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實上,遼東宣撫司的官署應該是在遼陽府,在旅順口初到遼東時暫居之所,當宣撫司北移到遼陽之後,此處也就空了下來,在宗澤的計劃中,本是要待旅順正式立爲軍事後,將此處所爲知旅順軍事的治所的。

只是事與願違,宗澤的全盤謀劃纔剛剛開了一個頭,便因爲朝中的變動,使他不得不交卸手頭的一切而返回京城去。不幸中的幸事,今番前來接任遼東宣撫的高強與他共事日久,且有陳規等參議司官吏從旁協助,再加上宗澤自己留下來的遼東宣撫司屬官亦是參議司出身,彼此間安然交接大抵無礙。

“自下官到任遼東以來,數月間治下百姓與女真衝突不下百起,虜獲女真男女四千七百餘口,前後放還三千三百餘口,尚有一千四百餘人,分禁於瀋州、銀州、鐵州等各處。惟此百餘衝突,皆是百姓自爲,遼東官兵不曾參與其事。”宗澤坐在下首,向在當中端坐的高強稟報自己的遼東治績。

這些事體高強早已知曉,便點頭道:“然則那女真兵可有介入其中?”

宗澤苦笑道:“相公容稟,那女真人皆以猛安謀克各領分地,其民即兵,蓋平時漁獵稼,戰時便即從軍,這邊地上女真人更是旦夕不曾解甲,哪裡分辨的清?只是那女真猛安以上將官亦不曾見過來。”

高強微微點頭。本想當面問問宗澤對於遼東局勢地謀劃。按照他對宗澤地瞭解,決計不是放縱手下在邊境滋事而不能禁止之人,他必定是早已計算定當,只看女真如何應對而已。只是身邊坐着好大一個監軍童貫,似此機密之事他也不好問及,反正宗澤在遼東還是用的參議司那一套行事辦法,自有文牘和書卷能夠述明其謀略,待陳規等人去細細整理便是。

哪曉得他不問,卻自有人問。那童貫便即問道:“宗相公爲本朝首任遼東宣撫,自亦有所規制。適才不曾聽說宗宣撫有禁止百姓向女真拓地之舉,反而遣兵將越界女真囚禁,諒來必有籌略,今吾等奉命來遼東宣撫,自須悉知其中事。

還望宗宣撫不吝賜告。”

宗澤望了望高強,見他並無甚異樣,方點頭道:“某至遼東雖只半年。然查知衆心,多有怨女真侵奪其故地,逼使百姓南逃者。方郭節度等鎮遼東時,曾有屯田之舉。計百姓丁口授田。然而北地歷年戰亂,逃來遼東之百姓甚衆,計各處無地可授之百姓不下三萬戶。今皆仰賴宣撫司給食,此輩實怨女真入骨……”

宗澤方說到這裡,童貫便皺眉道:“本朝逢大災時,往往募民入廂軍,給以衣食,加之勞役。則官私受其利,民亦可安。宗相公本朝循吏。所在有政聲,何以見不及此?”

宗澤微微皺眉道:“童大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遼東非素爲大宋之地,其民亦非大宋之民,雖雲納土,然而亦不可驟然盡改宋制。此地原以屯田安置百姓,從中抽兵,聽其推舉百戶、千戶統之,所行者蓋有類於唐初之府兵。歷年大災。遼東賴此粗安,雖千戶以上亦只衣食得保而已。更無賦稅之取。官中無有積貯,如何能募民爲軍?”

童貫身爲郡王。又是作威作福慣了,聽見宗澤說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怎不惱怒?礙着此間主帥畢竟是高強,宗澤又是他的人,姑且按捺住脾氣,沉聲道:“如此說來,遼東之亂徒爲三萬戶民無處安身而已,若是朝廷能撥給糧餉,將之盡招爲軍,豈非天下太平,又何必與女真動刀兵?”

宗澤長眉一揚,正色道:“童大王久任西兵,如何不知軍心民意?如我朝與西夏邊境上,許多百姓並無統屬,宋至則歸宋,夏來則屬夏,惟戀其土地不去而已,見勢強者便折腰事之。倘使我朝盡數驅其入軍,雖雲給以糧餉,卻實難獲彼心,西夏倘若乘時來誘,戰陣之上何敢望其爲我大宋死戰?即如現今,若使此三萬戶皆入廂軍,雖給以衣食,然而彼皆道我宋人懦弱,不敢助彼與女真戰,其勢必當心懷怨望矣!”

“此遼東之地多四方逃來之民,其情實一也,若知我大宋惟務姑息,不敢與女真戰,他日必當歸於女真,戰事一起,我恐遼東非我大宋所有也!”

童貫又被頂撞,臉上掛不住,正要發作,高強忙截道:“童大王素來知兵,豈不知其中得失利害?特以此知宗相公思謀而已!如今遼東納土未久,官中府庫並無錢糧積貯,縱使有意招誘流民入軍,亦無從措手,想必宗相公亦難爲無米之炊。”

有他這麼一攪和,童貫也不好再發作,卻多少還要爭些面子回來,悻悻道:“既是如此,亦只可仰朝廷撥給錢糧,招彼入軍便即無事,何必要生出許多事端,致使臺諫有開邊生事之疑?宗宣撫所言百姓民心,多屬無謂,彼既怨女真入骨,自亦不會爲女真所誘去。”

高強看宗澤又要不服,知道此老秉性剛強,歷史上靖康初朝廷本有意命他爲使者,與女真商議割三鎮講和,怎料宗澤公然放出話來,此去惟有勒逼女真退兵,否則有死而已,豈可於自己手中割祖宗之地予人?這種狠話說出來,嚇得朝廷惟有趕緊換人,免得被這種倔強貨壞了和議。似這樣的宗澤,爲

的長治久安,怎會顧忌童貫的那點面子!

當下只好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向童貫笑道:“今日天色已晚,童大王與下官坐了這些時日的海船,想來亦是倦極了,不如且飲了酒便安歇,明日再細細商議政事,如何?”

童貫到底要給高強幾分面子。何況現今朝廷經過重整,親高強地勢力依然強大,這宗澤回去之後多半是一根毛也不會少,自己現今怎麼說也沒有實權,何必與他爭口舌之利?當下亦點頭應了,高強便叫開出酒席來,大家吃了一輪,便即回房安歇。

說是安歇,其實遼東諸將當夜便盡皆被邀至武松營中,帳後轉出高強。團團拱手道:“諸公辛苦,適才不曾飲地盡興,某家無心睡眠,只得邀諸公與某再飲一場。”諸將聞言都笑起來,史文恭便道:“相公請酒,有多少便吃多少,少了那個礙物,更加吃的快活!”

當下高強伸手相邀,先請宗澤坐了上座,諸將隨後只坐了個團席。亦不拘什麼大小,宗澤、武松並六將,加高強自己和陳規。恰好作了團團一桌。

高強舉杯勸了一輪,待諸將齊齊飲了,方笑道:“童大王雖是宦者,亦在西兵中二十年,聞說甚得軍心,豈是無謀之人?適才他說這話,某已知其意。乃是想要儘快解決遼東之事,倘使只招三萬戶爲軍,計廂軍之糧餉,不過每歲六七貫而已,歲增五十萬貫即可省邊備。這等呈進朝廷,自必以爲極便,便是官家亦要稱讚他能了當邊事,此便是童大王再起視事之機了。你道他果真是來遼東監軍的麼?”

諸將聞說,都在那裡頭痛。果然文武殊途,這等朝官的肚腸。絕非他們這些在陣前與敵人刀槍相對的將官所能瞭解的。宗澤卻冷笑一聲道:“五十萬貫?且不論民心是否能服。軍糧尚不在其中,只說現今遼東大體粗安。百姓皆以力耕爲生,七萬兵出自屯田戶中,不煩官中給其餉錢,一旦無業袖手之人亦可從軍,現今這七萬兵如何能定?勢必又要再給其軍餉,然則餘者亦皆望入軍,如此一來,非增三十萬兵不可!竭中國之財,養三十萬不戰之兵,是何謀國之道?真乃不知所謂者!”

高強笑着搖了搖頭道:“宗相公,你也忒看高童大王了,他原先在西北時,爲了籌措軍需,便能幹出強令鐵錢與銅錢一一相兌的事來,令得西北六路商賈幾乎絕跡!若非我承辦西北軍糧,絕了他的後顧之憂,還不曉得他要弄出什麼事來,似你這般深謀遠慮,童大王哪裡能夠?且休,且休!”

諸將聞言,一時都笑起來,郭藥師便笑道:“當日相公並不煩國家,便一手救起這遼東十餘萬百姓來,此等手腕更非童貫之流所能及矣!卻不知相公今番來遼東,當如何措置?”

高強笑道:“我有何措置?遼東地盤是你們打下來的,和女真爭地是宗相公開地頭,我便接着作下去便是,只是宗相公好歹要教我一個章程,免得我沒頭蒼蠅一樣亂撞。”

宗澤連連搖手,笑道:“相公過謙矣!老夫來到遼東之後,細查地情民意,鹹以爲女真貪婪不可信,盟誓尚且不足守,況且並無盟誓?彼女真之人素以劫掠爲業,每至秋冬便即呼嘯四出爲盜,況且近年來屢勝契丹,其志益驕,倘若本朝謹守邊疆,他只道南朝人素來懦弱,倒更要以兵來劫掠矣!”

高強點頭道:“然則宗相公之意,便是索性擺明陣仗,和女真硬碰硬打上一仗,打到他怕了方好?”

宗澤道:“正是。此等夷狄不明仁義,惟尚勇力,須得教他知道我南朝兵力強盛,不敢來犯,那時約定盟誓,始可子孫固守爲安。

即如……”他看了看花榮和武松,猶豫了一下,到底還是說了出來:“即如當日相公平梁山泊,亦是先整軍與之大戰一場,而後方好招安。”

高強一怔,還未說話,花榮卻舉起酒杯來向高強敬了一杯,笑道:“誠爲此理,當日花榮若非在相公手下險死還生,又怎會甘心歸附?更無望今日之風光也!這一杯當敬相公。”

高強忙飲了,道:“自是你在遼東立下大功,方得建節,某豈有尺寸之力?”又向宗澤道:“即如宗相公所謀,想必是在邊境上寸步不讓,那女真皆是猛安謀克分領田土,現今傷了他許多百姓,那些謀克、猛安必不罷休,一旦整軍來攻,便可責他侵疆之罪?”

宗澤捻鬚點頭道:“老夫初時亦作如是想。那女真之民本生長草澤山林,素不知令行禁止之道,況且閒常亦要擄劫生事,如今連番吃了好大虧,怎地不來?豈料半年許來,女真反日見退避,我民屯墾者有深入女真境數十里者,絲毫不見他兵來相攻,實出老夫意料之外。”

陳規從旁道:“宗相公有所不知,那女真國主阿骨打率軍攻下遼國上京之後。得知我朝與契丹講和,且勸他收兵與契丹修好,便即整軍回國而去,其憚我朝如此,怎敢興兵來犯?我等在京中推演局勢時,鹹以爲若不能聯結契丹或者高麗,再不然便須遼東自己生變,否則女真必不敢大舉來犯。”

宗澤目光一凝,忽地垂下眼簾,雙肩似緊而鬆。竟就在這酒席上入定起來。高強與他共

,曉得這是宗澤又在行那推算之事,當下不敢打攪。老實實坐着。

少停。宗澤睜開雙眼。見衆人都在那裡端正坐定相候。便即舉杯敬了一輪,諸將紛紛相應。高強一面與宗澤碰杯。一面細看諸將面色,卻看不出有什麼慍意,心中暗贊宗澤果然了得。只這麼短短半年餘,已經收得諸將歸心如此。倘若掌兵地文臣都能如宗澤一般。何來文武不和?

宗澤放下酒杯,向陳規點了點頭。卻向高強道:“如此說來。倒是老夫小覷了這女真之人了。只怕已經中了女真之計矣!如老夫所料不錯,不出十日,女真使者必至。”

高強微微一驚。忙問端詳,宗澤道:“老夫不禁百姓向外拓殖,只命諸將斂兵以備,不料他卻不來與我爭地,任由我朝百姓墾殖土地,料來待我百姓越境甚遠時。便要以本朝侵疆爲言,一面責我大宋欺凌弱國。不守禮義。一面亦可激勸其民,奮起與抗,此則彼等昔日相率擊契丹之故技也!老夫來至北疆時日雖短,亦知北地之人實尚朴忠,皆以南人狡詐多變,倘使女真果真宣揚此事,則其得民心必矣,以順擊逆,我兵雖衆。勝負難料。

更有甚者,若契丹亦爲其所惑。慮本朝不守誓約。與女真呼應來擊,則遼東必非我所有!”

高強大皺眉頭。來到遼東之前,他委實沒有預料到形勢會糟糕到如此地步:“宗相公,倘使果真女真有此打算,如今隆冬時節,恐怕正是他行事之時,我當如何應對?”

宗澤捻鬚沉思片刻,方向高強道:“老夫一日小覷女真,便置相公於此危局之中,實老夫之失也!即今觀女真行事,真非小敵,一旦來犯必是傾國之兵,之所以現今不出者,只爲其國民非素有官吏撫循者,徒仗諸部大人招誘行事。爲今之計,老夫有八字相贈,聯遼制之,整軍備之!”

陳規在旁邊聽了半晌,此時方道:“宗相公之意,莫非是先使契丹從旁撓女真之勢,我便可整軍備戰,待時與女真大戰?”

“不錯!既然女真其志不小,恐有盡滅我遼東之意,不戰則已,一旦開戰勢必是大戰連場。”宗澤神色嚴峻,言語中更是不吝危言:“然而現今我遼東大軍未起,又處處受敵無地利可恃,先機已失,惟有借契丹之力拖延時日,待大軍悉集糧草足備,方可與女真一戰。”

高強一時默然,宗澤言下雖未明說,然而這先機已失也包括了諸將回朝面聖這一事,要知道以遼東這種層層隸屬、兵民合一地體制,若是一將不在,便是一軍不聚,現今六大將回朝,遼東還有多少可用之兵?所幸先有韓世忠地一萬多兵到遼東,李孝忠那一軍不久也將登陸,到時候至少有些機動兵力可以應付,只希望這六員將能快點從京城回來吧!

諸將久在遼東,其實也多少能聞到些不安定地氣息,只是終究沒有宗澤說出來地這般清晰罷了。現今聽宗澤說到大戰將起,對手是三年間打得偌大遼國幾乎亡國地女真兵,而偏偏這樣關鍵地時刻,自己等人卻不能在軍前效命,要遠涉重洋去到汴京見那個趙官家,心中正不知是什麼滋味,甚至不曉得這一去之後,還能不能回到遼東來?

一片寂靜之中,忽然聽得有人長笑一聲道:“爲將者惟願陣前立功,若無敵手,何等無味?某家自到遼東之後,迄今未見一仗,匣中寶刀幾生鏽矣!列位只管安心往汴梁去面聖,待看俺武二亦在陣前一刀一槍,爭一副節鋮來!”

衆人聞言俱是一振,欒廷玉便大力一拍武松地臂膊,笑道:“武二郎果然豪氣,憑你這兩口寶刀,天下哪裡不能去得?只望你刀下留情,留些女真韃子於我殺殺!”

同爲戰陣廝殺過來地武將,遼東諸將乃是從大災之後近乎地獄一般的殺場中拼出來地,殺性比武松更勝一籌,適才只因憂慮自己一時不能親自上陣廝殺,故而沉寂。待聽武松說得這般豪氣,欒廷玉亦放大言,有道是武無第二,諸將哪裡肯服?一時間俱都踊躍,花榮便向高強道:“亦無需聯結契丹,相公但籌措糧餉軍器,待我等自汴京回來,自然召集麾下兒郎,直殺到黃龍府去,教那些女真韃子再也不敢正視我大宋兵馬!”

高強見此情景,血氣忽地上涌,正要答話時,陡然間宗澤離座兩步,轉身面對席上諸將,驀地推金山倒玉柱跪了下來,朗聲道:“宗某一日輕敵,致陷我大宋忠勇之士於鋒鏑之間,雖然諸將皆虎賁之士,然必待將士血戰而後破敵者,皆謀臣之失也!宗某自知罪重,枉爲遼東宣撫,伏請諸將容老夫芶活一時,破敵之日,當以此頭向遼東兵民領罪!”鏗鏘幾聲道罷,宗澤一顆白頭咚地磕在地上,再擡起來已經是額前血跡殷然!

高強與諸將俱是大驚,忙上前扶時,宗澤地白髮上已經沾了許多血跡,高強痛心不已,不覺亦是淚下兩行:“宗相公,你無心之失便即自責如此,可知你有用之身,不容自棄?廟堂諸公倘皆能如你一般,這燕雲亦不必待高強而定了!”

第1章 燕青(上)第二十五章第七章 上第23章 歸來第二十七章第19章 藥師第33章 下第17章 降服第53章 偷襲第6章 意外(上)第34章 上第五十六章第3章 下第六十章第8章 上壽第20章 至尊第13章 劫牢(下)第17章 難爲(上)第35章 受降(上)第五十八章第70章 蕭讓第六十四章第3章 上第28章 解勸(上)第5章 齟齬(下)第4章 智深第20章 張青第79章 鴻門第五十三章第2章 時勢第71章 託夢第三十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29章 劉琦(上)第1章 放榜(下)第六十九章第19章 鐵牛(上)第三十二章第三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二十一章第13章 街鬥(下)第六十章第三十章第七十三章第33章 奔襲第3章 羽翼(上)第28章 戰守第21章 詐病第八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17章 難爲(上)第三十五章第4章 祭掃(下)第十一章 上第三十章第36章 反掌(下)第6章 心戰(下)第20章 張青第五十八章第11章 待發第五十七章第31章 河工(下)第2章 下第27章 欲見第12章 煉兵第21章 幫閒第五章第13章 黑殺第38章 遇險(下)第5章 刑訊(上)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上)第18章 李逵(上)第八十七章第二十七章第38章 說親第55章 夜行第56章 踹營第22章 試探第15章 賣刀第1章 上元第二十七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35章 武松(下)第34章 反目(下)第五十九章第六十二章第五章 下第七十二章第33章 董平(下)第64章 張叔夜第30章 思變(上)第二十三章第七章 下第2章 交易(下)第39章 練兵
第1章 燕青(上)第二十五章第七章 上第23章 歸來第二十七章第19章 藥師第33章 下第17章 降服第53章 偷襲第6章 意外(上)第34章 上第五十六章第3章 下第六十章第8章 上壽第20章 至尊第13章 劫牢(下)第17章 難爲(上)第35章 受降(上)第五十八章第70章 蕭讓第六十四章第3章 上第28章 解勸(上)第5章 齟齬(下)第4章 智深第20章 張青第79章 鴻門第五十三章第2章 時勢第71章 託夢第三十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29章 劉琦(上)第1章 放榜(下)第六十九章第19章 鐵牛(上)第三十二章第三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二十一章第13章 街鬥(下)第六十章第三十章第七十三章第33章 奔襲第3章 羽翼(上)第28章 戰守第21章 詐病第八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17章 難爲(上)第三十五章第4章 祭掃(下)第十一章 上第三十章第36章 反掌(下)第6章 心戰(下)第20章 張青第五十八章第11章 待發第五十七章第31章 河工(下)第2章 下第27章 欲見第12章 煉兵第21章 幫閒第五章第13章 黑殺第38章 遇險(下)第5章 刑訊(上)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上)第18章 李逵(上)第八十七章第二十七章第38章 說親第55章 夜行第56章 踹營第22章 試探第15章 賣刀第1章 上元第二十七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35章 武松(下)第34章 反目(下)第五十九章第六十二章第五章 下第七十二章第33章 董平(下)第64章 張叔夜第30章 思變(上)第二十三章第七章 下第2章 交易(下)第39章 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