

燕青拍手道:“早知衙內穎悟,果然不假,方今樑大鐺與老太尉交好,朝野皆知,若是樑大鐺能行此道,則太子必暗中歸德衙內,嘉王之事自然解矣。”

好辦法,貌似歷史上樑師成也是站在趙桓一邊,爲趙桓最終保住太子之位直至登基立了不少功勞,以至於後來朝野異口同聲要殺六賊之 時,樑師成就死活賴在趙桓身邊不走,貌似還真就多活了幾天。

這所謂地示好當然不是直接跑上門去說我要跟你好,總得有個契 機,只須請老爹說服了樑師成,待有用到他的時候稍微伸一把手就是,身爲宮中地大鐺頭,要尋找這類機會是小事一樁,譬如說……“有了!今日嘉王深夜入對,雖然說是考較學問,終究與宮禁相違,太子若是也要這般入對,難免遭人非議。不如請樑大鐺建議官家,於東宮至禁苑中架一道複道,太子便可隨時往來宮中,晨昏定省乃至不時入對,皆可如意。”歷史中這樁待遇是嘉王趙楷獲得的,不過高強哪裡管他許多,隨手就給安到太子頭上,這下可夠分量了吧?

燕青略一思忖,亦覺高妙,方讚了數句,轉道:“衙內,前日朝堂議事,樑右相上燕雲三事,當日只定了鹽茶,方田與授官皆未定,御意是令兩府均商,不知衙內作何打算?”

這又是一件煩心事,高強嘆道:“樑士傑恁地心焦!我本已與鄭相公有約,等到何相公去相之時,便一同薦他爲左相,領袖羣倫,誰料到他竟是這般,定要與我作對。旁的瑣事也就罷了,燕雲乃是新附之地,又關係到北地大局,我是斷不能容他胡爲,壞我大事。”

燕青亦點頭道:“方今衙內功高權重,頗遭人忌,所以臺端未有彈章上者,蓋以爲左相之位未定,如樑相公、張相公,甚至石中丞等,皆引頸以望都堂,不欲在此時別生事端,開罪衙內罷了。”

他說到這裡,忽地傾了傾身,向高強道:“衙內,你可知曉,樑相公之所以急於有所建樹,以便拉攏人心,其實矛頭還未必是指向你。”

高強訝然:“你是說,還有人在覬覦相位,而且此人能夠令樑士傑都大爲忌憚?”

“不錯!”燕青擊掌道:“據小乙所見,樑相公最忌者,乃是杭州蔡太師!”

第八章 下第25章 開戶(上)第六章 下第21章 幫閒第1章 時遷第五十七章第30章 思變(下)第29章 談兵(上)第1章 下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七章第33章 董平(上)第4章 述職(下)第47章 強攻第14章 算帳(上)第22章 平匪(上)第33章 奔襲第二十四章第35章 上第三章第1章 放榜(上)第22章 路遇第24章 鹽務(下)第九十一章第38章 說親第30章 內事第24章 傳訊(下)第三十九章第四十六章第7章 大名第14章 結黨(下)第77章 相殘第四十四章第7章 收服(上)第五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十二章 上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五十八章第17章 師師第五十二章第5章 驚變第15章 備荒(下)第七章 下第29章 洞房第八十一章第42章 虛位第65章 招安第19章 獻寶第十七章第15章 頭陀(下)第九十六章第12章 審李(下)第四十章第二十六章第30章 議定(上)第34章 來投第5章 心戰(上)第10章 來歷第8章 上壽第八章 上第42章 虛位第四十二章第23章 花榮(上)第1章 清溪銀(下)第十二章 下第六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第46章 錦囊第12章 燕京(下)第4章 出走(下)第21章 驚變第一章第79章 鴻門第16章 變數第十九章第21章 招降(下)第2章 下第7章 射殺(下)第10章 意動第一章第1章 下第四十二章第26章 私鹽(下)第10章 曾頭市(上)第三章第18章 論棒第25章 掛帥第12章 煉兵第33章 下第3章 回京(下)第6章 意外(上)第12章 煉兵第23章 歸來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2章 言政第九章 上第39章 嫁禍(下)第24章 傳訊(下)
第八章 下第25章 開戶(上)第六章 下第21章 幫閒第1章 時遷第五十七章第30章 思變(下)第29章 談兵(上)第1章 下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七章第33章 董平(上)第4章 述職(下)第47章 強攻第14章 算帳(上)第22章 平匪(上)第33章 奔襲第二十四章第35章 上第三章第1章 放榜(上)第22章 路遇第24章 鹽務(下)第九十一章第38章 說親第30章 內事第24章 傳訊(下)第三十九章第四十六章第7章 大名第14章 結黨(下)第77章 相殘第四十四章第7章 收服(上)第五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十二章 上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五十八章第17章 師師第五十二章第5章 驚變第15章 備荒(下)第七章 下第29章 洞房第八十一章第42章 虛位第65章 招安第19章 獻寶第十七章第15章 頭陀(下)第九十六章第12章 審李(下)第四十章第二十六章第30章 議定(上)第34章 來投第5章 心戰(上)第10章 來歷第8章 上壽第八章 上第42章 虛位第四十二章第23章 花榮(上)第1章 清溪銀(下)第十二章 下第六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第46章 錦囊第12章 燕京(下)第4章 出走(下)第21章 驚變第一章第79章 鴻門第16章 變數第十九章第21章 招降(下)第2章 下第7章 射殺(下)第10章 意動第一章第1章 下第四十二章第26章 私鹽(下)第10章 曾頭市(上)第三章第18章 論棒第25章 掛帥第12章 煉兵第33章 下第3章 回京(下)第6章 意外(上)第12章 煉兵第23章 歸來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2章 言政第九章 上第39章 嫁禍(下)第24章 傳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