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燕京(下)

他們幾人只顧在關下講古論今,卻沒注意到道旁的茶舍裡,有兩個灰衣漢子也在偷偷注視着這個使節團,尤其是身跨照夜玉獅子寶馬的高強,吸引了他們絕大多數的目光。

這兩人形象甚是奇特,其中一人身強體健,金髮碧眼,該是有西域血統的,這人眼光只在高強的坐騎上溜來溜去,越看越是眼饞,幾乎要連口水都掉下來了。

另一人卻死死盯着高強,目光中怨毒無比,倘使目光能夠殺人,這兩道目光便是兩把利刃,直插高強的心窩了。

那金髮漢子見高強一行漸漸走遠,好容易才把目光從高強那匹白馬身上收回,向另外一人道:“張爺,你可認清楚了,確是這廝?”

那張爺咬牙切齒道:“一點也不錯,此人害得我家破人亡,便燒成灰也認得!此仇不報,枉自爲人!”他倏地站起,戴上斗笠遮住半邊面目,從茶舍後牽出一匹馬來,望一條小路徑直下去了。那金毛漢子見這張爺走了,慌忙也上了另外一匹坐騎,跟着去了。

高強於此一無所知,過了瓦橋關就是白溝,此河原本毫不出名,地圖上只是細細的一道黑線而已,自從一百多年前的澶淵之盟後,這白溝就名聲大噪,原因無他,只是被劃作了宋遼疆界的分界河,猶如楚漢相爭時的鴻溝一般。

過了白溝便是遼境,那邊早有遼國的陪同使臣迎候多時,當下雙方交接,遼國使臣按照事先拿到的名單,對大宋使節團一一覈對無誤,當即笑臉相迎,將童貫一行引領往北而去。

白溝以北,乃是遼國治下涿州地境看即今河北涿縣。要說這涿縣,大凡讀過三國的人都會知道。此地漢末時曾出了一個大人物,便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劉玄德,只是數百年後子孫不肖,倘若劉備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故土被異族佔據垂二百年,不知當作何感想?

幾天之內,高強等人過新城,過涿水。經涿州,渡桑乾水又過良鄉縣,不日抵達幽州城下。

這座幽州城,在遼國叫做南京,又稱燕京,也就是後代的北京城了,自春秋燕國已經封邑於此,漢時置幽州。爲天下十三州之一。此後迭經三國南北朝之亂,幽州始終佔據着重要的戰略位置,到唐時羅藝父子舉城歸唐,幽州復爲大唐北邊重鎮,虎視北疆各胡族三百年之久。

唐末藩鎮大亂,幽州爲劉仁恭父子佔據,只憑借這一州之力,劉仁恭父子南拒中原諸鎮,北壓契丹、奚人、鮮卑等異族。數十年間屹立不倒,北方胡族不能越陰山半步,武威振於天下。

可惜後晉石敬瑭賣國求榮,對契丹國自稱兒皇帝,將這一座雄城連同周圍形勢之地,燕雲共十六州拱手割讓給契丹人,中國北邊藩籬盡失,無險可守,胡人戰馬得以肆意馳騁於河北與山西大地。到現在都壓得中國擡不起頭來。

可憐的是,這位賣國的石敬瑭自己也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後晉享國二世而敗,十幾年後滅亡了後晉的,還是他搖尾乞憐地對象。契丹皇帝。

而今石敬瑭屍骨早已成灰。受後人唾罵,這幽州城卻仍舊在遼國的手中。

一路進得城來。葉夢得在高強的耳邊輕聲講述這幽州城的變遷,言語中稀噓萬千。聽得高強着實心酸,別說是眼下契丹對大宋的戰略優勢,有一大半是仗着燕雲十六州在手,就說後世金人,蒙古相繼南侵,何嘗不是因爲我中原失去了北邊的這一道長城防線?遠自秦始皇時,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便奠定了中華千年帝國的根基,其中修築長城以防備北方地胡人,就是一項戰略意義深遠的決定。

後世有些目光短淺之人,往往叫囂什麼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把長城說成是恥辱的工程。須知兵法也說,能守而後能攻,先爲己之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這是一定之規。戰爭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生存,這就涉及到一個成本與收益的計算,而先賢早已告訴我們,二則攻之,十則圍之,進攻或許看上去比較威風,但絕對是一件耗費更多的事情。廣大國民將自己的收入交給國家,來換取自身的安全環境,絕不是爲了讓幾個戰爭狂人拿去大打攻勢戰爭,來建立自己的狗屁不世功業的。

用自己最小的損失來換取敵人更大的損失,取得自己的利益,這就是戰爭的本質,至於那些叫喊什麼“龜縮防守是缺乏血性地表現”的所謂“血性男兒”,儘管叫他們去血肉橫飛的戰場,以炮灰之姿表現他們的血性好了!

高強一面聽着葉夢得的講解,一面眼睛四下亂轉。據葉夢得所言,這幽州城如今堪稱遼國的第一重鎮,論其戰略形勢,則襟控山前八州之地,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華夏,如同穩坐大堂之上,俯視庭宇一般。其地多鐵,民鑄以爲兵,其風尚武,又有北邊牧馬之利,因此幽州兵甲,勇勁犀利,即使在號稱帶甲二百萬,多有皮室,飛熊等精兵的遼國,幽州兵甲也是赫赫有名。

單單兵甲強盛,不足以表現燕京對於遼國的重要性。遼國人稱道燕京時,常用兩句話,所謂“兵戎冠天下之雄,與賦當域中之半”。此處地當南北要衝,北邊連接東北和大漠南北,遠及西域外土,塞外諸多物產如北珠牛羊駿馬食鹽等物要往中原銷售,都必須經過這裡;南方面對着富饒的中原,南方地香料茶葉犀角象牙等特產也須經過這裡銷往塞外。至於幽州本地,則是一馬平川,沃野數百里,桑麻牛羊之豐富,不但冠於遼國,甚至可以與大宋最富庶的湖廣江南相比。

高強耳中聽着,心下驚歎不已,幽州對於遼國是如此重要,也就難怪歷史上宋軍攻打燕雲時,爲何會受到比金兵更加激烈的抵抗,最終打巷戰都會敗下陣來了。

他四下張望,見這燕京城果然繁華,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招牌酒望密集之處不亞於大宋首善之地的東京汴梁,更有一樁奇異處,這裡到處都是北方各族胡人,漢人與胡人混雜一處,彼此融洽,溝通上也不成問題,巍爲奇觀。比較之下,高強曾經到過的東京和杭州等大城,雖然也有許多外國人,卻仍舊是漢人佔了絕對優勢,外國人大多顯示出被漢化地特徵。

他這一貪看景色,眼睛就感覺不夠用,不知不覺就和前面的隊伍拉開了一點距離。

正是變起倉促,高強忽聽道左猛地響起一聲大喝:“兀那南蠻馬賊,與我站住了!”

第三十章第13章 機密第18章 抽薪(下)第70章 蕭讓第18章 逃亡第24章 理財(上)第五十二章第九十章第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3章 上第12章 煉兵第10章 赤佬第20章 開博第四十章第二十九章第1章 孟州第9章 傑肯(下)第9章 行者第35章 武松(下)第31章 三人行第五十一章第21章 博覽會(下)第6章 建策(上)第33章 詭譎(上)第五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12章 連心第12章 燕京(上)第15章 拒戰(上)第23章 無聲(下)第12章 燕京(上)第5章 齟齬(下)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三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45章 整編第20章 張青第三十三章第21章 招降(下)第九章第7章 授書(下)第2章 交易(上)第三章第七十章第2章 上第30章 議定(上)第31章 河工(上)第20章 究問(上)第8章 龜頭(下)第5章 心戰(上)第27章 淵源(上)第36章 反掌(上)第四章第31章 天書(下)第七十三章第三十章第16章 遺篇(下)第38章 御筆(上)第13章 錢莊第65章 招安第五章第7章 三論第26章 私鹽(下)第1章 燕青(下)第17章 翠屏第二十章第31章 三人行第23章 無聲(下)第28章 解勸(上)第57章 陳規第六十三章第五十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2章 下第48章 大舉第13章 機密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三十一章第8章 奪權(下)第18章 唐猊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18章 唐猊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五章第1章 上元第5章 圖謀第六十三章第6章 建策(下)第三十九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五十九章第17章 師師第37章 包裝(下)第44章 暗戰第四十六章第六十章第12章 連心第九十二章
第三十章第13章 機密第18章 抽薪(下)第70章 蕭讓第18章 逃亡第24章 理財(上)第五十二章第九十章第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3章 上第12章 煉兵第10章 赤佬第20章 開博第四十章第二十九章第1章 孟州第9章 傑肯(下)第9章 行者第35章 武松(下)第31章 三人行第五十一章第21章 博覽會(下)第6章 建策(上)第33章 詭譎(上)第五十二章第二十八章第12章 連心第12章 燕京(上)第15章 拒戰(上)第23章 無聲(下)第12章 燕京(上)第5章 齟齬(下)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三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45章 整編第20章 張青第三十三章第21章 招降(下)第九章第7章 授書(下)第2章 交易(上)第三章第七十章第2章 上第30章 議定(上)第31章 河工(上)第20章 究問(上)第8章 龜頭(下)第5章 心戰(上)第27章 淵源(上)第36章 反掌(上)第四章第31章 天書(下)第七十三章第三十章第16章 遺篇(下)第38章 御筆(上)第13章 錢莊第65章 招安第五章第7章 三論第26章 私鹽(下)第1章 燕青(下)第17章 翠屏第二十章第31章 三人行第23章 無聲(下)第28章 解勸(上)第57章 陳規第六十三章第五十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2章 下第48章 大舉第13章 機密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三十一章第8章 奪權(下)第18章 唐猊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18章 唐猊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五章第1章 上元第5章 圖謀第六十三章第6章 建策(下)第三十九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五十九章第17章 師師第37章 包裝(下)第44章 暗戰第四十六章第六十章第12章 連心第九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