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水軍

燕青在大名府是沒什麼親人了,所謂的錦衣夜行也不過是他事隔數年纔回到故鄉的一句感慨而已,其實縱然衣錦還鄉,若是故鄉親舊一概不在了,兒童相見不相識,這錦衣還不是隻能穿給自己看?

祭過了盧俊義夫婦,燕青收拾心情,這纔來到大名府留守司,將自己攜來的幾人領到高強面前:“衙內,小人接到衙內的飛鴿傳書,說道北方須用水軍,恰好結識得這幾位豪傑,水上功夫煞是了得,便即攜來薦給衙內。”

那幾人報了姓名,內兩個卻是高強的“熟人”:其一個乃是鄱陽人春,善造大小船隻,他聽說杭州應奉局船隊的船隻高大如樓宇,能遠航海外萬里,於是慕名前往參觀。逢着燕青一席談,深覺此人雖然不大瞭解海船和內河船的區別,但確實是個難得的好船工,尤其是在造船生產管理方面很有一手,於是留他在應奉局研習造船法。此次高強要練水軍,造船和改造民船就是頭等要事,因此將他帶來。

高強記得這人,乃是因爲此人在水滸傳也曾出場,進獻海鰍船圖,高俅徵梁山時依樣打造,卻被梁山軍設計,將大船盡數奪了去。這一段按照後來人的考證,其實是套用了楊麼起義時的戰例。不過戰敗並非說兵器就一定不好,這春想到用輪漿驅動,可以說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端,算是一個人才。

第二位乾脆就是水滸梁山好漢的一員,混江龍李俊是也。看到他,高強纔想起來,原書當,有這一派是因爲宋江充軍到江州,結識了一羣好漢,後來江州劫法場,這一撥人都跟着上了梁山,計有李俊、張順、穆弘、穆春等人。只是在高強手上。宋江壓根就沒機會上江州去鬧這一遭,於是這一幫人自然也沒有進入高強的視線,誰曉得顛倒又在這裡遇上。

一問端詳,李俊頗有些開不了口,還是燕青說的明白。原來這人能和燕青結識,說起來還是有些高強的蝴蝶效應在裡面。當初高強夜走青州,幫了知府慕容彥達一個大忙,這位知府感恩圖報。大力舉薦高強擔任了青州知府。

那麼他自己上哪去了呢?那時江州知府是蔡京的族人,人稱蔡知府,這蔡另有高就,慕容彥達就看上了江州這個魚米之鄉,使了銀錢活動到這裡,依舊作他的知府。他本是貪官,江州碼頭又是個熱鬧去處,來往船隻多如過江之鯽,只道今番可以大發一筆,誰知幾個月下來。收益遠遠沒有他想象那麼多。一查就裡。才知道有許多運送大宗貨物的船隻都是應奉局屬下,或者是打着殿前司禁軍轉運的旗號,地方上插不了手。刮不到油水。

要說慕容彥達雖然做官手腳不乾淨,頭腦卻是好用地,當時就覺得這間有些問題,焉得這許多船隻和貨物都是應奉局和殿前司轉運的?礙着高強的面,他不好橫插一手,暗地裡卻修書給杭州的燕青,要求他將應奉局的船隻和貨物報備一下,說是免得有人混水摸魚。

燕青曉得這是他做官要錢的手段,也不爲己甚,差人拿了一筆錢和一份貨單送過去安撫。慕容彥達接了錢。心滿意,將名單隨手丟給手下人,壓根也沒當回事。不想那些手下卻有些呆,真個就按着這名單去查驗來往貨物和船隻,一查還就真查出了名堂:當真有人打着應奉局的旗號來往江上!

“這不用說,便是李大哥咯?”高強聽到這裡已然明白,李俊是什麼人?江州一帶吃水上飯的,都得看他的臉色,人家有外號給你叫哩。混江龍啊,混的就是大江這條道。

李俊趕着賠了兩個不是,高強一笑作罷:“值得什麼,又不少了我應奉局一,李大哥腦動的快,這麼一來,各地官吏行會便都不好對李大哥伸手了。”

燕青笑道:“正是如此,我當初接信時,也沒放在心上,這等事交給官府處理就是。不料李大哥卻是手眼通天的,聽說官府察覺了他的勾當,立時將這些營生都停了,還央着一個與我應奉局有些來往的商賈,將他薦到我這裡來,說是索性拜了應奉局的碼頭,看看能不能光明正大用咱們的旗號。”

高強大爲驚詫,心說這份膽識可了不起,一般像李俊這樣的人,身上半紅不黑,多半不肯和官方打交道的,李俊卻就敢親自來和燕青聯絡,倒真不愧了混江龍之名。

問到李俊時,他卻嘿嘿笑道:“小人在常曾聽人說,北地行商要買秀字牌,打御前轉運旗,南邊就得數應奉局吃地開。小人心羨慕,便大着膽讓自家地船隻都打上應奉局的旗號。不想行事不密敗露了,小人想着以應奉局的勢力,想必不能容許小人胡爲,若要從此都不吃水上這行飯,卻又捨不得這點財喜,況且有許多兄弟兒郎也都指着這水上地買賣生髮。因此左思右想,不如一發投了應奉局,想來應奉局生意作的如此之大,只愁使役奔走之人不夠多才是。”

“好!有膽識!”高強一拍大腿讚道。在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李俊確實是有些頭腦的,非常懂得分析自己的優劣和處境:“我應奉局外洋生意越作越大,大宋的各種物產不論走到哪裡都是人家國的搶手貨,現今愁的正是缺少內地的商路,小乙得了李大哥自然是極歡喜的了。”

燕青笑道:“什麼我得了李大哥?卻是小人上了李大哥的當纔對,從此這清陽江上下就盡是李大哥的人船,我應奉局原本的船隻竟都沒了營生,端的了得!”說着幾人都大笑起來。

高強笑的還不只是這個,他笑的是水軍有了着落。李俊是什麼人?此人橫行江面,手下盡是些水上兒郎,單單名列水滸百八星的就有童威童猛兄弟,張橫張順兄弟,外加剪徑劫道頭領一員,催命判官李立。有這些人手,要練水軍有何難事?

餘下幾人都是燕青從杭州船隊調來的水戰好手,須知杭州應奉局船隊如今遠行海外。這重洋之上可不都是王道樂土,國商船所到之處賺的盤滿鉢滿,豈會沒有人眼紅?爲防海盜,各船隊都配備了武裝戰船和水軍,以大宋當時的武備,這戰船行海上無人能敵,才保證了船隊能財源滾滾。

此番從船隊抽調的水軍共計五百人,都還在路上未到。先期抵達的便是頭領三人,這三人姓氏不同,名字卻都叫一個青字,乃是孫青,魏青,徐青。三人一向行走東瀛海路,殺過海寇無數,東海道上闖下極大地名頭,喚作“一氣化三清”。

“好傢伙,這許多叫青的。前朝有狄青。年初剛殺了張青,宋朝人看來很喜歡叫青啊。不過這一氣化三清聽起來玄乎,遮莫是修真一派……”高強腹嘀咕。嘴上不敢怠慢,這三青乃是正牌水戰出身,比李俊這種野路的又不知強了多少,何況他們可是直接帶了兵過來的,主力的主力。

這三青以孫青爲長,此人面色古銅雙眼發紅,顯然是常年在海上討生活被海風吹成這樣,喉嚨也有些沙啞,說話時頗喜斯:“留守相公太過生分,我應奉局當初便是相公一手所創。若非如此,今日焉有我等的生計?既有差遣,萬死不辭,只是這內河水戰與海上大有不同,小人等不敢妄言成敗,來日還須詳探梁山泊水情,再定方略。”

原來這三青和李俊一路同行,一邊是大江上的黑老大,一邊是橫行海上的戰士。兩邊談起水戰來有說不完地話題。說到這剿匪的事,幾位卻有一致共識,內河作戰水情爲先,戰船水軍還是其次,造什麼船練多少兵,都得根據當地水情再擬訂了方略纔好定案。

這下水軍不犯愁了,造船的人有了,統兵將領七八員,熟練水兵也有好幾百,高強心懷大暢,吩咐擺開宴席招待李俊和三青一行,席間賓主言談甚歡。當高強向李俊問起張順的水上功夫,是否真能在水下七天七夜時,李俊大吃一驚,想不到高強竟也知道張順的名頭,不敢隱瞞,只得笑道:“當真在水下時,也只好悶個多時辰罷了,卻是好水性,水能生啃魚蝦,莫說七天七夜,便活在水裡也不打緊。江湖上傳言開,說他能在水下七天七夜,卻是大言。”

高強這才釋然,以前看水滸時見到張順的形容,怎麼也不能相信,這哪裡還是人類?根本就是大西洋裡來的人啊!不過話說回來,能悶個多時辰也是超乎常人想象了,想來張順氣功不錯,會胎息**之類的玩意。

賓主盡歡而散,三青李俊等人自有從人領去歇息,高強領着燕青迴轉書房,這裡纔是真正說話的所在。

燕青之前已經從傳書瞭解了大致的情形,便即道:“衙內,如今被蔡家陷害,要去剿滅梁山,作何打算?”

高強苦着臉:“哪裡有什麼打算?日前已經接到宋江地傳書,說道他梁山上也吵作一團,衆人都望着他一個,他卻望着我,因此只得權且收攏人馬,謹守水泊不出,等我這裡消息。”

“衙內,貫忠給小人地傳書已說明,梁山還須招安,招安之後必殺宋江,這是一定之規。衙內如今躊躇難定的,可是那宋江深得梁山衆心,一旦衙內設計將他殺了,恐怕衆心不服,生出事來?”

高強先是點頭,後又搖頭:“這一節還是後話了,如今叫人爲難處,我連如何招安都還不知道,更不用說如何再殺宋江了。”

燕青揚了揚眉,笑道:“衙內,恕小乙直言,要招安梁山,何須宋江?”

正是一語驚醒夢人,高強眼前陡然開了一扇窗,瞪大了眼睛道:“招安無需宋江?”

“正是!梁山之上派系林立,宋江一派固然最大,其餘如公孫勝等派系卻也不差到哪裡,另有如三阮水軍等小派。如今梁山打破祝家莊,士氣正旺,倘若這時候宋江要招安,宋江又不可能將衙內與他的關係宣之於衆,如何叫下面衆人心服?因此若要招安,先得開戰,將梁山打地服了,纔好招安。只是若到這種地步,要宋江則甚?一扁舟,一介使者足矣!”

燕青的策略,對高強來說有點像腦筋急轉彎一樣,費了不少勁才扭轉過來:“小乙,你的意思是,先打後招,以打促招?”

“不錯,而宋江眼下正愁沒法安撫不肯招安的頭領,衙內若要先打兩仗,他正好趁機清除異己,如此裡應外合,梁山這敗仗就吃定了。幾個敗仗打下來,不肯招安的賊骨頭都打完了,餘衆也都心寒,此時衙內派人宣言招安,宋江正好就坡下驢,梁山底定。”

高強大悟,想想梁山衆人成分複雜,像阮小七這樣的人堪稱革命性堅定,水滸傳裡後來是自己納還官誥回家打魚了,要他一仗不打就俯首稱臣,勢必極難。況且,山上還有董平這樣的人渣壞蛋,倘若一體招安的話,這等人也就一同被赦免了,豈不是讓他逍遙法外?

“然則,宋江又待如何處置?”招安的策略解決了,就該輪到宋江的下場了。

“先打後招,這策略當然是要和宋江通氣地,此外卻還須通知一人,便是武松武二郎。”很顯然,燕青在來的路上已經將大致的方略籌劃妥當,慢條斯理地道:“等到打的差不多了,咱們設個圈套,引誘宋江上鉤,亂軍之將他殺了,衙內只作不知。那時梁山招安已定,宋江縱然已死,武二郎卻可以帶領餘下衆人接受招安,縱使有些宋江的死黨不願招安,還有公孫勝一派可以制他,作不起風浪來。”

高強眼前一亮,忽然又搖頭:“公孫勝不曉得他手下都是我的人,楊林和楊雄可是知道的,這一來雖然把宋江這個把柄去了,不是又多了一個新的把柄?”

燕青聞言大笑道:“衙內,那宋江是衙內你親手招攬的,楊林卻只是石三郎所收,況且並不讓他知道衙內的隱事,只是叫他輔佐公孫,監視宋江。在那楊林心,他不過是三郎派上梁山,爲官軍作個眼線罷了,又哪裡來的資格要挾衙內?”

高強這才瞭然,開懷而笑,隨即卻砸摸着味有點不對:“照你這麼說起來,宋江如今成爲能夠威脅我的把柄,倒是本衙內自己作的不夠乾淨利落?”

第9章 美人第11章 待發第六十章第十二章 下第21章 究問(下)第21章 招降(上)第12章 連心第8章 學術第二十五章第32章 釘子戶(上)第33章 再見宋江第15章 賣刀第四十二章第55章 夜行第14章 毒計第28章 鬼臉(下)第2章 交易(下)第6章 建策(上)第14章 麒麟第32章 戰情第29章 劉琦(下)第7章 盟議第9章 傑肯(上)第2章 交易(下)第五十二章第19章 內審第9章 到任(下)第四十三章第30章 內事第21章 幫閒第35章 武松(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6章 暗香第22章 試探第三十四章第2章 交易(上)第四十六章第9章 索索(下)第六十六章第17章 難爲(下)第22章 路遇第16章 試軍(上)第五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6章 面斥第13章 夜話(二)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13章 街鬥(下)第1章 上第73章 暗盤第五十八章第38章 說親第1章 放榜(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56章 踹營第24章 婚俗第7章 大名第73章 暗盤第36章 泯恩仇(下)第31章 故人來(上)第八章 下第28章 解勸(下)第3章 上第33章 詭譎(下)序章第四章 上第35章 上第四十三章第8章 龜頭(下)第七章第27章 水軍第30章 議定(下)第6章 面斥第13章 夜話(二)第五十九章第28章 迎宗澤(下)第11章 論兵第六十七章第3章 林沖第二十六章第26章 私鹽(上)第2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16章 演武(上)第六十五章第35章 動員(上)第35章 武松(下)第15章 奚車(下)第30章 練兵第55章 夜行第二章第2章 冤案(下)第7章 射殺(上)第四十六章第七章第九十四章第十四章第20章 設伏(下)第三十九章第10章 曾頭市(上)
第9章 美人第11章 待發第六十章第十二章 下第21章 究問(下)第21章 招降(上)第12章 連心第8章 學術第二十五章第32章 釘子戶(上)第33章 再見宋江第15章 賣刀第四十二章第55章 夜行第14章 毒計第28章 鬼臉(下)第2章 交易(下)第6章 建策(上)第14章 麒麟第32章 戰情第29章 劉琦(下)第7章 盟議第9章 傑肯(上)第2章 交易(下)第五十二章第19章 內審第9章 到任(下)第四十三章第30章 內事第21章 幫閒第35章 武松(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6章 暗香第22章 試探第三十四章第2章 交易(上)第四十六章第9章 索索(下)第六十六章第17章 難爲(下)第22章 路遇第16章 試軍(上)第五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6章 面斥第13章 夜話(二)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13章 街鬥(下)第1章 上第73章 暗盤第五十八章第38章 說親第1章 放榜(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56章 踹營第24章 婚俗第7章 大名第73章 暗盤第36章 泯恩仇(下)第31章 故人來(上)第八章 下第28章 解勸(下)第3章 上第33章 詭譎(下)序章第四章 上第35章 上第四十三章第8章 龜頭(下)第七章第27章 水軍第30章 議定(下)第6章 面斥第13章 夜話(二)第五十九章第28章 迎宗澤(下)第11章 論兵第六十七章第3章 林沖第二十六章第26章 私鹽(上)第2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16章 演武(上)第六十五章第35章 動員(上)第35章 武松(下)第15章 奚車(下)第30章 練兵第55章 夜行第二章第2章 冤案(下)第7章 射殺(上)第四十六章第七章第九十四章第十四章第20章 設伏(下)第三十九章第10章 曾頭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