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管郭藥師已經上表請求內附,遼國這裡的外交障礙也 是遼東的真正內附,仍舊是一件相當麻煩的大事,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比收復燕雲更麻煩。

麻煩在哪裡?就麻煩在這一海之隔上。莫要小看了這區區百十里的海峽,就是這一道水,意味着兩地之間交流的成本大大增加,民間交往的難度比前倍增,相對來說,登萊與遼東之間的民風民俗、經濟發展程度等等方面,相距也就甚遠。不象燕雲和河北之間,在宋遼百年和平的日子裡,兩地之間過一條界河就能往來,只須守邊士卒稍有懈怠,那民間的交往就和互相串門差不多了,譬如高強手下的李應,作這門生意便得心應手,往來南北之間幾乎都沒出過什麼岔子。

雖說遼東的高級將領中,有相當部分都是高強派過去的,另外如大?、郭藥師等當地將領,也是較爲傾向於歸降大宋,尋個有利的靠山,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會無條件地俯首稱臣,任憑大宋朝的文武官員擺弄。正相反,在這些從遼東多年的亂局中脫穎而出,掌握了權力和民衆的將領身上,無論是遼東人還是中原人,都體現出了亂世豪強的某些特質,說桀驁不遜或許有些過頭,但是萬萬不會象中原大宋的武將那 樣,甘心對於尋常儒生出身的大臣聽命效力。

正因爲深知這一點,高強此時纔會如此光火。因爲在商議要如何接收新收服的這片遼東土地時,竟然有些大臣以爲這是又一個功業唾手可得地大好機會,在那裡大放厥詞,說什麼遼東既然心向中原王化,便可以王化服之,須得如大宋朝文武定製,於各處設立州縣,釋郭藥師等兵權,招還中原安享太平云云。

聽了這等言論。高強氣得只想罵娘,要是真讓你們這麼搞,恐怕連花榮都得被逼反了,他就算不想反。也架不住下面的人情洶涌啊,豈不聞陳橋兵變事?那裡都是一些在人吃人的環境中搏殺出來的驕兵悍將,你想要用什麼王化去羈?他,讓他老老實實交出手中的權力。那不是在做夢嘛!

好在大宋朝縱然無人,卻也不是個個都如此~|?使過北朝兩次的人,聞言便出來駁斥。說道遼東雖請內附,然其地遠中國而近北虜,百姓亦是番漢雜處。民情不一。不可驟行中國州縣法。其實大宋朝對於這類新附之地也有成法可循。在西北推行了近百年的蕃部治理法,便業已證明是卓有成效。在歷史上甚至培養出了象李顯忠這樣忠心不二,萬里歸朝的番官將領,足爲明證。

官場中向來是守成易,破舊難,既然葉夢得說道有成法可依,衆大臣一見這辦法卻好,就算是搞出事來,那也不是自己負全責了,何樂而不爲?當即翻出西北六路治理蕃部的往來書卷法令,拉拉雜雜弄出一大堆所謂地“故事”來,從番官官職設置,到往來使節的級別,書札格 式,龐大的行政系統所牽涉到的方方面面,全部都有了成法可循。

說到派去宣諭郭藥師等人,接受內附地使者,原本高強是想要自己親自去走一趟的,畢竟他前後在遼東弄了那麼多手腳,有許多其實是見不得光的,先打一個前站的話,可以把話柄清掃一遍。奈何現今他已然是位高權重,隨着劉正夫向趙?地進言,樞密院和政事堂之間的事權正待理清,御史臺上下那些沒有逮到機會參劾他的御史們都是憋紅了眼,只要一找到他的岔子,弄好了黑材料,那定然是象一羣惡狗一般上來搶食,誓要將他這個竊據高位地無德佞臣撕個粉碎,以正綱紀,厲風俗。似此,叫他怎麼能前往遼東這塊飛地?

無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好在遼東這麼大片土地,又是地位特殊,尋常大臣也不好派去宣撫,總得是帶兩府職銜的纔好。過往的宰執大臣中,還在世地多半都是蔡京地死黨,如樑子美、林?、餘深、薛昂等人,趙?既已決意不相蔡京,這些大臣自然也都靠邊站了,現任地宰執大臣又多半不肯去位,只等着左相何執中一嚥氣,大家要重新劃分勢力範圍。於是推來讓去,就落到了執政班中地位最低,人也較爲寡合的宗澤頭上。高強自然是樂見其成,宗澤身爲一手執掌參議司地大臣,對於遼東的具體事務恐怕比他本人都還要清楚,由他擔任使節,再合適不過。

於是與燕青等人出使前後腳,宗澤也奉朝旨出京,以同知樞密院事帶遼東宣撫使,往遼東去宣撫郭藥師等人去了,成爲中國歷史上首任遼東宣撫使。其實原本按照西北成法,這職司應該是叫做經略安撫使的,可是高強一想到“遼東經略”這個字眼,禁不住就心裡發冷,宗澤偏偏也是象熊廷弼一樣,既有才而又不合羣的人,這口採不妙之極,還是改作宣撫爲好。

既雲建立宣撫司,那就不是宗澤一個人的事了,除了從各處官署與部闕待任官中抽調了大批人手之外,更從常勝軍調了韓世忠背嵬軍全 隊,總計兩萬五千大兵,戰馬兩萬匹,作爲新設宣撫使的直屬大隊。這兵威不是用來給郭藥師、花榮等高級將領看的,乃是用以威懾他們下面那許多千戶、百戶,所謂耀武揚威,也就是這個時候用

世忠這一部背嵬馬軍自可另派用場,因此將士家屬此番並未隨軍,仍舊是住在大名府左近。

燕青、宗澤之後,便是第三撥使者,依照宋遼之間的盟約,須得遣使往女真國去,曉諭他罷兵休戰,與遼國講和。這一回可就沒人來爭 了。衆大臣也不是一味地傻。起碼什麼地方有危險。他們的嗅覺可是靈敏地很。這女真國乃是新起地勢力,兵威強盛,又是蠻夷中地蠻夷。素來不懂禮義的。今番乍聽萬里之外地大宋朝要他們不可攻伐遼國,一旦受了刺激,指不定要作出什麼事來。到那時。使節不免就首當其衝了。

當然士大夫們慣於弄文。就算是不敢去。也能找出一大堆理由 來,?如說這女真是遼國屬國。雖然歷史上也曾朝貢中國。然而道絕百年,邦交不修。因此彼此交往既不好同遼國一樣用國書,也不好象對待奉大宋正朔的高麗國那樣用詔書。結果爲了這些東西吵了半天。末了竟有人弄出范仲淹作書答西夏國主元昊地舊例來,說是可以請國中大臣自己修書給女真國主。高強聽得直翻白眼。這件事他也是知道地,范仲淹爲此可是受了彈劾。怎麼現今卻成了可以依循地故制了?

末了還是定依西夏國例,往來用國書。以友邦論交,反正大宋朝周圍地國家都不大買他地帳。彼此間平等論交地話。君臣都還能夠接 受。至於使節。則是馬擴當仁不讓。以曾經在女真中行商經年,通曉女真言語風俗而中選。趙?御筆加了馬擴一個武功大夫銜。擇了良辰吉日。送他起程而去。

此時北地軍情瞬息萬變,兩路往遼東的使節自是爭分奪秒。好在一路上地水道運輸早已打通,宗澤與馬擴二使偕行。經汴水、梁山泊、濟水而出大海,在登州水師地引導下。一路直航旅順口,中間更不換船,又逢夏季南風盛時。端地快捷無比。

到了旅順口,那岸上武松業已接了信,率領部下黑風營將士列隊相迎。他與宗澤也曾會過。馬擴更是往來數遭。然而此時相見卻與往日不同。顯得分外親熱。何故?原來這般孤懸海外。又有軍紀約束不得隨意往來。雖然武松所部多半都是和尚兵。在中原甚少家眷地,但是畢竟是身在異鄉。若不是武松素得軍心。所部紀律又嚴,這幾年中不曉得會生出多少事來。作爲這批軍隊地主官,武松地肩上擔子可想而 知。

而今總算盼到了中原朝廷地宣撫使者,也就到了論功行賞地時候,就好比是近代中國內戰時期,南方八省游擊隊聽說“中央來人了”,那般歡欣鼓舞,確實出於至誠。而宗澤在歷史上恰恰是以善於統御雜牌軍著稱的,其個人魅力毋庸置疑,當下一一撫慰,再頒諭旨,諸軍都頭以上皆轉兩階,武松授遙郡觀察使,算是正式邁入高級武官地行列,士卒則多有銀絹犒賞,軍心登時大悅。

宗澤到了此間就不走了,此處乃是武松駐守,大宋人渡海而來的多半都在此間,安全和忠誠上都是全無問題。當下宗澤便在此間設立宣撫司,分遣使節告知遼東諸將,命他們約期來見,免得自己大隊人馬這麼浩浩蕩蕩開過去,弄出什麼誤會來就糟糕。馬擴地路可要比他遠了許 多,於是兩下辭別,他輕騎數十北上,往女真國中去了。

消息傳到各處,郭藥師等人盼這一天也是盼了許久,當初原本說要和女真夾攻契丹地,結果中原朝廷卻先攻燕雲,後又與契丹講和,弄得女真頗爲惱火,連番遣使來責問遼東諸軍地去向。今番好容易等到朝廷招撫使者,當即各率帳下精兵數百,來到蘇州關下叩關而入,直至宣撫司,拜見宗宣撫來。

當下宗澤站在堂上宣讀敕書,郭藥師封武泰軍節度使,加檢校少 保,同知遼東宣撫使;花榮封宣武軍節度使,亦同知遼東宣撫使,以下大?、徐寧、史文恭三人爲承宣使,去節度使一級而已,欒廷玉觀察 使,其餘各將授遙郡六任官及橫行諸班等武職官,原任千戶、百戶等職司仍舊,賜銀絹賞賜各有差。

其實宗澤在參議司這幾年,對於遼東地事務也不陌生,當初陳規率了若干參議人員到遼東管理屯田事宜,也是他首建其事,至於郭藥師和花榮等人這幾年來地所作所爲,他更是一清二楚,因此堂上見面之時,宗澤談笑風生,認起人來一個不差,說起各人地才幹所長,以及平生得意事來,更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郭藥師諸人心中本是惴惴。喜見中原宣撫竟是這般體察下情。大衆盡皆感嘆這一遭也不枉了,一體開懷謝恩。而如花榮、史文恭等中原舊人,這份心情更是極爲複雜。出生入死幾年間。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竟有人慾流泣者。

初時地激動過後,便是喜悅。當晚蘇州關下燈火通明。數十里連綿不絕。武松吩咐將倉庫中的酒肉盡數搬了出來。用以分賜將士和百姓,大大熱鬧一場。

大堂上又是一番熱鬧。不過這座位卻甚是有趣。當中是宗澤爲 首,而後郭藥師坐了上首。其後便是花榮,這並沒有異議。再往下地話。論官職該輪到史文恭,他是正任地承宣使。

忠從高強定燕京之後,敘功封爲果州團練使。比史? 階官。可是若論當初軍中地資歷,則史文恭離開大宋時又是韓世忠帳下營長。軍職比韓世忠還差了兩級,這老上級是不是要坐上座?

於是史文恭便不肯坐,定要韓世忠先坐,問題你一個人讓了也罷。後面大忭和徐寧都是承宣使。與史文恭都是同級,韓世忠若是坐了這位次,便將大忭也給壓過了。人家可不是舊時地軍中袍澤吧?

最終還是宗澤定案。說道此際乃是官署設宴。爲各位新任將官道賀。自當以現今官職爲準,私宴之中不妨論舊交。衆人方罷,便依照今日初封地官職來坐定,其實郭藥師等人素來不知大宋朝地官制,哪裡顧地許多?只是嘻嘻哈哈一團坐了便罷。

這遼東衆人新獲爵賞,看見大宋着實優待降人,深慶自己找到了一個好靠山,所飲地又是來自汴京地上好美酒,等閒也難喝到。故而不知不覺就多飲了幾杯。大家武人,酒後便有些口無遮攔起來,吆五喝六地在那裡耍拳行酒,宗澤在當中笑吟吟地看着,也不當回事。

忽然,張暉站起身來,持着酒碗走到堂中,先團團作了羅圈揖,叫道:“宣撫相公,列位大人,可否聽我一言?”

史文恭是他直屬地上級,登時呸了一聲,笑罵道:“今日大好的日子,你這廝莫要掉白,仔細回到營中教你吃軍棍!”餘衆轟地一聲,俱都大笑起來,紛紛跟着起鬨。

張暉漲紅了臉,連連擺手,好容易安靜了些,他便大聲道:“史大人說得不差,我們今日歸了大宋,大家得其富貴,小將感念君恩,亦無以爲報。想近年來女真逞強誇盛,幾千兵就敢起兵擊遼,如今打下煞大江山,也只得三萬多兵。我遼東現今兵馬七萬,糧草稱足,又有大宋爲後盾,如何不能與他爭競?依小將之見,我等何不去吞了大遼,再滅女真,至於高麗諸國,亦可一鼓盪平,爲大宋朝開闢萬里疆土,我等亦得一場大大的富貴,何其快哉!”

他這話一出,堂上斗酒笑鬧地聲音霎時安靜下來,衆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只把眼睛去看宗澤如何反應。

只見宗澤微微一笑,神色一如平常,舉杯笑道:“爲將者當思進 取,某這一杯,便敬張刺史煞大志向!”說着一飲而盡。

張暉大喜,亦飲盡了,還要再說話時,史文恭跳了起來,指着張暉叫道:“好膽,竟敢去哄宣撫相公與爾對飲,且先來過某家這一關!”一面說,一面提着兩個酒罈直出堂中,一把塞到張暉懷中一個,棱着眼睛道:“你敢不敢飲?”

張暉雖是他地下屬,自家亦有兵力,平素大家也只作兄弟相待,如何不敢?當下接過酒來,咣咣咣幾口喝乾,酒水淋漓撒了滿身都是,史文恭亦在那裡仰頭痛飲,餘衆笑鬧拍手歡呼,堂上一片吵鬧之聲。

宗澤微笑着看着這些武將廝鬧,眼光卻是頗爲沉靜,緩緩從諸將的臉上掃過去,卻見花榮與武松俱都向他以目示意,郭藥師亦是一副若有所思地模樣。

宗澤何等樣人,一看就知道張暉或許是個無心之人,但他這番話地內涵卻更爲深遠,單看剛纔大衆聽到他說話之後的反應,就可知此事在遼東諸將地心目中,絕非等閒笑語而已。當下心中已有了計較,又飲了幾杯之後,便佯作不勝酒力,離席而去。

等了半個多時辰,郭藥師、花榮、武松、大忭、韓世忠等五名現今遼東最高級別的武將,全都藉着各種各樣地藉口來到後堂,宗澤吩咐人倒了茶水,爲諸將醒酒,便道:“適才張刺史所言,不知諸將意下如 何?不妨直言,言者無罪。”

郭藥師和大忭新降,不敢先說話,便把眼光去看花榮。花榮微一點頭,遂道:“宣撫相公好眼力,此事果然干係不小,只因我兵鎮撫遼東之後,四方百姓紛紛來投,以故遼東區區之地,竟有十三萬戶百姓,勝兵七萬之多。然而北地貧瘠,田土所出不及江南,委實養不下這許多兵民,全仗着高相公曆年用錢糧接濟,才保得遼東不亂。然而兵力既衆,便多有人慾四出攻掠,取田地金帛子女以自肥,又可立功邀賞,近年來遼東不事征戰,諸軍無用武之地,多懷怏怏之情。”

宗澤皺起眉頭道:“似此說來,確乎可慮,然諸軍自有贍給,衣食無缺,何事須出擄掠?”

花榮苦笑道:“宣撫相公久歷太平,不曉得這北地民情,俗尚武 勇,剽掠之事不以爲恥,反以爲榮,而以戰敗爲恥。如今我遼東兵力雄強,卻不向外征伐,軍士中多有怨言,道是我等軍將自有南朝富貴,卻不思他等身家全系軍中,一旦己身敗沒,無物留貽子孫。倘若只是軍士怨言,還則罷了,又有那一等女真人往來,俱都誇說他們攻伐契丹,掠奪得田土金帛無數,以此致富,我兵見了,如何能平?月來已有數起,邊兵擅自攻殺往來女真商隊,我等雖能彈壓,然怏怏者甚衆,萬一女真相機來勸誘,兵變者有之,倒戈者有之,某等憂慮久矣!”

第25章 女真第十一章 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19章 河水(上)第三十五章第22章 棒喝(下)第29章 洞房第12章 審李(下)第19章 河水(上)第15章 頭陀(上)第28章 迎宗澤(上)第15章 拒戰(上)第39章 脫困(上)第四十一章第27章 淵源(上)第11章 出使(下)第十五章第23章 災起(下)第四十章第八十八章第28章 解勸(上)第11章 閱軍第五十四章第30章 中計第十章第15章 炒金第二十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75章 洗錢第5章 齟齬(上)第二十三章第36章 關撲(上)第28章 解勸(上)第十五章第18章 謀定第14章 狹路(下)第28章 戰守第42章 虛位第31章 天書(上)第7章 射殺(下)第57章 陳規第35章 受降(下)第28章 鬼臉(上)第五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2章 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五十一章第十一章 下第22章 平匪(下)第24章 傷逝第11章 出使(下)第1章 上第6章 心戰(下)第十七章第12章 夜話第3章 回京(下)第2章 下第21章 招降(上)第25章 女真第22章 棒喝(下)第九十六章第十章第28章 迎宗澤(下)第四十一章第六章第一章第1章 上第34章 藏兵(下)第四十三章第36章 反掌(下)第三十六章第四十三章第8章 東瀛(下)第25章 開戶(上)第五章 上第19章 焚心第15章 香香第14章 狹路(上)第二十八章第五十四章第四十六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28章 鬼臉(下)第10章 心曲第30章 內事第30章 練兵第3章 佈局第二十八章第十章第8章 學術第七章 下第十八章第33章 董平(下)第二十五章第20章 危機(下)第四十二章第6章 奸計第五章第5章 菩提
第25章 女真第十一章 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19章 河水(上)第三十五章第22章 棒喝(下)第29章 洞房第12章 審李(下)第19章 河水(上)第15章 頭陀(上)第28章 迎宗澤(上)第15章 拒戰(上)第39章 脫困(上)第四十一章第27章 淵源(上)第11章 出使(下)第十五章第23章 災起(下)第四十章第八十八章第28章 解勸(上)第11章 閱軍第五十四章第30章 中計第十章第15章 炒金第二十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75章 洗錢第5章 齟齬(上)第二十三章第36章 關撲(上)第28章 解勸(上)第十五章第18章 謀定第14章 狹路(下)第28章 戰守第42章 虛位第31章 天書(上)第7章 射殺(下)第57章 陳規第35章 受降(下)第28章 鬼臉(上)第五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2章 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五十一章第十一章 下第22章 平匪(下)第24章 傷逝第11章 出使(下)第1章 上第6章 心戰(下)第十七章第12章 夜話第3章 回京(下)第2章 下第21章 招降(上)第25章 女真第22章 棒喝(下)第九十六章第十章第28章 迎宗澤(下)第四十一章第六章第一章第1章 上第34章 藏兵(下)第四十三章第36章 反掌(下)第三十六章第四十三章第8章 東瀛(下)第25章 開戶(上)第五章 上第19章 焚心第15章 香香第14章 狹路(上)第二十八章第五十四章第四十六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28章 鬼臉(下)第10章 心曲第30章 內事第30章 練兵第3章 佈局第二十八章第十章第8章 學術第七章 下第十八章第33章 董平(下)第二十五章第20章 危機(下)第四十二章第6章 奸計第五章第5章 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