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此次會盟,高強搞了一個類似於雙邊會談的形式,由大宋單獨對與盟之國家或部落議款,倘有涉及到其他國家事務者,亦由大宋代爲轉達斡旋。雖說各國使者私底下的接觸不可避免,不過在大宋目前的實力面前,談判中的核心地位亦無可動搖,利用此種談判方式,便可令大宋得以從容周旋在諸國之間,獲得最大的利益。

深夜,外面風雪肆虐,狂風吹起了呼哨,木屋中生起熊熊爐火,溫暖如春。高強坐在一塊大虎皮上,裹着貂裘,捧着溫酒杯,眼睛半眯縫起來,聽着陳規一條條地陳說與各國商議的條款:

“高麗國願與我朝劃鴨綠江而治,願得保州;願與我國結盟,不論何人侵入我大宋境內,即須與其人爲敵對,並遣兵齎糧助我保土;願將其國中人蔘等土產外運鬻賣之權交於我國商旅,五十年爲期,每歲索銀五十萬兩。”

“想得倒美,一下子劃去近千里的土地,只付出一個空頭承諾,還有那早已捏在我手心裡的土產權?元則,你去對高麗使者說,保州依舊是自由港,叫他高麗兵統統給我滾出去,不許一兵一卒跨過遼國與高麗舊境,那裡現在都是我大宋疆土。結盟我便從了,至於人蔘土產鬻賣權,叫他自己處理就是,本衙內不等着他這點錢吃飯。”高強眼皮都不擡一下,高麗國曆來是人小嘴巴大,可惜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影響力有限,不管誰佔據了遼東,都能把這個小國搓圓捏扁。要不是想要利用高麗來牽制金國。保州這塊肥肉高強都不準備留給他們。

陳規寫了兩筆。將那捲紙塞到一旁,又取出一卷來,續道:“金國求立斜也爲狼主,並請還會寧府故地;兀室願自縛謝罪,任憑我朝發落,金國世爲大宋藩屬,歲時來朝如遼國故事,其餘皆從相公當日與三金國孛堇之命。”

金國眼下元氣大傷,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戰事中喪失了半數以上的丁壯男子,人口銳減三成。財物糧食和鐵器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如果再背上每年納貢地負擔,往後幾十年中若沒有大地變故,金國是再也別想翻過身來了。對於剛剛嚐到自由立國滋味的女真人來說,這樣的處置無疑是苦澀難言,無奈形勢比人強,高強在這方面的態度異常強硬。談判中動輒發出再次動武的威脅,金國諸人審時度勢,也只能低頭。現今所提出的條件,也只是垂死掙扎而已。

只是高強來自現代,深受紅色教育,毛爺爺的“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冷酷無情”的理念從小刻在心,好容易把女真人打倒在地了,豈能不踩上一隻腳?“告訴金人,割會寧府是以示懲戒,誰叫他們先興兵犯我?至於請立斜也爲狼主。不從,不過可以告訴他們,阿骨打死後可立斜也,這一條我先答允了他們。”女真人現下的平均壽命很短,歷史上那些大官名將經常都是活上三十歲就病的病死地死,如今阿骨打已經年過五旬,這繼承人的問題也確實不容迴避,趁着現今就把人選定下來,倒也不錯。

陳規記下了,又抄起一個卷軸來:“鐵驪國與金國疆土不明。彼此紛爭,請大宋爲之劃界而守。蕭幹請大宋封冊其爲國王,並願與大宋結盟,歲時入貢,奉大宋正朔。如高麗國禮。”

高強哼了一聲。道:“劃界,好的很。元則你去查一下,鴨子河邊哪一處膏腴之地,已然被女真人佔了,卻鄰近鐵驪國的,便劃了給蕭幹去。也不須大,百里方圓,最好再有幾千女真人居住其上。至於其餘,儘可允他,先前我給他的勸降手書中便已寫明此節,也不須反悔,免得授人以柄。”想起當日蕭幹振振有辭的“信義”之論,高強到現在還恨得牙癢。

陳規應了,道:“相公這是有意挑動女真與鐵驪國相爭麼?過了幾年,等到金人恢復了些氣力,此地必成是非淵藪。”

飛地麼,現代的國際爭端,有幾齣不是因爲這類地方而起地?隨手上了這一道眼藥,高強渾不在意,皺着眉頭道:“此乃小道也,倒是蕭幹深藏不露,能知進退,端的是個人物,如何趁着今日之機,設法限制於他纔好。”

見陳規面色有異,似要勸諫,高強擺了擺手,道:“元則休要誤會,此舉並非爲了私怨,蕭幹此人實乃梟雄也,此番他本是戰勝之國,卻能隱忍,一味韜光養晦,必是所謀者大。有我在遼東一日,他興不起什麼風浪來,只是我終究是要離開遼東的,誠恐後繼大臣小覷了此人,莫須要成個禍害。”

陳規沉吟片刻,問道:“相公之意,莫非是擔心他暗通遼國,逼得我朝在黃龍府等處立足不定,他再徐徐收取此地,成其大業?”

高強嘆道:“不可不防啊!鐵驪國左通契丹,右連金國,北面又有許多部族,不想個辦法遏制他的話,憑蕭幹之能,大可徐徐收攏北地諸部,再聯結金國和契丹,阿骨打所作的事,憑什麼蕭幹就不能再作一回?哪怕他壽元不足,只須在他手中奠定了基礎,便是禍根。”

陳規笑道:“相公所忌者,獨蕭幹而已,此人既去,鐵驪國中別無能者,但守成而已,有何能爲?不若遣人鴆殺了,推到遼國頭上,一了百了。此時是國家相爭,須是無所不用其極,講不得仁義。”

高強大奇,望着陳規看了半晌,方嘖嘖道:“這話若是石秀說出來,我是半點不以爲奇,偏偏出自元則之口,真猶如見到孔聖人作亂蕭牆一般。還有,你爲何說要推到遼國頭上?”

陳規面不改色道:“聖人亦誅少正卯,豈無雷霆手段?那蕭幹屢次背遼,今又助我大宋抵制遼國。觀乎遼國駙馬蕭特末之情。可知契丹人多有恨蕭幹切齒者,一旦盟約締結,遼國再無重入遼東之望,其痛恨蕭幹者也必更甚,蕭幹若於是時暴死,論者當皆以爲乃契丹泄憤之舉,不疑有他。”

高強推敲了一會,微微搖頭道:“勢便是這個勢了,卻少了些權變,時機未到。此事你不必問。我自有人手去辦。”論到暗地裡搗鬼的本事,自然以江湖手段見長,這方面陳規就算能想到,執行上面也不會那麼得力,高強已打算交給史文恭的師弟蘇定去辦了----此人命大,雖然被金國扣了下來,被關在會寧府的一個大坑裡。幸喜還熬得性命,宋軍收復會寧府之後便將他救了出來。高強念在他十年常駐北地辛苦,師兄史文恭又爲國捐軀,死地壯烈,已許了他高官厚祿,收在身邊爲用。

陳規見說,便丟下了此事,續道:“其餘諸部皆是小國,知我大宋已得遼東,多遣使奉表內附。其意皆欲得我大宋封冊,但爲屬國即可,一如昔日契丹時故事。”

契丹時對於境外諸部,多是羈縻,此等部落多半窮地要死,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其地道路又難行,實質性地統治根本沒有多少意義,給予的封冊也不過是某部節度使。高強聽了,也不意外。只道:“此事易與,命他們一一上表朝廷,官家大筆一揮,賜名封官便是,當年羌人來歸。區區不滿百人也吹成了王爵。如今這十幾個大小部落,想封個節度使又有何難?”高強所說的。乃是崇寧三年時青唐一個小羌王請降之事,當時宋軍如臨大敵,派了大將劉仲武,也就是高強麾下大將劉琦的父親,前去受降,結果到了那裡一看,只有老弱婦孺幾十人而已。

當時童貫掌兵事,爲了邀功,便硬生生給他作了些儀仗器物,混充王爵,騙得趙佶喜歡,便大大封賞了一番,這小王在羌人中也混不下去,後來居然富貴榮華,過的很是不賴。有此前車之鑑,這等功勞惠而不費,高強也不須作什麼表面文章,只管這般報了上去,料想也是一場大大功勞。

不過高衙內比童太監自然是要高明一些,除了面子之外還要裡子,他指示陳規,對於這些請求歸附大宋的部落,要定一個規矩,若是有漢人持秀字令牌到彼處,便得暢行無阻,不得留難。這些地方雖然荒僻,真要挖起來還是有不少好東西的,譬如大名鼎鼎的北珠,也不是女真人的地方上所出,女真人不過是擋住了鷹路而已。倘若大宋地商隊能直達海上收珠買鷹,想必利潤不少,這買賣倒做得過,亦可將這些地處蠻荒地部落與大宋之間的聯繫緊密起來,增強其向心之力。

一一道罷,最後才說到遼國,陳規這眉頭便皺了起來:“相公,那遼國使者蕭特末好生無賴,明明他自家失德丟了遼東,如今我大宋力戰得地,他只憑着一紙盟約便強要來索,又說遼東諸部皆是契丹臣屬,大宋既然與之爲兄弟之邦,便不可納之。諸般言語,委實可惱,原本諸部畏我兵威,皆不敢妄求,被這蕭特末從中作梗,便有心懷叵測之徒,陰懷觀望。”

高強撇了撇嘴道:“皆在我意料之中,不足爲奇!這也無妨,遼東諸部多半是牆頭草,哪方兵強便歸順於誰,昔日金人勝了契丹,便能號令諸部,如今我大敗金兵,這些部落自然也都來投。只是契丹終究是北地大國,威名素著,如今雖然勢弱,過了十幾二十年恢復了元氣,難免又要來向遼東生事。”

他想了想,又道:“只是契丹一國,也不成氣候,不過蕭幹畏我兵強,自必要引契丹爲他張勢,咱們在這黃龍府又是客軍,短時間內也只能先求立足,恐怕無力鉗制這兩方。元則,你看契丹人此番來參與會盟,是隻想搗亂呢,還是有所圖謀?有什麼憑恃?”

陳規嗤之以鼻道:“能有什麼憑恃?無非是仗着昔日名聲,蠱惑諸部,不容我大宋輕易平定遼東全境罷了,諒他也無能爲敢向我大宋興兵。”

高強擊掌道:“是了!契丹若要對我大宋摯肘。唯有暗地聯結鐵驪國與金國等部。使我不暇安定,他便可從容恢復元氣,這便是契丹蔘與會盟的目的所在。當日耶律大石暗中與蕭幹約定招降,亦是着眼於此,我大宋佔據了遼東,便是在遼國身邊紮下了一套窩弓,時時刻刻都能射他一箭!本朝太祖曾言,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換了是我,只要不引火燒身,怎樣也要在我遼東之側攪些是非出來。”

陳規見他神情。便笑道:“相公既如此說,諒必已有了妙計?”

高強笑道:“妙計是不見得,只是今日契丹之策,實是與當日耶律大石聯結蕭乾的圖謀一脈相乘,如我所料不錯,必是耶律大石在暗中策動。既然如此,當日我如何攪了蕭幹歸遼地好事。今日便再用故技重施,讓耶律大石再在遼國失勢,不就天下太平了?”

陳規恍然,便笑而不語,轉而說起大宋自己境內地部署來。此時宋軍北征大軍半數南歸,黃龍府留下了四萬多大軍,另有徐寧率領萬餘人在長春州和泰州駐紮過冬。依着高強的計劃,待到會盟結束,還要再向南撤兵數萬,這黃龍府交給郭藥師駐守。遼東漢軍駐紮在遼陽府和銀州左近,由花榮統率,東路開州等地由欒廷玉率軍把守,各處加起來六七萬兵即可,恰是遼東原有地兵額,如此便不須中原輸送大量的物資錢糧,單憑遼東物力,亦可養得起這些兵力。

好象李孝忠部和韓世忠部,本是中原士卒,家小也都在河北山東一帶。此間既然戰事已了,還是要回返中原去的。明年春暖花開,高強便打算促此兩部起程了。

說到迴歸中原,兩個中原人都有些沉默起來。算起來到遼東一年多,見慣了鐵血兵戈。看慣了黑土白雪。一旦閒了下來,怎不想念中原的錦繡江山。花花世界?不到遼東,真不知中原的人們原來生活的如此幸福!陳規倒還罷了,畢竟還是孑然一身,高強可是有半個家室還在中原,那兩個雙胞胎兒子,當日辭別之時還在襁褓之中,如今怕是都會說會走了吧?他們說的第一句話,走的第一步路,身爲父親地高強,卻又無緣親眼目睹了……

默然片刻,高強霍地站起身來,沉聲道:“此番會盟,不容有失,早日平定遼東,咱們也好早日回家去!元則,爲我傳書石秀,務必要儘快探明遼國朝廷備細,準他動用一切手段,對付耶律大石,萬事有我擔待。”

遼國中京大定府,四方館中。

石秀將高強的傳書讀罷,向秦檜和劉晏二人道:“相公決斷如此,咱們也唯有全力辦成的份。前次促令遼主招還耶律大石,二公出力甚多,秦臺端尤其居功至偉,今次莫須還要相助則個。”

秦檜有心客套兩句,剛說了一句“盡力而爲”,卻被石秀舉手打斷,淡淡道:“臺端與我家相公相識未久,恐怕有所不知,我家相公爲人隨和,輕易不會難爲下屬,不過若是用到這等語氣,”他揚了揚手中的傳書,聲音中便帶了幾分冷厲:“那便是志在必得,作下屬的唯有辦成其事,不問盡力與否,哪怕你真個盡力了,若是不能成事,也是要受罰的。”

秦檜一怔,他是科舉出來的儒生,幾曾見過這樣辦事地架勢?心裡頓時有些忐忑,下意識地便想找條後路,哪知石秀目光如炬,一眼就看了出來,即道:“臺端不必擔憂,此事相公既然交代下來了,便有可取之道,斷非剛愎自用。如今相公在北,不比坐鎮京師之時,此間事唯有仰賴我等數人,倘若真能成事,相公必有重賞。秦臺端,不是某家誇口,如今這大宋國中,官家不論,若說到一念之間,翻雲覆雨,我家相公敢說不作第二人想,臺端若能成了此事,終身富貴無憂,便是幾年之內擡舉你出入兩府,亦屬尋常。”

石秀三言兩語,秦檜七上八下,終於是抵不過心中之慾,一咬牙,道:“石爺,下官自當效命。當日那耶律大石歸朝,雖頗受傾軋,到底他亦是人傑,當今遼主天慶帝甚是信重,不容耶律餘睹等人貶損於他,遂漸漸又用起事來,今番遣使往遼東去參與會盟,下官業已探明,便是出自其謀,他尚且多次奏請天慶帝,要再回上京去掌兵,只爲耶律餘睹一力阻撓,故而至今不行。若要扳倒耶律大石,唯有自耶律餘睹入手,挑動他兩個相爭纔好。”

石秀看了看劉晏,見他亦點頭稱是,便向秦檜問計。

說到朝堂傾軋,設計害人,對象又是耶律大石這樣的領兵大將,秦檜正是一等一的好手,頃刻間便擬出了一條計:“耶律大石一心爲契丹國,凡事捉不到他痛腳,縱使與耶律餘睹不睦,也只是爭權而已,須不是罪狀。若要徹底扳倒他,必要他身敗名裂,只除是栽他一個謀反地罪名,捉了他下獄,就獄中結果了他性命,方纔斷根。”

石秀眉毛也不動一下,他對於秦檜的心性早已看的分明,料到他的計策也不出此流,只是現下用人之際,石秀情知自己是使不出這等毒計來的,對付地又是大宋和高強地對頭人,也就樂得讓秦檜去發揮,只須帶着眼睛盯着他就是。“甚好,計將安出?”

“須得如此這般……必可成事!”秦檜傾過身子去細細說了,臉上不禁有得色。

石秀點頭稱善:“事不宜遲,即刻着手,就在這一條計上,要了耶律大石地性命!”

第2章 冤案(下)第三十八章第20章 張青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3章 佈局第21章 招降(下)第18章 召見(下)第六章 下第五十三章第31章 河工(下)第19章 河水(上)第13章 街鬥(下)第1章 歸來第15章 備荒(下)第六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45章 整編第18章 抽薪(下)第二十章第6章 建策(下)第八十五章第5章 齟齬(上)第四章 下第九十章第14章 行路第五章第十章 上第五十二章第17章 復仇(上)第9章 行者第26章 种師道(下)第六十一章第17章 降服第四十九章第38章 夜襲(下)第23章 花榮(上)第一章第33章 董平(下)第二十七章第22章 試探第三十一章第四章第9章 弄權第25章 憔悴第二十一章第22章 試探第一章高俅隨筆第4章 祭掃(上)第四章 下第2章 風起第21章 官逼第五十九章第36章 反掌(上)第20章 刺客第二十六章第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五章第42章 虛位第四十七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38章 御筆(下)第27章 欲見第34章 下第5章 刑訊(下)第二十三章第八章第二十九章第65章 招安第七十六章第29章 劉琦(下)第九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五十二章第1章 燕青(下)第7章 蔡京第二十一章第十九章第28章 不見第29章 佈局(上)第29章 洞房第五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6章 心結(下)第六十二章第16章 演武(下)第四十四章第75章 洗錢第13章 右京(下)第29章 談兵(下)第9章 索索(上)第三十章第七十一章第十章 下第29章 劉琦(上)第21章 官逼第四十五章第21章 幫閒第14章 二帝(上)
第2章 冤案(下)第三十八章第20章 張青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3章 佈局第21章 招降(下)第18章 召見(下)第六章 下第五十三章第31章 河工(下)第19章 河水(上)第13章 街鬥(下)第1章 歸來第15章 備荒(下)第六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45章 整編第18章 抽薪(下)第二十章第6章 建策(下)第八十五章第5章 齟齬(上)第四章 下第九十章第14章 行路第五章第十章 上第五十二章第17章 復仇(上)第9章 行者第26章 种師道(下)第六十一章第17章 降服第四十九章第38章 夜襲(下)第23章 花榮(上)第一章第33章 董平(下)第二十七章第22章 試探第三十一章第四章第9章 弄權第25章 憔悴第二十一章第22章 試探第一章高俅隨筆第4章 祭掃(上)第四章 下第2章 風起第21章 官逼第五十九章第36章 反掌(上)第20章 刺客第二十六章第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五章第42章 虛位第四十七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38章 御筆(下)第27章 欲見第34章 下第5章 刑訊(下)第二十三章第八章第二十九章第65章 招安第七十六章第29章 劉琦(下)第九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五十二章第1章 燕青(下)第7章 蔡京第二十一章第十九章第28章 不見第29章 佈局(上)第29章 洞房第五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6章 心結(下)第六十二章第16章 演武(下)第四十四章第75章 洗錢第13章 右京(下)第29章 談兵(下)第9章 索索(上)第三十章第七十一章第十章 下第29章 劉琦(上)第21章 官逼第四十五章第21章 幫閒第14章 二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