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之前攻擊前進的西集團根本沒有意識到印度人將自己的位置稍稍前移了一點,而且更沒有想到印度陸軍第18平原整理機步師的第1旅居然就在這裡建立了掩護位置。之前對於印尼第205國民警衛師和第207國民警衛師是採用的大縱深突擊戰術,也就是以強擊羣的模式來多路突擊,而集團主力則緊跟在各戰鬥羣之後,席捲敵人的防禦地帶。這種沿襲蘇聯紅軍的作戰方式強調的便是速度與火力,當強化了進攻力量,且採用三位一體化突擊戰術的攻擊部隊開始洶涌前進的時候,對固守防線的印尼人來說是,一切進攻部隊都是極其致命的,因爲那些戰鬥羣的突擊就如同是多箭齊發一樣,從各個方向直接捅入防禦縱深中來,多支中隊的強擊羣多路並進,直接就使得防禦線土崩瓦解,這主要與印尼人的兵力不足,無法掌握可以及時形成反撲的預備隊有關。這些多路同時進攻的戰鬥羣就如同一把把切割黃油的鋒利小刀一樣,將整個防禦線切割得支離破碎。

本就作戰力極其有限的205國民警衛師和第207國民警衛師只能憑藉工事、掩體、建築物實施固守作戰,可是當那些強擊戰鬥羣開始推進,並迅速突破一線防禦,進入縱深,開始切割的時候,印尼人的防禦線完全就是一塌糊塗了。且不說兵力有限的印度尼西亞防禦部隊根本沒有什麼預備隊,甚至因爲有限的兵力要防禦那麼寬廣的正面,而根本無法形成多大的防禦縱深,‘處處設防等於處處不防’,一點崩潰之後,往往便是全線動搖,在中隊的猛烈的火力壓制下,單是這些多路突進的強擊羣就根本讓印尼人無法形成抵抗,這些戰鬥羣所帶來的麻煩就足夠印尼守軍頭疼的了,更別說是隨後席捲而來的三支主力部隊。

對城西一線展開進攻的第85師、裝甲14旅、裝甲10師似乎並沒有在意印尼人的防禦,一心想利用城區複雜的街道環境和中隊大打巷戰的印尼第205國民警衛師和第207國民警衛師其實也不知道印度陸軍第18平原整理機步師爲了掩護自己而將防線稍稍前置了一些,只不過他們本能地認爲背後的印度人多少應該給與一些配合。可是中隊剛開始的時候倒也沒有輕視了這些印尼和印度軍隊,在面對印度陸軍第18平原整理機步師、印尼第205國民警衛師和第207國民警衛師的層層構築防禦的城市陣線,中隊一方面是以小刀切黃油的方法來逐步切開印尼人的防禦體系,一方面是以較爲寬廣的正面實施推進。

那些得到空軍、陸航、坦克、步兵戰車直接火力支援的步兵戰鬥羣,在巷戰中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讓印尼人多少感到脊背發涼,在城西、機場一線,印尼人守軍在進攻的中隊的強大攻勢面前根本被打得找不着北。從北自南,至少有六支得到坦克和步兵戰車加強的強擊羣切入到了防禦縱深,在強大的炮兵、陸航直升機和空軍戰機所構築成的三位一體的空地一體化火力掩護下,沿着街道推進的各路強擊羣根本沒有給與印尼人任何的反撲機會,而是直接地撕開了印尼軍隊的防禦陣線,繼而直插進第205國民警衛師和第207國民警衛師的防禦縱深,尤其是在第205國民警衛師和第207國民警衛師的防禦結合部,那裡更是成了攻擊的重點,聰明佈置的防禦體系在猛烈火力打擊下,很快便土崩瓦解了。而一旦防禦崩潰了,中隊便是形成了強大突擊力量,直接便是從這裡切入進去,如同利刃一樣地捅入到印尼人的防禦二線,完全瓦解了印尼軍隊的防禦。

漫天飛舞的空地導彈、呼嘯而下的航空炸彈、整齊砸落的密集炮火,中隊在將自己的空地協同火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以炮兵來彌補空軍對地支援火力的遺漏,而以空軍來完善陸航的獵殺缺口,又以陸航來支持炮兵的火力不足。這樣的火力便是一個完美的組合。蘇聯紅色帝國時代,蘇聯紅軍擁有着一支讓北約和西方世界心驚不已的強大炮兵部隊及一支能夠壓制地面力量的前線航空兵力量,而美隊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除了強大的海軍艦隊及艦載航空兵能夠出現在任何需要出現的地方之外,便是反覆強調的空中之錘,毀滅一切的空中重錘,由艦載航空兵與空軍組成的強大力量。而現在,師學蘇維埃軍隊與美利堅力量的中隊則似乎是將大炮兵主義、空地一體戰術完全的溶合在了一起,集於己身,而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因爲猛烈的炮火和空中力量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空地一體化火力簡直是讓印尼人無從接招,他們除了潰退之外,還能夠選擇什麼呢?

更糟糕的是,比這些空中力量和地面推進部隊更可怕的是那些中國人的特種作戰部隊,這些神出鬼沒的中國特戰分隊甚至是早幾天之前就潛入到雅加達城內了,現在他們肆意妄爲地活躍着,襲擊那些後勤補給單位、攻擊通訊樞紐,破壞指揮部門,甚至是炸燬炮兵陣地。這些可惡的中國特戰分隊爲空襲提供目標指示,甚至是直接將炮彈直接引導到一些本應該很是隱蔽的防禦工事、部署陣地之上。

如此這樣的作戰自然是印尼人根本沒有見識過的,也沒有辦法能夠抵擋的,這樣也就自然使得中隊的推進一度很是迅速,甚至直接洞穿了印尼第205國民警衛師和第207國民警衛師的防禦陣地,直接衝入到縱深。

其實在推進到了城西的便橋附近時,進攻部隊是發現有便橋附近部署有守軍,但是剛開始的時候,進攻部隊並沒有在意,第10裝甲師的先頭團-第37裝甲團在街道了前衛營-3營的報告之後,直接下達了命令“衝上去,撕開他們的防禦。”

這道命令後來備受批評,因爲過於草率了,其實在裝甲37團第3營開始往便橋方向前進的時候,敵人的確在敗退,除了一些絕望的印尼人用手裡的武器拼命抵抗着中隊的裝甲衝擊之外,多數印尼人都只是潰不成軍的往後潰散,一些頂着猛烈的輕重火力衝向隆隆駛來的中國坦克的散兵幾乎還沒有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火箭筒給與中國坦克以重創,自己便是被呼嘯而來的炮彈給炸碎了。這樣的情況,裝甲37團第3營的加速衝擊似乎兵沒有問題。

可是便橋這個地方比較邪門,這裡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樑橫跨其上,附近有兩個小土坡,這裡以前是個公園,印尼特有的那種風景公園。應該說印度陸軍第18平原整理機步師的指揮官是個出色的指揮員,由於兩座土坡的位置剛好佔據着便橋的東岸,加上西岸也有一個高地,故而第18平原整理步兵師的部署也就以這三個高地爲主。從此戰之後的實地勘察來看,印度人的部署的確很是經過一番思考的。我想這大概也是爲什麼第18平原整理機步師第1旅將自己的位置稍稍前移的原因所在,一個較好的防禦地形總要比多上一些精兵要更有作用,不得不說的是這個第18平原整理師第1旅的指揮官的確很有眼光。

第18平原整理師的第1機步旅並沒有將全體主力都據守在便橋附近,而是巧妙的進行了一個有限防禦、主力機動的部署,由於河西的高地居高而臨下,是通往河東的橋頭堡,所以那裡是首先防禦的要點,而河東的兩座高地則如同咽喉之鎖一樣,所以是作爲河西與河東的防禦支撐,在這三座高地,第1機步旅留下了一個加強了的機械化步營,五百多步兵佔據了控制三座高地的主要位置,準備利用地形上的優勢竭力抵抗中隊的攻擊。而旅主力則是控制在河東的兩座高地的南北兩個方向,準備充作機動反擊的力量。這樣的部署便是以佔據高地的部分小股部隊牽制我軍的進攻,而以主力作爲機動,隨時給與我軍以重創。

第261章第245章第208章第79章第160章第292章第42章第168章第260章第36章第88章第5章第123章第147章第201章第189章第169章第93章第296章第95章第294章第227章第213章第191章第188章第11章第260章第180章第15章第303章第171章第289章第267章第138章第111章第54章第124章第201章第37章第173章第103章第83章第173章第208章第280章第246章第114章第50章第81章第69章第93章第75章第123章第255章第86章第313章第169章第310章第272章第33章第292章第4章第44章第190章第99章第266章第16章第121章第10章第294章第59章第135章第220章第34章第221章第280章第178章第195章第79章第64章第100章第247章第126章第136章第189章第210章第34章第157章第129章第126章第13章第175章第255章第149章第243章第221章第140章第279章第238章
第261章第245章第208章第79章第160章第292章第42章第168章第260章第36章第88章第5章第123章第147章第201章第189章第169章第93章第296章第95章第294章第227章第213章第191章第188章第11章第260章第180章第15章第303章第171章第289章第267章第138章第111章第54章第124章第201章第37章第173章第103章第83章第173章第208章第280章第246章第114章第50章第81章第69章第93章第75章第123章第255章第86章第313章第169章第310章第272章第33章第292章第4章第44章第190章第99章第266章第16章第121章第10章第294章第59章第135章第220章第34章第221章第280章第178章第195章第79章第64章第100章第247章第126章第136章第189章第210章第34章第157章第129章第126章第13章第175章第255章第149章第243章第221章第140章第279章第238章