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開州之戰後第三天,金國的使者便趕到了開州城中,擔任使者的仍舊是老相識,兀室與高慶裔兩人皆在其中,只是爲首的換了阿骨打的次子斡離不,顯得規格又高了一層。高強倒也能大概理解這使節人選變化背後的玄虛,阿骨打被擒之後,金國國主之位虛懸,單單是爲了這個位子誰來坐,是留着等阿骨打回來,還是另外推選,推選誰,便引起了一系列的問題。而今由粘罕和阿骨打兩派共同派出使節,卻不見吳乞買的親信入圍,落在高強等人的眼中,對於金國內部的紛爭也可大致摸到點脈絡了。

“阿骨打倘若不能迴歸,金主多半要爲吳乞買所得。女真乃是蠻族,其首領須得衆人擁戴方可,吳乞買雖然多立功勞,然而未曾獨自率軍立功,向來都是隨其兄征伐四方,其威信勢必不及阿骨打本人。倘若能抓住這一點來作文章,縱或不能令金國內部自相殘殺,亦可多方摯肘金人,令其不能併力向我。”陳規說罷,轉向高強道:“相公當日臨陣寄語,便說及阿骨打安危及歸還之事,諒來已然預見到今日之局勢,實爲妙計。”

高強笑了笑,也不當回事,只是他雖然對金使以禮相待,也容斡離不去探視了阿骨打和兀朮父子,但對於斡離不所言的和議和歸還阿骨打等事,卻始終不及題,總是找着各種各樣的藉口拖延←很是心安理得,歷史上你金國擄了我中原兩個皇帝去,關到死也沒放出來。如今你家開國皇帝在本衙內這裡才呆了幾天,何必來去匆匆?

因此和談是有名無實,十幾天下來毫無進展,開州城下卻是諸軍雲集,宋軍的兵力越來越盛,斡離不的性子雖不象兀朮那麼急,卻也有些坐不住了,只是到後來乾脆連高強地面也見不着,除了坐等時勢變化之外,又能有什麼辦法?

三月二十三日。一騎使者從蓋州飛馳而來,帶來了高強等候已久的遼國的消息。

“下官會之冒死言:頃得相公傳書,便即求見遼主天慶帝求援,彼初時頗爲意動,乃慨然有與我大宋會獵混同江,共滅金國之意。然而數日之後,猶未見軍興之兆。下官請見其國主及用事大臣如餘睹輩,皆言契丹歲時頗艱,官私乏食,若要大軍行動時,須得我大宋援助錢糧云云※求之數駭人聽聞,下官不敢具書,然觀其意,莫須有坐觀我兩國相鬥,以便從中漁利之心。聞上京耶律大石頗有進取之意,然亦乏馬艱食,且爲金國左都監蕭幹兵遏東路,道阻不得進。”

“迨至相公開州大勝。遼國上下震動,始有出兵意,豈料耶律大石上書,言仲春牛馬多瘦。宜守靜不出,既然遼東之勢已安,不妨與大宋相約,今秋會兵共滅金國爲是。遼主上下商議,頗以爲然。故多方爲下官言。請以今秋夾攻之事。下官不敢專,業已飛函報上朝廷樞府。並請相公鈞裁。”

“所云契丹與女真密謀爲盟事,下官亦有耳聞,然查無實據,不敢言諸相公。據餘睹言,則契丹與金國雖雲議和,年來迄未有定約,且言金國乃仇寇也,安得棄大宋兄弟之好,而反與仇寇爲盟?望相公勿疑。即今聞相公開州大捷,方遣使往汴京稱賀,兼以牛馬佐遼東軍前,想來不日即至,尚求糧貨爲援,以便今秋軍興之用。”

高強看罷,把書信往桌子上用力一拍,張口便罵:“秦檜誤我!”也無怪乎他生氣,看這封信上所言,在遼東打得血流成河的時候,秦檜在遼國根本就沒有取得半點成就,甚至拿着遼國的託詞來向自己說話,什麼“望相公勿疑”,哪有本國的使臣和自家人這樣說話的?盛怒之下,高強幾乎要立刻認定這秦檜多半是又當了一次漢奸,只不過這次是投靠了契丹主子了!

好容易冷靜下來,想想如今大宋聲威赫赫,無論契丹還是金國,相比之下都不那麼好過,秦檜在南方又是大好前程,怎麼想也想不出,他有哪點理由會去當漢奸?

“相公勿惱,遼國屢敗於金,上下皆有畏敵之意,而我師又不曾與金國交戰,不知強弱雌雄,遼國心存兩端,也屬情理之中。只是我軍大勝,金兵膽落,若是契丹趁此時進兵,縱或不能深入女真故境,黃龍府克復也不爲難,如此良機輕輕放過,甚是可惜,孰料遼國立了新主與主事大臣之後,軍國大計仍舊是不得其人?”高強身邊的諸人卻沒有他這樣對於“秦檜”這個名字的定見,陳規對於遼國的選擇便持理解和蔑視地態度。

倒是張所,對於自己的這位早達的同榜進士頗有微詞:“遼國意欲如何,會之身爲一介使臣,確乎無從左右,然而事在人爲,終不能以爲大勢難以左右,便即不盡己身之力。會之在遼國之所爲,可謂無能。”秦檜字會之,張所與之同榜,自然以表字相稱。

高強聞言大起知己之意,問題就在這裡,這不是成績問題,而是態度問題,看秦檜的書信中,對於自己的一事無成哪裡有半點慚愧自責之意?相反還拿耶律餘睹搪塞我大宋的話來搪塞本衙內,這叫什麼態度!

生氣歸生氣,現今這秦檜的問題還是無關大局,倒是遼國態度如此曖昧,頗出乎高強意料之外,放着眼前大好地夾攻機會,遼國居然毫無動靜,難道當真象秦檜信中所言,連出兵的錢糧都籌集不來?遼國的力量和戰略抉擇,對於高強來說至關重要,北疆的格局如何架設,有很大一部分都要由此而定。

“列公,方今金主雖然成擒,然而兩國和戰未定。遼國在側舉措曖昧難知,我軍當如何籌謀北疆大局,何妨各抒己見?”按道理說,這類戰略問題應該是朝廷樞密院的事,不過高強當慣了家,對此也是當仁不讓,何況他好歹是以樞密使宣撫遼東,這個銜頭還在。

只可惜座中缺少了宗澤等一大批經驗豐富地參議官們,能夠參與這種層次討論地人也就寥寥無幾。當下張所便道:“相公,如今金主成擒。金國亦已遣使請和,相公可謹守邊境,由朝廷定和戰大計便可。”

高強搖頭道:“公亮,你自返回京城之後便入臺諫爲官,不知軍國大事,這遼東戰事委實是我大宋先挑的頭,哪裡是他金國要和便和的?況且如今我軍大勝。少說也得將遼國東京道故地都奪了過來,方纔稱我心意。”

張所一怔,方知自己對於遼東之事知道的太少,已然說錯話了,當即閉上了嘴。預備作個看客,橫豎他身爲監察御史,只是來傳聖旨的。一邊陳規點頭道:“相公說得是,今番我軍兵強馬壯,又乘戰勝之威,要想多佔這二十餘州土地,也不爲難。只是許多州縣,本是遼國名下。並非我朝與遼國盟約中所議,倘若我軍奪佔之後,遼國恃盟約來索此地,卻也叫人爲難。”

高強冷哼一聲。擺手道:“元則恁地把細,前日我求援之時,他便不把盟約放在心上,諸多推託,何期要向我索取戰勝開拓之地時。便把盟約來爲言?我只不理他!”

陳規苦笑道:“倘若是衙內在朝掌握樞機。自然無虞,只是現今廟堂諸公。自以燕雲既復,北疆無事,若聽了契丹言語,當真把些土地來還與他,也未可知。相公若要攻金,遼事不可不慮。”

衆人聞言,俱都點頭稱是,如史文恭、馬彪等將領面上更現出不豫之色來。高強暗地嘆了口氣,方道:“元則這般說來,亦是道理,只是我曾聞,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如今金國敗績,正是我師進取之時,至於遼國麼,他若是連向金國報仇之志也無,只堪作一隻守門犬罷了,懼他作甚?此事我當向朝廷進言,列公無慮,但講今日遼東之事便了。”

諸將聞聽此說,精神都是一振,郭藥師便笑道:“能得相公宣撫遼東,真乃我等幸事也!方今我常勝軍威震遼東,遠及諸國,金兵不復往日聲威,其勢必得一場大勝,一來鎮服其國中諸部,二來亦可掠得錢糧奴婢,以維繫其國勢不墜。即今其國主在於我手,金兵又頓挫於開州城下,勢必不敢與我軍爭鋒,我意金兵不是向高麗,便是攻契丹,即在四五月間。”

高強聞言,頓時來了興致,傾過身子道:“郭太尉何出此言?”

郭藥師聽見叫他郭太尉,頓時滿面紅光,笑道:“相公有所不知,金國諸部本皆草莽,非素有治體者,若非完顏部女真數十年來征戰,漸次號令如一,其境內只怕至今都是一盤散沙。而北地苦寒,女真人春夏耕種漁獵,秋冬外出征討劫掠,已成定製,自女真起兵屢勝契丹之後,爲甲士者日衆,農事悉數委諸奴婢,故而其國勢雖強,然而徒恃戰勝爲資而已。如今相公奮神威取之,一戰而擒其國主阿骨打,金國勢必舉國震動,有瓦解之勢,若諸部皆離心,單單完顏一族,不過數千戶而已,焉能立國?是以某敢斷言,完顏氏若要仍持金國國柄,勢必要速立新帝,然後外出征討他國以立威,威信既立,各部皆安,而後方可與我朝及契丹議和戰之事。”

高強聽罷,訝然道:“如此說來,我一意囚禁阿骨打,又不與金使議和,卻是我的不是?”

郭藥師忙搖頭道:“相公專鎮方面,心存北疆萬里,所謀者大,自是不錯的,如今是金國要來求咱們,不是咱們求他,自然無需速定和議。某隻以爲,金國其情如此,非若中原數千年來君臣相守之邦,相公若是一意延擱,恐怕過猶不及。”

郭藥師久居北地,又素來和女真人有交往,可謂是眼睛看着金國長大地人,他這般論斷,倒似有些道理。高強問過花榮等人。見遼東諸將其意多與此同,方纔信了,心中暗道:“這可就有些麻煩了,我本意是想要讓金國和遼國相互牽制,我大宋從中取利,便可左右逢源。如今這般局面,若是一意進取的話,倒要將金國給打散了,與我初衷頗有不合,不知是福是禍?嗚呼。缺少了穿越者預知歷史的優勢,本衙內不知要多死多少腦細胞啊!”

好在高強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多數時候也不是靠着知道歷史來混飯吃,況且北疆眼下地局勢基本上是他一手營造出來地,倒也沒有多少心理陰影。當下便沉吟道:“列公,據此看來,我軍倘若大舉攻金。有多少把握能一舉滅其國?滅金之舉,對於我大宋利弊如何?”

這麼大的一個題目,慢說是在座諸人,就連高強自己也沒有多少心理準備,原先他頂多只是想要把金兵擋在燕山之外。大宋疆土得以保全就好,哪料到現今居然要認真地考慮是否要滅掉金國這樣的大題目?因此一句話問出來,滿堂的文武都是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貿然開口應答。

少有地做了一回冷場王,高強頗覺無趣,轉念一想不由得啞然失笑,要建立一個國家,和要滅亡一個國家。都是同樣的不容易,自己與部下都沒有做好充分地準備,現今地沉默不正顯出自己這個念頭的不成熟嗎?

他正要開口,忽聽朱武道:“相公。金人雖然勇猛狡猾,然而兵力既寡,田土又復貧瘠,特小寇而已,若遼國疆域萬里。屬國數十。方乃我朝心腹之患。是以北疆之事,還當以遼爲主。下官以爲當存金國以分遼國之勢。”

高強聽來倒也有理,本來就是他地一貫主張,正要點頭稱是,忽然陳規又搖頭道:“此話不然,如今燕雲既復,我大宋在北地首重遼東,遼東若在我手,則契丹兩面受敵,勢必不敢輕舉妄動,我中原有泰山之安。倘若今日放過金國,他日契丹與之聯合攻我遼東,遼東三面受敵,如何可守?自當趁此時一舉而滅金國,收取遼東諸部爲我之用,率其兵西向以威懾契丹,纔是道理。”

頃刻之間,兩名主要軍師已經形成了對立地觀點,而諸將紛紛發表意見,亦是或贊同存金,或主張滅金,衆說紛紜,不一而足,高強聽了半晌,只覺得哪一邊都有道理,一時間頭都有些大了,忍不住便道:“茲事體大,非旦夕可定,列公可看詳其事,擇日再議,今日便先散了吧!”

一時衆人皆散,高強轉到堂後,端着茶在那裡發楞,耳聽腳步聲響,卻是張所也跟進後堂來,見高強這般模樣,不由道:“相公,若是爲了金國之事煩惱,眼放着有一個人在此,何不向他問計?”

“卻是何方高人?”高強歪着腦袋,也沒當一回事,他是從來不信什麼山中隱士一出便定天下事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

張所笑道:“若論知宋金之間事,我大宋莫過於相公,相公既然一時難決,旁人亦無從置喙。然而我大宋之外,卻更有諸國,眼前此人便是他山之石,庶幾可解相公心中之惑。”

高強聽說,心中猛省,笑道:“公亮所言,敢是那阿骨打麼?地是得人!”當下片刻也不耽擱,便與張所來到囚禁阿骨打的所在,見牛皋依舊在這裡把守,問過了阿骨打一切如常,每日裡能吃能睡,絲毫不以身爲階下囚爲意,不由暗想:“畢竟粗人有粗人的好處,倘若換了李煜、趙佶這樣的中原皇帝,怕不要終日以淚洗面,唱那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畢竟對方是一國之君,高強依足禮數命牛皋通傳了,方整衣入內,見了阿骨打拱手爲禮,阿骨打面色如常,亦還了一禮,並不開言。

“果然是胖了,臉盤大了一圈哩!”高強打量了阿骨打一眼,方笑道:“狼主,此間居,安樂否?”且將這一句經典問話,來看看身爲階下囚的國君是何等心態。

阿骨打自然不會說什麼“此間樂,不思蜀”,他看了看高強,忽地微微一笑,道:“承蒙高相公厚待,只可惜某無以爲報,只能待我家子弟報答相公了。”

高強一怔,道:“狼主只怕會錯意了,某家今日此來,並非要加害於狼主,只以多日不見,特意前來探訪而已。”

阿骨打面色不變,依舊微笑道:“相公不必欺我,阿骨打自被擒之時便無生還我國中之志,想必現今我國中已立新君,某在此一無用處,徒然靡費食物,相公不殺何待?”

高強聞言,心中暗喜,這話漸漸說得入港了。便笑道:“狼主獨居此間,不知外界消息,何以料得國中已然另立新君?我既受使節議和,亦不曾以狼主之身脅迫金國上下,區區月餘時間,難道貴國諸位貴人竟如此按捺不住麼?”他來到這裡,本就是想要從阿骨打地口中獲得足夠的信息,來幫助他定下對金國的方略,阿骨打主動將話題引到這條路上,豈非正合他地心意。

阿骨打好似全然不知高強的圖謀,卻道:“相公,可知我國中何以將國主號爲狼主?”

第11章 述往第三章第15章 拒戰(下)第六章 上第五十章第十一章第20章 開博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13章 街鬥(下)第18章 盤妻第10章 心曲第40章 遠人第38章 說親第十二章 上第66章 岱嶽序章第四十六章第50章 神兵第2章 上第8章 東瀛(上)第2章 下第19章 鐵牛(上)第20章 究問(上)第30章 內事第三十章第22章 括田(下)第19章 河水(下)第50章 神兵第六章第19章 獻甲第23章 花榮(上)第五十八章第五十七章第14章 二帝(上)第78章 莫測第5章 菩提第19章 獻寶第十一章 下第19章 殺巧第十九章第9章 行者第16章 奇案第三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十九章第36章 泯恩仇(上)第二十四章第13章 錢莊第22章 出奔第66章 岱嶽第9章 餘波第二章第15章 梁山第26章 思見第29章 談兵(上)第二十七章第12章 連心第四十九章第14章 行路第21章 詐病第五十章第30章 練兵第7章 射殺(上)第43章 新軍第18章 三問(下)第7章 盟議第3章 星變第29章 東溪村第71章 託夢第四十九章第20章 刺客第41章 立志第36章 反掌(下)第7章 盟議第2章 父子第34章 藏兵(下)第14章 麒麟第30章 議定(上)第17章 拔刀(上)第四章 下第7章 射殺(下)第21章 招降(下)第30章 練兵第13章 夜探(上)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16章 密議第2章 叔賊第四章 上第七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11章 連環馬(上)第二十六章第9章 美人第六十七章第四十章第22章 無聲(上)第五十四章
第11章 述往第三章第15章 拒戰(下)第六章 上第五十章第十一章第20章 開博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13章 街鬥(下)第18章 盤妻第10章 心曲第40章 遠人第38章 說親第十二章 上第66章 岱嶽序章第四十六章第50章 神兵第2章 上第8章 東瀛(上)第2章 下第19章 鐵牛(上)第20章 究問(上)第30章 內事第三十章第22章 括田(下)第19章 河水(下)第50章 神兵第六章第19章 獻甲第23章 花榮(上)第五十八章第五十七章第14章 二帝(上)第78章 莫測第5章 菩提第19章 獻寶第十一章 下第19章 殺巧第十九章第9章 行者第16章 奇案第三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十九章第36章 泯恩仇(上)第二十四章第13章 錢莊第22章 出奔第66章 岱嶽第9章 餘波第二章第15章 梁山第26章 思見第29章 談兵(上)第二十七章第12章 連心第四十九章第14章 行路第21章 詐病第五十章第30章 練兵第7章 射殺(上)第43章 新軍第18章 三問(下)第7章 盟議第3章 星變第29章 東溪村第71章 託夢第四十九章第20章 刺客第41章 立志第36章 反掌(下)第7章 盟議第2章 父子第34章 藏兵(下)第14章 麒麟第30章 議定(上)第17章 拔刀(上)第四章 下第7章 射殺(下)第21章 招降(下)第30章 練兵第13章 夜探(上)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16章 密議第2章 叔賊第四章 上第七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11章 連環馬(上)第二十六章第9章 美人第六十七章第四十章第22章 無聲(上)第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