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聽見耶律餘睹口中道出這句話來,高強險些不敢相信朵。儘管這原本就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然而現今遼主天祚尚未親征,按理說遼國上層對於戰事的前景還不該悲觀到這樣的地步纔對,爲何餘睹這麼痛快就能答應?

“冷靜,冷靜!你和人談判也不是第一次了,不要被人這麼快就探出了底線,這位可還不是現今遼國能拿主意的人捏!”努力保持着臉上的表情不變,高強迅即調整心情,好容易才平復了些,笑道:“都統此言差矣,雖說鄰家失火,我當救援,然而畢竟他邦不可入,我兵如何能去平‘女’真耶?”

餘睹咬牙暗恨,你大宋兵馬到遼東都不知多少了,還說這等廢話作甚?“高相公,此間須不是朝堂折衝,左右俱無外人,我亦不妨直言,現今那遼東常勝軍兵力甚強,而‘女’真已然取了鹹州,東北路重鎮失陷其半矣!如此發展下去,不消半年,遼東之地便是遼東常勝軍與‘女’真角力之所,決鬥之場矣。到那時候,縱使高相公有意袖手旁觀,又豈能得乎?若當日高相公汴京所言非虛,果真有意援我大遼時,彼時便勢必要與‘女’真爲敵,此乃勢所必然也!”

餘睹說到這裡,忽地停了下來。高強正聽得有趣,心道這餘睹到底是契丹豪傑,對於時局的發展看得還算透徹,卻見他話說了一半,就打住不說。微微有些詫異,心下一轉。已然有了計較:“都統過慮也,當日無人‘私’語之時,本相一諾千金。豈是等閒?貴國與我雖爲敵國,究竟盟好百年不動干戈。亦仰慕我中原文采,雖‘婦’人亦能爲詩歌。比那‘女’真蠻夷強勝多矣。若去一結好鄰邦。易一莫測之盜。此智者不爲也!都統何必與此多慮?”所謂地‘婦’人能爲詩歌,對着餘睹說就有些特別的含義了,此人地妻子乃是蕭氏望族。其同胞姐妹共有三人,長者就是當今天祚帝的文妃,小字瑟瑟,歷史上頗有才名的蕭瑟瑟是也。單看她封號叫做文妃。可知文采甚好。高強昔日讀歷史時,對於蕭觀音和蕭瑟瑟這兩位契丹後宮中地才‘女’也有留意。此刻正好說及,便點了一下。只是礙於對方是天祚的妃子,究竟不好明着說出來。

切身相關。餘睹就算沒有聞絃歌而知雅意地本事,也能聽出高強的言下之意了,不過對方一來沒有明說,二來這也不是兩國‘交’相報聘地場合。他亦只能置諸一旁,心下暗道:怪道此人年紀輕輕便在南朝掌權用事。我只當是紈絝之後,南朝無人,如今看來見識卻也不凡,竟連我朝宮中逸聞也有所知。只是聽他言外之意,並不迴應我之話語。想必是待價而沽。也罷,如今有求於人。只得權且低頭。

“相公既是這般說。某亦感‘激’不盡。既是如此,便請大宋遼東之兵於今夏北出遼陽,邀擊‘女’真之側,倘能獲勝,則待我奏請我主之後。當以東京道之半相酬。而高麗屬國從此不通於遼,若其願意向南朝納貢。我朝亦當聽之。高相公意下如何?”

高強險些要笑出聲來,心說你打地好算盤啊,如今東京道近半地盤都在我常勝軍治下,所謂以東京道之半相酬,不過是維持現狀而已,我不是白忙一場麼?且莫說什麼高麗稱臣,這個***國家一向是誰強就依附誰地。歷史上遼國滅亡後,高麗一看大宋收復了燕雲,還以爲大宋勢強,便看不起新興地‘女’真國。也不管自家和大宋連相連的陸路都沒有,趕着派遣使者從海上進貢大宋。現今倘若我佔了遼東,直接遮斷了他與其餘國家的聯絡道路,這高麗除了向大宋納貢之外,還有什麼‘花’樣可搞?這可不是現代,沒有美國人給他撐腰!合着你耶律餘睹貌似大方,開出來地條件全都是我已經或者板上釘釘能拿到手的東西?美不死你!

不過,談判的時候,這種話可不能直說,那隻會給別人坐地起價的機會而已,要掌握主動,就得別出機杼:“都統請了,即今兵事難言,權且放下,只是本相卻想起當日大觀初年出使貴朝時,被強人所‘逼’,一度遠至‘女’真境內,亦曾與那‘女’真國主阿骨打有一面之緣。倘使有機緣再敘契闊,料來那‘女’真方起之小國,亦不當以敵國待我,甚或上表我朝求一封冊,亦未可知。”

餘睹幾乎要變‘色’,高強這種說法,無非是說大宋有可能與‘女’真媾和,甚至有可能聯兵攻遼,這等說法,豈不是把當初所說地話都當作放屁一般?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算明知這是高強討價還價地手段,他亦是當即拂袖而起,喝道:“‘女’真乃是我大遼屬國,如今起兵叛逆,狼子野心,我大遼誓要盡滅之而後已

若與我大遼盟好時,便不當與那‘女’真暗裡‘交’結,相公未免欺人太甚!”

高強見餘睹這般說話,曉得自己刺‘激’他的手法成功,要緊上去拉住,用言語‘摸’一下他的順‘毛’:“都統何必如此?我大宋自當永守兩國盟約,蓋因顧惜生民‘性’命,邇來百餘年邊地不識干戈,生民樂業,這是何等的功德?只是若要我兵去與那‘女’真廝殺,亦是生靈塗炭,我心多有不忍,既是都統這般說來,倒顯得本相‘婦’人之仁了,如今爲之奈何?若以我朝天子愛惜黎民之意,只不要去顧北地‘亂’事,嚴守‘門’戶便罷,還是我顧及兩國盟好,苦苦勸諫,方纔求了聖旨,來與使人商議此事。”

聽他提及趙,餘睹也不好作‘色’,正好就坡下驢:“相公當日曾與‘女’真‘交’接,那‘女’真自來狡猾,彼時又方圖欺瞞本朝,自然有意結好相公,相公不知其心‘性’。一時受了‘蒙’蔽。也是有地,卻不可以爲‘女’真是什麼善類,切切,切切!”

高強連聲應諾,皺眉道:“都統既這般說。想是本相見地差了,‘女’真用心如此險惡。倒要小心在意。卻又一樁事叫人擔心,本相左右亦有人嘗往來北地,多有說及‘女’真勇武,俗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都統新近自北方來,未審這‘女’真之兵。究竟滿萬否?未滿萬否?若說滿萬,則不可敵矣,縱使我朝有意借兵。恐亦不是對手;若說不滿萬時,爲何貴國大兵屢敗於彼?”

餘睹恨得幾乎要把高強咬一口下來,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麼?這問題他根本是無法回答,左右爲難啊!情知高強東拉西扯,大兜***,無非就是想獅子大開口,無奈如今形勢日漸分明。契丹若不能撐過眼下這段困難時間,怕是有亡國之險。況且如今大宋可不是局處南方無所作爲,人家的手都已經伸到了遼東,倘若真如高強所說的那般。雙方聯手向遼國進攻時,那時誰有回天之力?

百般無奈。餘睹只得強笑道:“相公說地哪裡話來?‘女’真爾小國,甲兵不過數千,只因我朝與南朝盟好,兵馬久未‘操’練,兼且連年災荒。士氣不振,故而使彼得意一時。今誠能得南朝相助,我主再以大兵臨之。自然瓦解消去矣。若是相公愛惜士卒‘性’命,不肯輕易興兵時,只須將些糧食來助我大軍,亦是一場‘交’好。倘若能平了‘女’真時,除了適才所約遼東之半外,情願將、易、應、朔四州‘交’還南朝。以謝南朝厚誼。相公以爲如何?”

高強暗自點頭,餘睹倒真不愧是契丹忠臣,到這份上還是想着契丹國本。這易應朔四州,前兩者屬於燕京治下。後者屬於雲中治下,俱是與大宋接壤的要緊軍州,乍看上去,這樣割地算是誠意很足了,但若細細推敲起來,這四州與遼國地其餘地方之間都是無險可守,倘若契丹平了‘女’真,沒有後顧之憂時,他移兵南向奪回四州,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只是雖然如此,高強也無意再議,一來餘睹目下還未掌權,遼國的談判誠意也值得懷疑,二來這談判終究是要以實力和形勢爲基礎地,若是目下就提出要收回燕雲,勢必大大逾越了遼國的最底線,只能使談判擱淺而已。

當下笑道:“都統如此說來,豈非是我朝無功而受祿?區區糧米,但與邊市榷場貿易可得,何必捐土相易哉!倘若貴朝急需糧米時,待本相奏明天子,先綱運三千斛往燕京去,以解燃眉之急,如何?至於納土之議,亦須待本相上奏天子,而後待正使張相公自汴京北來時,方好相談,都統意下如何?”

耶律餘睹暗呼厲害,這高強說話句句客氣,卻是滑不留手,叫人一點把柄都捉不到。當下權且應了,別看只有三千斛,今年‘春’上燕京大旱,已經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有這三千斛煮粥發放時,少說能讓上萬人撐到七月收成之時,對於安定燕地人心更有莫大地好處。

他卻不知,高強對於援助糧食答應的爽快,全是出於收買燕京人心的打算,須知那燕京之所以難收復,眼下地主要問題並不在軍事方面,而是燕地百姓從後晉時就沒入契丹,二百多年來早就不把自己和南方的那些人當作同一國了——民族概念雖然來之已久,但是將民族和國家連接在一起,卻是近代資本主義興起以後的產物了,若是想當然地認爲燕民和宋人同爲漢人,就會很自然地接受南朝地統治,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更不用說燕地還有許多別族之人。而倘若大宋擺出救援北地地姿態,又是提供這樣緊缺的糧食,勢必會在燕民心中爲南朝大大加分——瞧,多好的政治秀!

說了

,兩下也都有些倦了,高強便吩咐人沏了一壺熱茶,耶律餘睹及其餘人同用,兩下說些閒話。說是閒話,這話題自然也離不開北地民情,說及連續五六年地大災,導致北地百姓地掙扎度日時,耶律餘睹唏噓不已:“燕地近於南朝,民間亦有接濟,這日子還算過得,北地遊牧部族逐水草而居者,牛馬死去不知凡幾,號呼搶地亦無從救濟。慘狀可憫!爾‘女’真。趁此做過。實乃‘奸’惡之極。他日大軍進討,必將這完顏一族盡數殺個盡絕,其部衆家帳一把火焚盡,方消心頭之恨!”

高強陪着點頭感嘆,待耶律餘睹說到忘情處。忽而若不經意地道:“都統,想來貴國國主親征之師。也將出發了吧?”

餘睹下意識地應了一聲。等說完了才反應過來。情知已經吃了高強一個小虧,苦笑道:“相公於北地情勢‘洞’若觀火,何必又來戲我?主上今‘春’便已下詔親征,奈何大軍糧草不繼。軍心不穩,多數官軍連馬匹亦無,故而大軍遲遲難出。待達魯古城一敗之後。親征已勢所必然,否則……”下面地話已不用再說,他明白。高強也明白。以塞外各族強者爲尊地一貫作風。土崩瓦解就在眼前。

高強長笑一聲:“契丹雄長北地二百餘年。與我大宋南北並立,實爲千年來塞外各族之最爲強盛者,諒來國祚不致如此之短,以都統之才,若果能聯結宗室豪俊。收國中大權,輔佐貴主親征,諒來‘女’真亦不能爲患矣!來來。此間以茶代酒。且預祝都統成功!”

耶律餘睹捧着茶杯,定定地看着高強,半晌方道:“相公之意,深若淵海。某家委實難測!也罷,就與相公飲了這杯。倘若此去果能‘蕩’平‘女’真,安定國中。某家定當有以報相公!”說罷,將那杯茶一飲而盡,擲在地上,而後拱手告辭。大步離去。

高強也將手中茶喝了。眯着眼睛看餘睹將出房‘門’時,忽而揚聲道:“都統,本相有一言相贈。倘若事有叵測,都統將‘欲’抉擇之時,可細思我此言:寧與友邦,莫與家奴!”

耶律餘睹渾身一震。一隻腳已然邁出了‘門’檻,另一隻腳卻如同銅澆鐵鑄一般,定在當地邁動不得。隔了半晌,方點了點頭,更不答話,徑自便去了。

契丹諸人隨着他去。片刻便走了個乾乾淨淨。待房中再無外人時,屏風後轉出一人,向高強笑道:“衙內這最後一句,寧與友邦,莫與家奴,真可謂神來之筆也!料來這餘睹目下未必肯聽,但當窮途末路之時,若要孤注一擲,便也只有這一條路好走了。衙內料彼之心,如掌上觀文,小人佩服之極。”正是許貫忠,只因高強預備收復燕雲,須用無數錢糧,這許貫忠掌控博覽會與‘交’易所,與大宋北面商賈相‘交’默契,正有用他之處,故而隨軍來到河間府。不但是他,那應奉局手握東南錢糧,石秀又一手把持北地細作和河北廂軍,亦要即日北上,以便就近聽用。

高強聽見許貫忠如此說時,只是微笑不語。這句話當時籍籍無名,但凡讀過近代屈辱地中國史之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真是說出了大勢將去時那些***之臣地心聲!既然餘睹在歷史上將契丹賣了給‘女’真,作了頭號遼‘奸’,這句話想必也很合他地脾胃吧?現今抓住機會,撒下這一顆種子,藉助着餘睹心中地營養,他日必當長成參天大樹也!

過了二十餘日,那正使張琳從汴京投了國書回程到此,說道已面見南朝天子趙,當與樞密副使高強共商劃界之事,惟其北界自澶淵之盟堪定之後,至今百又二十餘年未變,若要強索,實屬爲難,故而要徐徐商議。與他一同回返河間府地,仍舊是近來多勞地翰林學士葉夢得,不過在經歷了此次驚險地出使之後,趙對他大加獎掖,加龍圖閣直學士銜,命他輔佐高強與遼使談判,想必此行過後,便將入相了。

遼國朝廷這種拖延時間的態度,高強早已料到,因此絲毫不以爲意,只是招待張琳等人吃了一頓洗塵酒,便絕不‘露’面,任由副手葉夢得和張琳兩個飽學之士終日在那裡講論故事,說些典故,扯皮扯個沒完沒了。那耶律餘睹自張琳回返之後,只經了一夜,便即辭行北返去了,高強卻送出數裡,依依惜別。

至於張琳和葉夢得這扯皮要扯到什麼時候纔算完?高強心裡自然有數,不要幾個月,等到遼主天祚親征‘女’真之役一分了勝負,那時就輪到遼國着急了。

第13章 一上(上)第17章 三問(上)第9章 浪子第十章第19章 河水(下)第67章 相撲第3章 下第五十八章第28章 不見第五十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6章 奸計第十一章 上第五十章第21章 追失(上)第十二章第15章 備荒(上)第四十五章第8章 自投第六十二章第46章 錦囊第三十三章第24章 婚俗第23章 花榮(下)第27章 水軍第四十六章第69章 清照第5章 齟齬(下)第14章 結黨(上)第36章 反掌(上)第9章 索索(下)第三十四章第12章 煉兵第二十八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35章 受降(下)第34章 反目(下)第37章 包裝(下)第35章 動員(下)第2章 冤案(上)第2章 買賣(上)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五章第21章 博覽會(下)第五十五章第五十八章第15章 梁山第2章 下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16章 奇案第22章 棒喝(下)第7章 大名第六十章第35章 下第四十一章第七章 下第二十章第67章 相撲第十七章第31章 天書(上)第22章 試探第49章 沒羽箭第二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四章 下第五十一章第22章 棒喝(上)第19章 料敵(上)第四十五章第十九章第13章 一上(上)第36章 張榮第40章 結局(上)第六十章第18章 謀定第5章 刑訊(下)第8章 東瀛(下)第25章 開戶(下)第19章 鐵牛(上)第36章 關撲(上)第4章 太學第13章 錢莊第4章 述職(上)第7章 授書(上)第四十三章第7章 射殺(上)第29章 馬車第十一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三十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四十九章第36章 張榮第19章 焚心第二十二章第十章 下
第13章 一上(上)第17章 三問(上)第9章 浪子第十章第19章 河水(下)第67章 相撲第3章 下第五十八章第28章 不見第五十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6章 奸計第十一章 上第五十章第21章 追失(上)第十二章第15章 備荒(上)第四十五章第8章 自投第六十二章第46章 錦囊第三十三章第24章 婚俗第23章 花榮(下)第27章 水軍第四十六章第69章 清照第5章 齟齬(下)第14章 結黨(上)第36章 反掌(上)第9章 索索(下)第三十四章第12章 煉兵第二十八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35章 受降(下)第34章 反目(下)第37章 包裝(下)第35章 動員(下)第2章 冤案(上)第2章 買賣(上)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五章第21章 博覽會(下)第五十五章第五十八章第15章 梁山第2章 下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16章 奇案第22章 棒喝(下)第7章 大名第六十章第35章 下第四十一章第七章 下第二十章第67章 相撲第十七章第31章 天書(上)第22章 試探第49章 沒羽箭第二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四章 下第五十一章第22章 棒喝(上)第19章 料敵(上)第四十五章第十九章第13章 一上(上)第36章 張榮第40章 結局(上)第六十章第18章 謀定第5章 刑訊(下)第8章 東瀛(下)第25章 開戶(下)第19章 鐵牛(上)第36章 關撲(上)第4章 太學第13章 錢莊第4章 述職(上)第7章 授書(上)第四十三章第7章 射殺(上)第29章 馬車第十一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三十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四十九章第36章 張榮第19章 焚心第二十二章第十章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