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我和我的戰友們趴在廢墟之後,看着這一場即將到來的坦克對決,然而令我們失望的是,這場期望中的對決卻是並沒有如同我們希望的那樣發生,因爲展開獵殺的並不是2005型主戰坦克的140毫米坦克炮,而是有着‘死亡獵殺者’的紅箭-9L重型反坦克導彈以及被稱作是“打悶棍者”的機動火炮系統,和之前的6×6坦克殲擊車或者8×8輪式突擊炮不同,在統一了100毫米、120毫米等不同口徑火炮之後,機動火炮系統不僅是採用105毫米線膛炮,而且除了反坦克能力之外,還極大的增強了直接支援能力。其不僅僅是我們這些機動步兵的直接火炮系統,更是我們的拳頭力量組成之一。

如果要是面對印尼人的那些美製M1A1艾布拉姆斯式主戰坦克,這些機動火炮系統充分地發揮了其對裝甲作戰的機動能力,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對那幾輛‘艾布拉姆斯’首先展開獵殺。那些由機動火炮系統的105毫米線膛炮所發射的105毫米破甲彈可以在兩千米的距離輕而易舉的洞穿700毫米厚度的勻壓制鋼板,由於一般來說,聚能破甲戰鬥部的主要性能指標是破甲威力,故而一般人都僅僅將破甲威力用穿透裝甲的深度來衡量,但實戰中,卻是往往要求金屬射流破甲後還有後效作用,也就是穿透裝甲的射流還要具有殺傷乘員、毀壞儀表和機件、引燃油箱或引爆彈藥的能力。正是因爲這樣,機動火炮系統所採用的105毫米破甲彈着重強調了破甲能力,要求首先彈藥要獨立地依靠聚能射流破甲成孔,然後緊接着沿孔送進鋼辛彈,以加強或彌補射流後效作用的不足。這樣極大的增強了機動火炮系統的對戰車作戰能力。

至少敵人現在也明白這些機動火炮系統的105毫米線膛炮完全不是自己的這些‘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上所裝備的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所能夠媲美的,那些105毫米破甲彈的威力也不容小覷,雖然線膛炮由於自己的限定原因在使用滑動彈帶發射長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其效果並不如低壓滑膛炮理想,但由於線膛炮發射的炮彈在飛行中是高速旋轉的,而旋轉可以保持軸向的穩定性,而且受氣流/風的影響較小,因此彈丸更容易保持方向穩定性,遠程攻擊時精度更高,而恰恰這對於破甲彈和榴彈來說尤其有利,因爲滑膛炮畢竟由於是通過尾翼保持穩定性的,因此在遠程攻擊時精度要比線膛炮差一些。所以在遠距離的攻擊上,以及在對硬目標的攻擊效果上,線膛炮往往要稍勝一籌。

如果考慮到我軍裝備的機動火炮系統本身被賦予的任務,也自然能夠理解爲什麼這種支持火炮系統要使用105毫米線膛炮而不是120毫米滑膛炮了,由於線膛炮幾乎可以發射幾乎所有彈種,包括APFSDS(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線膛炮必須使用滑動彈帶方纔可以發射),而滑膛炮的主要彈種還只有APFSDS和HEAT(破甲彈)及普通榴彈三種。考慮到線膛炮發射的的其他種類的榴彈對戰場上各種硬性的軍事目標有較大的破壞威力,加之機動火炮系統本身面對戰場上多種作戰任務時,需要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所以當初在火炮的選擇方面,也就選用了105毫米線膛炮,此時,這種看似註定要被滑膛炮取代的直瞄火炮系統卻是讓印尼人感到了心寒。一發呼嘯而來的105毫米破甲彈直接命中了一輛外形低矮的俄製BMP步兵戰車,炮彈直接打在了纖小扁平的炮塔與車身的連接處,這裡是炮塔座圈下的備彈箱所在位置,破甲彈直接地洞穿了這輛BMP步兵戰車的裝甲,並引起了備彈箱的殉爆,殉爆的彈藥引起的猛烈爆炸將整座炮塔都掀離了車體,巨大的火球將這輛戰車完全地拆碎,車內的乘員全都死在瞬間,沒有人來得及逃出來。

敵人的那些步兵戰車面對擁有如此殺傷力的機動火炮系統幾乎是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在那些‘艾布拉姆斯’調轉頭來之前,這完全就是一面倒的單方屠殺,在機動火炮系統的遠程獵殺下,那些老式的步兵戰車幾乎只有被宰的份,別說是還以顏色了,他們甚至連躲開獵殺都沒有辦法,在機動火炮系統發射的破甲彈一枚接着一枚的呼嘯而來,撲向那些轟鳴着後退的敵人的履帶式步兵戰車,幾百米的距離上,那些破甲彈可以輕易地洞穿步兵戰車的防護裝甲,爆炸的威力能夠輕而易舉地撕碎這些‘薄皮棺材’薄薄的合金裝甲車身。在這些呼嘯而來的破甲彈撕開裝甲之後所迸發出的火球和氣浪的作用下,薄皮的裝甲戰車一輛接着一輛地唄點燃成爲堆堆燃燒着的殘骸。

不僅僅是那些步兵戰車,甚至法制AMX-30輕型坦克在威力巨大的破甲彈驚人的破甲力面前也是那樣的不堪一擊,一發呼嘯而來的破甲彈可以在兩千米的距離上直接將AMX-30坦克給打穿,由於AMX-30的車體由軋鋼焊接而成,炮塔爲鑄造,且車體前裝甲厚度爲70毫米,炮塔正面最厚爲140毫米,故而加裝了各種附加裝甲,其中包括GIAT研製的反應式裝甲,以彌補較爲薄弱的防護能力,但這樣的防護性能並不能夠抵擋得住‘可以在兩千米的距離輕而易舉地洞穿700毫米厚度的勻壓制鋼板’的105毫米機動火炮系統發射的破甲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坦克設計只重視防護而忽視火力和機動性,結果在二戰中吃了不少苦頭,於是法國人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在1950年代,法國人對坦克提出的要求是“火力、機動”這樣一來,設計指導思想也變成了‘重視火力和機動性而忽視防護’,AMX-30坦克就是這咱設計思想的產物。

當年法國人認爲“本國經濟實力比較薄弱,不可能大量生產和裝備坦克,所以主張增強坦克遠程火力,尤其是首發命中率,以抵消敵坦克數量優勢。同時認爲,裝甲防護應服從機動性,即在保證機動性前提條件下通過改進外形和減小尺寸等辦法提高防護力,而不靠增加裝甲厚度。”於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法國人制造出了AMX-30坦克,但是現如今,無論是機動性還是遠程火力方面,AMX-30已經遠遠落後於這個時代了。

雖然印尼軍隊裝備的B2型改進型AMX-30坦克在火控系統上做出了很大的調整,裝上了APX公司M581型綜合式COTAC火控系統,從而目標距離、目標高低、方位角速度和炮塔傾斜量等參數,由炮長的測距望遠合一式瞄準鏡自動獲取,由嵌入望遠瞄準鏡內的提前量計算機處理,通過光學補償器將交戰目標的高低向和水平向修正量在白天傳給炮長晝間瞄準鏡,在夜間傳給微光電視攝像機,從而大大增加了坦克火控系統的應對反應能力和遠程獵殺性能,但此時在2005型主戰坦克面前,這種老式坦克的改進型根本就是一種老掉牙的‘薄皮餃子’,只是那些駕駛2005型主戰坦克的坦克手們用來給自己的‘獵殺記錄’增加數量的‘開胃點心’罷了。

雖然B2型是AMX-30最爲先進的改進型,但那畢竟還是1980年代初,法國爲了提高本國陸軍坦克裝備水平,而以AMX-30B爲基礎研製成的,所謂的改進也不過是安裝有綜合式火控系統、微光電視系統和新型傳動裝置。首批AMX-30B2坦克是於1982年1月裝備第1機械化步兵師的第503坦克團,根據1994年的整頓案,法國人在將由第4重騎兵團改名而成的第501坦克團與第503坦克團合併組成第501-503坦克團(501e-503eRCC)這個新的作戰單位,即除了擁有團本部、搜索連、後備訓練連等直屬單位之外,下設有第501坦克戰鬥羣、第503坦克戰鬥羣兩個分別單位,各作戰羣下轄有各自的羣本部管理連和三個坦克連的同時,還開始用‘勒克萊爾’式主戰坦克來代替老式的AMX-30B2坦克。而這一批退役下來的AMX-30B2並沒有被送進鍊鋼廠的大熔爐內,而是被封存了起來,並在兩年之前被分別作爲軍援物資交給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人民解放陣線等國和組織陸軍部隊的手裡。這也就是我們現在面前的這些AMX-30B2坦克的來歷。

第172章第118章第238章第144章第60章第278章第116章第74章第8章第8章第257章第231章第12章第279章第245章第250章第179章第180章第310章第288章第306章第160章第291章第221章第284章第306章第183章第123章第253章第244章第249章第72章第143章第79章第28章第18章第202章第78章第212章第272章第259章第70章第312章第10章第171章第19章第72章第94章第250章第48章第162章第305章第209章第2章第226章第30章第16章第133章第181章第312章第267章第187章第101章第216章第305章第188章第285章 節第79章第250章第87章第155章第102章第131章第82章第17章第8章第52章第255章第119章第41章第258章第40章第10章第119章第42章第178章第51章第288章第52章第126章第14章第168章第48章第170章第59章第189章第288章第144章第29章第106章
第172章第118章第238章第144章第60章第278章第116章第74章第8章第8章第257章第231章第12章第279章第245章第250章第179章第180章第310章第288章第306章第160章第291章第221章第284章第306章第183章第123章第253章第244章第249章第72章第143章第79章第28章第18章第202章第78章第212章第272章第259章第70章第312章第10章第171章第19章第72章第94章第250章第48章第162章第305章第209章第2章第226章第30章第16章第133章第181章第312章第267章第187章第101章第216章第305章第188章第285章 節第79章第250章第87章第155章第102章第131章第82章第17章第8章第52章第255章第119章第41章第258章第40章第10章第119章第42章第178章第51章第288章第52章第126章第14章第168章第48章第170章第59章第189章第288章第144章第29章第1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