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旱災將臨

第40章 旱災將臨

“對了,那個什麼好漢幫的查清楚了嗎?”李泰對馬周道。

“一羣在長安混不下去的潑皮,逃出長安又不甘心離開,見到我這邊發展不錯,便準備在這裡紮根下來!”

馬周補充道,“那些小偷在大理寺走了遭,還是很好說話的!”

李泰道:“那不良人成立後,就拿這個好漢幫立威吧!

你可以跟孔雀商量一下,她對本地的一些幫會組織應該都是清楚的。

我不喜歡這些蠅營狗苟,不聽話的就都鏟了吧!”

“都殺了?”馬周聽到這話一愣,因爲李泰的殺心沒這麼重的啊!

李泰道:“煤炭礦場不是缺人嘛,抓了丟到礦場裡面好了,一切刑罰以勞動爲主。

當然,他們既是犯人不是工人,那服刑期間自然沒相應待遇,另外腳上也要帶着枷具。

如果他們撐過服刑期不死,就說明他們罪不至死,贖完罪自然給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

馬周聽到李泰的話,眉頭不由挑了挑,總感覺李泰還是太仁慈了。

畢竟不砍對方一隻手,不在對方臉上烙個印,他們又怎麼能記得這教訓呢!

不過,既然李泰這般的說,那馬周也就不再多說什麼,按李泰的話去做也就是了。

“諾!臣定然竭盡所能,安撫民怨!”戴胄無比認真的對着李世民回答。

李泰都不客氣的判決了去挖煤,只不過看在年齡較輕,從業時間短的判決了三到六個月,而那些只要幹了一年以上的全部是三到五年不等,至於吳大則是二十年。

總不可能小心謹慎到連捕快小吏都被上面的御史抓着說我收買人心吧!”

說實話大理寺那邊總感覺李泰判決太輕了,提議要不把吳大的手砍了以儆效尤。

魏旭雖然退伍了,但身上還有着個陪戎副尉的散官頭銜,但沒實際權利,算是虛爵。

只要越王一句話,若非唐律,這些潑皮我等便是拔刀斬殺了他們!”

不良人的服裝過些天會統一發放給你們,每月每人發放一吊錢和三鬥糧,伍長每月兩吊錢五斗糧,至於不良帥等同九品官員俸銀俸祿,另外節假日也會有所補貼福利。

但那些補種了春小麥,或者其他在春夏生長的農作物,可就相當難熬了!

雖然去年遭遇了一次旱災,所以在秋收時李世民在長安城開了不少水井,喝着地下水倒也能將就着活下去。

除了大商鋪以及學校周邊爲重點巡邏場所,等港口碼頭建設起來,還需要派人維持秩序。

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卻是笑着說道,“我便去看看那高陵之地有何奇特!”

“這位大哥,聽聞高陵縣不是新建立,素來第一年免除徭役。

比較起整個關中地區因爲逐漸升高的高溫,百姓們自然有幾分苦不堪言。

早知道自己就抓了吳大獻給李泰了,說不定就能夠討個官職做做。

雖然說是輕車簡從,但實際上李世民的身邊還是安排了百來位的玄甲軍騎兵。

“諾!”魏旭聽到李泰的話,一邊低頭一邊彎腰的退出去。

戴胄沉默了一下,無比肯定道:

“乾旱旱一片,尤其關中百姓若真走投無路,必定會不斷匯聚長安。

只不過在等李泰什麼時候騰出手來,來對付他們而已。

“諾!”魏旭連忙答應下來,敬畏道:“如今這世道,每月一吊錢三鬥糧的活哪裡有。

“經過去年的蝗災旱災,百姓手中到底還有多少的存糧,我等可想而知。

表示自己還老當益壯,所以不想要退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打腫臉充胖子了。

這時候,李世民見到杜如晦依舊在大殿中並沒離開。

“君羨,你去找個百姓過去問一問,看看青雀如何讓百姓在如今服役的!”李世民道。

另外所有損壞物品計賬,等一會兒會有人過來賠付你們損失。”

“旱情已經露出少許端倪,諸卿,去年先旱後蝗災情歷歷在目,切不可小視!”

還是那句話,服刑期年沒死,李泰算他們罪不至死。

“軍爺,軍爺發生了什麼事?”賭坊坊主見到這幕連忙出來詢問。

李泰點頭道,“接下來跟馬縣丞對接,在這高陵縣之內,他便代表我的意志。”

但高陵縣靠着渭河與涇河兩條河流,在筒車幫助下,河流兩岸耕田依舊能享受水源滋潤。

但問題不是長安城內而是在長安城外,那些種了冬小麥的田地還好,因爲差不多都已經收成得七七八八,現在要麼種些季節性豆菽,一邊滋養土地,一邊多點收穫,虧了也就虧了。

另外很多不服老,不想要退休的老臣,基本上都是騎馬來的。

李泰據理力爭才讓吳大的手給保留了下來,讓吳大去挖煤說,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不過因爲這越來越熱的天氣,李淳風原本纔剛規劃完的長安到高陵的道路都來不及動手。

現在有李道宗送過來的這些退役兵士,對付起這些灰色組織也更加順手。

這事情做得,大理寺的人都稱讚李泰仁義。

李君羨見到一個正在服役的中年人,便開口道:

而且他也讓手下人暫時不要幹活,而自己則賭錢快活下,結果好些壯漢闖入賭坊中,直接便把吳大給抓住了。

只不過這時候,朝廷沒有什麼閒心管李泰的事,因爲隨着春耕後,現在已經五十多天都沒下雨了。

“臣雖在去年秋收時在關中各地建立倉儲,但去年既旱又蝗倉儲有限,只可解一時之急。

“不是!請陛下到高陵縣一觀,定然會有所收穫!”杜如晦自信道。

對幾乎完全是馬週一手建立起來的城鎮,想在這裡面尋找一個外地落戶的灰色幫派組織,實際上一點都不困難,馬周很早就把這幫派的情況摸索得七七八八。

李世民對戴胄認真的說道。

不得不說,有馬周給李泰打下手,李泰都還沒遇到問題,馬周就把這件事給解決了。

畢竟長安城有着“八水繞長安”的美譽,裡面的人至少不會渴死。

而且高陵縣上來修築的百姓還不少,幹得那是熱火朝天的,讓李世民很是不舒服。

李泰撇撇嘴,老老實實的寫了一封奏章,發給了朝廷。

“不良帥魏旭,專門負責逮緝拿之事。”

“克明?你可還有事?”李世民看着杜如晦帶着幾分疑惑。

說真的,自從自己登基後就沒一年是有好日子的,各種災難更是繼二連三的下。

若他們真是不珍惜這活,莫說等越王您出手,我就把他們給踢出這不良人隊伍!”

“臣遵旨!”豆盧寬聽到這事情連忙答應下來。

坊主見狀,自然是半個字都不敢多說。

一同前去的還有好漢幫的三十幾名核心人員,以及百多名的外圍人員。

你且跟來人說清楚了,我最煩手下人不講規矩,更容不得你們欺負平民百姓。

而李世民與杜如晦兩人早年都是經歷過軍旅生涯的,兩人的騎術完全沒有問題。

無論如何需得撐到雨水降下,切不可發生民亂!”

我們需得準備好讓他們活下去的粥棚,這怕又是一大筆的財物。”

把這些傢伙的判決處理完,便需要給大理寺那邊複覈。

這時候李世民都忍不住懷疑,難道真因爲自己殺了李建成所以老天覺得自己德行不修?

“這些不過只是退伍的殘疾士兵,把他們組織起來老爹會說自己收買人心嗎?

算了,先寫一份奏章上去,把這件事情先說清楚。

當初李泰喊出行刺的事情別的地方未必清楚,但在高陵地界哪裡不議論紛紛。

所以這次旱災對高陵縣來說,只要別是渭河跟涇河干涸了,基本上問題不大。

“高陵?可是青雀惹了什麼麻煩?”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語疑惑道。

“玄胤,此時交給你民部來全權處理,司農寺,太僕寺,光祿寺三寺協理。

魏旭低着頭彎着腰,對李泰恭敬道。

尤其李世民虎牢關一戰那騎戰甚至算得上是藝術,所以李泰坐着牛車要半天的路程,對於李世民來說,騎着自己的駿馬半個時辰飛馳,差不多就到高陵縣內了。

而李世民與杜如晦兩人並沒坐車,而是選擇了騎馬。

“諾!”李君羨聽到李世民的話語,身騎白馬,手持銀槍,便是離去。

但臣怕旱災繼續下去,百姓們怕不得不背井離鄉,來我長安就食就飲!”

“若無事諸位退朝,執行公務吧!”李世民揮揮手,感覺又是疲勞了幾分。

而吳大在絕望中被押送到高陵府衙,結果半天時間都沒就被馬周判罰送礦山去挖礦去了。

“豆盧尚書!”李世民大聲道。

現在兩百人肯定是不夠的,你儘可能再多招募些退役的大唐軍人。

這些騎兵雖然沒有身着重甲,但他們的精神面貌與普通軍隊截然不同,一舉一動之間有着一股不可言語的整體感,彷彿這百來騎宛若一體。

“百姓因旱災而來長安,朕需得在長安穩定人心,你替朕去泰山祈雨,十日之內動身。”

“不敢當,不敢當,越王肯用我等身有不良之人,乃是我等的大恩人。

若受不了這規矩,莫要入這不良人的隊伍!”

去年雪融化後滋潤了土地,但自從進入到五月開始現在都六月末了,天氣那是越來越熱,但雨水卻一滴都沒有。

“聖人要不要去找一個人問一問?”聽到李世民這話,杜如晦神色嚴肅道,他可不是讓李世民來看這個的。

“貴人可不要誤會了縣令,他可是個好人,他可沒徵召什麼徭役,大家都是自願來的。

還是那句話,在唐朝的大官只要不會騎馬,那是肯定會被同僚嘲笑,除非真是老弱病殘,否則基本不會有人選擇坐車的。

戴胄站出來卻是神色嚴肅的說道:

雖然有幾分先斬後奏的嫌疑,但老子怎麼說也是親王啊。

爲何百姓們會來這邊幹得如此辛苦,看起來好像要修一條長道啊!”

“此行能把好漢幫一網打盡,辛苦魏陪戎了!”李泰對魏旭道。

“臣在!”豆盧寬連忙站了出來。

只是他不知道居然是吳大做的,更沒想到吳大這般膽大,刺殺了李泰還敢來賭坊賭錢。

已經瞎了一隻眼睛,用黑色眼罩罩起來的魏旭,拿出令牌道,

“我們奉越王之命捉拿好漢幫首領吳大,無關人等勿動。

第三天好漢幫的幫主吳大還在賭坊中賭錢,畢竟當初所謂的刺殺事情已經過了好些天了,吳大以爲風頭已經過去了。

不過這百騎飛馳到高陵縣時,很快李世民便見到通向高陵縣的道路正在修築。

另外若你們中有人敲詐勒索,爲難平民百姓被我知道,不但革除不良人的隊伍,而且我會派人去鄉里通告,告知擱職的理由。

去年的旱災歷歷在目,他們馬上就找李世民求援了!

這徭役隊伍就被馬周先拉過去梳理水渠,確保高陵能借助渭河涇河渡過這次難關。

這中年人打量了一眼李君羨,面上帶着幾分的畏懼,卻是如實說道:

李世民見到這幕,皺起眉頭開口道,“我記得高陵縣百姓是流民組成,案例今年應該是不服徭役的纔對,莫非青雀橫徵苛役,強迫百姓修此道路!”

但高陵縣一家沒什麼事,可不代表着整個朝廷沒事,甚至問題相當的大!

李世民很頭疼的看着這些奏章,因爲關中各地縣令相繼上奏,因爲連月沒有下雨,百姓們的種植下來的作物已經有些枯死了。

而更重要得是,旱災導致飲水斷絕,對百姓而言這更是致命的!”

“臣想要請聖人輕車從簡,出長安城去高陵縣看一看!”杜如晦恭敬道。

“嗯!”李泰點頭道,“以後由你負責統帥不良人。

“你的意思是?”李世民聽到戴胄的話語,開口道,“卿擔心會因旱災而出現民亂!”

因爲我們這邊種冬小麥爲主,小麥豐收了以後正好在農閒,大家總不能在家裡坐吃山空。

縣令說來這裡幫忙就能吃飯,這可是好縣令啊!縣令可沒有徵召徭役,我們就來幫忙!”

“原來如此!”李君羨聽到了這話點頭道,“諸位中午能吃到什麼?”

“白白的大饅頭,還有蛋花湯,甚至隔一段時間,還能吃上鴨肉,真管飽啊!”這中年人很是幸福的舔舔舌頭。

(本章完)

第26章 建設商鋪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449章 考成法第163章 三個人選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404章 高昌餘波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68章 繼續科考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10章 兩文錢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159章 棉布第434章 六鏡花·傳承第487章 精神天賦的運用(今天一更)第306章 李春第48章 盡興而歸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78章 杜如晦的決定第231章 準備離開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336章 博彩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298章 跪下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40章 旱災將臨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49章 孔雀的嘗試第230章 李世民很頭疼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343章 大唐的棋聖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75章 分校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150章 軍樂師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368章 心態崩了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3章 匯聚學府第463章 懲處餘黨(今天一更)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112章 馬週迴來了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75章 分校第409章 所謂壯陽特產第229章 薛仁貴行動中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425章 李泰擺爛中第204章 八牛犁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99章 杜如晦來訪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246章 進步神速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72章 集裝箱第181章 河東衛家
第26章 建設商鋪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449章 考成法第163章 三個人選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404章 高昌餘波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68章 繼續科考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10章 兩文錢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159章 棉布第434章 六鏡花·傳承第487章 精神天賦的運用(今天一更)第306章 李春第48章 盡興而歸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78章 杜如晦的決定第231章 準備離開第151章 嶺南大捷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336章 博彩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188章 興修運河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298章 跪下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98章 順利的伏擊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40章 旱災將臨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283章 長樂完婚第49章 孔雀的嘗試第230章 李世民很頭疼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343章 大唐的棋聖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75章 分校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150章 軍樂師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368章 心態崩了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3章 匯聚學府第463章 懲處餘黨(今天一更)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112章 馬週迴來了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75章 分校第409章 所謂壯陽特產第229章 薛仁貴行動中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425章 李泰擺爛中第204章 八牛犁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99章 杜如晦來訪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246章 進步神速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72章 集裝箱第181章 河東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