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楷乃是趙第三子,年紀比他大哥趙桓小了兩歲,尚冠,因此目下爵位還只是嗣王,號爲嘉王。此子生母是王賢妃,原先與當今鄭皇后同爲向太后押班,後來當趙登基作了天子之後,亦一同被向太后賜予趙爲宮人,故而自來有寵。

若說這王賢妃的命,也真是不好,大行王皇后在的時候,她當然沒有什麼機會,王皇后後,原本她與鄭皇后皆有機會母儀天下,她自己生了一個兒子趙楷,甚得趙喜愛,算起來還多了幾分優勢,母憑子貴麼。可是強中自有強中手,鄭皇后的手段更是高明,先是交結大宦官樑師成、黃經臣以爲奧援,宮外又有外戚鄭居中這樣的重臣,再加上她對於王皇后所生的嫡長子趙桓關愛有加,視同己出,幾樣加起來可就勝過了王賢妃這單薄的一招母憑子貴了——況且你兒子也不是長子!

於是乎,王賢妃就只能眼睜睜看着鄭皇后風光封后,一腔心思全都放在了兒子身上,至少趙桓成年之前,東宮之位尚且虛懸,趙楷素來又得趙寵愛,還是頗有機會立爲太子的。事實上,趙楷作的也算不錯了,比方那年蔡京回京獻《哲宗實錄》,趙在玉清樓擺下鹿鳴國宴之時,一旁侍從的就是年方十三歲的趙楷,而不是太子趙桓,足見其在諸皇子中最有寵。

可是不管你再有寵,鄭皇后這一方實力終究堅強無比。因而今年趙桓成年之後,仍舊順理成章地以嫡長子身份正位東宮,大宋以立儲昭告天下,大赦諸路,另有封賞若干。

“衙內,據樑大鐺秘言,三大王自以失意東宮,乃是出於宮外無有強援。不及鄭皇后有鄭左丞相助。”樑大鐺即是樑師成。大鐺者。大宦官也。三大王則就是說的趙桓。當時人不叫皇第幾子,都按照排行叫大王,乍聽上去倒有些象山寨裡盜夥地叫法。許貫忠一壁說,一壁看着高強的臉色變幻。肚裡禁不住的好笑:“環顧當朝羣臣,以衙內春秋最盛,而功又最多,位望亦重。更難得是衙內雖然與鄭左丞交好,卻素來不曾干涉宮中之事,與太子亦素無交往,若是三大王能夠與衙內攀上交情。倒有機會扭轉乾坤。”

高強苦着臉,把頭搖得象波浪鼓一般:“沒機會,沒機會!東宮已定,太子無罪之人,若要易儲。那得鬧出多大的風波來?除非是起兵。效法那唐太宗,或許還有幾分希望。”這話也就是他敢說。而且也就是在這大名府翠雲樓這樣的自己地盤說說,換了旁人的話。敢想都未必敢說。

許貫忠見怪不怪,竟也絲毫不以爲意,笑道:“三大王之所以非衙內不可,多半亦是看準了衙內手握兵權,老太尉又典禁兵,一旦起兵的話,京畿之內旦夕便可底定……”

“說不得,說不得!”高強繼續大搖其頭:“我父子是活膩味了。還是好日子過夠了?放着眼下位極人臣的榮華富貴不去享受,偏偏要提着腦袋去幫着他三大王登基作皇帝!對本衙內又有什麼好處?”

他瞪着眼鏡看許貫忠,想要從他面上看出些端倪來。卻見許貫忠笑地高深莫測,笑得他心裡直發毛:“衙內,你目下位極人臣是不假。豈不聞易經雲,亢龍有悔?衙內一戰平燕。手握十餘萬重兵,國家財計又是泰半操於衙內之手,正是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今上是賞無可賞,封無可封,多半此番回京之後,衙內只有自請致仕交出兵權,方可保得己身平安。如此一來,以衙內鼎盛春秋,功高蓋世,卻要就此優遊林泉,心中豈能不懷怨望?這便有用得着他三大王之處了。”

“交出兵權?”高強一怔,這下方纔真正上了心:“未必吧,此番出兵,我僅爲副使,功在童貫之下,若是依照祖宗遺訓,封王地是他童貫,這致仕交兵權地也該是他纔對。況且北邊大事方殷,東有女真,北有殘遼,又有遼東常勝軍未定,諸般大事非我不可,這兵權若是一交,何人能擔此重任?”

卻見許貫忠並不答話,只是二目定定地看着他,高強心裡一驚,擰起眉毛來怒道:“貫忠,你當真以爲我是那等戀棧權位之人,手握大權只不肯放麼?十年終始,不想連你也是這等看我!”

見他發怒,許貫忠忽地笑了起來:“十年光陰非短,不想今日之衙內,眼光竟還是與當日大名府河上相逢時一般地清澈!衙內,小人與你一場主從,自然知你心意,只是旁人卻未必知曉,單看你年紀輕輕便即得享大名,多少人幾世都未必能有的成就,你輕輕易易便做到了,人心豈能容你?刻下汴京中的謠言,已經傳的滿天飛舞,什麼驚世駭俗地話都說出來了,小人聽的最多的一件,便是說衙內你要作那安祿山!”

這三個字一出口,高強已是臉色鐵青。這造謠人的水平還真是高啊,安祿山怎麼造地反?不就是憑着燕京造的反麼!況且,大宋朝最忌什麼?忌的就是武將跋扈,尾大不掉,一旦出現了這樣的苗頭,甭管你是功高蓋世還是萬里長城,一概拿下沒商量,杯酒若是釋不了你地兵權,那就給你來個風波亭!安祿山,還是岳飛?這是個問題……

兩者都不作的話,也有一條路,作石守信,兵權一交,買田養老,從此優遊林泉,不問世事,專心陪家中美人調笑,人說出名要趁早,娶美人更要趁早,老來娶了美人只能看不能吃,那就等着戴綠頭巾,本衙內能有這樣的豔福,羨煞多少田舍翁吶!

可是有一樁事是我學不來石守信的,人家命好啊。那時候大宋朝剛剛開國,交了兵權可以回家享幾十年的福,我呢?就看眼下這北邊地局勢未定,要是養虎爲患,過了幾年大敵入侵,難道眼睜睜看着本衙內地嬌妻美妾都被異族搶了去?是可忍孰不可忍!

高強揹着手,在屋子裡轉了三圈,這腦子裡的念頭也轉了三圈。畢竟何去何從。委實難以取捨。他驀地擡頭。橫着眼睛去看許貫忠:“貫忠。你隨我多年,向來是我智囊,爲何今日曾無一計教我?”

許貫忠見他彷徨無計,心下忽覺不忍。一路走來,高強吃了多少辛苦,費了多少心力,這世上恐怕沒有人比他看地更清楚了。百年國運一肩挑,偏偏他又不是什麼命世賢臣,十年前還只是一個京城裡的花花太歲罷了!有高強這面鏡子在此,真要愧煞天下多少讀書人吶!

定了定心緒。許貫忠方道:“衙內,十年來你日夜籌思,步步驚心,如今平燕凱旋,得享大名。爲何不趁此時激流勇退?貫忠非是不知你心中大計。關係到我大宋百年國運,奈何這天下不是隻有衙內一個人。大宋乃是我大宋萬萬子民之大宋,爲何定要衙內一肩擔當?若聽貫忠一言。就此交出兵權,致仕終老,學那郭汾陽,七子八婿,壽考令終,

事!”

見高強瞪起眼珠來,許貫忠忙搖手道:“衙內莫慌,待小人把話說完,再惱也不遲。”

高強哼了一聲,壓着肚子裡的話,只瞪着許貫忠道:“你說!你說!”

“北邊雖有大事,然而遼國新敗,未能即起,復有遼東常勝軍在彼,緩急應可支吾。若數年之後,當真大事緊急,朝廷用人之際也當再起衙內爲帥,那時節亦可爲國效命,何必在這風口浪尖之上戀棧不去說到此處,許貫忠已是動情,眼圈亦有些紅了,驀地雙膝下跪,一個頭磕在地上:“衙內,聽小人一言,此爲保命全身之要,衙內十年辛勞,到此時也該放手歇息一下了!”

望着伏在面前的許貫忠,高強縱有滿腹的話語,此際一時也說不得了。相隨十年,幾曾見過許貫忠這般懇求於他?大家相逢道左,一見如故,就連“託以心腹”這樣地話都不足以形容他和許貫忠之間地交情和信任,彼此間再如何開些玩笑,議論國事,也從來都是坐而論道,都是彼此眼睛望着眼睛地說話,何曾見過許貫忠地脊背朝天臉朝地?把心腹人當奴才,這是什麼樣的混帳人才會作出來的事!

他走上前去,雙手將許貫忠攙扶起來,又替他撣了撣下襬的塵土,嘆了口氣道:“貫忠,我已知你的心意了,只是我素來以國士相待,你亦無需如此苦了自己。不錯,眼下我功成名就,北邊亦是一時無事,哪怕就此交出兵權,致仕終老,這天一時半會也塌不下來。”

許貫忠見他這般說,正有幾分喜色,卻見高強握緊了拳頭,擡頭去看着北方,咬緊牙關道:“可是女真方興,遼國未滅,燕雲新附民心未定,我大宋又是百年來兵戈不興,拱手而治,萬一事有不測,如何應付?環顧朝中諸人,誰能繼我之後託此大事!”

他苦笑,搖頭,用力拍了拍許貫忠的肩膀:“貫忠啊!男人處世,總有自己非作不可的事,死也不能退縮和逃避地事,今日之事,捨我其誰!”

許貫忠望着面前的這個人,日漸長成的面容,業已被塞上的風霜刻畫出了幾道細紋,從前只愛握着美人手的雙掌,也被馬繮繩和刀柄磨出了幾塊老繭來。他心裡一陣酸,飛快地低下頭去擦了擦眼角,再擡起頭來時,已是一臉的堅毅,從容微笑道:“小人服了!雖說是時常相隨,然而知衙內卻不及小乙,小乙有一封書信到此,請衙內一觀。”

高強愕然,接過書信來看時,不看則罷,越看越是心驚。原來燕青這封信中,道盡了高強目下所面臨的困境,他與許貫忠意見相同,都以爲目下最穩妥的辦法,莫過於趁此機會交卸兵權,最好是連樞密使地職分也交卸了,但請領應奉局如故。如此則趙對他也放心,又離不開他理財之能,還可保證他地地位不失,以爲他日再起之地步。

然而與許貫忠意見相左的是,燕青卻認爲高強必不肯如此輕退,而北邊的局勢變幻莫測,執掌大宋軍機之人也不宜在這當口輕易更替。於是燕青在書信中便提出一着令高強匪夷所思地計策:“衙內之爲朝廷所忌者,一則以兵權,二則以財計,二者若去其一,則天子亦有借重衙內之處,亦素所信重,焉能輕易棄去?小乙不才,敢請自入仕途臨朝,與衙內建異計,以分衙內之事權。”

把燕青擡出來?高強第一個反應就是絕不可能,這浪子燕青歷來是他死黨,人所共知,那東南應奉局和大通錢莊俱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如的鐵桶地盤,就算把他擡進朝堂爲官,不過是又多一個高強的黨羽而已,其權勢益張,如何能分高強之勢?

“貫忠,小乙寫這樣一封信,所爲何來?以小乙之智計,當不致於見不及此罷!”

許貫忠點頭道:“衙內知小乙甚深,惟此計轉折細微,書信中不盡道明,小人來前已與小乙在河上密會,細細商議了始末,自可在此道於衙內。”說罷附在高強耳邊,習習嗦嗦說了一大通,高強聽的面色變幻,怔忡良久,緩緩搖頭道:“此計大出情理之外,實乃詭道之極,連我都難以逆料其中玄妙,遑論其餘?只是此計轉折殊多,一着不慎則滿盤皆輸,某卻以爲過於難行。”

許貫忠道:“小人亦如衙內這般說,只是小乙說道,若要穩妥,自以衙內自請致仕爲上,一了百了,乾淨利落,只恐衙內不能如此罷了。若是不退時,亦只得用此一道計策,若然得成,則數年之內朝臣儘可操於我手,衙內大事可必;縱或不成,也可尋機退隱,不**家富貴,有小乙在朝中爲衙內張目,大事亦有可爲。”

高強沉思再三,亦是委決不下,這正是一條十字路口,往前走,路是有的,只是艱危險阻,崎嶇難行,兩旁不是刀山火海就是地雷陣;往後退,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卻是放棄了自己爲之奮鬥了這許久的事業,大事如何未可定論。

許貫忠將事情反覆論定,業已盡到了自己身爲智囊的責任,此際雖見高強躊躇難決,心中大是不忍,卻也強忍着不發一言。身爲決斷者,在這一刻就是無比的孤獨,不管你身邊有多少名臣猛將,手中有萬兩金銀,身後有百萬雄兵,在決斷的那一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幫你一分一毫。

回京去和老爹高俅商量?不用想,那一輩子深通韜晦之計的老爹定然是要他交出兵權致仕,一家子安享富貴,還用得着商量麼?許貫忠之所以趕着來到大名府向自己進言,亦是慮及此節罷。

見高強轉了一圈又一圈,許貫忠亦知他彷徨,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忙道:“衙內,魯大師日前方從遼東返京,暫住大相國寺之中,衙內何不回京去向他老人家請益?”

高強聞聽此言,雙目一亮:魯智深竟回來了?把這樁事去問他,卻是得人,這花和尚素來靈臺清明,燭見甚深,又是在遼東待了這些時,只怕對於北地大計也有些所得罷?

他雙掌一擊,喜道:“就是這般!待我回京去向魯大師請益,求他老人家爲我指點一條明路罷了!”雖然是懸而未決,到底眼前輕鬆了一些,高強甚是輕快,又與許貫忠說了些汴梁近來的人事等情,得知左相何執中病情甚重,料來已過不得今年,朝中覬覦相位者甚夥,相互間排擠傾之情日漸嚴重,眼見得又是一場洗牌。

內事,外事,這是絞在一起的兩股繩,什麼攘外安內,哪有什麼先後?還是現代一位偉人說的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人生就是走鋼絲,看你走不走的過吧!

政和六年四月丙寅,大宋樞密使、河北河東宣撫副使高強,從燕山凱旋迴京。

@!!

(未完待續)

第3章 下第25章 開戶(上)第15章 奚車(上)第17章 拔刀(上)第七十七章第十八章第24章 詢奸第1章 上元第21章 招降(下)第16章 試軍(下)第56章 踹營第18章 抽薪(下)第35章 武松(下)第四十四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六十四章第四章 上第二十八章第8章 東瀛(下)第40章 結局(下)第四十二章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2章 燕京(上)第二十四章第35章 動員(上)第2章 下第52章 審死官第九十章第81章 底定第三十三章第18章 逃亡第四十四章第32章 奔襲(上)第12章 連心第75章 洗錢第六十三章第一章第8章 龜頭(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八十七章第1章 清溪銀(下)第73章 暗盤第36章 張榮第9章 索索(上)第19章 藥師第七十八章第11章 出使(下)第18章 召見(下)第三十七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二章第31章 天書(上)第39章 嫁禍(下)第15章 頭陀(下)第4章 述職(下)第21章 追失(上)第35章 下第1章 時遷第三十七章第一章第22章 房中第二十五章第八十五章第八十一章第61章 死戰第二十二章第22章 平匪(下)第37章 包裝(下)第9章 到任(下)第3章 籠絡(下)第4章 述職(上)第27章 淵源(下)第39章 嫁禍(上)第15章 拒戰(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四十六章第21章 博覽會(下)第6章 心戰(下)第22章 路遇第17章 降服第二十二章第71章 託夢第66章 岱嶽第二十章第六十章第1章 孟州第69章 清照第十九章第20章 至尊第5章 齟齬(上)第29章 談兵(下)第1章 放榜(下)第1章 時遷第四十章第79章 鴻門第18章 盤妻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2章 審李(下)第十四章第16章 交易所
第3章 下第25章 開戶(上)第15章 奚車(上)第17章 拔刀(上)第七十七章第十八章第24章 詢奸第1章 上元第21章 招降(下)第16章 試軍(下)第56章 踹營第18章 抽薪(下)第35章 武松(下)第四十四章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六十四章第四章 上第二十八章第8章 東瀛(下)第40章 結局(下)第四十二章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2章 燕京(上)第二十四章第35章 動員(上)第2章 下第52章 審死官第九十章第81章 底定第三十三章第18章 逃亡第四十四章第32章 奔襲(上)第12章 連心第75章 洗錢第六十三章第一章第8章 龜頭(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八十七章第1章 清溪銀(下)第73章 暗盤第36章 張榮第9章 索索(上)第19章 藥師第七十八章第11章 出使(下)第18章 召見(下)第三十七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二章第31章 天書(上)第39章 嫁禍(下)第15章 頭陀(下)第4章 述職(下)第21章 追失(上)第35章 下第1章 時遷第三十七章第一章第22章 房中第二十五章第八十五章第八十一章第61章 死戰第二十二章第22章 平匪(下)第37章 包裝(下)第9章 到任(下)第3章 籠絡(下)第4章 述職(上)第27章 淵源(下)第39章 嫁禍(上)第15章 拒戰(下)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四十六章第21章 博覽會(下)第6章 心戰(下)第22章 路遇第17章 降服第二十二章第71章 託夢第66章 岱嶽第二十章第六十章第1章 孟州第69章 清照第十九章第20章 至尊第5章 齟齬(上)第29章 談兵(下)第1章 放榜(下)第1章 時遷第四十章第79章 鴻門第18章 盤妻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12章 審李(下)第十四章第16章 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