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送着載着宗澤與遼東六大將的船隻離開旅順口,高強一陣陣地發虛。失去了預知歷史進程的優勢,身在一片還沒有全心歸附的土地上,對手卻是蓄力已久、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勁旅,偏偏在這樣關鍵的時候,身邊的幾員大將全都渡海而去了!

此際高強的腦海之中,陡然浮現出“裸露在羊羣”這句話來……

他並不是沒有想過,不放六將歸朝,不是老爹說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麼?可是躊躇再三,他終究是打消了這個念頭,這降人進京面謁乃是不成文的定製,若是高強一到遼東便留下六將不許進京,那不是明擺着有對抗中央朝廷、擁兵自重的意思?況且女真狡詐,萬一察覺到自己大舉整頓武備,遼東嚴陣以待,他說不定還要繼續收斂一段時間,那時戰事遲遲不爆發,高強就算渾身是嘴,也不能打消朝廷和皇帝對於自己的疑忌了,要知道,身邊可是還有一個時刻準備挑自己岔子的監軍童貫在呢。

“相公,相公!”聞得有人呼喚,高強辨得清是朱武的聲音,當下一面返身向坐騎走去,一面道:“何事?”

朱武算起來也是高強身邊的老人了,乃是與史進、李孝忠一同從關西前來投奔,只是史進和李孝忠俱已入軍中,如今雙雙貴爲萬軍之長,官階也因爲平燕之役而升到了遙郡防禦使,可以堂堂正正地被人稱爲“太尉”了——太尉這個稱呼,在京城沒多少人亂叫。但是在軍隊之中,通常得授美官以上的都能叫作太尉。當然對於高強來說,他的官階一般都是高過這些“太尉”地,加上他老爹纔是正牌的太尉,故而絕少對他人如此稱呼。

然而朱武資歷雖然與史、李相等,卻一直都沒有入仕,而只是在高強的身邊作一個記室,直到經略遼東時,才兩次將他派到此間。後來便在花榮幕中任參議官,今番遼東納土,他也叨光得授官職。封了個朝散郎,依舊在遼東宣撫司幕中任職。

朱武本人卻甚爲低調。也不曾利用自己在高強身邊的優勢謀些私利,故而高強念及他升官較慢時,偶爾也有些歉疚之意。此際身邊並沒有帶着慣用的軍師許貫忠和燕青,倒也想聽聽朱武的計策。

“相公,小人在遼東得掌幕職,盡覽文牘案卷,故以爲今日遼東之憂,不在於外患與人事,所急者糧餉而已。相公可知,如今遼東只三月之糧,如瀋州等較北處,府庫中只得旬月之積?倘使朝廷調來大兵。不消半月,便要鬧糧荒也!”

高強一驚,趕緊上馬迴轉下處。朱武並幾名遼東幕吏捧出案卷來,但見帳目上寫的分明。何處有多少糧餉錢絹積貯,兵馬多少屯駐,一目瞭然,足見朱武等人平素功夫到家。

只是高強現時卻顧不得誇獎朱武的文案,急急道:“怎會如此?遼東屯田亦有數載之久,近兩年也無戰事,我意府庫中當有積年之粟,何以竟匱乏至此?”皇帝不差餓兵啊,何況是遼東這些幾年前還都是遼人的兵將,這要是打起仗來,不必對方動手,自己營盤裡就得因爲缺糧而鬧兵變!

朱武苦笑道:“衙內有所不知,遼東自來並無賦稅,但諸營合力而已,既無賦稅,何來府庫之糧?便是這些糧餉,還是宗宣撫這半年來所積聚地。宗宣撫也曾向朝廷催撥錢糧,只是海道往還不易,況且遼東多沼澤,陸上道路難行,大批錢糧在旅順口堆積如山,卻不及運到各處州縣去。”

說着又取出一本帳來,乃是旅順口大倉中的積存數字。高強執掌樞密院這許多年,當然不能在後勤上虧待了遼東的自己人,是以宗澤書到便即催辦,中原地糧餉軍資運到旅順口是不少的。然而遼國佔據遼東時,各處商旅不興,道路不修,海上貿易更付闕如,從旅順口向遼陽府地道路還是今年才修好的,往別處州郡的就更不用說了!

高強將那些帳簿看了一遍,默默合上,倏地站了起來,喚陳規:“陳承旨,爲我移文燕山路,李孝忠軍限以正月初五日登船,初八日皆抵旅順口,遲延者以軍法逗撓罪論!”

陳規答應一聲,曉得高強是真急了,所謂響鼓不用重錘,對於自己傾注無數心血才建立起來地隊伍,幾曾用過軍法相脅?這多半還是因爲蓋州港隆冬冰封之故,只能從旅順口上岸,否則高強定是要李孝忠軍直接上蓋州的了。

“朱武!你久在遼東,又饒智計,可有良策速將錢糧發運下去?”當慣了上位者,高強也能瞭解些部屬的心思,若是朱武沒有什麼辦法的話,他可不會輕易說起此事。

果然朱武叉手道:“衙內,時逢隆冬,遼東道路冰封,車仗難行,而河道亦皆上凍,船隻不通,故而坐視。若是衙內能捐十萬貫錢,小人卻可於旬月之內將二十萬石軍糧運出。”

“……”高強瞪着朱武,神色頗爲不善:你第一天認識我?十萬貫平時都不算什麼大數目了,何況是如今軍情急如火!

朱武亦知高強上火,他

慢慢道:“衙內,小人之計,乃是以府庫中的絹匹棉州和蓋州百姓市買牛,而後以牛運糧北上。天寒地凍,馬與橐駝皆易死,惟牛最能忍寒耐遠,負重又多,計一牛可載兩石,五萬牛便可運十萬石,從蘇州關北上,旬月可達瀋州,沿途分散之後,將五萬空牛集於最北之銀州,緩急亦可殺牛爲糧,誠爲得計。”

高強乍聽這條計,卻感覺有些不對,只是一時並未想的明白,一旁陳規卻拍手笑道:“朱先生此計,亦師法神宗時徵交趾之故智乎?”

經此一言提醒,高強忽然想起來了。果然在幾十年前有過這麼一段故事,熙寧九年時交趾侵廣南,宋軍大舉南征,當時鑑於廣南道路難行,大舉調發人夫的話不但錢糧靡費甚多,又容易感染瘟疫。於是便買了許多水牛馱運糧草,牛本身又可充軍食,以此將須用人夫驟減一半,當時稱爲美談。

可是想到這一點。高強才明白自己剛纔哪裡覺得不對來,皺眉道:“北地苦寒,牛可如此乎?況且用牛者多爲農夫。視若珍寶,怎會輕易出售?朱先生爲我解惑!”

朱武聞言卻一怔。方笑道:“衙內久在南邊,縱使多覽遼東文報,恐亦不能如目見也。此北地之牛。絕不同於南方水牛,乃是犛牛與黃牛雜配之種,喚作牛,不但能耐苦寒,亦力大腳健,登山涉水皆如履平地一般,北地諸族遷徙時皆以之牽曳車仗。若說牛難買,又是不知遼東與中原之異處,本處田土素無簿冊,雖有司歷年清丈。猶多未明者,故而授田之時雖有定額,然多不能依從。多有以牛具而授者。”

授田改爲授牛?高強一腦門子的問號,心說在京城大家商議地好好的制度。怎麼到了遼東就走樣走地不成樣子?當初陳規原本是說在遼東行兩種制度的,結果不分漢民渤海還是契丹女真,統統都編成了百戶千戶,州縣徒有虛名;這也罷了,現在這屯田又和自己想的不一樣了!

待聽朱武細說,方知遼東自經大災之後,田地荒蕪,又有許多百姓等待授田,一時不及清丈,官中便以授牛代替授田,凡一戶有兩名男丁者便給三頭牛,稱爲一具牛,蓋因爲經過計算,一具牛便可耕百畝田。因此在遼東地田畝黃冊上,很多時候看到的不是某戶有多少畝田,而是有幾具牛。

“衙內,是這般田制,遼東自然不許私自買賣牛,百姓家中若是牛畜蕃息,周遭又無荒田可耕,等到官府要徵賦稅時,豈不是要多交?長此以往,小人恐怕家家都將殺牛以避賦稅,是以小人敢斷言,若是官中要買牛時,五萬牛可一呼而集!”

高強目瞪口呆,當真是世界真奇妙,就在自己地手上,居然會出現這樣的制度,這樣地現象,莊戶人家爲了避免多交稅,竟會殺掉多生出來的牛!經過朱武的解說之後,他也信了,這牛又不是拖拉機,可是自己會生地,田地若是不能增多,要多出來的牛何用?想賣都賣不掉啊!

當然這也是遼東與大宋本土之間地貿易不暢的緣故,若是世道太平的話,這些多出來地牛大可集中起來往南方銷售,要知道在人多地少的大宋,畜牧業極不發達,牛的價值可着實不斐哩。

不過,這亦是後話了,高強暫且顧不來許多。當下便吩咐朱武依計施行,反正他在遼東三年之久,對於遼東的虛實瞭若指掌,可比自己這個以前一直都是從紙面上了解遼東的人強了不知多少,何處須運多少錢糧軍資,亦都交由朱武去安排。

果然這條命令一下,百姓應者雲集,大批的牛被趕着來到蘇州關下,待得知官府只許一具牛中出售一牛時,竟多有人唉聲嘆氣者。趁此機會,高強索性便下令免除了不許買賣牛畜的禁令,他是事先不知道,一旦瞭解這情形之後,便覺得這條禁令是多此一舉了,照遼東這種情形,根本是個純粹的賣方市場,只要規定賦稅的徵收標準不變,管他百姓賣不賣牛?賣多了沒牛耕田的話,完不上稅,倒黴地還不是他自己。

有朱武這條妙計,寒冬臘月運糧的難題算是解決了,然而若只是兵多糧足就能百戰百勝的話,大宋朝早就可以一統天下了,何至於侷促三百年?因此高強在旅順口只停了三天,等到李孝忠部已經上船地消息傳來,他便再也坐不住了,只帶着數百牙兵和陳規等少數幕職官,便從旅順口直跑到蘇州關。

此處本是史文恭屯駐之地,現今史文恭赴汴京面聖,這蘇州關便由花榮部將王伯龍駐紮,此人馬賊出身,作戰時驍勇異常,故而現已晉升萬戶,麾下大兵足有六千之衆。

聽說高宣撫到此,王伯龍亦是有資格瞭解遼東常勝軍內幕者,自然懂得高強的分量。當下親自下關恭迎,鞍前馬後地不盡奉承。高強是不懂軍事地,不過這關上城防曾經陳規親手佈置,對於這位寫成了《守城錄》流傳後世地大才,高強自是一百個放心,因此這城防也不必看了,徑直便問王伯龍:“我欲直往

去,將軍可撥些官兵與我同行?”

王伯龍沒口子的應承,若不是他守關職責在身。只怕要親自請纓了。這王伯龍一面吩咐人備辦馬匹軍器,一面向高強道:“相公容稟,這個多月來雖說不曾聽說與女真蠻子交戰。然而末將片刻不敢鬆懈,故而無法隨侍相公北上遼陽。卻好近日有一員將在這關下歇馬。此人深通女真虛實,又極多才,正好着他陪伴相公。”

說話之間。一員將大步進得關城城樓,見了高強叉手道:“末將適要起行,不知相公到此,甲冑在身不得剪拂,相公恕罪則個。”

高強自不理這些古代的虛文,一笑而罷,見這員將果然英氣勃勃,吐屬亦較文雅,一問方知乃是花榮部將召和失,便是昔日曾隨李應往上京去接應葉夢得使團。菜嶺一役也立了不小的功勞,故而從一個千戶升爲大千戶,統領五千戶。部兵兩千餘人。——遼東這萬戶千戶是根據百姓的戶口來的,因此萬戶未必就有萬兵。通常能備的起馬匹軍器,又有相當戰鬥力者始能從軍,故而三十萬戶只得七萬兵而已,其兵強悍處自不待言,雖女真亦大爲忌憚。

高強一見這召和失便喜歡,此人一看就是有家教的,舉止多有分寸。談了幾句後,方知召和失並無漢名,高強搖頭道:“如今遼東納土歸南,我大宋文采極盛,你若無漢名,恐怕中原人不能識,你既曾爲馬擴之奴,我索性便許你漢姓馬,名彪,字飛熊,如何?”

召和失一聽便喜歡,當下拜謝,王伯龍從旁笑道:“相公煞大神通,這召和失乃是異人,披兩重鎧能平地躍過馬背,捷足一晝夜能行三百里,如今相公贈他字飛熊,真應其人。”

乖乖,一晝夜三百里?四個馬拉松哎!那個什麼非力啥啥斯要是有這本事,至於跑到死麼……畢竟是我中華上國,人物不同尋常啊……高強一面咋舌,一面扶了馬彪起來。

少停,關下來報一切停當,高強便下了關城,勉勵王伯龍牢守關城,便與馬彪之軍一同北上了,身後有馬彪所部兩千多兵,奔行之時蹄聲隆隆,聲勢頓壯。

遼東苦寒,名不虛傳,當時又是中國的一個寒冷世紀,冷風吹在臉上真象刀子刮一樣,行人俱裹起厚厚地獸皮、棉祅,又用油脂塗了滿臉,連馬匹身上都披上厚實的棉布,方能在這寒冬時節趕路。

如此寒冷的天氣,高強雖然是初到遼東,卻也沒法沿途觀賞風物人情了,只是行了一程,待到曷蘇館路地一處館驛打尖時,已經累得他渾身發酸了,幸好座下的寶馬萬里挑一,雖然如今馬齒漸長,腳力猶不遜往昔,又是北地名種,故而高強不煩驅策,亦能一馬當先。

這地方說是館驛,然而遼東兵亂多年,根本就是一個半大不小地城堡,堡中積貯糧草軍器,有數百兵屯駐,乃是隸屬大忭的軍中。兩千多兵馬擠進來,饒是這城堡造得甚大,也是擠的滿滿當當,擾攘半晌方纔安頓下來。

馬彪巡視一遭,見兵將都安堵,方到了高強下處,卻見高強一面在那裡跺着腳,一面遛馬,手裡拿着一把黑豆餵馬,不禁訝道:“相公竟自馬麼?因何不見馬伕?”

高強用力跺着腳,笑一笑都覺得臉上地肌膚要開裂一般,只得咧了咧嘴,道:“此馬隨我多年,北至女真國中,南至大宋京城,自來多得它腳力,故而須得我親自遛它,上陣時有此良駒,倒敢多幾分生機哩!”

馬彪乃是軍將,自然深以爲然,卻道:“人說南人文弱,我卻見花都統、史將軍等俱是武勇豪爽,並馬大夫爲人亦是文武兼通,今相公聞說是宰相,卻也曉得戰馬之要,如此看來,人言真不足信。”

高強嘿的一聲,心說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南朝人自然是文弱的,你只是沒見到而已!話說北人樸實,我卻已經見到了,若是換了個趨附之人,定是恨不得時刻跟在本衙內左右拍馬屁,哪有像你這樣,先管好了自己的兵將,纔來應酬我這個頂頭大上司?此時忽然又有些慶幸,自己不惜棄了京城的樞密使,也要到遼東來宣撫,這決定果然是不錯的,象這些遼東的兵將,如果換了一個真正的南朝文官來統率地話,憑你什麼儒將,也是不能服衆的!

彼此都是愛馬之人,高強這匹坐騎又是真正的萬里良駒,馬彪雖然是遼東大將,卻也不曾見過這樣好馬,自然要多看幾眼,好比現在男人們聊起愛車來時,也是說不完地共同語言,倆人這一聊的投機,不覺就說了半個時辰。

眼見天色已晚,高強將愛馬栓在廊下,便邀馬彪入內飲酒。馬彪正欣然答允,忽地神情一動,倏地頭向東方,手已扶着腰間地刀柄了。

高強還未明其意,只聽得城頭一聲鑼響,跟着***大放,有守兵在那裡大聲叫道:“女真蠻子!女真蠻子在城外!”

第6章 意外(下)第25章 贈糧(下)第2章 買賣(上)第十三章第3章 上第十九章第27章 欲見第30章 練兵第6章 問心第九章 上第18章 唐猊第八章第17章 夜襲(下)第四十一章第27章 結盟(上)第5章 齟齬(下)第五章第五十六章第13章 夜探(上)第七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14章 毒計第一章第13章 街鬥(上)第三十三章第25章 贈糧(下)第36章 張榮第二十五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八章第八章第17章 拔刀(下)第13章 易安第6章 建策(下)第29章 馬車第38章 夜襲(下)第19章 鐵牛(下)第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2章 冤案(上)第三十七章第33章 詭譎(下)第38章 說親第13章 街鬥(下)第19章 河水(下)第三十八章第10章 意動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31章 三人行第38章 夜襲(上)第36章 反掌(下)第9章 餘波第9章 行者第七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17章 夜襲(上)第11章 閱軍第38章 御筆(上)第五十八章第九十六章第五章 下第十二章第53章 偷襲第四章 上第31章 事後覺第六章 上第六十七章第8章 東瀛(上)第8章 龜頭(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66章 岱嶽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35章 動員(下)第3章 上第4章 述職(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2章 父子第十八章第14章 夜探(中)第3章 下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五章第九十四章第三十九章第九十一章第四十三章第4章 賊星第三十四章第16章 交易所第3章 林沖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13章 街鬥(下)第五十八章第15章 頭陀(下)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10章 心曲第63章 參議第四十八章第13章 易安
第6章 意外(下)第25章 贈糧(下)第2章 買賣(上)第十三章第3章 上第十九章第27章 欲見第30章 練兵第6章 問心第九章 上第18章 唐猊第八章第17章 夜襲(下)第四十一章第27章 結盟(上)第5章 齟齬(下)第五章第五十六章第13章 夜探(上)第七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14章 毒計第一章第13章 街鬥(上)第三十三章第25章 贈糧(下)第36章 張榮第二十五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八章第八章第17章 拔刀(下)第13章 易安第6章 建策(下)第29章 馬車第38章 夜襲(下)第19章 鐵牛(下)第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2章 冤案(上)第三十七章第33章 詭譎(下)第38章 說親第13章 街鬥(下)第19章 河水(下)第三十八章第10章 意動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31章 三人行第38章 夜襲(上)第36章 反掌(下)第9章 餘波第9章 行者第七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17章 夜襲(上)第11章 閱軍第38章 御筆(上)第五十八章第九十六章第五章 下第十二章第53章 偷襲第四章 上第31章 事後覺第六章 上第六十七章第8章 東瀛(上)第8章 龜頭(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66章 岱嶽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35章 動員(下)第3章 上第4章 述職(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2章 父子第十八章第14章 夜探(中)第3章 下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五章第九十四章第三十九章第九十一章第四十三章第4章 賊星第三十四章第16章 交易所第3章 林沖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13章 街鬥(下)第五十八章第15章 頭陀(下)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10章 心曲第63章 參議第四十八章第13章 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